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城市规划本科教育创新与实践平台的构建

来源 :中外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taiw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建设规模空前扩大的今天,对城市规划人才的需求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新的要求。城市规划本科培养方式与社会需求之间逐渐产生了断层,而矛盾则主要集中在本科教育对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不足上。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提出了构建城市规划本科教育创新实践平台的建议,并从专业课教学、课外教学和就业导向三个方面探索了城市规划本科教育中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方式和方法。
  【关键词】城市规划本科教育工作坊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2-0151-03
  
  【Abstract】A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urban construction scale is enlarging quickly. The unprecedented expansion of urban construction demands the planners in quantity and quality. Urban planning undergraduate cultivation mode and social demand gradually developed a fault between. Contradictions ar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of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ability. The paper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planning platform for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in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based on the practice in teaching. And try to find an appropriate mode of cultivating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ability in the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of urban planning as well.
  
  【Key words】Urban PlanningUndergraduate EducationWorkshopInnovationPractice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继续深化,社会对城市规划的关注度日益增加,城市规划人才需求巨大。现代城市规划学科诞生至今,已经从单纯的建筑学范畴延伸至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各个领域,形成了一个集“政府公共管理、专业工程技术和社会改造运动”三方面相互渗透、共同作用[注1]的综合交叉学科。学科内涵的这种更新与演变,对城市规划本科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城市规划本科教育必须加强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城市规划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适应相关政府部门、工程设计单位和科研单位的用人需求。根据近年来的毕业生就业单位的意见反馈,毕业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仍然较为欠缺。尽管高校教育一直以来都在对加强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进行探索和改革,但总是效果不佳。在国际交流活动中,中国学生与国外学生相比,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均略显不足。
  目前我国的城市规划教育主要集中于工学类和理学类两个方向。其中,工学类由建筑学科或园林学科发展而来,其教学更注重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理学类的主要来源是经济地理学科,其关注点主要在于经济、管理、社会、人口和地理的分析与研究。由于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各项建设对工程设计人才的需求较大。这从客观上推动了高校城市规划教育向工学类方向倾斜,着重于培养具备工程设计能力的实践型人才。因而我国的城市规划本科教育,总体而言对实践能力是非常重视的。
  但是,如果换一个角度去看,就会发现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往往无法较好地与用人单位接轨,在设计和管理工作中,常有手足无措之感。一方面是用人单位的求贤若渴,另一方面则是毕业生的就业困难。造成这种尴尬困境的根本原因在于:城市规划本科教育与社会需求衔接不足,人才培养中缺乏对创新与实践能力的训练。
  
  二、多样化创新实践平台的建立
  
  城市规划是一个综合性的交叉学科,知识面宽、研究对象庞杂,不是单独一个学科的力量可以完成的。它需要一个综合性的大学平台,提供多方面的教学资源。同样地,它的创新实践平台也必须向多样化方向发展,能够提供各种不同类型的实践机会和激发创新思维的场合。这需要专业课教学、课外教学和就业导向三个方面工作的配合。
  1.关注专业课教学
  专业课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主战场,因此也是建立多样化创新实践平台最应关注和重视的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时刻注意创造实践机会,引导创新思维。
  (1)加强最新研究成果的引介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需要激发的,而城市规划领域内的最新成果就是一种效果较好的激发因素。学生可以从模仿这些成果开始,逐步培养出自我创造的意识。教师应当及时关注学科动态,在教学内容中补充新的研究成果,建立一个不断更新的内容体系。尤其应当注重设计案例引介的时效性。
  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可以着重选择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内容进行引导性地实践训练。以浙江大学为例,在新校区规划与城市设计国际招标的同时,将这一事件引入课程教育之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使学生对校园规划有了充分的理解,还能够接触学科前沿的高水平创作,可谓一举多得。
  (2)鼓励学生研究身边的课题
  城市规划是一个社会性很强的学科,国外的许多院校都非常注重规划的社会学视角。作为规划从业人,应当具备从身边的事件发现问题的自觉性。记者出身却对规划界产生了深远影响的简•雅各布斯就是从细微的生活角度、社会学角度观察规划和建筑活动,才提出了颇有见地的观点。
  身边的事件是启发科学研究的钥匙,学会从身边的事件中总结和思考,是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一环。在专业课的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发现并研究生活中的课题,因为这些其实就是一种社会需要。“城市规划工作反映社会的需要,而规划教育也应反映规划工作的需要”,[注2]三者不应脱节。教师可以有目的地为学生提供一些与现实生活相关的研究与设计题材,让学生习惯于从实践和实施的角度思考问题,以培养相应的工作能力。
  (3)增加课题选择的自主性
  目前城市规划本科教育的课题选择主要来自于教师的工程项目或科研项目,学生基本没有自主选题的机会。虽然这加强了课题的有效性,也可以着力培养学生对真实项目的认识,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则扼杀了学生的自主创新的积极性。
  城市规划是一个交叉学科,其外沿广阔、内涵丰富又贴近生活,可以研究的方向极多。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在某个较大的方向下进行自由选题,自行设计研究方案、制定研究计划,自主收集资料,写出调研报告和研究成果。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借助学校的相关设施开展调查、分析和实验等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科研能力、实践能力与协作能力都能够得到提高。
  2.重视课外教学——建立工作坊定期交流机制
  各种形式的课外教学是专业课教学的必要补充,同样也是构筑创新实践平台的重要环节。目前,国际论坛和报告会等学术交流活动已经非常频繁。这些活动对营造强烈的学术氛围相当有效,但从培养创新实践能力角度来看,作用却非常有限。笔者结合浙江大学2007年和2008年连续两年举行的国际交流工作坊的经验,认为可以在城市规划本科教育中大力推广以中外合作交流为基础的工作坊教学方式,打造一个体系化的创新实践定期交流机制。
  工作坊原指以某个经验丰富的主讲人为核心,30~40名成员组成的小团体在该主讲人的指导下通过活动、讨论等多种方式,共同探讨某个话题。由于参与人数不多,因而更便于互动。工作坊本身具有开放性、体验性和互动性等特征,而国际交流工作坊更提供了一个与国外同行共事的平台。这个平台打破了传统的师生授课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设计小组为基本单位,以现场交流、公开点评、专题论坛为内容,以多国教师团队为指导,以学生设计与学习心得交流为辅助,形成一种综合的国际化创新实践平台。其内涵与作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探访与调研”、“设计与合作”、“展示与汇报”。
  (1)探访与调研
  目前的城市规划设计课程的设置,是由教师提供的“真题”进行的“假作”。也即利用真实地形和环境,带领学生实地考察后,进行创作。这种方式虽然创造了实地考察探访的机会,但也仅限于侧面观察,所了解的情况依然相当局限。在参观的过程中,也不容易深刻和全面的认识现场。在这种僵化的模式中,学生往往更容易关注一些抽象的模式和构成形态,忽略了最基本的空间、材料以及人文等特殊条件塑造出来的真实环境。
  在设计工作坊的教学过程中,探访与调研是一个重要的实践平台。构建这一平台,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现场,关注真实环境,强化调研的重要性。不是限定明确的设计对象,而是选择较为宽泛的场地或地区,通过学生自己组织的现场踏勘,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有兴趣的内容开展更深入的探访,了解与挖掘真实环境与条件,为设计或研究注入更多的活力和创新元素。
  整个探访过程的设置是开放性的,鼓励学生走访各个场地,通过拍摄照片、居民访谈、文字记录等各种方式对当地的交通状况、物质环境和居民状态做出客观的调查。在此基础之上,要求学生形成“第一印象报告”,以便系统地整理所见所得,并进行公开的报告交流会,让学生就每个场地充分交换“印象”资料,建立对场地更全面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由学生自主选择进行场地设计或是社会调查研究。这种方式激发了学生在设计和科研工作中的主动性,在培养自主创新和实践能力方面效果明显。
  (2)交流与合作
  设计与合作平台的打造,旨在加强不同知识文化背景之间的交流,而重点则在于培养团队精神。城市规划的研究和设计工作属于创造性工作,在校生习惯于独立思考,构思出具有自身风格的方案与设计。但在工作实践中,往往需要团队合作,这是传统的教学训练无法提供的,却是用人单位非常注重的一种能力。基于这样的考虑,工作坊设置了混编的设计小组和开放式的交流平台。
  1)混编设计小组
  工作坊设置了一种不同专业、不同国籍学生混编的设计小组,作为一个整体来合作创作方案。在这样的小组中,由于文化背景与知识结构的不同,各人的关注点有较大的差异,在交流设计、形成方案的过程中,学生们能够接触到全新的角度,获得新的体验和知识。比传统的规划设计教学和理论传授有着更明显的效果。
  设计小组作为一个团队,强调共同的责任、效益和业绩,这也就要求学生要具备与人沟通、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学生在团队中能够学会互相学习、互相配合、互相尊重和互相支持,通过充分发挥各自的能力,帮助团队获得认可。在设计过程中学会合作,充分体会合作的效率和乐趣,乐于参与团队合作。
  2)开放式交流平台
  开放式交流平台打破传统的师生授课讲解的知识交流传授方式,包括有老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以及设计小组与居民的交流。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小组被封闭在教室中完成作品,期间,学生可以自由地与老师进行过程交流,从而在第一时间修正完善自己的设计。工作坊还设置了开放式的中期答辩和最终答辩。这些答辩对公众开放,接受公众提问,以达到设计者和使用者充分沟通的效果,并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
  3)展示与汇报
  将设计展示出来,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是城市规划工作者必须具备的能力。工作坊为小组设计成果提供了广阔的展示汇报平台。采用公开答辩会的报告形式,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充分表达成果内容。开放式地公开演示,是一个自我展示的良好机会,这一做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有助于培养表达能力和自我推销能力。
  (3)考虑就业导向
  城市规划内涵的丰富性决定了其专业发展方向的多元性。我国当前的城市规划本科教育在课程设置和知识结构方面逐渐趋于同一,人才培养方式较为均衡,在各个交叉学科的方向上均有涉猎却难以深入。而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城市规划教育对专业方向的分化则成熟许多。美国的规划教育主要的一级专业方向就达到了23个,法国的规划教育也会在完成基础课程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特点、爱好以及社会需求强化某一特定方向的知识结构。从目前的全球城市规划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发展趋势来看,专业细化的趋向越来越明显。要适应这种趋势,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进行专业方向的分异培养,改变毕业生知识结构单一的现状,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由于不同专业方向对实践和创新的需求类型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在打造创新实践平台时,就必须考虑不同的方向和培养方式。建立一个适应不同社会需求,着重于不同实践方向的可选择的平台。例如侧重设计能力的培养方式,其创新与实践内容就应多结合工程项目;而侧重发展战略或区域经济方向的人才,则应注重社会调查以及分析总结方面能力的培养。
  
  三、建立实践平台的科学评价体系
  
  为了保障实践平台的有效性,必须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以考试成绩为准绳的传统评价方式并不能够适应城市规划本科教育这样一个以培养实践能力为核心目标的学科。从考虑全面评价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角度出发,必须结合本专业的实际情况,建立科学的全面的评价体系,以考核实践平台的实际作用,使创新与实践教育更有的放矢,获得更好的成效。
  评价体系可根据学生在实践活动考核和综合素质考察中的表现进行分模块阶段性打分,最终形成综合评价。其结果应当有利于区分学生在各个方向上的能力表现,以便教师进行专业方向上的导向性培养。
  无论是城市规划科研人才还是设计人才,都必须具备相当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因此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城市规划本科教育的核心目标。无论是从适应学科发展角度,还是从适应社会需求角度来看,建立创新和实践平台都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注 释
  1 仇保兴.追求繁荣与舒适——转型期间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若干策略[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前言
  2 崔功豪、梁鹤年、叶嘉安、汪德华、王 东、马武定、金笠铭、孙安军、刘东洋、王 凯.改革——中国城市规划教育迫在眉睫的选择[J].城市规划,1995(6):8
  
  参考文献
  1 仇保兴.追求繁荣与舒适——转型期间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若干策略[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 陈秉钊、王士兰、肖大威.美国城市规划专业教育考察与感想[J].城市规划汇刊,2003(6):23~28
  3 陈秉钊.城市规划专业教育面临的历史使命[J].城市规划汇刊,2004(5):25~28
  4 任绍斌.基于就业市场需求的城市规划本科教育研究——以华中科技大学为例[J].城市规划,2009(9):78~81
  5 黄 杉、华 晨、李 利.中外联合教学工作坊教学模式总结[J].高等理科教育,2009.6
  6 崔功豪、梁鹤年、叶嘉安、汪德华、王 东、马武定、金笠铭、孙安军、刘东洋、王 凯.改革——中国城市规划教育迫在眉睫的选择[J].城市规划,1995(6):6~18
其他文献
基督教主要有三大派系,即天主教、东正教、基督教.天主教在华传播的历史最长.鸦片战争前共有5个传教会在中国活动.当时在东北地区活动的外国天主教会主要有:法国巴黎外方传教
为进一步提高国网赤峰供电公司营销基础数据规范度和可用率,提升营销信息化系统应用水平,强化营销基础档案在营销业务及营销信息化系统中的数据支撑作用.国网赤峰供电公司开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现代农业是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期刊
近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对调味品产品质量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抽查了调味品产品的主要产区北京、广东、四川、浙江、福建5个省份的43家企业生产的51种产品,包括酱、酱腌菜、豆豉、虾酱、鱼露、虾油、蚝油,合格37种,产品抽样合格率为72.5%。  本次抽查中,对虾酱、鱼露、虾油、蚝油产品进行监督抽查是第一次,所检项目依据国家强制性标准中涉及食品安全、健康的项目,重点对食品添加剂和微生物指标进行了抽
大年三十的晚上,南通检验检疫局港口办鉴定科的小费正与家人吃着团圆饭时,电话铃骤然响起,有货船到港需要重量鉴定,他二话不说,放下饭碗就赶赴码头,登船进行读水尺、量压载水
期刊
【摘要】钻孔灌注桩技术是在进行房建工程时通过采用机械或人工挖掘的方式进行桩位上的特定钻孔,在将钢筋进行布置,通过与混凝土的灌注進行施工的方法,构成建筑中需要的桩基的过程。本文笔者根据工作实践经验对房建工程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房建工程;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  1、房建工程中的钻孔灌注桩技术  钻孔灌注桩技术是在进行房建工程时通过采用机械或人工挖掘的方式进行桩位上的特定钻
【摘要】桩基施工是建筑项目施工建设的关键环节,其施工质量对于整个建筑项目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都有着直接影响,特别是高层建筑的垂直高度较高,对于桩基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保障桩基施工技术,应结合高层建筑项目具体情况,加强桩基施工管理,严格把关各个环节,优化施工工艺,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本文简要介绍了高层建筑项目概况,分析了高层建筑桩基施工技术。  【关键词】高层建筑;桩基;施工技术  近年来,各
在社会进程不断推进的状态下,机关单位的档案内容越发具备实际价值性.档案是记录本局内部发展状态和事件过程的重要介质,因其内容特殊性使得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正视档案的真
一、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现状民办高校在建校初期,普遍将其资金的投向大部分用于校舍建设与软、硬件设备的配置之中,同时为了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其师资以聘用兼职教师为主.因
期刊
近年来,由于印度在软件出口方面取得的成绩,很多人提出,在软件方面要向印度学习。确实,印度为软件产业营造的良好环境和先进的软件工程管理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同时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