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态园林景观已成为现代城市园林的发展方向。植物配置与景观设计是构建生态园林的两大基本保障,绿化作为园林景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仅可以美化环境、为市民生活添绿,更能调节自然环境的微循环,净化空气,为市民生活提供一个优良的环境。本文主要对生态园林的设计原则、植物配置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城市生态园林;设计原则;植物配置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文化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城市人居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城市建设指导思想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建设生态城市已经为世人认可并成为城市展的目标和方向。城市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是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生态城市建设的途径。
1.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要点
生态设计是通过对绿化整体空间进行生态合理配置,尽量增加自然生态要素,逐步构建多样性景观,达到营造健全景观生态结构的过程。首先,绿化量是城市绿地生态功能的基础,具有改善环境的生态作用,通过植物的光合、蒸腾、吸收作用,调节小气候,防风降尘,减轻噪音,吸收并转化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和水体,维护生态环境;因此,在植物造景中要通过乔、灌、草和地被复合群落结构,适当营造近自然的绿地斑块。植物选择中应尽量选用叶面积大、叶片宽厚、光合效率高的植物,提高绿化造氧层次和绿化光合效率;第二,应根据城市中不同用地类别的污染强度,选择耐性较强及抗污染能力强植物,发挥绿地对污染物的吸收和同化等作用,阻隔污染扩散,促进城市生态平衡;此外,还应重视植物景观的其他生态功能的发挥,如抑菌保健、释放负离子创造清新空气等功能,在特定的环境中营建卫生保健的植物景观,改善生活环境,有利居民的身心健康。第三,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为人们提供一个赖以生存的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
2.生态园林设计原则
2.1生态的原则:生态的概念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以及它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地位,反映了物种与物种之间、物种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风景园林的植物材料选择上,草本花卉的点缀、树种的搭配、草坪的衬托等方面必须最大限度地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质量为出发点,也应该尽量多选择和使用乡土树种,创造出稳定的植物群落,既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又能形成优美的景观,使风景园林绿化配置发挥出最大的生态效益。
2.2整体性原则:风景园林植物配置要遵循自然规律,要高度重视保护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景观、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把握好它们与城市园林的关系,使风景园林的建设与自然和谐,充分研究和借鉴城市所处地带的自然植被类型、景观格局和特征特色,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植物配置的艺术性、趣味性,使之具有人性化和亲近感。
2.3观赏性原则:应该表现出植物群落的美感,体现出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和谐。这需要设计师进行植物配置时,熟练掌握各种植物材料的观赏特性和造景功能,并对整个群落的植物配置效果整体把握好,根据美学原理和人们对群落的观赏要求进行合理配置,同时对所营造的植物群落的动态变化和季节景观有较强的预见性,丰富群落美感,提高观赏价值。
2.4文化性原则:在风景园林中把反应某种人文内涵、象征某种精神品格、代表着某个历史时期的植物科学合理地进行配置,可以使城市园林向充满人文内涵的高品位方向发展,使地方的历史文化脉络在城市园林中得到体现。
2.5经济性原则: 考虑到中小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政状况,风景园林绿化植物的选择也要考虑到造价,尽可能选的选择一些适应性强、观赏性好,同时造价又相对比较低廉的一些植物素材,避免盲目追求一些“新、奇、贵”的植物素材。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目前的经济状况下保障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快速健康发展。
3.生态园林植物选择
在进行园林植物配置时应遵循生态的原则,要充分考虑植物生态特征,合理配置植物种类,避免各个物种对空间和营养的争夺,种间互相补充,既充分利用环境资源、生长良好,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又能形成具有良好视觉效果的园林景观。根据各种植地不同的实际情况(如干旱、贫瘠、土壤密实、污染严重、病虫害严重等),有针对性、侧重点的选择植物种类,尤其是主要乔木优势种的选配,直接决定了园林生态效益的发挥程度。园林生态设计中要求利用不同物种在空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分异来配置植物,充分利用空间、营养,各个种才能协调共生。
3.1乡土树种的选择。
近年来,本土植物造景已成为构建地域特色园林绿地的基本手段。并且,乡土植物的抗性、适应性均比外来种强,能够确保植物组团的成活率。通过运用植物素材的特性,充分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质感、色彩等自然美来创作自然植物群落景观。要营造地域特色的城市园林绿地景观须充分结合地域文化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发挥乡土树种的作用。
3.2多采用具有生态效益的植物
不同的树种其生态作用和效益也不相同,有的相差很大。因此,为了提高植物造景的生态效益就必须选择那些与各种污染气体相对应的抗性树种和生态效益较高的树种。
3.3观叶与观花植物相结合
花木中有许多叶色漂亮多变的物种,比如红枫、红叶李、槭树、银杏等,叶色十分鲜艳美丽,这些植物不仅可以作为显要位置上的主景,将其与观花植物进行合理组合也可以延长植物的观赏期。而即使是常绿树种,只要进行合理的搭配,也可以突出其观赏效果。可以选择一些色度对比比较大的品种进行搭配效果更好。。
3.4配置植物要有明显的季节性
植物配置要不要过于单调、造作和雷同。生态园林要做到春季百花盛开,夏季绿树成荫,秋季叶色多变,冬季银装素裹,每个季节都各有千秋,近似自然风光,使游人感到大自然的生机勃勃。按季节变化可选择的树种有早春开花的迎春、桃花、榆叶梅、连翘、丁香等;晚春开花的蔷薇、玫瑰、棣棠等;初夏开花的木槿、紫葳和各种草花等;秋天观叶的枫香、红枫、三角枫、银杏和观果的海棠、山里红等;冬季翠绿的油松、桧柏、龙柏等。配置效果应是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在景象。在植物配置中,常绿的比例占1/3~1/4较合适,枝叶茂盛的比枝叶少的效果好,阔叶树比针叶树效果好,乔灌木搭配的比只种乔木或灌木的效果好,有草坪的比无草坪的效果好,多样种植物比纯林效果好。另外,也可选用一些药用植物、果树等有经济价值的植物来配置,使游人来到林木葱葱、花草繁茂的绿地或漫步在林荫道上,有一种行心旷神怡的感受。
4.生态化园林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人类渴望自然,城市呼唤绿色,园林绿化发展就应该以人为本,充分认识和确定人的主体地位和人与环境的双向互动关系,强调把关心人、尊重人的宗旨具体体现在城市园林的创造中,满足人们的休闲、游憩和观赏的需要,使人、城市和自然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良好生态系统。
5.结语
总之,在当前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破坏加剧、人口数量不断增多的情况下,人们都渴求有接触自然、欣赏自然的去处,所以,构建生态型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园林景观正是适应人类的普遍要求。生态园林一方面可以美化城市,为人们提供休闲观赏的景观场所,另一方面又可调节和稳定生态,调节局部微气候,为人们提供清新的空气。在生态园林的设计和维护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学科的特性,尊重自然规律和生态的规律,让其充分发挥出其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人们创造出健康舒适的宜居环境。
参考文献
[1]过元炯,园林艺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2]吴幼容,郑郁善.生态园林设计与植物配置[J].赤峰学院学报,2011,(02):44-45.
关键词:城市生态园林;设计原则;植物配置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文化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城市人居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城市建设指导思想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建设生态城市已经为世人认可并成为城市展的目标和方向。城市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是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生态城市建设的途径。
1.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要点
生态设计是通过对绿化整体空间进行生态合理配置,尽量增加自然生态要素,逐步构建多样性景观,达到营造健全景观生态结构的过程。首先,绿化量是城市绿地生态功能的基础,具有改善环境的生态作用,通过植物的光合、蒸腾、吸收作用,调节小气候,防风降尘,减轻噪音,吸收并转化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和水体,维护生态环境;因此,在植物造景中要通过乔、灌、草和地被复合群落结构,适当营造近自然的绿地斑块。植物选择中应尽量选用叶面积大、叶片宽厚、光合效率高的植物,提高绿化造氧层次和绿化光合效率;第二,应根据城市中不同用地类别的污染强度,选择耐性较强及抗污染能力强植物,发挥绿地对污染物的吸收和同化等作用,阻隔污染扩散,促进城市生态平衡;此外,还应重视植物景观的其他生态功能的发挥,如抑菌保健、释放负离子创造清新空气等功能,在特定的环境中营建卫生保健的植物景观,改善生活环境,有利居民的身心健康。第三,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为人们提供一个赖以生存的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
2.生态园林设计原则
2.1生态的原则:生态的概念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以及它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地位,反映了物种与物种之间、物种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风景园林的植物材料选择上,草本花卉的点缀、树种的搭配、草坪的衬托等方面必须最大限度地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质量为出发点,也应该尽量多选择和使用乡土树种,创造出稳定的植物群落,既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又能形成优美的景观,使风景园林绿化配置发挥出最大的生态效益。
2.2整体性原则:风景园林植物配置要遵循自然规律,要高度重视保护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景观、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把握好它们与城市园林的关系,使风景园林的建设与自然和谐,充分研究和借鉴城市所处地带的自然植被类型、景观格局和特征特色,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植物配置的艺术性、趣味性,使之具有人性化和亲近感。
2.3观赏性原则:应该表现出植物群落的美感,体现出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和谐。这需要设计师进行植物配置时,熟练掌握各种植物材料的观赏特性和造景功能,并对整个群落的植物配置效果整体把握好,根据美学原理和人们对群落的观赏要求进行合理配置,同时对所营造的植物群落的动态变化和季节景观有较强的预见性,丰富群落美感,提高观赏价值。
2.4文化性原则:在风景园林中把反应某种人文内涵、象征某种精神品格、代表着某个历史时期的植物科学合理地进行配置,可以使城市园林向充满人文内涵的高品位方向发展,使地方的历史文化脉络在城市园林中得到体现。
2.5经济性原则: 考虑到中小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政状况,风景园林绿化植物的选择也要考虑到造价,尽可能选的选择一些适应性强、观赏性好,同时造价又相对比较低廉的一些植物素材,避免盲目追求一些“新、奇、贵”的植物素材。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目前的经济状况下保障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快速健康发展。
3.生态园林植物选择
在进行园林植物配置时应遵循生态的原则,要充分考虑植物生态特征,合理配置植物种类,避免各个物种对空间和营养的争夺,种间互相补充,既充分利用环境资源、生长良好,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又能形成具有良好视觉效果的园林景观。根据各种植地不同的实际情况(如干旱、贫瘠、土壤密实、污染严重、病虫害严重等),有针对性、侧重点的选择植物种类,尤其是主要乔木优势种的选配,直接决定了园林生态效益的发挥程度。园林生态设计中要求利用不同物种在空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分异来配置植物,充分利用空间、营养,各个种才能协调共生。
3.1乡土树种的选择。
近年来,本土植物造景已成为构建地域特色园林绿地的基本手段。并且,乡土植物的抗性、适应性均比外来种强,能够确保植物组团的成活率。通过运用植物素材的特性,充分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质感、色彩等自然美来创作自然植物群落景观。要营造地域特色的城市园林绿地景观须充分结合地域文化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发挥乡土树种的作用。
3.2多采用具有生态效益的植物
不同的树种其生态作用和效益也不相同,有的相差很大。因此,为了提高植物造景的生态效益就必须选择那些与各种污染气体相对应的抗性树种和生态效益较高的树种。
3.3观叶与观花植物相结合
花木中有许多叶色漂亮多变的物种,比如红枫、红叶李、槭树、银杏等,叶色十分鲜艳美丽,这些植物不仅可以作为显要位置上的主景,将其与观花植物进行合理组合也可以延长植物的观赏期。而即使是常绿树种,只要进行合理的搭配,也可以突出其观赏效果。可以选择一些色度对比比较大的品种进行搭配效果更好。。
3.4配置植物要有明显的季节性
植物配置要不要过于单调、造作和雷同。生态园林要做到春季百花盛开,夏季绿树成荫,秋季叶色多变,冬季银装素裹,每个季节都各有千秋,近似自然风光,使游人感到大自然的生机勃勃。按季节变化可选择的树种有早春开花的迎春、桃花、榆叶梅、连翘、丁香等;晚春开花的蔷薇、玫瑰、棣棠等;初夏开花的木槿、紫葳和各种草花等;秋天观叶的枫香、红枫、三角枫、银杏和观果的海棠、山里红等;冬季翠绿的油松、桧柏、龙柏等。配置效果应是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在景象。在植物配置中,常绿的比例占1/3~1/4较合适,枝叶茂盛的比枝叶少的效果好,阔叶树比针叶树效果好,乔灌木搭配的比只种乔木或灌木的效果好,有草坪的比无草坪的效果好,多样种植物比纯林效果好。另外,也可选用一些药用植物、果树等有经济价值的植物来配置,使游人来到林木葱葱、花草繁茂的绿地或漫步在林荫道上,有一种行心旷神怡的感受。
4.生态化园林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人类渴望自然,城市呼唤绿色,园林绿化发展就应该以人为本,充分认识和确定人的主体地位和人与环境的双向互动关系,强调把关心人、尊重人的宗旨具体体现在城市园林的创造中,满足人们的休闲、游憩和观赏的需要,使人、城市和自然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良好生态系统。
5.结语
总之,在当前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破坏加剧、人口数量不断增多的情况下,人们都渴求有接触自然、欣赏自然的去处,所以,构建生态型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园林景观正是适应人类的普遍要求。生态园林一方面可以美化城市,为人们提供休闲观赏的景观场所,另一方面又可调节和稳定生态,调节局部微气候,为人们提供清新的空气。在生态园林的设计和维护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学科的特性,尊重自然规律和生态的规律,让其充分发挥出其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人们创造出健康舒适的宜居环境。
参考文献
[1]过元炯,园林艺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2]吴幼容,郑郁善.生态园林设计与植物配置[J].赤峰学院学报,2011,(02):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