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制怒术

来源 :祝您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非洲草原上,有一种吸血蝙蝠,是野马的天敌。它攀附在野马的腿上,用尖利的牙齿咬破野马的皮肤,吸食马血。任凭野马怎样暴怒跳跃,蝙蝠还是吸食不停,直到吸饱,而野马则在暴怒中死去。其实,蝙蝠的吸血量很小,根本不足以致野马于死地,真正杀死野马的是它自己的愤怒。
  而在现实生活中,也不乏生气、盛怒而身亡者。俗话说,“一碗饭填不饱肚子,一口气能把人撑死。”诸葛亮三气周瑜,周瑜在恼恨暴怒之下,口吐鲜血而亡。刘备为报义弟关羽被杀之仇,怒而兴师,起倾国之兵讨伐孙权,结果被陆逊火烧连营,落得个托孤白帝城的可悲下场。
  喜怒哀乐,人之常情,生活在充满矛盾的世界上,谁人不曾遇到过生气别扭、令人气愤发怒的事呢? 生活中如何才能制怒呢? 不妨学学名人。
  1.移情法
  在发怒时,借写字、下棋、弹琴、唱歌、赋诗、聊天等他事达到移情目的。如韩愈《送高闲人序》中说,张说写字不为练技,仅以此打发无聊,或“不平有动于心,必以草书发之”。再如明代郑宣王《昨非庵日撰》载,李纲性急,但酷嗜弈棋。每逢下棋,性情而趋于安详、宽缓。有时遇某事而表现躁怒时,家人悄悄将棋盘摆在面前,李纲见了便欣然改容,取子布局,怒气遂消。
  2.暗示法
  就是给自己提出要求,坚信自己有能力控制个人的感情。如禁烟功臣林则徐脾气很大,他为了控制自己的怒气,在中堂挂了“制怒”两字的大条幅,以便随时提醒自己。一次,他在处理公务时,盛怒之下把一只茶杯摔得粉碎。当他抬起头,看到自己的座右铭“制怒”二字,意识到自己的老毛病又犯了,立即谢绝了仆人的代劳,自己动手打扫摔碎的茶杯,表示悔过。再如西门豹性急易怒,总不免得罪人,就在自己的身上佩带了一根牛皮绳。牛皮绳的韧性较大,西门豹借此提醒自己不要性急发怒,让自己放宽缓一些。
  3.旁听法
  当事者迷,旁观者清。发怒时听听周围人的劝告,对清醒自己头脑是很有好处的。刘备为弟复仇怒而兴师时有不少人规劝,但刘备不听,最后尝了苦果。一代明君唐太宗也经常失去“冷静”而暴怒,要不是长孙皇后及时相劝,魏征或许已成了他的刀下冤鬼。清朝张英在京城做官,他的家人因和乡邻在砌围墙时发生纠纷,就非常气愤地向张英告状。张英回信赋诗加以劝导:“千里修书只为墙,让其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昔日秦始皇。”家人见诗后,围墙让后三尺,于是就有了六尺巷的美谈。
  达尔文说过:“人要是发脾气就等于在人类进步的阶梯上倒退了一步。愤怒是以愚蠢开始,以后悔告终。”苏轼也讲了一段话:“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两位名人的话很值得我们思考。
  (编辑 于 望)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