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任弼时抗战时期党建思想是毛泽东建党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之一,可为当代党建理论提供借鉴的有益元素。就现实的角度而言,任弼时抗战时期的党建思想科学地指导了党的建设实践,是一部生动的党建教材,为我们今天贯穿和执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加强执政党的建设,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字】任弼时 抗战时期 党建思想 研究
一、引言
20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出现新的经济危机,国际局势动荡不安,日本也急于自身矛盾的加剧化,趁此对中国发起全面侵华战争。这一时期的中国抗日战争为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政局发生重大变化,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国际矛盾和国内矛盾相互交错,愈加激烈,让这一时期的历史环境格外复杂、特殊。新的环境、新的矛盾对党的建设、党的领导提出新的课题,中国共产党在这场关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乎党的兴衰成败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成功的领导全国人民赢得了抗战的胜利,并把党的建设推向了一个新的台阶。任弼时在这一重要时期参与了一系列整党、建党实践,其党建思想不断成熟、特点鲜明,为党的发展壮大提出了许多科学的理论观点和实践心得,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因此这一时期对于任弼时的党建思想就有值得进一步思考、提炼、升华的必要。
二、任弼时抗战时期党建思想的形成
任弼时从青年时期起就具有追求真理、改造旧社会、建设新中华的伟大抱负。1920年8月,任弼时在长沙由船山中学校长贺民范介绍,加入了由毛泽东等发起组织的正在筹建中的俄罗斯研究会,并由该会推荐首批入上海外国语学社作留俄学习准备。同月22日,经共产主义小组决定,在外国语学社成立了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任弼时等二十多名学员被吸纳成为第一批团员,准备分几路北上苏联留学。在上海学习期间,任弼时学习俄文,听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和俄国十月革命情况的讲授,大量接触先进读物,如《新青年》、《共产党宣言》等,马列主义等先进思想开始不断影响任弼时。任弼时党建思想的形成,既是十月革命炮声的震荡、马克思主义引导的结果,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湘楚文化熏陶、熏染而滋润的结果。
三、任弼时抗战时期党建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武器
抗战时期,任弼时能总结党多年革命斗争的经验教训,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来分析我党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共产党建立起来的,但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给中国解放道路提供具体的解决途径和方法,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一段时期里,很多党内干部只是照搬照抄马克思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而忽视了中国的具体国情,使得“教条式的马克思主义”者的错误领导在党内普遍存在,造成很深的危害,影响革命事业的顺利开展。
(二)维护和加强党的领导
对于抗战中军队地位的提高及由此产生的军阀主义。任弼时指出:“如果没有党对红军和地方武装力量的领导,我们就不能发挥党的作用,也不能担负其在土地斗争与革命战争中的光荣任务,而且在“游击队中党的主要任务是保障党和苏维埃政策的执行,保证游击队绝对在党的领导之下行动。”过去由于受“左”倾错误思想的影响,以及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分子带入党内的非无产阶级意识,部分党员在思想上淡化了党对军队,对武装力量的领导,他们在头脑中存在着单纯的军事观点。针对这种错误,任弼时指出就必须明确党指挥枪的思想,特别注意防止军事机关超越党。任弼时强调军队的最高领导权和指挥权属于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党从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对军队实施全面领导,军队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必须无条件地接受党的领导。党对军队、对武装力量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也是人民军队发展壮大的根本保证,要加强党对革命战争的思想领导,肃清部队中军阀主义的倾向,保障根据地军民听从党的指挥。
(三)党的干部队伍建设
首先任弼时认为党要建设一支素质高的干部队伍,需从源头即选拔、任用素质较高的领导人员。他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领导干部基本上要做绝大多数的事情。“先是制定好计划,再就是按照计划实施好,最终将事情都做好,而此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从源头即选拔、任用素质较高的领导人员。”此外,任弼时认为在有了一定规模的干部队伍后,对干部的培养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一是必须加强干部对党的坚定性和忠实性。任弼时认为随着我们党不断成长,战斗队伍不断扩大,特别是军队位置的提升,很大一批军队中的领导干部会渐渐滋生一种自高自大的心理情绪,产生军阀主义的倾向,主观上错误地把党的军队看成是自己的势力,从而模糊了对革命军队、对共产党领导的军队的认识,这对根据地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构成了严重威胁,不利于党内团结,对革命事业的危害会是很大的。 再者,任弼时强调对干部的审查和监督也是非常重要的。他说,同志们不能认为一旦有了好的领导干部,就可以无所谓了,就可以不担心了。领导干部在日常的工作当中还存在着多多少少的问题,有了要及早地改正,同时做对了也要及时地总结,总而言之,我们要有习惯地总结经验教训。只有这样,从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身的素质,这样才会能够达到同志们心目中所敬佩的领导。
(四)党的群众工作
首先要深刻认识到群众对历史推动的重大作用。任弼时十分重视人民群众在抗战中的伟大力量,认为在抗日战争中,人民群众具有巨大力量,是坚强的后盾,群众是基础,只有得到广大人民的信赖及团结,这样才会形成空前的统一现状,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其次要学会政治动员,掌握发动和组织群众的正确方法和策略。爱国热情人皆有之,这种精神是我们中华儿女民族精神的体现,是世世代代人民对自己的祖国一种无限的热爱,它最能动员和鼓舞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维护祖国的领土完整、捍卫祖国的主权。再者,要时刻关心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人民减轻负担,给人民实惠和好处。任弼时时刻都关心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认为只有把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的事情做好才能真正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五)发扬调查研究和党内民主的优良作风
任弼时强调,推进人民民主必须首先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党外民主是以党内民主为前提条件的,因此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在党内生活中培养起来的民主意识、民主作风,无疑会对人民民主起制约和示范。任弼时总结党在建设革命根据地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时特别强调: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批评监督政府的积极性,必须首先发扬党内民主。因为党外民主是以党内民主为主前提条件的。“必须先有党内的民主,人民的民主才能真正建立起来”。
参考文献:
[1]王跃飞著,湘鄂西与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研究[M].青海人民出版社,200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
[3]列宁选集(第3-4卷)[M].人民出版社,1972.
[4]毛泽东选集(第2-4卷)[M].人民出版社,1991.
[5]王跃飞著.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 [J].理论界,2007.3
[6]王跃飞著.浅析红二、六军团长征的战略目的[J].青海社会科学,2005.5.
[7]王跃飞著.战略的转变伟大的胜利— 一记红二、六军团会师前后[J].社会科学家,2006.5
[8]肖芳林著.论任弼时的党组织建设思想[J].求索,2006.6
【关键字】任弼时 抗战时期 党建思想 研究
一、引言
20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出现新的经济危机,国际局势动荡不安,日本也急于自身矛盾的加剧化,趁此对中国发起全面侵华战争。这一时期的中国抗日战争为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政局发生重大变化,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国际矛盾和国内矛盾相互交错,愈加激烈,让这一时期的历史环境格外复杂、特殊。新的环境、新的矛盾对党的建设、党的领导提出新的课题,中国共产党在这场关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乎党的兴衰成败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成功的领导全国人民赢得了抗战的胜利,并把党的建设推向了一个新的台阶。任弼时在这一重要时期参与了一系列整党、建党实践,其党建思想不断成熟、特点鲜明,为党的发展壮大提出了许多科学的理论观点和实践心得,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因此这一时期对于任弼时的党建思想就有值得进一步思考、提炼、升华的必要。
二、任弼时抗战时期党建思想的形成
任弼时从青年时期起就具有追求真理、改造旧社会、建设新中华的伟大抱负。1920年8月,任弼时在长沙由船山中学校长贺民范介绍,加入了由毛泽东等发起组织的正在筹建中的俄罗斯研究会,并由该会推荐首批入上海外国语学社作留俄学习准备。同月22日,经共产主义小组决定,在外国语学社成立了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任弼时等二十多名学员被吸纳成为第一批团员,准备分几路北上苏联留学。在上海学习期间,任弼时学习俄文,听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和俄国十月革命情况的讲授,大量接触先进读物,如《新青年》、《共产党宣言》等,马列主义等先进思想开始不断影响任弼时。任弼时党建思想的形成,既是十月革命炮声的震荡、马克思主义引导的结果,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湘楚文化熏陶、熏染而滋润的结果。
三、任弼时抗战时期党建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武器
抗战时期,任弼时能总结党多年革命斗争的经验教训,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来分析我党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共产党建立起来的,但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给中国解放道路提供具体的解决途径和方法,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一段时期里,很多党内干部只是照搬照抄马克思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而忽视了中国的具体国情,使得“教条式的马克思主义”者的错误领导在党内普遍存在,造成很深的危害,影响革命事业的顺利开展。
(二)维护和加强党的领导
对于抗战中军队地位的提高及由此产生的军阀主义。任弼时指出:“如果没有党对红军和地方武装力量的领导,我们就不能发挥党的作用,也不能担负其在土地斗争与革命战争中的光荣任务,而且在“游击队中党的主要任务是保障党和苏维埃政策的执行,保证游击队绝对在党的领导之下行动。”过去由于受“左”倾错误思想的影响,以及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分子带入党内的非无产阶级意识,部分党员在思想上淡化了党对军队,对武装力量的领导,他们在头脑中存在着单纯的军事观点。针对这种错误,任弼时指出就必须明确党指挥枪的思想,特别注意防止军事机关超越党。任弼时强调军队的最高领导权和指挥权属于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党从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对军队实施全面领导,军队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必须无条件地接受党的领导。党对军队、对武装力量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也是人民军队发展壮大的根本保证,要加强党对革命战争的思想领导,肃清部队中军阀主义的倾向,保障根据地军民听从党的指挥。
(三)党的干部队伍建设
首先任弼时认为党要建设一支素质高的干部队伍,需从源头即选拔、任用素质较高的领导人员。他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领导干部基本上要做绝大多数的事情。“先是制定好计划,再就是按照计划实施好,最终将事情都做好,而此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从源头即选拔、任用素质较高的领导人员。”此外,任弼时认为在有了一定规模的干部队伍后,对干部的培养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一是必须加强干部对党的坚定性和忠实性。任弼时认为随着我们党不断成长,战斗队伍不断扩大,特别是军队位置的提升,很大一批军队中的领导干部会渐渐滋生一种自高自大的心理情绪,产生军阀主义的倾向,主观上错误地把党的军队看成是自己的势力,从而模糊了对革命军队、对共产党领导的军队的认识,这对根据地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构成了严重威胁,不利于党内团结,对革命事业的危害会是很大的。 再者,任弼时强调对干部的审查和监督也是非常重要的。他说,同志们不能认为一旦有了好的领导干部,就可以无所谓了,就可以不担心了。领导干部在日常的工作当中还存在着多多少少的问题,有了要及早地改正,同时做对了也要及时地总结,总而言之,我们要有习惯地总结经验教训。只有这样,从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身的素质,这样才会能够达到同志们心目中所敬佩的领导。
(四)党的群众工作
首先要深刻认识到群众对历史推动的重大作用。任弼时十分重视人民群众在抗战中的伟大力量,认为在抗日战争中,人民群众具有巨大力量,是坚强的后盾,群众是基础,只有得到广大人民的信赖及团结,这样才会形成空前的统一现状,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其次要学会政治动员,掌握发动和组织群众的正确方法和策略。爱国热情人皆有之,这种精神是我们中华儿女民族精神的体现,是世世代代人民对自己的祖国一种无限的热爱,它最能动员和鼓舞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维护祖国的领土完整、捍卫祖国的主权。再者,要时刻关心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人民减轻负担,给人民实惠和好处。任弼时时刻都关心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认为只有把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的事情做好才能真正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五)发扬调查研究和党内民主的优良作风
任弼时强调,推进人民民主必须首先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党外民主是以党内民主为前提条件的,因此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在党内生活中培养起来的民主意识、民主作风,无疑会对人民民主起制约和示范。任弼时总结党在建设革命根据地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时特别强调: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批评监督政府的积极性,必须首先发扬党内民主。因为党外民主是以党内民主为主前提条件的。“必须先有党内的民主,人民的民主才能真正建立起来”。
参考文献:
[1]王跃飞著,湘鄂西与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研究[M].青海人民出版社,200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
[3]列宁选集(第3-4卷)[M].人民出版社,1972.
[4]毛泽东选集(第2-4卷)[M].人民出版社,1991.
[5]王跃飞著.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 [J].理论界,2007.3
[6]王跃飞著.浅析红二、六军团长征的战略目的[J].青海社会科学,2005.5.
[7]王跃飞著.战略的转变伟大的胜利— 一记红二、六军团会师前后[J].社会科学家,2006.5
[8]肖芳林著.论任弼时的党组织建设思想[J].求索,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