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國近代教育家梁启超曾言:“欲改造国民之品质,则诗歌音乐为精神教育第一要件”,由此可见音乐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德育功能。音乐不但能益智,还能以美辅德,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一名初中音乐教师,若想构建出一个更加高效的音乐课堂,则需将德育元素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依靠音乐本身的优势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使其心灵萌发美的种子。本文将围绕“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研究”这一主题展开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德育教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音乐教育的核心,便是审美教育,是从情感世界的角度出发的一种教育。而道德的教育,则是离不开情感这个媒介的,思想的同频共振也需要借助情感去碰撞。无论是何种思想品德教育,若是不能与个人情感相联系,便只能是乏味的说教。音乐作为一种情感艺术,对人的情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则需抓住音乐学科情感教育的优势,将德育教育渗透其中,以此深化音乐课堂教学内涵。接下来,笔者从教材本身、课外资源以及课后活动三个角度出发进行讨论。
一、挖掘音乐教材中的德育元素
众所周知,学生学习所使用的教材,都是由专家学者精心挑选进行编排的。大到整本教材,小到单独课题,都有着不同的教育目标与教育意义。因此,若想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则需教师对音乐教材加以更进一步的分析与研究,找到教材中所蕴含的德育要素,而后将音乐教学与德育教学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得到思想道德的培育,由此开展音乐教学。
例如,在学习《梨园春秋》这一单元时,教师即可将传统文化德育元素融入到音乐教学中。首先,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讲述一下我国京剧、豫剧等文化的由来、发过程以及取得了哪些成就。其次,教师可以请学生欣赏戏剧“大傩之舞”,让学生理解中国古代戏曲产生的表演形态。而后,再请学生欣赏戏剧“南戏与杂剧”,让学生对我国古代戏曲发展历程中的表演形式加以了解。之后,再请学生欣赏戏剧“徽班进京”,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戏剧鼎盛时期的表演形式。最后,教师方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我国古代戏剧在不同的时期有着怎样的表演特点?各个时期的表演是否有何异同之处?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种传统文化?如此一来,学生便可在讨论中明白传统文化在文化自信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深化学生传承、发扬传统文化的心理,实现德育教育。
二、充分利用课外德育资源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教育领域也得到了发展、进步的契机。一方面,教师授课的方式更加丰富了;另一方面,教师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的资源更加丰富了。在这一基础上,若想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教师即可发挥互联网优势,充分利用课外的各种德育资源,如文献、图片、视频等。
例如,在学习《世界民族之声》这一单元时,教师即可将正确世界观德育元素融入到音乐教学中。首先,在新课讲解之前,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引出这一课时所需要学习的主题。如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是否听说过人类共同体这个名词呢?”,学生思考,举手回答:“听过!人类共同体就是说全世界的人类是一个整体,我们要需要共同生活!”。而后,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让学生正确认识我国与其他国家的之间的关系,教师方可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等纪录片。最后,在记录片的欣赏下,学生方可明白各个国家友好相处、共同发展的道理,形成正确世界观,实现德育教育。
三、在课后活动中融入德育元素
与其他学科相同,音乐学科也可以在课堂知识讲解完毕后,为学生布置一定的课后活动,以此实现音乐知识的巩固,课后思想的深化。因此,若想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教师即可利用好课后活动这一环节,以德育为主题精心设计出与之相关的课后活动。
例如,在学习《爱我中华》这一课程时,教师即可将爱国主义德育元素融入到音乐教学中。首先,教师可以在课上为学生讲授这首歌曲时,为学生讲述一些我国各个时期的发展历史,让学生意识到当今生活的来之不易,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而后,授课完毕,教师方可请学生以“我的祖国”为主题,为《爱我中华》这首歌曲重新填词,由此深化学生的爱国情感。如此一来,方可实现爱国主义的德育教育,完成教学目标。
总结:
总而言之,如果将启迪人类智慧思维的事物比作三把钥匙,那么这三把钥匙便分别是教学、文学和音乐。因此,在初中阶段,尽管音乐学科不是中考必考科目,也需教师对此给予高度重视,以音乐情感为依托对学生施以德育教育,让学生在音乐中得到情感的熏陶、心灵的触动。相信在对音乐教材的挖掘、课外资源的利用、课后活动的开展下,定能将德育教育完美的渗透到音乐教学中,让学生获得双份的学习收获。
参考文献
[1]鲁墨秀.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浅析[J].文学教育(下),2019(12):175.
[2]钱晓燕.论初中音乐课程德育资源的价值及其开发利用[J].现代教育,2019(11):61-62.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德育教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音乐教育的核心,便是审美教育,是从情感世界的角度出发的一种教育。而道德的教育,则是离不开情感这个媒介的,思想的同频共振也需要借助情感去碰撞。无论是何种思想品德教育,若是不能与个人情感相联系,便只能是乏味的说教。音乐作为一种情感艺术,对人的情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则需抓住音乐学科情感教育的优势,将德育教育渗透其中,以此深化音乐课堂教学内涵。接下来,笔者从教材本身、课外资源以及课后活动三个角度出发进行讨论。
一、挖掘音乐教材中的德育元素
众所周知,学生学习所使用的教材,都是由专家学者精心挑选进行编排的。大到整本教材,小到单独课题,都有着不同的教育目标与教育意义。因此,若想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则需教师对音乐教材加以更进一步的分析与研究,找到教材中所蕴含的德育要素,而后将音乐教学与德育教学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得到思想道德的培育,由此开展音乐教学。
例如,在学习《梨园春秋》这一单元时,教师即可将传统文化德育元素融入到音乐教学中。首先,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讲述一下我国京剧、豫剧等文化的由来、发过程以及取得了哪些成就。其次,教师可以请学生欣赏戏剧“大傩之舞”,让学生理解中国古代戏曲产生的表演形态。而后,再请学生欣赏戏剧“南戏与杂剧”,让学生对我国古代戏曲发展历程中的表演形式加以了解。之后,再请学生欣赏戏剧“徽班进京”,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戏剧鼎盛时期的表演形式。最后,教师方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我国古代戏剧在不同的时期有着怎样的表演特点?各个时期的表演是否有何异同之处?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种传统文化?如此一来,学生便可在讨论中明白传统文化在文化自信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深化学生传承、发扬传统文化的心理,实现德育教育。
二、充分利用课外德育资源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教育领域也得到了发展、进步的契机。一方面,教师授课的方式更加丰富了;另一方面,教师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的资源更加丰富了。在这一基础上,若想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教师即可发挥互联网优势,充分利用课外的各种德育资源,如文献、图片、视频等。
例如,在学习《世界民族之声》这一单元时,教师即可将正确世界观德育元素融入到音乐教学中。首先,在新课讲解之前,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引出这一课时所需要学习的主题。如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是否听说过人类共同体这个名词呢?”,学生思考,举手回答:“听过!人类共同体就是说全世界的人类是一个整体,我们要需要共同生活!”。而后,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让学生正确认识我国与其他国家的之间的关系,教师方可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等纪录片。最后,在记录片的欣赏下,学生方可明白各个国家友好相处、共同发展的道理,形成正确世界观,实现德育教育。
三、在课后活动中融入德育元素
与其他学科相同,音乐学科也可以在课堂知识讲解完毕后,为学生布置一定的课后活动,以此实现音乐知识的巩固,课后思想的深化。因此,若想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教师即可利用好课后活动这一环节,以德育为主题精心设计出与之相关的课后活动。
例如,在学习《爱我中华》这一课程时,教师即可将爱国主义德育元素融入到音乐教学中。首先,教师可以在课上为学生讲授这首歌曲时,为学生讲述一些我国各个时期的发展历史,让学生意识到当今生活的来之不易,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而后,授课完毕,教师方可请学生以“我的祖国”为主题,为《爱我中华》这首歌曲重新填词,由此深化学生的爱国情感。如此一来,方可实现爱国主义的德育教育,完成教学目标。
总结:
总而言之,如果将启迪人类智慧思维的事物比作三把钥匙,那么这三把钥匙便分别是教学、文学和音乐。因此,在初中阶段,尽管音乐学科不是中考必考科目,也需教师对此给予高度重视,以音乐情感为依托对学生施以德育教育,让学生在音乐中得到情感的熏陶、心灵的触动。相信在对音乐教材的挖掘、课外资源的利用、课后活动的开展下,定能将德育教育完美的渗透到音乐教学中,让学生获得双份的学习收获。
参考文献
[1]鲁墨秀.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浅析[J].文学教育(下),2019(12):175.
[2]钱晓燕.论初中音乐课程德育资源的价值及其开发利用[J].现代教育,2019(11):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