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实施快一个学期了,对于最后一批实施新课程的省份,按理說应该借鉴别人的做法,走得更稳一些,也更加从容一些,但实际上却恰恰相反。整个过程充满困惑和不解,只能在探索中前进。
1 新课程新在哪里?应该怎样面对?
2003年学校就举行了远程培训,从课程设置、学分管理到学生过程性评价,对各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只停留在理论上,缺乏实践经验。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仍是“穿新鞋走老路”,甚至是新课程、老教法。
面对这种情况,学校组织多次学习的机会:赴陕西,讨真经;举办“同课异构”,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举办全省校长论坛,对新课程进行研讨;等等。渐渐地,明确了高中化学新课程就是以更好地发展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科学观、科学品质等)为根本宗旨,并由此确立了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本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目标体系。
基础教育就是要促进学生发展,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发现和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适应社会需要。通过相互讨论并借鉴其他学校的做法,逐渐勾勒出一条较为可行的教学模式:强调能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合作、创新的教法,摒弃“填鸭式”教学;强调化学内容与社会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经验;改变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倡导建构学习法,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获得新知识的能力;改变被动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做法;合理运用评价机制(教师评价、小组评价、自我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建立课堂民主气氛,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
2 设计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配套练习
新教程实施后,教材内容简单,学生上课易懂,解题却出现困惑。学生常常问“为什么会这样”,家长“抱怨”教师讲得“太浅”。经仔细分析,发现好多教辅资料与教材不配套,出现以“旧”替“新”、以“偏”概“全”、以“拓展”代替“能力提高”,难、繁、偏、旧的问题很严重。基于这种现象,展开多次调研实践,形成成功的路子:模块设计时经过讨论将章节内容分解到小组(每两人一组),该组除对该章节进行教学设计(教材内容分析、课时安排、三维目标的设计)、评价设计之外,还要进行作业设计(作业数量、完成时间、每次作业附加分数等);对于同步习题进行任务分解——小组精心准备——大家审定——修改——再审定——再修改;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同时也调动每一位教师的积极性,最后再由一位教师试做,控制好数量和难易程度,经组内讨论后印发给学生。同时对作业设计也要满足三维目标的统一:力求作业生活化——激发学生兴趣;作业个性化——满足不同学生;作业多样化——拓宽学生思维;作业实效化——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这样做除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负担之外,保证了教学质量和学习的高效率。
3 摸索更合理的过程性评价方式
刚开始实施新教程,要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教务处印制好多表格,要求每节课要填写,每次作业要登记,并及时进行评价。预习、整理、实验、纠错、满分卷……教师每天忙于填表、评价,几乎没精力去研究教材,探究教法。因此,进行研究,设计合理的评价方案:在遵循激励性原则、差异性原则的前提下,对班级分组(分组要按邻近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均衡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分工(分组长、书记员、各科课代表),各施其责,进行记录、评价。平时主要以小组自评为主,个人自评和教师评价定期进行(每一学段结束)。小组自评能使学习小组成员维持良好的工作关系,便于合作技能的学习,使组员对自己的参与情况有所了解,为强化小组成员的积极行为和小组合作的成功提供必要的条件。
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制定相应的学习过程评价表。评价内容方面,结合学生学习的“五环节”(即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整理、作业练习、反思交流),并设计相应的表格进行评价。评价项目包括学习态度、小组探究参与、作业完成情况、预习完成情况、上课学习情况、整理与反思情况、实验操作情况、教学内容的理解情况等,采用丰富的具有发展性和激励性的参考评价语言。评价方式包括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3种,并要求评价主体根据评价标准进行简单描述,各评价主体在相应的签名栏签名。除此之外,还设计总评栏目,要求各栏评价主体根据评价项目综合得出评价等级(包括优秀、合格、待改进3种)。最后,根据表中三项总评等级由教师给出综合评定等级(标准为:有两个以上总评为优秀的可综合评定为优秀,有两个以上总评为待改进的可综合评定为待改进,其他情况均可评定为合格)。评价结束后由教师及时将评价结果汇总到学段成绩汇总表上。
(作者单位:甘肃省天水一中)
1 新课程新在哪里?应该怎样面对?
2003年学校就举行了远程培训,从课程设置、学分管理到学生过程性评价,对各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只停留在理论上,缺乏实践经验。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仍是“穿新鞋走老路”,甚至是新课程、老教法。
面对这种情况,学校组织多次学习的机会:赴陕西,讨真经;举办“同课异构”,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举办全省校长论坛,对新课程进行研讨;等等。渐渐地,明确了高中化学新课程就是以更好地发展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科学观、科学品质等)为根本宗旨,并由此确立了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本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目标体系。
基础教育就是要促进学生发展,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发现和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适应社会需要。通过相互讨论并借鉴其他学校的做法,逐渐勾勒出一条较为可行的教学模式:强调能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合作、创新的教法,摒弃“填鸭式”教学;强调化学内容与社会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经验;改变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倡导建构学习法,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获得新知识的能力;改变被动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做法;合理运用评价机制(教师评价、小组评价、自我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建立课堂民主气氛,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
2 设计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配套练习
新教程实施后,教材内容简单,学生上课易懂,解题却出现困惑。学生常常问“为什么会这样”,家长“抱怨”教师讲得“太浅”。经仔细分析,发现好多教辅资料与教材不配套,出现以“旧”替“新”、以“偏”概“全”、以“拓展”代替“能力提高”,难、繁、偏、旧的问题很严重。基于这种现象,展开多次调研实践,形成成功的路子:模块设计时经过讨论将章节内容分解到小组(每两人一组),该组除对该章节进行教学设计(教材内容分析、课时安排、三维目标的设计)、评价设计之外,还要进行作业设计(作业数量、完成时间、每次作业附加分数等);对于同步习题进行任务分解——小组精心准备——大家审定——修改——再审定——再修改;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同时也调动每一位教师的积极性,最后再由一位教师试做,控制好数量和难易程度,经组内讨论后印发给学生。同时对作业设计也要满足三维目标的统一:力求作业生活化——激发学生兴趣;作业个性化——满足不同学生;作业多样化——拓宽学生思维;作业实效化——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这样做除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负担之外,保证了教学质量和学习的高效率。
3 摸索更合理的过程性评价方式
刚开始实施新教程,要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教务处印制好多表格,要求每节课要填写,每次作业要登记,并及时进行评价。预习、整理、实验、纠错、满分卷……教师每天忙于填表、评价,几乎没精力去研究教材,探究教法。因此,进行研究,设计合理的评价方案:在遵循激励性原则、差异性原则的前提下,对班级分组(分组要按邻近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均衡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分工(分组长、书记员、各科课代表),各施其责,进行记录、评价。平时主要以小组自评为主,个人自评和教师评价定期进行(每一学段结束)。小组自评能使学习小组成员维持良好的工作关系,便于合作技能的学习,使组员对自己的参与情况有所了解,为强化小组成员的积极行为和小组合作的成功提供必要的条件。
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制定相应的学习过程评价表。评价内容方面,结合学生学习的“五环节”(即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整理、作业练习、反思交流),并设计相应的表格进行评价。评价项目包括学习态度、小组探究参与、作业完成情况、预习完成情况、上课学习情况、整理与反思情况、实验操作情况、教学内容的理解情况等,采用丰富的具有发展性和激励性的参考评价语言。评价方式包括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3种,并要求评价主体根据评价标准进行简单描述,各评价主体在相应的签名栏签名。除此之外,还设计总评栏目,要求各栏评价主体根据评价项目综合得出评价等级(包括优秀、合格、待改进3种)。最后,根据表中三项总评等级由教师给出综合评定等级(标准为:有两个以上总评为优秀的可综合评定为优秀,有两个以上总评为待改进的可综合评定为待改进,其他情况均可评定为合格)。评价结束后由教师及时将评价结果汇总到学段成绩汇总表上。
(作者单位:甘肃省天水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