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来源 :荣誉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ng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孙方中女士是一位教育家、一位社会活动家,同时还是一位笔耕不辍的作家。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声“孙校长”,亲切而且饱含感激之情。她是在香港的小学里实行普通话教学的第一人,开了香港风气之先,她极不平凡的人生经验,其实就是香港社会演变的一个缩影。教育岁月的沉淀,让她的文字变得如行云流水般清新脱俗,而孙方中女士的人生更是如书一般墨香四溢,字字珠玑,让人忍不住地想一读再读。
  掌舵破浪的传奇人生
  从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获得文学学士後不久,孙方中女士来到了香港,那一年是1950年。1953年,苏浙同乡会的一则征求校长的广告,让孙方中女士获得了意外的收穫。25岁的她成为了苏浙小学创校校长。
  孙方中女士坦言,在应聘苏浙小学校长的前夕,她也曾犹豫过,一方面,她对文学有着浓浓的渴望,还是十八九岁的青春年华,孙方中女士常常爱用“旸若”笔名写着细腻的文字向报社投稿,《大美晚报》、《星岛晚报》上可见孙方中女士的篇篇散文,几十年以来,孙方中女士一直笔耕不辍,而且她已於一周前应征了一家杂誌社的编辑,加上应征校长的三个苛刻的条件也确实让孙方中女士望而卻步,而服务社群,效劳祖国也是孙方中女士自小便产生了的志愿,天生一副喜欢挑战的性格让孙方中女士走进了应聘苏浙小学校长的队伍。
  一份自信,一份执著,一份服务的心,让孙方中女士走到了苏浙小学校长的位置上,而且一待就是半个世纪,孙方中校长这个称呼一直萦绕在她的耳旁。教育,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事业。教育,也是孙方中女士一辈子不离不棄的事业。
  从走进苏浙小学开始,她的大胆创新与果断的性格便得到了充分地展示。应徵校长的时候,孙方中女士曾许下宏愿,要将苏浙小学打造成为香港的名校,而现在,正是她实现宏愿的时候了。她的热情也将洒向这份她深爱着的工作。
  1953年的香港各校,清一色地实行广东话教学,还未曾出现过採用普通话教学的例子,孙方中校长说:“我们是中国人,我们要有同样的语言——母语,彼此才能沟通,才能将大家团结在一起,才能让祖国强大,让祖国兴旺。我要从我的学生们开始,让大家都讲普通话。”孙方中女士对祖国的挚爱中,深蕴一种信仰的力量,这份力量推动着她要让生活在香港的孩子们说自己国家的语言。於是,苏浙小学在孙方中校长的极力倡导下,开始了普通话的教学。
  当孙方中校长提出这样的想法的时候,也曾遭到各方的质疑,他们说:“大家都用广东话教学,你用普通话教学,会不会沒有人来你的学校读书呢?”孙方中校长斩钉截铁地回答:“不管,我觉得这样对。”柔中带刚的孙方中女士,在每一个关键的抉择时候,都很果断,她的愿望的萌发,发生在她浓浓的爱国情怀的驱使下。第一年,第二年,来苏浙小学读书的人络绎不绝,直到现在,学生的数量从来都是有增无减。孙方中校长的赤子之心得到了回报,她的远见卓识得到了印证。
  上世纪九十年代,孙方中校长的另一开创性举措着实又让众人大吃一惊,她在中国人的普通话学校开办了国际班,打破了中国人学校沒有国际班的先例,她是聘请外国人来校教学的第一人。中英合作的结晶,是香港的一大特色,而这种特色在苏浙小学里得到了更加完美的展示。
  玉壶存冰心 朱笔写师魂
  或许从踏进苏浙小学那一刻起,孩子们的成长便成为了孙方中女士一生中最大的追求。她的职责就是两个字:育人。看似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卻足以让孙方中女士为之付出所有的心血,“玉壶存冰心,朱笔写师魂。”怀揣一份对教育的热忱和执著,一份对祖国的赤诚,一份对祖国下一代的关爱与培养的责任,在教育这条神圣的路上,走过了将近半个世纪的历程,她一直保持着不倦,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她金针度人,是学生成长路上的推动者。
  “一间学校,她的学生,具有普遍的阅读风气,一定是好学校,也一定是校风优良的学校。”孙方中校长说。
  何为“校风”?从事教育工作长达半个世纪的孙方中校长给出了她心中的定义:“一间学校,老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在频密的接触中,有意或无意地互相感染,形成各种普遍性的习惯,包括品德方面的,知识方面的,这种习惯,经过一段时间,渐渐凝固,就成为学校的校风。”孙方中校长将培养好的校风,作为了她工作中的重心,从培养学生们的良好品德、训练他们的自制能力,实施校外教学,增添课外活动,设立图书馆,丰富课外阅读,教师间对教学法的切磋,增加与家长联繫的这一环节。她的每一个推动学生们成长的方法都是走在时代的前头,一位女校长,演绎着一段巾帼不让须眉的人生传奇。
  孙方中校长大胆创新,设计新课程、成立藏书两万餘册的图书馆、创设苏浙电视台、电脑室等,让学生们的业餘生活变得丰富又多彩。
  孙方中校长在担任校长的过程中,追求的是学生的学业水平与品德及爱国主义教育、民主教育、社会融合教育同步,营造出一个充满安全感的融洽、欢愉的大家庭环境。孙方中女士每天早上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思考:今天新的任务是什麽?我应该如何採用最有效的方法去完成这一新的任务?她笑说:“几十年来,每天忙碌到连厌倦的情绪都挤不进来。”长达半个世纪的校长生涯,让孙方中女士对这份职业的喜爱也随着时间的沉淀,逾演逾浓烈,越沉越深厚。
  伴随着国际部、幼儿部的先後创设,苏浙小学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融贯中西文化於一体的“一校八制”的多元化学校,而谘询科技中心以及家教会资源中心的成立,将苏浙小学推向了时代的峰顶。孙方中校长做了一个好校长该做的事。
  孙方中女士住在离苏浙小学很近的地方,推开窗,校舍清晰可见,孙方中女士很喜欢临窗伫立,因为她既可以看到她喜欢的大海,更重要的是可以看到校园里的满园春色,满园的桃李,正透过这扇窗,在向他们敬爱的孙校长敬礼。
  递薪传火,孙方中校长兢兢业业,几十年过去了,教育路上,她始终保持着不倦的容颜,不倦的心,採得百花酿成蜜,为学生们辛苦,为学生们甜。看着一批一批的学生走向社会的舞台,演绎着属於自己的人生故事,她感到很幸福,因为作为校长,孩子们的成才是她最大的收穫。
  “山河舒锦绣,桃李竞芳菲”,这就是孙方中校长的教育人生的写照。孙方中女士一生讚誉不断,1966年4月21日,孙方中校长获颁英联邦MBE勳衔,1974年8月,孙方中校长获委任为太平绅士,1998年7月1日,孙方中校长获颁香港特别行政区铜紫荆星章,一枚枚的荣誉奖章是对孙方中女士为香港作出巨大贡献的最大的肯定。   千丝万缕情
  作为校长,她用母语将生长在香港的祖国的下一代紧紧地联结在一起,她把慈母般的爱奉献给了苏浙小学的学生们。几十年的成长历程,几十年的细细摸索,早已将孙方中女士推向了美好心灵塑造者的位置,她那服务的意识一直根深蒂固,未曾受过任何的干扰。
  她总是在想着要为社会做点贡献,要为妇女做点贡献,1966年,孙方中女士创立了港九街坊妇女会,将妇女们团结在了一起,成为了一股服务社会的强大力量。
  眼看着社会上青少年犯罪率不断上升,作为青少年教育者的校长孙方中女士忧由心生,孙方中女士说:“青少年的意志非常薄弱,常常会受不良行为的影响,是非判断力不强,所以才容易误入歧途。”为了引导青少年走上正确道路,1967年,在当时一无所有的情况下,孙方中女士第一个发起了在暑假举办的“青少年德育运动”,短短的一个半月时间,被有效地利用了起来,孙方中女士把青少年组织起来,开办各种诸如无线电、电脑等方面的技术班,以及舞蹈、球类运动、游水等活动,专门聘请老师教他们,孙方中女士说:“让他们真正地学点东西,心里有点寄託,有事可做,这样他们就不会去做坏事。”
  这个活动,在香港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各个街坊会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纷纷效仿,几十年来,受益的青少年不计其数。孙方中女士真是功德无量,她的这盏明灯,驱散了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迷茫,成为了他们人生路上的指路人,那条路上洒满了阳光。
  孙方中女士在很多活动上,都会被人远远地认出来,亲切的称呼她“孙校长”,真是桃李满天下。
  在港九街坊妇女会成立的第二个二十年里,孙方中女士开始集合妇女们的力量创办学校,时至今日,五间幼稚园,两间小学,一间中学,外加一间老人院相继创办成立,孙方中女士担任校监一职,负责八间学校大致方针的指导工作,她服务社会之路越走越远了。
  1993年,华东水災发生之後,香港所有的妇女团体选举她作为主席,共筹得善款1000万元,捐至災区。1996年,孙方中女士为家乡无锡捐资100万,兴建图书馆,这个图书馆被命名为“孙方中图书馆”,孙方中女士在她的母校无锡一女中设立了奖学金,鼓励更多的学生走向成才之路,一桩桩善事,都被无锡人民记在心里,她被授予无锡市“荣誉市民”称号的同时获赠了一把钥匙,这是一把用来为青少年们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
  有人曾这样评价孙方中女士:“她极不平凡的人生经验,其实就是香港社会演变的一个缩影。”这也正是孙方中女士的魅力所在。
  【孙方中校长,太平绅士,香港苏浙小学创校校长、中国语文学会名誉会长、中国政协江苏省委员会委员、曾荣获英女皇颁授MBE勳衔,並荣获江苏省无锡市“荣誉市民”称号,1998年获颁香港特别行政区铜紫荆星章。著有著作《千丝万缕不了情》,《掌舵破浪的岁月》。】
其他文献
曾宪梓将发放2500万奖金予奥运夺金中国选手  伦敦奥运,中国军团佳音频传。曾宪梓博士表示,今年8月底,曾宪梓体育基金会将发放2500万元(港币)的奖金予伦敦奥运夺金的中国选手。活跃在政经界的曾宪梓是一位标準的体育迷,自伦敦奥运开幕的第一天起,凡是有中国运动员出赛的电视节目,他都十分关注,看到精彩之处,抚掌感触,溢於言表。  2008年8月,曾宪梓博士宣佈设立首个体育基金,这是他个人设立的第三个基
期刊
吴秉芬教授饱满红润的脸上总带着爽朗大方的笑容,龄高八十仍身材矫健、肤色细腻,这位行医多年的资深中医师用自己精神抖擞的身体为自己高超的医术作了最好的诠释;同时,爱好文艺、写作的他文采斐然、笔走龙蛇。近日,吴秉芬教授着手编写《吴秉芬医诗选集》,录製与中医相关的电视节目,结合其丰富的从医经验和雅致的文艺天赋,以此宣扬中医养生理论、服务社会,同馈文艺界和医学界!  诗为医媒 共述养生之道  姜水、红枣水、
期刊
梁锡麟先生 深爱着衙前围村,也深爱着社会公益事业。他不计辛劳、不计报酬,心繫围村,心繫社会,坚信着“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真理。儘管已是七十七岁,梁锡麟先生仍孜孜不倦热心围村之事和公益之事。大有乐观向上、善行四方的活力之美。  传承围村  正如艾青的名作《我爱这土地》“为什麽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梁锡麟先生生於衙前围村,长於衙前围村。对这个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围村,他有着无比浓
期刊
王惠贞女士如一股清新的风吹向社团服务界与商界,于政,她帼国不让须眉,为国家和香港繁荣发展建言献策;于商,她敏而好思,壮大家族企业;于社团,她以一颗赤子之心,为服务社区尽心尽力。无论在任何领域,她都心怀感恩,竭诚回报。    【王惠贞女士,太平绅士,现任王新兴有限公司、广州市万菱置业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和万菱实业(广州)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常务委
期刊
陈大信教授是一位名扬异国的中医,怀一颗仁爱且博爱之心,他在医生这个圣洁的岗位上,履行着一份厚重而又神圣的职责——治病救人,杏林春暖。他赤心一片,虽亲历中医针灸在美国土地上显得荒凉,却仍然执拗地坚挺前行、勤耕细作,不遗余力地为中医争取合法权益和地位,终让其变得绿意缭绕、生机盎然。从1961年至今,在长达半个世纪的行医历程中,医术是他行医之根本,医德是灵魂,爱则是主流。    【陈大信教授,1961年
期刊
胡晓明先生给人的感觉是他的那份亲和力,恰如晴天晓日,令人如沐春风。他对人生理想、事业的执著与追求,蕴蓄着阳光的活力和热力。他与父亲和弟弟三人构成了一个强有力的“无敌铁三角”,将凌电集团浇灌成一棵参天大树,枝枝叶叶,从香港延伸至海外。他是一个有才气的企业家,更是一位有爱心的慈善家,於无私奉献中,彰显出他的人生价值。他的思想如明月般皎洁、他的内心坦荡而且真诚  励精图治 好一段前程似锦  “桃李不言,
期刊
吴为棉先生是一位具有政治眼光的实业家;他是一位富有博大爱心的慈善家;他是一位热心公益的社会活动家。2002年5月,经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凖,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1981年12月19日发现的国际编号5390的小行星正式永久命名为“许智明星”,自此,浩瀚宇宙增添了一颗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行星。有人曾题赠许智明博士说:“三川五嶽龙魂在,百代千秋血脈连;忠心赤胆昭日月,爱乡报国感云天”。许智明博士说:
期刊
陈以诚医生 《选择勇敢》、《八千步》、《超级流感》、《一飞冲天》等儿童金曲榜榜首的儿歌,旋律欢快、琅琅上口,富有时代特色和香港本土文化特色。在“YouTube”搜索“陈以诚”三个字就能听到这些脍炙人口的儿歌,作者都出自被称为“医生叔叔”的香港著名儿科医生陈以诚先生之手。乐於行医以教、寓教於乐的陈医生涉猎广泛,他热衷於对儿童、青少年的健康关注、对成人家长的观念引导、对卫生工作的建议、对文化工作的创新
期刊
陈清泉院士是声名卓著的“亚洲电动车之父”,他的人生如一场激人奋进的“励志片”, 让人升腾起进取的强烈渴望;他的人生又如一场写满爱的“故事片”, 让人再次思索起“老师”这个名词的含义;他的人生又如一场硕果累累的“纪录片”,不禁让人惊叹。他的人生似乎又如一轮明月悄悄地爬上了树梢,绵绵清泉静静地从圆润的石头上流过般静谧、空灵,他的人生正如他的名字一样,用一轮明月指引着方向,用一股清泉,滋润着春苗。  奋
期刊
胡晓明先生是一位事业成就辉煌的商界精英,也是一位久负盛名的赤诚奉献的侨界活动家,还是一位热心各项社会公益事业的“亲民会长”。他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事业心”、“爱国心”、“奉献心”及“和谐心”更是他人生价值的集中体现。王钦贤先生的“四心”所表达出来的是一条人生尺度,是一种价值取向,是一份服务情怀,是一种智慧坐标,更是王钦贤先生和所有热爱生命的人所追求的高尚境界。  事业心:积极进取,勇於攀登  王钦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