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汽车业的高速发展和中国汽车企业的强劲崛起,中国汽车已在世界汽车舞台上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在跨国收购方面,也开始崭露头角,前有上汽收购韩国双龙,后有上汽、南汽并购英国罗孚。并购传闻,更是一茬接一茬,连赫赫有名的克莱斯勒都和中国的车企扯上过关系,现在又冒出了鼎鼎大名的沃尔沃。
的确,跨国并购可以借助被并购者的人才、技术、品牌,提升自身的实力和影响力。中国汽车企业也很想借助这种方式掌握从汽车研发、制造到营销的整个价值链的核心要素,开拓国际市场,实现跨越式发展,跻身世界前列。但从稳扎稳打的角度看,跨国并购应该缓行。
并购最佳时机尚未到来
汽车属于传统制造业,附加值比较低,发达国家的土壤已经越来越不适合其生长。所以这些国家要进行国际产业转移,如果国际产业转移也不能抵消国内的负面影响,就会逐渐发生危机,然后逐渐衰败。
不要认为这种衰败是件不幸的事,相反,却是件非常幸运的事,表明这些国家淘汰了“吃苦不赚钱”,还要污染环境、消耗能源的活,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品质又前进了一步。
衰败现象最为明显的是美国汽车。十年前,美国“三大”之一的克莱斯勒就被戴姆勒-奔驰收购过;近期通用、福特频出重量级危机,通用的股价跌到54年来最低水平。这个曾经称霸世界车坛多年的巨头,在产业盛衰转换的大背景下,也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颅。
当然,美国汽车肯定不会束手就擒,一开始想通过跨国收购和产业转移来扭转颓势,也曾发挥了显著的效果,但已不能满足形势的需要了,变卖之路不得不走。
2005年,福特150亿美元出售旗下赫兹汽车租赁公司。2006年,通用出售旗下通用汽车金融服务公司51%股权。
通常情况下,当一个公司出现危机时,一般会改革;危机比较大时,会重组;危机再大,剥离副业;危机再进一步,就要变卖部分主业了。
福特剥离副业比通用早,变卖主业动作也比较快,2008年3月,福特卖掉了路虎、捷豹,现在又考虑卖沃尔沃了。
通用也没有闲着。2008年6月,通用曾经表示有可能出售悍马。而《华尔街日报》等外电则通过可靠渠道了解到,通用对于旗下品牌的評估不只针对悍马,别克、萨博和土星这些市场耳熟能详的品牌都有可能被通用甩卖。
福特、通用开卖了,让那些想通过收购提升自己的汽车企业很是激动,但现在还不是好的买点,因为现在抛出来卖得很少,选择的余地很小。
中国车企还没做好准备
提到收购,首先想到的就是实力和价格。中国的汽车企业虽然发展很快,但实力还是相对比较弱小,上海汽车集团股份公司的市值才500多亿,而沃尔沃的保守估值也要有200亿,国内汽车企业跨国并购的资金难度由此可见一斑。
不过资金远不是主要问题,国外就有许多以小吃大、以大吃大的成功案例。国内虽然没有国外那么成熟的金融市场,但国内的资金面还是非常充裕的,政府的力量是相当强大的。如果确实划算,国内汽车企业可以寻求政府支持或寻求联合收购。
其实最关键的是收购后的经营问题。本来收购就已经是豁出老底、负债累累了,如果经营不顺,很难再有进一步的投入改造。
国内汽车企业有跨国经营沃尔沃这样的公司的能力和信心吗?以乘用车为例,国内乘用车基本以合资企业为主,自主品牌主要在低端活动,在中高端很难对合资企业构成威胁。跨国经营,这里说的是真正的、比较上规模的跨国经营,好像除了上汽控股双龙就没别的了。双龙是与中国文化比较类似的韩国第四大汽车制造企业,就是这样的一个跨国经营,也是非常艰难的。现在让国内汽车企业去跨国经营福特这样的跨国巨头都经营不好的沃尔沃汽车公司,胜算能有几何?
中国大型汽车企业,主要还是靠合资,有的刚搞自主品牌没多久,有的甚至连自主品牌队伍都没有建立妥当,研发、制造、营销的能力就可想而知了,拿什么和别人协同共享,连把别人产品拿过来国产化都要颇费周折。
如果说跨国并购的目的就是为了买产品平台、研发自主品牌,那可要思量花这么多钱值不值,还要考虑最终能否把产品平台拿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