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有孩子之前,我总会笑话那些做了爸爸、妈妈的永远有操不完的心,为了孩子的将来什么都考虑到了,无论是选择大学、中学,还是小学,甚至选择幼儿园都费尽心思,心想:自己将来一定要洒脱些,至少在幼儿园的选择上不会那么大费周折,幼儿园嘛,在哪儿上不都一样!只要接送方便、环境良好、老师耐心就行了。因为送孩子去幼儿园主要是考虑到他能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别的孩子,让他能够和伙伴们一起开开心心地玩耍,快快乐乐地成长。
然而,随着洋羊的成长,我的牵挂越来越多,顾虑越来越多。在加拿大的时候,因为社区的活动中心很好,我每天可以带着他在活动中心玩,接触到很多小朋友和家长,还有各种各样的活动,他既有妈妈这个最好的启蒙老师陪着,又有那么多的小朋友伴着,还有好几位中心的老师耐心呵护着,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快乐。所以那个时候我根本没有考虑过让他上幼儿园,我觉得这样的环境,就是孩子快乐的天堂。
如果不是因为举家南迁,我想我会让洋羊维持现状,每天上午去活动中心,下午在家午睡,然后跟我学些中文,直到四岁入读学前班。到了美国之后,很难再找到像在加拿大时那样的活动中心,孩子几乎没有什么地方可去,每天呆在家里围着我转,模仿着大人的一举一动。我很担心缺少了与别的小朋友的交流,孩子会变得孤僻和老成。于是,在洋羊两岁半的时候,我终于决定送他去幼儿园了。我带着洋羊,开始寻找合适的幼儿园。
打电话,预约,一所一所地去看。美国的幼儿园基本上都是私人办的,有很多是全国连锁性质的,广告、宣传都做得比较正规,接待我们的老师也都十分热情。但是,这些幼儿园和我记忆里的幼儿园相差太远了。一所幼儿园按照孩子的年龄设置成几个班,几乎所有的活动都在班里完成。活动室就是他们全部的世界:小桌子既是课桌又是餐桌,玩具、书架等分别放置在房间不同的区域。孩子们每人有一个小睡垫,到了午休的时候,拿出来随意地铺在活动室的地上,然后盖上自己带来的小毯子就睡了。有的幼儿园为了显示自己的独特之处,也设有独立吃饭的餐厅,各个班的孩子到了吃饭的时间可以聚在一起,算是一项社交活动。幼儿园一般都有一个院子,放上一些户外的玩具,每天上午、下午的户外活动时间,孩子们就在这里游戏。
回想自己上幼儿园的时候不仅有活动的地方、吃饭的地方、睡觉的屋子,还每人都能拥有一张属于自己的床,洋羊是不可能享受了,只希望洋羊能够喜欢幼儿园的生活。跟着我看了一所又一所幼儿园,看到别的孩子跟着老师唱歌、玩耍,洋羊的心中对于即将开始的新的体验充满期待。然而离家近的几家幼儿园或者我不太满意,或者就是满员了,要把我们放在候选的名单上,于是我选择了离家较远但是比较老牌的一所。那所幼儿园是唯一的一所我在午休时候去看的,当时,屋子里静悄悄的,透过玻璃窗我看到洋羊即将要去的那个活动室,孩子们都在睡觉,一位年轻的老师坐在孩子们的中间,斜斜地靠着墙,认真地写着什么。那一幕给我的感觉很温馨,于是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一家。
入园第一天,对于从来没有进过幼儿园的洋羊是快乐的,没有一滴眼泪,没有一丝不舍,倒是我这个做妈的心里有那么一点点的失落。但是他能那么快适应新的生活,我还是大大松了一口气。可是接下来事情变得不太妙了,洋羊开始哭着不愿意去幼儿园,被送去的时候紧紧地抱着我。我虽然心里舍不得,但还是安慰自己,这是每个孩子必然要经历的一个过程,慢慢会好起来的。到了第三周,洋羊还是那样,被送去的时候哭,更让我难过的是接他的时候还是哭。一看到我,他总是非常委屈地投入我的怀中哭泣。我问起洋羊在幼儿园的表现,他的老师,一个年轻的不苟言笑的小姑娘,每次的回答只有简单的“还好”,就没有更多的交流。我慢慢地观察和了解到,这个曾经让我感到温馨的老师面对着天真的孩子没有一个笑脸,每次孩子哭了,她也不会给予更多的关注,任由孩子哭泣。如果孩子在幼儿园面对一天的老师,没有一点点的童趣和天真,没有一点点的微笑,那孩子的心中会是多么的沉闷。洋羊班上的小朋友也都不很友好。可能是欺生和排挤,加上老师的忽视,造成了洋羊对幼儿园的一种恐惧吧,小小的他也像有了心事,在家只要一听到去幼儿园就哭。终于有一天,我去接他,看到一桌的孩子围着老师坐在那里玩,而他独自一人站在一边哭泣,手里拎着他的物品,没有人理会他。我当时就退了这家幼儿园,带着洋羊回家了。
这次经历,也是给我的一次教训。也许是因为第一次缺乏经验,找幼儿园的时候,我只顾看外部环境,而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和洋羊未来的老师交谈。老师是真正影响孩子身心发展的人。我一边给洋羊一段时间的休整,一边又开始了新的寻找。
那天我无意中注意到家附近的一片商业小区后面还有一所新开的幼儿园。在那里我第一次接触蒙台梭利教育的理念,它和我心目中的儿童教育理念非常吻合:我希望孩子有一个自由的环境,充分发挥天性,老师和家长起到引导他们、辅助他们的作用,尤其要学会观察孩子、了解孩子,要尊重孩子,蹲下来,以孩子的视角看问题,让孩子体会到爱心无所不在。
Miss Connie是我遇见的第一位用蒙台梭利教育理念教育孩子的老师,她教一个过度性的班级,班里的孩子从18个月到3岁不等。真正的蒙式课程要从3岁开始,所以这里是让从来没有接受过蒙式教育的孩子熟悉这套教学流程的地方。我走进活动室时,孩子们一人一块小垫子,坐在地上,安安静静地在忙手头的工作,看见我进来很友好地和我打招呼。虽然有孩子的天真和好奇,但是这一刻他们工作得认真和平静。Miss Connie给我介绍了按照蒙式理念布置的屋子,即根据孩子五种感官认知的方式把屋子分成几个区域,有对现实生活的模拟学习,有强化感官的练习,有数学、科学、语言、地理、音乐和艺术的学习。我饶有兴趣地看着那些教学用具,那些不同于一般玩具的教具,能够很好地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在看似游戏的过程中教给孩子有关形状、大小、颜色、数字等概念。更让我动心的还是老师和孩子的互动,Miss Connie和孩子们一起席地而坐,始终面带笑容,耐心地回应孩子的需要,悉心指导他们,屋子里一直萦绕着轻柔的音乐。
我还参观了正式的蒙式活动室。大厅是孩子们玩耍的地方。孩子们在幼儿园里可以自由走动,就像在家里一样。幼儿园老师能叫出每个孩子的名字,更像他们的朋友、母亲。因为有过第一次选择幼儿园的经历,这样一种融洽的气氛让我觉得很亲切,我决定让洋羊再试一次。我陪着他一起参加了Miss Connie安排的活动,坐在一旁静静地观察他的变化。洋羊开始非常胆怯、害羞,坐在小朋友中间,好奇地看着他们,却不敢参与,但是明显的他是被吸引了。等到小朋友一起站起来,每人一块小丝巾,开始跟着音乐跳舞时,洋羊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他忍不住也舞动起来。接下来每个小朋友拿着自己的小垫子开始工作,活动室变得安静了。洋羊在一个黑人小孩面前坐下。那孩子比洋羊大,正在做动物卡片的配对。他看到洋羊,很自然地做起了小老师,教他该如何配对,很快他们就成了朋友。这也是蒙式园吸引我的另一个方面,不同年龄的孩子在一个活动室里,他们相互影响,相互关爱,大一点的孩子总是会特别照顾年幼的孩子。
回家的路上,我询问洋羊的感受,小家伙很高兴,说愿意来这所幼儿园。就这样,洋羊又开始了新的幼儿园生涯,就在Miss Connie的班里。上学第一天,我按照Miss Connie的指示带上了我们的全家福照片,放在活动室旁的架子上。洋羊想我们时就可以看看照片,还有一盆植物让他照料,感觉就像在家一样。偶尔洋羊也会哭,但是Miss Connie总会把他搂入怀中,安慰他,亲热的举动很快让洋羊对这位老师、这所幼儿园产生了信任和依恋。幼儿园有很多亲子活动,母亲节那天,我收到了洋羊亲手为我制作的贺卡,一双小手托着一颗心,那一刻我真感动。
洋羊前后所经历的两所幼儿园,正好代表了美国幼儿园的两种趋势,传统的幼儿园和蒙台梭利幼儿园。
然而,随着洋羊的成长,我的牵挂越来越多,顾虑越来越多。在加拿大的时候,因为社区的活动中心很好,我每天可以带着他在活动中心玩,接触到很多小朋友和家长,还有各种各样的活动,他既有妈妈这个最好的启蒙老师陪着,又有那么多的小朋友伴着,还有好几位中心的老师耐心呵护着,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快乐。所以那个时候我根本没有考虑过让他上幼儿园,我觉得这样的环境,就是孩子快乐的天堂。
如果不是因为举家南迁,我想我会让洋羊维持现状,每天上午去活动中心,下午在家午睡,然后跟我学些中文,直到四岁入读学前班。到了美国之后,很难再找到像在加拿大时那样的活动中心,孩子几乎没有什么地方可去,每天呆在家里围着我转,模仿着大人的一举一动。我很担心缺少了与别的小朋友的交流,孩子会变得孤僻和老成。于是,在洋羊两岁半的时候,我终于决定送他去幼儿园了。我带着洋羊,开始寻找合适的幼儿园。
打电话,预约,一所一所地去看。美国的幼儿园基本上都是私人办的,有很多是全国连锁性质的,广告、宣传都做得比较正规,接待我们的老师也都十分热情。但是,这些幼儿园和我记忆里的幼儿园相差太远了。一所幼儿园按照孩子的年龄设置成几个班,几乎所有的活动都在班里完成。活动室就是他们全部的世界:小桌子既是课桌又是餐桌,玩具、书架等分别放置在房间不同的区域。孩子们每人有一个小睡垫,到了午休的时候,拿出来随意地铺在活动室的地上,然后盖上自己带来的小毯子就睡了。有的幼儿园为了显示自己的独特之处,也设有独立吃饭的餐厅,各个班的孩子到了吃饭的时间可以聚在一起,算是一项社交活动。幼儿园一般都有一个院子,放上一些户外的玩具,每天上午、下午的户外活动时间,孩子们就在这里游戏。
回想自己上幼儿园的时候不仅有活动的地方、吃饭的地方、睡觉的屋子,还每人都能拥有一张属于自己的床,洋羊是不可能享受了,只希望洋羊能够喜欢幼儿园的生活。跟着我看了一所又一所幼儿园,看到别的孩子跟着老师唱歌、玩耍,洋羊的心中对于即将开始的新的体验充满期待。然而离家近的几家幼儿园或者我不太满意,或者就是满员了,要把我们放在候选的名单上,于是我选择了离家较远但是比较老牌的一所。那所幼儿园是唯一的一所我在午休时候去看的,当时,屋子里静悄悄的,透过玻璃窗我看到洋羊即将要去的那个活动室,孩子们都在睡觉,一位年轻的老师坐在孩子们的中间,斜斜地靠着墙,认真地写着什么。那一幕给我的感觉很温馨,于是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一家。
入园第一天,对于从来没有进过幼儿园的洋羊是快乐的,没有一滴眼泪,没有一丝不舍,倒是我这个做妈的心里有那么一点点的失落。但是他能那么快适应新的生活,我还是大大松了一口气。可是接下来事情变得不太妙了,洋羊开始哭着不愿意去幼儿园,被送去的时候紧紧地抱着我。我虽然心里舍不得,但还是安慰自己,这是每个孩子必然要经历的一个过程,慢慢会好起来的。到了第三周,洋羊还是那样,被送去的时候哭,更让我难过的是接他的时候还是哭。一看到我,他总是非常委屈地投入我的怀中哭泣。我问起洋羊在幼儿园的表现,他的老师,一个年轻的不苟言笑的小姑娘,每次的回答只有简单的“还好”,就没有更多的交流。我慢慢地观察和了解到,这个曾经让我感到温馨的老师面对着天真的孩子没有一个笑脸,每次孩子哭了,她也不会给予更多的关注,任由孩子哭泣。如果孩子在幼儿园面对一天的老师,没有一点点的童趣和天真,没有一点点的微笑,那孩子的心中会是多么的沉闷。洋羊班上的小朋友也都不很友好。可能是欺生和排挤,加上老师的忽视,造成了洋羊对幼儿园的一种恐惧吧,小小的他也像有了心事,在家只要一听到去幼儿园就哭。终于有一天,我去接他,看到一桌的孩子围着老师坐在那里玩,而他独自一人站在一边哭泣,手里拎着他的物品,没有人理会他。我当时就退了这家幼儿园,带着洋羊回家了。
这次经历,也是给我的一次教训。也许是因为第一次缺乏经验,找幼儿园的时候,我只顾看外部环境,而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和洋羊未来的老师交谈。老师是真正影响孩子身心发展的人。我一边给洋羊一段时间的休整,一边又开始了新的寻找。
那天我无意中注意到家附近的一片商业小区后面还有一所新开的幼儿园。在那里我第一次接触蒙台梭利教育的理念,它和我心目中的儿童教育理念非常吻合:我希望孩子有一个自由的环境,充分发挥天性,老师和家长起到引导他们、辅助他们的作用,尤其要学会观察孩子、了解孩子,要尊重孩子,蹲下来,以孩子的视角看问题,让孩子体会到爱心无所不在。
Miss Connie是我遇见的第一位用蒙台梭利教育理念教育孩子的老师,她教一个过度性的班级,班里的孩子从18个月到3岁不等。真正的蒙式课程要从3岁开始,所以这里是让从来没有接受过蒙式教育的孩子熟悉这套教学流程的地方。我走进活动室时,孩子们一人一块小垫子,坐在地上,安安静静地在忙手头的工作,看见我进来很友好地和我打招呼。虽然有孩子的天真和好奇,但是这一刻他们工作得认真和平静。Miss Connie给我介绍了按照蒙式理念布置的屋子,即根据孩子五种感官认知的方式把屋子分成几个区域,有对现实生活的模拟学习,有强化感官的练习,有数学、科学、语言、地理、音乐和艺术的学习。我饶有兴趣地看着那些教学用具,那些不同于一般玩具的教具,能够很好地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在看似游戏的过程中教给孩子有关形状、大小、颜色、数字等概念。更让我动心的还是老师和孩子的互动,Miss Connie和孩子们一起席地而坐,始终面带笑容,耐心地回应孩子的需要,悉心指导他们,屋子里一直萦绕着轻柔的音乐。
我还参观了正式的蒙式活动室。大厅是孩子们玩耍的地方。孩子们在幼儿园里可以自由走动,就像在家里一样。幼儿园老师能叫出每个孩子的名字,更像他们的朋友、母亲。因为有过第一次选择幼儿园的经历,这样一种融洽的气氛让我觉得很亲切,我决定让洋羊再试一次。我陪着他一起参加了Miss Connie安排的活动,坐在一旁静静地观察他的变化。洋羊开始非常胆怯、害羞,坐在小朋友中间,好奇地看着他们,却不敢参与,但是明显的他是被吸引了。等到小朋友一起站起来,每人一块小丝巾,开始跟着音乐跳舞时,洋羊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他忍不住也舞动起来。接下来每个小朋友拿着自己的小垫子开始工作,活动室变得安静了。洋羊在一个黑人小孩面前坐下。那孩子比洋羊大,正在做动物卡片的配对。他看到洋羊,很自然地做起了小老师,教他该如何配对,很快他们就成了朋友。这也是蒙式园吸引我的另一个方面,不同年龄的孩子在一个活动室里,他们相互影响,相互关爱,大一点的孩子总是会特别照顾年幼的孩子。
回家的路上,我询问洋羊的感受,小家伙很高兴,说愿意来这所幼儿园。就这样,洋羊又开始了新的幼儿园生涯,就在Miss Connie的班里。上学第一天,我按照Miss Connie的指示带上了我们的全家福照片,放在活动室旁的架子上。洋羊想我们时就可以看看照片,还有一盆植物让他照料,感觉就像在家一样。偶尔洋羊也会哭,但是Miss Connie总会把他搂入怀中,安慰他,亲热的举动很快让洋羊对这位老师、这所幼儿园产生了信任和依恋。幼儿园有很多亲子活动,母亲节那天,我收到了洋羊亲手为我制作的贺卡,一双小手托着一颗心,那一刻我真感动。
洋羊前后所经历的两所幼儿园,正好代表了美国幼儿园的两种趋势,传统的幼儿园和蒙台梭利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