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骞:让”对话“成为教育的常态

来源 :课堂内外·好老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delvt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小,政治于我,便有一种独特的魅力。”陈骞说道。与大部分人眼中“政治满是枯燥的理论教条”不同,中学第一次接触政治,陈骞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连老师都夸他“是个学习政治的奇才”。高中时,政治老师对哲学的讲授,仿佛为陈骞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原本晦涩难懂的知识,经他讲解竟如此生动,让人着迷,这让原本就喜爱政治的陈骞更加沉醉其中,此时的他便立志:将来,我也会成为三尺讲台之上的政治老师。
  与学生对话
  从教初期,陈骞也曾以为,好的老师便是头衔多、荣誉多的老师,于是从教不久,陈骞就忙着四处奔波,参加比赛。很快,他在一场优质课比赛中拿到了区一等奖,从区里被推到市里,又从市里被推到了省里,这对于一个年轻老师来说已经是比较不错的成绩。但是在省级比赛中,陈骞没能继续脱颖,错失了参加全国比赛的机会。赛后,市教研员对他讲:“你的课上得不错,但是你还太年轻,或许你还需要沉淀沉淀。”
  而这次沉淀,便是八年的时间,在这八年里,陈骞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打磨自己的课堂教学,他开始懂得放弃一些表面的荣誉,精进自己的课堂质量。待到自己的教育思想逐渐成熟,又凭借赛前的充分准备,终于,陈骞在八年后的优质课比赛中,获得了山东省一等奖,并冲击全国优质课,随后,陈骞开始在全国各省市地区讲课,他的课也得到了广泛好评。
  八年时间的沉淀,让陈骞收获了荣誉,也让他重新寻找教育初心。他发现,很多时候自己忙于日常繁杂琐碎的工作,忙于追求所谓事业上的成功,却忽略了教师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对话,与学生的对话。他说:“教育永远建立在一个基础之上,那就是你要对你的教育对象足够了解,这种了解不仅是分数、成绩,也在于他的家庭、他的性格、他的思想秉性、他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如果对于这些,教师没有清楚的把握,开展教育其实是一件很冒险的事情。”
  陈骞所说的“对话”,并非狭义的面对面交流,不是一两次简单的聊天谈心,而是一种广义上的“对话”,是教师愿意花时间去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并能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予以回馈,慢慢地形成教师与学生间的心与心的交流。对话是一个长远的过程,并非追求对学生的即时效益,而是培养学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内驱力,使其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即使走出班级、走出学校,也能够不断寻求突破。正如陈骞所说,学生并非工业化的流水线上的产品,教育更像是农业,需要教师耐得住性子,长久地耕耘。
  陈骞认为,对于一个教师来说,与学生形成对话的支撑,便是教师的责任感。青少年阶段作为人生的“拔节孕穗期”,需要悉心引导与栽培,因此,当接手一个新的班级,陈骞便会思考他现在的每一个教育行为,能否对学生的高中、大学乃至整个人生铺下基石,这样的思考使陈骞能够放平姿态,去寻找教育的平衡点——既能让学生收获分数,也能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持久性的兴趣,能够适应各个阶段的学习需要,这便是师生对话的目的所在。
  日记——师生的情感纽带
  如何构建师生之间的情感连接,实现与学生的有效对话,通过教育经验的不断积累,陈骞也逐渐探索到了一些门道。陈骞的班里,每个学生都有一本自己的“心灵对话本”,每天,陈骞会让学生以日记的形式,抒发自己内心的想法。日记的内容,陈骞承诺会绝对保密,也因此,这里成为了学生畅所欲言的平台,他们会无所顾虑地表达对某个老师的意见或看法,也会放下防备,抒发自己学习、生活中的困惑,甚至是平日里难以启齿的秘密。
  每天,陈骞即使工作再忙,也会抽出三四个小时的时间,通过日记去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对日记的批阅,也从不会是简单画个勾,或是签一个“阅”,而是真实地去阅读学生的想法与感受,并在日记下写下反馈。对于一些困惑很深的学生,陈骞也会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与他私下里聊一聊,及时给予引导。“青春期的孩子总有自己的烦恼与焦虑,他愿意写在日记里,说明他对我是足够信任的。与学生的交流是一门艺术,交流的环境不同,取得的效果也不一样,在办公室的交谈如同说教,难以让学生放下戒心,而相反,午后操场的散步聊天,则更像朋友之间的平等对话,常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对于写日记这件事,陈骞不愿称之为方法,他认为,教育没有固定的方法,也没有任何一种方法能适用于每一位学生。日记的核心,在于对话,在于教师愿意发自内心去了解学生,如果教师没有与学生对话的意识,写日记就成了一种任务。曾经也有老师向他学习过这样的模式,但是往往只模仿了形式,而忽略了对话的内核,甚至不顾及学生的隐私,将学生反应的问题直接摆到班级里来讲,这不仅有悖于设置日记的初心,久而久之,也没有学生愿意在日记里讲实话。
  一开始,学生日记中的内容,无非是一些学习或生活中的琐事,但随着他们对陈骞愈加信任,他们更愿意表露自己隐藏在内心的秘密。透过日记,陈骞才了解到,原来班里有不少孩子,都生活在一个复杂的家庭环境,在个别家庭里,父母离异、赌博、啃老,甚至晚上把孩子赶出家门,各种家庭问题层出不穷,用陈骞的话来说,“仿佛在看狗血的家庭剧”。
  曾经有一个学生,品学兼优,各项荣誉也拿了不少,是同龄人里的佼佼者,然而另一面,在她的家里,一家八口挤在不到80平方米的房子里,母亲、奶奶、曾祖母同住一个屋檐下,终日矛盾不断,家里任何一个角落都能听到争吵的声音。她曾在日记里写道:老师您讲过“孝”,我在课堂上也总是回答得很好,但那从来都不是我真实的想法,家对我而言不是温馨的港湾,我唯一的想法只有逃离这里。学生的家庭问题,往往最令陈骞感觉教育的无力,因为他无法凭借一己之力去改变他们的家庭环境,他能做的,只是给予学生抒发的窗口,让他们拥有一个值得信赖的倾诉对象,就像这位学生一样,即使已经毕业多年,她依然会以日记的方式,向陈骞倾诉内心,或許陈骞的意见并不能解决其根本,但至少让她明白:一直会有人陪她一起面对。
  让思政的魅力绽放
  “‘思政课是枯燥无趣的’,这样的话,恰恰是大众对于思政课最片面的误解!”陈骞说,“每个学科都有每个学科的特点,就像数学,数学上的一些公式、定理,对于一些学生同样枯燥,但是利用这些公式、定理,将一道难题层层摸索出来,便能获得极大的成就感,这便是数学的魅力。思政也是如此,我们深入到教条、理论中去抽丝剥茧,去探索其中的机理与价值,最终形成自己的理解与思想,这不也正是思政的魅力?”   用陈骞的话来讲,思政是无数政治家、哲学家,无数先辈思想的碰撞、融合,它的价值是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取代的,而思政老师的责任,便是将思政课的这般魅力加以呈现。思政是一门生活化的学科,它的教材虽然有大量的教条、理论,却也和生活息息相关,因此,陈骞认为,打通教材与生活的通道,便是上好思政课堂的基础。“思政的时效性,决定了其教材常常会有所更新、调整,但生活是永远的教案,我们的思政课堂,必须以生活中的素材为抓手,以故事、案例去解释那些看似难懂的条文、理论,这就要求思政老师在熟悉教材的同时,也需要在教材外的积累上做大量功课,但这并不是在加重教师的负担,而是思政教师本就应该承担的责任。”陈骞如此讲道。
  思政课的目的,除了追求考试的分数,也是在建构学生的思维体系,端正其人生观与价值观,因此陈骞理解中的思政课堂,也是在与学生进行对话。陈骞反对过多的课堂预设,认为教师不要将课堂的每个阶段的教学完全设计,并按部就班地完成,因为课堂的主体永远是学生,学生的接收程度、学生思维延展的方向,这些都是课堂上可能存在的变数,作为思政老师,不仅需要对思政的知识形成一个稳定的框架体系,以应对可能存在的变数,也需要不忘立德树人的初心,始终将学生放在教育的中心位置。
  十几年的一线教学,让陈骞对于教育的理解更加纯粹。周围的朋友、前辈常常对他说:“现在你也评上了特级教师,评上了全国模范,你下一步应该冲击更多的国家级奖项。”但在陈骞眼里,身上的荣誉再多,始终脱离不了老师这个身份,让所教的每一个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才是一个老师不能忘记的追求,他说:“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是现在十几岁风华正茂的少年,也就是当下我们的学生们,教师肩负如此光荣艰巨的使命,奋斗是我们始终的责任。”
  学生并非工业化的流水线上的产品,教育更像是农业,需要教师耐得住性子,长久地耕耘。
  GOOD TEACHER
  陳骞
  山东省淄博第五中学思政教师,高级教师,山东省兼职教研员,全国模范教师、山东省特级教师、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山东省优秀班主任、山东学校思政课教师年度人物,曾荣获全国优质课一等奖、全国卓越课堂奖(两获)、山东省优质课一等奖第一名、淄博市中小学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第一名等荣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思想政治课教学》《江苏教育》特邀作者。
其他文献
常规的单线阵声呐存在左右舷模糊问题,严重制约了其使用效能。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目标跟踪的单线阵左右舷分辨方法,首先对目标进行镜像处理,形成左右舷“目标对”,然后将平台机动与目标跟踪结合起来,通过跟踪目标的速度差来自动判决目标左右舷。仿真结果表明,平台通过小角度机动,经过2个扫描周期就可以很好区分目标左右舷,验证本方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在声呐、雷达等设备的目标探测中,声源方位估计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针对水下传感器阵列接收信号的波达方向角(DOA)估计算法中,传统的BP神经网络算法会因网络参数不合理和层数过多导致过拟合的问题,以往通过粒子群算法(PSO)进行优化后,网络仍容易过早结束训练而导致性能不佳。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变分模态分解结合粒子群算法优化后的BP神经网络算法。首先对目标回波信号进行可变模态分解,对分解得到的各分量进行时频分析后叠加的谱图特征作为经粒子群算法优化后的BP神经网络算法的输入进行训练测试,以此来提高阵元接收
在何加伟儿时的记忆中,家对面有一所小学校,老师白天忙着为孩子们上课,晚饭后又忙着为大人们上夜课,空余了,老师还为大家写写对联,讲讲故事,谈谈科普,聊聊“如何做人”的话题。于是,在年幼的何加伟的认知中,老师代表着无所不能,受人尊敬。“自己长大了也能当老师就好了”,1983年初中毕业,追随着初心,何加伟填报了师范,立志要做一名人民教师。
2020年,实“鼠”不易。这一年,国士无双钟南山临危受命,万千子弟兵抗洪抢险,时代楷模张桂梅点亮乡村女孩梦想……无数个平凡的英雄让我们得以恢复如常的生活,也始终怀有对明天的热望。英雄的人民,英雄的城市,构成了英雄的国度。在新年的钟声响起之前,这封新年献词如同与老友的一次互诉衷肠,我们历数过往,回望寻常,纵有山海之遥,却道天涯共此时。
中铁华铁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苏州设计院是隶属于世界500强——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全资三级公司。中铁华铁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是从事勘察设计、EPC总承包、咨询监理、装备制造、岩土工程、项目代建和项目管理业务的综合型设计咨询企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高速铁路建造实验室理事单位、北京市设计领军企业。
教师节这天,一封特别的来信寄到田浩源的办公室。寄信的人是谁?田浩源一时竟回忆不起来。傍晚,伴着微弱的灯光,田浩源取出信件,一边读着,一边将思绪拉回到好多年以前。那时,田浩源的班上,有一个特别的女孩。她来自收养家庭,家里的生活靠着年过60的养父母做工维持,入不敷出。女孩成绩平平,也不爱说话,常常被老师、同学所忽略,却让同样出身贫寒、沉默少言的田浩源感同身受。于是田浩源将自己的饭票全部给了女孩,让她能在学校吃饱饭。或许是性格的相似,让二人不需要言语就能懂得彼此,田浩源没有太多鼓励的话,但这份温情却让女孩铭记很
常言道:“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缪体燕深有体会,中师毕业的她,通过函授完成了大学专科和本科的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从教30年,缪体燕在三尺讲台上挥洒着汗水和智慧,为教育事业奉献着青春和热血,无怨无悔。常言道:“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缪体燕深有体会,中师毕业的她,通过函授完成了大学专科和本科的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教师,最好不要有太多的光环在头顶上。光环越多,头脑就越容易发昏,反而教不好书。回想30余年的从教经历,王跃平依旧感谢那一份机遇。大学毕业,王跃平就一直在乡镇中学教书,二十几年的坚持,不仅打磨了王跃平的教学能力,更培养了他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在一次自贡市的赛课比赛中,王跃平成为唯一一个获得一等奖的农村中学教师,也正是在那场比赛上,他的才干被汇东实验学校的校长发掘,很快,王跃平收到来自校长的橄榄枝。
听说一期一推荐不够看?智库悦读重磅升级了!每期,我们将邀请一位热爱阅读的智库会员为读者推荐个人当月最爱图书top3!其中,需至少包含一本教育类图书推荐。凡个人荐书在“好老师智库”官方微信平台获得超过52个赞的老师,还将额外获得“好老师智库荐书官”的荣誉证书!
清江畔,白鹭飞,百舸争流,千帆竞发。  位于长江之滨、三峡腹地的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历来尊崇教育,各地文风昌盛。近年,该州大力发展民办教育,促进全州教育事业全面发展。2006年3月,恩施州第一所全日制、寄宿制完全中学——清江外国语学校创办。学校毗邻清江,三面环山,绿树成荫,环境优雅,设施一流,师资强劲,校风纯正,文化活跃,是莘莘学子完成学业、放飞梦想的理想摇篮。2013年,在中学部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