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农村学校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所以农村学校的寄宿问题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学校方面应该不断完善学生的寄宿条件。本文根据农村小学寄宿生管理问题提出了有关策略,希望对学校完善寄宿环境能够有所帮助。
关键词: 农村小学;寄宿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2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7-0165-01
一、农村小学寄宿生管理问题
1.设施不完善。
国家不断完善学生的寄宿问题,但是农村学校在寄宿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所以与国家要求的基本标准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农村学校在小学寄宿方面存在的主要的问题就是设施不健全,有的学校由于资金的问题没有为学生准备专门的食堂和宿舍,只是将空闲出来的教室作为学生的临时宿舍,这样会严重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针对这样的情况,学校方面应该积极完善学生的住宿条件,加大对学生住宿方面的资金投入。
2.食堂的饭菜安排忽略了学生的发展需要。
学生处于小学阶段正是长身体的黄金阶段,所以这个时候也正是需要营养的时候,农村小学的食堂大多私人承包,所以就出现过于重视盈利而在食堂安排饭菜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发展需要的问题,食堂的菜品过于单一,不能满足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对营养的需要。针对这样的情况,学校方面应该积极整顿食堂的饭菜安排,给学生提供更多成长过程中需要的营养。
3.学生在寄宿的时问题突出。
学生在寄宿时突出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不良的生活习惯突出,例如学生不能及时打扫宿舍的卫生,甚至有的学生不会叠被子,有的学生没有扬成饭前便后要洗手的良好的习惯;二是学生在寄宿的时候的突出问题就是经常会发展打架斗殴现象,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学校方面疏于对寄宿學生的管理。针对学生在寄宿的时候出现的种种问题,学校方面应该积极完善有关的管理制度,解决学生在住宿时出现的问题。
二、农村小学寄宿生管理的有关对策
1.改善学生的寄宿条件。
学生在寄宿的时候表现出来的突出问题就是学校方面不能有效解决学生住宿的宿舍问题,针对这样的情况,学校方面应该积极改善学生的住宿条件,具体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校方面应该积极向有关部门申请补贴,并这将这些钱用于学生住宿条件的改善方面,例如为学生盖正式的宿舍并在宿舍内添置一些设备,例如桌子、椅子、柜子等等;二是学校改善学生的寄宿条件不仅体现在对宿舍条件的改善方面,还体现在对食堂环境的改善方面,例如学校加大对食堂设备的资金投入方面,在食堂放置更多的桌椅,这样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饮食质量,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饮食的环境;三是学校方面应该积极了解国家对寄宿条件的标准,并不断向这个标准发展,从而使农村学校的寄宿条件更加正规化,更加符合国家的要求标准。学校通过完善宿舍设备、完善食堂设备和了解国家标准的方式不断改善学生的寄宿条件,从而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寄宿环境。
2.完善食堂的饮食条件。
学生寄宿的时候出现的问题不仅体现在学生的住宿方面,更多的是体现在饮食方面。针对这样的情况,学校方面应该积极完善食堂的饮食环境,具体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校应该有关部门申请补贴,然后聘请相应的食堂从业人员,这样能够有效避免学校食堂出现被承包的问题,进而也就减少了食堂过于重视盈利而忽略了学生的客观发展需要问题的发生;二是学校应该让食堂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制定相应的菜谱,完善食堂的饮食,使食堂的饭菜更加注重营养搭配,这样能够有效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三是学校方面应该定期在食堂开展清虫、清蟑螂的活动,同时学校应该经常派有关的教师到食堂的工作间进行检查,一方面,学校安排这种行动可以对食堂起到监督的作用,另一方面,学校的这种行为可以让食堂将饮食卫生放在心里,从而在全校范围内形成注重饮食的良好的风气。学校通过增加食堂就业人员、完善食堂饮食结构和定期对食堂进行检查的方式完善食堂的饮食条件,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饮食环境。
3.完善机制,解决学生的寄宿问题。
学生在寄宿的时候呈现出来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的不良习惯和学生的散漫的状态方面。针对这样的情况,学校方面应该积极完善相关的机制,具体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校聘请专门的教师管理学生的日常起居,这样能够让学生的生活更有规律,从而避免学生之间发生打架斗殴的现象;二是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文明宿舍评比活动,这样学生能够积极的改正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同时学下应该发挥宿舍长的责任意识,让宿舍长能够组织大家完成日常的整理内务的内容,这样既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能让学生及时改正自己的不良习惯。学校通过安排教师管理学生起居和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方式完善有关机制,解决学生的寄宿问题。
三、结语
农村学校的寄宿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学校通过改善学生的寄宿条件、完善食堂的饮食条件、完善机制,解决学生的寄宿问题的方式解决寄宿时出现的诸多问题,改善学生的寄宿环境。
参考文献
[1] 杜育红.农村寄宿制学校:成本构成的变化与相关管理问题[J].人民教育,2016,(23).
[2] 耿申.学校适宜规模及相关设施标准[J].教育科学研究,2013,(5).
关键词: 农村小学;寄宿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2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7-0165-01
一、农村小学寄宿生管理问题
1.设施不完善。
国家不断完善学生的寄宿问题,但是农村学校在寄宿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所以与国家要求的基本标准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农村学校在小学寄宿方面存在的主要的问题就是设施不健全,有的学校由于资金的问题没有为学生准备专门的食堂和宿舍,只是将空闲出来的教室作为学生的临时宿舍,这样会严重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针对这样的情况,学校方面应该积极完善学生的住宿条件,加大对学生住宿方面的资金投入。
2.食堂的饭菜安排忽略了学生的发展需要。
学生处于小学阶段正是长身体的黄金阶段,所以这个时候也正是需要营养的时候,农村小学的食堂大多私人承包,所以就出现过于重视盈利而在食堂安排饭菜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发展需要的问题,食堂的菜品过于单一,不能满足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对营养的需要。针对这样的情况,学校方面应该积极整顿食堂的饭菜安排,给学生提供更多成长过程中需要的营养。
3.学生在寄宿的时问题突出。
学生在寄宿时突出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不良的生活习惯突出,例如学生不能及时打扫宿舍的卫生,甚至有的学生不会叠被子,有的学生没有扬成饭前便后要洗手的良好的习惯;二是学生在寄宿的时候的突出问题就是经常会发展打架斗殴现象,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学校方面疏于对寄宿學生的管理。针对学生在寄宿的时候出现的种种问题,学校方面应该积极完善有关的管理制度,解决学生在住宿时出现的问题。
二、农村小学寄宿生管理的有关对策
1.改善学生的寄宿条件。
学生在寄宿的时候表现出来的突出问题就是学校方面不能有效解决学生住宿的宿舍问题,针对这样的情况,学校方面应该积极改善学生的住宿条件,具体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校方面应该积极向有关部门申请补贴,并这将这些钱用于学生住宿条件的改善方面,例如为学生盖正式的宿舍并在宿舍内添置一些设备,例如桌子、椅子、柜子等等;二是学校改善学生的寄宿条件不仅体现在对宿舍条件的改善方面,还体现在对食堂环境的改善方面,例如学校加大对食堂设备的资金投入方面,在食堂放置更多的桌椅,这样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饮食质量,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饮食的环境;三是学校方面应该积极了解国家对寄宿条件的标准,并不断向这个标准发展,从而使农村学校的寄宿条件更加正规化,更加符合国家的要求标准。学校通过完善宿舍设备、完善食堂设备和了解国家标准的方式不断改善学生的寄宿条件,从而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寄宿环境。
2.完善食堂的饮食条件。
学生寄宿的时候出现的问题不仅体现在学生的住宿方面,更多的是体现在饮食方面。针对这样的情况,学校方面应该积极完善食堂的饮食环境,具体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校应该有关部门申请补贴,然后聘请相应的食堂从业人员,这样能够有效避免学校食堂出现被承包的问题,进而也就减少了食堂过于重视盈利而忽略了学生的客观发展需要问题的发生;二是学校应该让食堂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制定相应的菜谱,完善食堂的饮食,使食堂的饭菜更加注重营养搭配,这样能够有效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三是学校方面应该定期在食堂开展清虫、清蟑螂的活动,同时学校应该经常派有关的教师到食堂的工作间进行检查,一方面,学校安排这种行动可以对食堂起到监督的作用,另一方面,学校的这种行为可以让食堂将饮食卫生放在心里,从而在全校范围内形成注重饮食的良好的风气。学校通过增加食堂就业人员、完善食堂饮食结构和定期对食堂进行检查的方式完善食堂的饮食条件,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饮食环境。
3.完善机制,解决学生的寄宿问题。
学生在寄宿的时候呈现出来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的不良习惯和学生的散漫的状态方面。针对这样的情况,学校方面应该积极完善相关的机制,具体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校聘请专门的教师管理学生的日常起居,这样能够让学生的生活更有规律,从而避免学生之间发生打架斗殴的现象;二是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文明宿舍评比活动,这样学生能够积极的改正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同时学下应该发挥宿舍长的责任意识,让宿舍长能够组织大家完成日常的整理内务的内容,这样既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能让学生及时改正自己的不良习惯。学校通过安排教师管理学生起居和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方式完善有关机制,解决学生的寄宿问题。
三、结语
农村学校的寄宿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学校通过改善学生的寄宿条件、完善食堂的饮食条件、完善机制,解决学生的寄宿问题的方式解决寄宿时出现的诸多问题,改善学生的寄宿环境。
参考文献
[1] 杜育红.农村寄宿制学校:成本构成的变化与相关管理问题[J].人民教育,2016,(23).
[2] 耿申.学校适宜规模及相关设施标准[J].教育科学研究,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