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感恩是一種认识、一种情怀和行为。感恩教育是培养健康人格的需要,也是时代的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就要教会学生懂得感恩。对于幸福生活的小学生而言,如何开展感恩教育呢?
以传统文化引导,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中华民族具有优良的“感恩”传统:有“二十四孝”的美好传说;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动人诗句;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胸怀;有“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的经典诗句,集中反映了古人的感恩事例。传统文化中,也有许多礼仪事,尤其是一些尊师故事,也可以让学生受到感染不朽的传统文化,是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最好素材,能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
感恩教育需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才能收到良好效果,现在很多家长在孩子对物资的要求上总是尽其所能,给予满足,过度的、不加限制的满足孩子的欲望,结果只能是增长孩子的自私与贪欲,自私的孩子怎么懂得感恩,自私的孩子怎么懂得体谅他人。
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活动,是使感恩教育要做到以情动情,以情感人,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感受他人恩惠和欲求报恩是一个人道德行为发生的重要情感基础” ,在学校活动中,可与家长紧密联系,关注学生的每一点滴进步,通过学校的亲子互动、家校快递、感恩演讲、感恩征文、感恩画廊、倡议书、发放喜报等形式,与家长沟通、交流,促进家校协同开展系列活动,引发学生产生共鸣,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感,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与文明。如:定期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总结自己的进步,教师向家长汇报孩子的近期在校表现,针对孩子的进步,家长留下真诚、鼓励的话语和发自肺腑的对教师的谢意,沟通了教师与家长的情感,密切了家校间的联系。通过一段时间家校共同教育,学生的感恩活动的开展即扎实又有效。“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感恩教育应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回家给父母端一杯水,帮助父母打扫一次房间,为同学做一件好事,从为家庭和社会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做起,通过点点滴滴的小事情体现自己的一种责任,这种责任某种程度也是回报社会、回报家庭的感恩举措。一个不知孝敬父母的人,很难说他能够真心关爱他人,更不用说爱集体、爱祖国了。因此,孝心教育应当成为学校德育重要的内容。不懂感恩,小而言之,是道德的沦丧和缺失,大而言之,将可能威胁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学校承办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现场会给全校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感恩课,更使大家感受到爱无处不在,同学们在班(队)会《寻找身边的爱》、设计《感恩画廊》等各项活动中懂得了对自己负责,对父母负责,对社会负责,更加懂得回报父母,回报他人,回报社会。
在感恩系列教育活动中,还要十分注重突出道德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同时,亲身实践,增强自我体验,产生情感共鸣,升华道德境界。从而使感恩教育的道德要求真正深入学生心灵,走向学生生活。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小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感恩信息,用感恩之心,融化自私心、冷漠心和自卑心,培养与人为善、与人为乐、助人为乐的品质,注重社会实践活动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德育基地的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中。利用每年两次的社会实践活动日及节日开展系列以感恩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带领小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区、街道,走进部队、公安,走向敬老院,在社会实践中进行感恩社会,感恩自然、感恩他人的教育,使学生能正视个人价值的同时,也能学会关心照顾别人,学会感恩、懂得感恩,使人更豁达,心胸更开阔。不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而生仇。通过活动切实体会到认识生活在集体中的,只有互相关心才是幸福的,在给别人带来幸福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快乐。
每年的节日只有几天,但是,怀有感恩的心应该是时时、天天、月月、年年直到永远,感恩应该是一种习惯、一种美德,在学生心中扎根。将感恩内化为孩子的一种天性品德。
教师间和谐相处,彼此真诚,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育研究目标、教育策略,而且乐此不疲,这就是学校的群体精神、群体意识、群体作风。细细解读这其中原由,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校园精神文化之所在。学校的校园文化对教师、学生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影响着学校师生思想品德、行为习惯、价值观念等的形成,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和无形的精神力量。
在学校大力提倡感恩教育的同时,首先要调动起教师的积极性,有了他们发自内心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活动才会气氛热烈,丰富多彩。教师的示范作用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教师首先是感恩教育的体验者。感恩教育要进入学生心灵,关键要在情感上感动学生。若在情感上打动学生,首先自己要进入情境;若培养孩子们的情感,首先自己要有情感。在感恩教育活动中,学校要经常在教师中开展“文体活动竞赛”、演讲比赛、好女儿、好媳妇、好儿子活动等等活动,首先让教师进入感恩情境中,为教师提供了情感体验的平台。并利用一定时期对评选出的优秀人员进行评比,组织青年教师再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期间,为全校老教师开展感恩活动,这样全校教师都沉浸在祥和、温馨、和谐的感恩气氛中,才会有情感教育学生。
教师是感恩教育的设置者。教师的智慧表现在能精心设计出生动的道德情境,让学生在这种对儿童具有很大吸引力与感染力的情境中自我体验,自我感悟,自我教育。在感恩教育活动中,学校组织感恩教育方面的书法、绘画大赛,各参赛选手挥毫泼墨,用心灵、用情感书写对帮助过自己的恩人的感谢,有感恩父母、朋友,上升到感恩祖国、感恩社会、感恩自然,抒发对热爱祖国、热爱社会、再没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师不仅是感恩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更是活动的参与者和合作者。实践表明,只有当教师完全融入到学生的教育活动中,以平等的、民主的态度参与学生活动,教师才会更受到学生尊重和热爱,从而更有效地发挥他们指导作用,利用余暇时间,师生共同演唱《每当走过老师窗前》、《我的祖国》、《感恩的心》、《母亲》、《父亲》、《人间第一情》等歌曲,既增强了校园的温馨和谐的气氛,有达到了感恩教育的理想效果。教师以身示范,积极参与和正确引导,一定会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学校感恩教育活动中,教师率先垂范,结合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家校协同等各种形式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其效果事半功倍。
以传统文化引导,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中华民族具有优良的“感恩”传统:有“二十四孝”的美好传说;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动人诗句;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胸怀;有“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的经典诗句,集中反映了古人的感恩事例。传统文化中,也有许多礼仪事,尤其是一些尊师故事,也可以让学生受到感染不朽的传统文化,是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最好素材,能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
感恩教育需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才能收到良好效果,现在很多家长在孩子对物资的要求上总是尽其所能,给予满足,过度的、不加限制的满足孩子的欲望,结果只能是增长孩子的自私与贪欲,自私的孩子怎么懂得感恩,自私的孩子怎么懂得体谅他人。
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活动,是使感恩教育要做到以情动情,以情感人,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感受他人恩惠和欲求报恩是一个人道德行为发生的重要情感基础” ,在学校活动中,可与家长紧密联系,关注学生的每一点滴进步,通过学校的亲子互动、家校快递、感恩演讲、感恩征文、感恩画廊、倡议书、发放喜报等形式,与家长沟通、交流,促进家校协同开展系列活动,引发学生产生共鸣,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感,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与文明。如:定期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总结自己的进步,教师向家长汇报孩子的近期在校表现,针对孩子的进步,家长留下真诚、鼓励的话语和发自肺腑的对教师的谢意,沟通了教师与家长的情感,密切了家校间的联系。通过一段时间家校共同教育,学生的感恩活动的开展即扎实又有效。“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感恩教育应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回家给父母端一杯水,帮助父母打扫一次房间,为同学做一件好事,从为家庭和社会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做起,通过点点滴滴的小事情体现自己的一种责任,这种责任某种程度也是回报社会、回报家庭的感恩举措。一个不知孝敬父母的人,很难说他能够真心关爱他人,更不用说爱集体、爱祖国了。因此,孝心教育应当成为学校德育重要的内容。不懂感恩,小而言之,是道德的沦丧和缺失,大而言之,将可能威胁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学校承办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现场会给全校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感恩课,更使大家感受到爱无处不在,同学们在班(队)会《寻找身边的爱》、设计《感恩画廊》等各项活动中懂得了对自己负责,对父母负责,对社会负责,更加懂得回报父母,回报他人,回报社会。
在感恩系列教育活动中,还要十分注重突出道德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同时,亲身实践,增强自我体验,产生情感共鸣,升华道德境界。从而使感恩教育的道德要求真正深入学生心灵,走向学生生活。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小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感恩信息,用感恩之心,融化自私心、冷漠心和自卑心,培养与人为善、与人为乐、助人为乐的品质,注重社会实践活动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德育基地的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中。利用每年两次的社会实践活动日及节日开展系列以感恩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带领小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区、街道,走进部队、公安,走向敬老院,在社会实践中进行感恩社会,感恩自然、感恩他人的教育,使学生能正视个人价值的同时,也能学会关心照顾别人,学会感恩、懂得感恩,使人更豁达,心胸更开阔。不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而生仇。通过活动切实体会到认识生活在集体中的,只有互相关心才是幸福的,在给别人带来幸福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快乐。
每年的节日只有几天,但是,怀有感恩的心应该是时时、天天、月月、年年直到永远,感恩应该是一种习惯、一种美德,在学生心中扎根。将感恩内化为孩子的一种天性品德。
教师间和谐相处,彼此真诚,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育研究目标、教育策略,而且乐此不疲,这就是学校的群体精神、群体意识、群体作风。细细解读这其中原由,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校园精神文化之所在。学校的校园文化对教师、学生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影响着学校师生思想品德、行为习惯、价值观念等的形成,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和无形的精神力量。
在学校大力提倡感恩教育的同时,首先要调动起教师的积极性,有了他们发自内心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活动才会气氛热烈,丰富多彩。教师的示范作用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教师首先是感恩教育的体验者。感恩教育要进入学生心灵,关键要在情感上感动学生。若在情感上打动学生,首先自己要进入情境;若培养孩子们的情感,首先自己要有情感。在感恩教育活动中,学校要经常在教师中开展“文体活动竞赛”、演讲比赛、好女儿、好媳妇、好儿子活动等等活动,首先让教师进入感恩情境中,为教师提供了情感体验的平台。并利用一定时期对评选出的优秀人员进行评比,组织青年教师再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期间,为全校老教师开展感恩活动,这样全校教师都沉浸在祥和、温馨、和谐的感恩气氛中,才会有情感教育学生。
教师是感恩教育的设置者。教师的智慧表现在能精心设计出生动的道德情境,让学生在这种对儿童具有很大吸引力与感染力的情境中自我体验,自我感悟,自我教育。在感恩教育活动中,学校组织感恩教育方面的书法、绘画大赛,各参赛选手挥毫泼墨,用心灵、用情感书写对帮助过自己的恩人的感谢,有感恩父母、朋友,上升到感恩祖国、感恩社会、感恩自然,抒发对热爱祖国、热爱社会、再没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师不仅是感恩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更是活动的参与者和合作者。实践表明,只有当教师完全融入到学生的教育活动中,以平等的、民主的态度参与学生活动,教师才会更受到学生尊重和热爱,从而更有效地发挥他们指导作用,利用余暇时间,师生共同演唱《每当走过老师窗前》、《我的祖国》、《感恩的心》、《母亲》、《父亲》、《人间第一情》等歌曲,既增强了校园的温馨和谐的气氛,有达到了感恩教育的理想效果。教师以身示范,积极参与和正确引导,一定会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学校感恩教育活动中,教师率先垂范,结合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家校协同等各种形式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其效果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