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安徽部分职业院校生源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生源差异性特点,秉承“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从教师角度,阐述在当今形势下,运用分层教学、“互联网+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的成效,為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生源差异性 教学方法 分层教学 互联网+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216-01
一、高等职业教育生源差异性背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匠人精神”在当今社会被逐渐认可,社会对高级技能人才的需求日趋强烈。作为培育今之匠人的“孵化器”——职业教育,重新被社会重视、审视。《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提出,通过三年建设,高等职业教育整体实力显著增强。专科层次职业教育在校生达1420万。为保证服务中国制造2025的大目标,在年入学总数逐年减少的大背景下,各职业院校都在扩大分类考试、省外招生规模,加之普招生源、五年高职等传统生源的存在,导致高等职业院校生源多元化、差异性特点十分显著,如何推进高等职业院校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手段、保证教学质量,值得研究探讨。
二、安徽部分高等职业院校生源分析
结合安徽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官方网站数据,对高等职业院校招生资料予以分析,生源情况统计如下: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生源情况
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生源情况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生源情况
注:分类考试中还包含具有同等学力的退伍军人、企业职工、社会人员等,本文不详细分类。
结合以上数据可见,高职院校生源特点较为明显:(1)分类考试生源在高职院校比重逐年增加;(2)现阶段生源仍以普招、普高生源为主;(3)普招生源数量有下降趋势;(4)省外生源逐渐增加,优势高职院校“走出去”意识较为强烈。此外,在各院校门户网站调查发现,部分院校分类考试生源与高考普招生源混合编班教学。
三、当前形势下传统教学方法的困境
有关文献论述,由于中职院校实施“能力本位”教育理念,普高实施“素质教育、学习能力”教育理念,导致中职院校生源与普高生源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此外,参加过高考的普招生源相对而言,多数生源呈现“升学”再深造意愿的特征。经笔者调查分析,中职生源接触过专业基础知识,但知识面宽度、深度欠缺;普高生源毫无专业知识,知识面有一定积累,但学习热情、态度较为欠缺的;普招生源毫无专业知识,综合素质较高,但存在高考挫败感,存有“升学”意愿,学习热情、积极性强烈。若按传统教学分班模式进行生源混合分班,在同一班级中学生的不同类别学习诉求,往往难以同时满足。
此外,笔者在分类考试生源课堂做过教学尝试,采用传统教学中的讲授法、谈话法、实习作业法、练习法、实验法、参观法等进行课堂教学。各类学生对传统教学的互动、反馈度较差。暴露出传统教学方法对多目标群体、不同学习目标教学的成效不足。
四、现阶段高职教学方法的探讨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中明确,高等职业教育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因此在结合前文分析的高职生源特点,笔者站在教师的角度,秉承“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从学院、教师两个层面对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1.从学院教学层面,推行分层教学。首先应对普招、分类考试、五年制高职生源实现分班设置、分层教学,倡导“以人为本”教学,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以及不同的目标需求。其次,应对不同生源创建不同的再深造、职业发展通道。2.从教师教学层面,推行互联网+翻转课堂。对于现阶段较难分层教学,且普高生源占大多数的分类考试生源,现阶段建议结合生源对新鲜事物兴趣浓厚的特点,采用“互联网+翻转课堂”教学方式,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教师从主导课堂,延伸到参与校外,全程参与学生学习,也能有更多的时间与每个人交流,削弱个体差异壁垒。笔者在教学实际中,进行班级微信群的尝试,将课后作业采用群作业布置、学生群内语音上交作业等方式,充分将“互联网+”技术运用于教学,学生互动、反馈积极性提升十分显著。
五、结语
通过前文几所高职院校数据分析,可见随着普招生源数量的逐年下降,分类考试生源或省外生源将成为高职院校的主体,生源的多元化、差异性已是事实,而且将愈加明显,作为教育工作者,秉承“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采用分层教学、互联网+翻转课堂等教学手段,将有助于推进教学改革,保证教学质量,打造中国特色“大国工匠”。
参考文献:
[1]藏臣.高校中职与普高生源学生素质比较研究 [D].河北科技示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4
[2]邓效昆.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差异化教学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4(8):8-9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生源差异性 教学方法 分层教学 互联网+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216-01
一、高等职业教育生源差异性背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匠人精神”在当今社会被逐渐认可,社会对高级技能人才的需求日趋强烈。作为培育今之匠人的“孵化器”——职业教育,重新被社会重视、审视。《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提出,通过三年建设,高等职业教育整体实力显著增强。专科层次职业教育在校生达1420万。为保证服务中国制造2025的大目标,在年入学总数逐年减少的大背景下,各职业院校都在扩大分类考试、省外招生规模,加之普招生源、五年高职等传统生源的存在,导致高等职业院校生源多元化、差异性特点十分显著,如何推进高等职业院校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手段、保证教学质量,值得研究探讨。
二、安徽部分高等职业院校生源分析
结合安徽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官方网站数据,对高等职业院校招生资料予以分析,生源情况统计如下: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生源情况
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生源情况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生源情况
注:分类考试中还包含具有同等学力的退伍军人、企业职工、社会人员等,本文不详细分类。
结合以上数据可见,高职院校生源特点较为明显:(1)分类考试生源在高职院校比重逐年增加;(2)现阶段生源仍以普招、普高生源为主;(3)普招生源数量有下降趋势;(4)省外生源逐渐增加,优势高职院校“走出去”意识较为强烈。此外,在各院校门户网站调查发现,部分院校分类考试生源与高考普招生源混合编班教学。
三、当前形势下传统教学方法的困境
有关文献论述,由于中职院校实施“能力本位”教育理念,普高实施“素质教育、学习能力”教育理念,导致中职院校生源与普高生源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此外,参加过高考的普招生源相对而言,多数生源呈现“升学”再深造意愿的特征。经笔者调查分析,中职生源接触过专业基础知识,但知识面宽度、深度欠缺;普高生源毫无专业知识,知识面有一定积累,但学习热情、态度较为欠缺的;普招生源毫无专业知识,综合素质较高,但存在高考挫败感,存有“升学”意愿,学习热情、积极性强烈。若按传统教学分班模式进行生源混合分班,在同一班级中学生的不同类别学习诉求,往往难以同时满足。
此外,笔者在分类考试生源课堂做过教学尝试,采用传统教学中的讲授法、谈话法、实习作业法、练习法、实验法、参观法等进行课堂教学。各类学生对传统教学的互动、反馈度较差。暴露出传统教学方法对多目标群体、不同学习目标教学的成效不足。
四、现阶段高职教学方法的探讨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中明确,高等职业教育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因此在结合前文分析的高职生源特点,笔者站在教师的角度,秉承“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从学院、教师两个层面对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1.从学院教学层面,推行分层教学。首先应对普招、分类考试、五年制高职生源实现分班设置、分层教学,倡导“以人为本”教学,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以及不同的目标需求。其次,应对不同生源创建不同的再深造、职业发展通道。2.从教师教学层面,推行互联网+翻转课堂。对于现阶段较难分层教学,且普高生源占大多数的分类考试生源,现阶段建议结合生源对新鲜事物兴趣浓厚的特点,采用“互联网+翻转课堂”教学方式,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教师从主导课堂,延伸到参与校外,全程参与学生学习,也能有更多的时间与每个人交流,削弱个体差异壁垒。笔者在教学实际中,进行班级微信群的尝试,将课后作业采用群作业布置、学生群内语音上交作业等方式,充分将“互联网+”技术运用于教学,学生互动、反馈积极性提升十分显著。
五、结语
通过前文几所高职院校数据分析,可见随着普招生源数量的逐年下降,分类考试生源或省外生源将成为高职院校的主体,生源的多元化、差异性已是事实,而且将愈加明显,作为教育工作者,秉承“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采用分层教学、互联网+翻转课堂等教学手段,将有助于推进教学改革,保证教学质量,打造中国特色“大国工匠”。
参考文献:
[1]藏臣.高校中职与普高生源学生素质比较研究 [D].河北科技示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4
[2]邓效昆.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差异化教学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4(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