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园艺植物病害侵染的规律,以期为园艺植物的病害预防提供参考。
关键词:病害侵染;传播;发病规律
园艺植物病害的侵染,是在一定条件下,寄主植物从与病原物接触到发病的连续性过程。寄主植物的长势和抗性、通风、水分、温度、光照等外部环境、病原物侵入量的多少等因素,都对寄主植物的病害发生产生直接影响。
侵入前期是指真菌、细菌、线虫以及病毒等病原物依靠空气流动、水分流动、人为传播等途径,并受寄主植物分泌物的影响,主动或者被动的到达寄主植物感病部位,产生侵染的阶段,称为侵入前期。
侵入期是指从园艺植物被病原物侵染,到建立了寄生关系的过程。不同的病原物有不同的侵入途径。从寄主植物的表皮细胞、角质层、外来伤口,自然孔口侵入后,在合适的发病条件下与寄主植物建立起寄生关系。外来伤口一般包括人工机械伤口、冻伤口、鸟虫伤口等。自然孔口包括气孔、皮孔、水孔、花柱腺体等。病原物不同,通过自然孔口侵染寄主植物的方式不同。大部分的病毒、病原细菌以及弱寄生性真菌从伤口侵染,利用伤口渗出的营养物质营腐生生活,侵入植株组织内。有许多真菌、线虫以及寄生性种子植物,能突破植株的蜡层、角质层、表皮细胞等保护组织直接侵入植株体内。
外部环境因子特别是温度和湿度,对于园艺植物的病害发生会有显著影响。温度影响着病原物孢子的活动和萌发。真菌的分生孢子最适宜的温度一般在20~25℃,低于最适宜温度分生孢子萌发的时间会大大延长。
潜育期是指病原物侵入寄主植物建立寄生关系后,病原物在寄主植物体内迅速繁殖和扩展,但寄主植物尚未出现明显发病症状的时期。不同的病原物,潜育期长短也不相同。短的几天,长的可达一年甚至几年以上才表现出发病症状。潜育期的长短也受寄主植物自己本身的长势、抗病性、以及外部环境因子的影响而表现出一定范围内的变幅。外部条件越接近病原物扩展要求的,潜育期越短,反之,潜育期越长。例如苹果树的轮纹病,一般在春季花期侵入花果,因为长势旺盛,幼果期很少发病,但随着温湿度条件的改变和果实趋向于成熟,轮纹病症状会逐渐显现,一般到果实近成熟时开始发病,一直到采收后会逐渐进入发病高峰,造成大量烂果。了解了病原物的潜育期,在生产中就要及早采取预防措施。
发病期是指寄主植物被侵染后,病原物经过潜育期的繁殖,在寄主植株上表现出明显病害症状的进一步发展的时期,产生各种分生孢子或者其他繁殖体。
不同的病原物,越冬、越夏的场所也不同。一般在土壤、植株病残体、落叶、果实、死根、昆虫介体等场所。病原物本身有休眠、腐生、寄生等越冬越夏方式。例如桃树的缩叶病菌会潜伏在桃芽鳞片内越冬,而苹果树的腐烂病菌可以在树体枝干的病斑内或者病残体、落枝内。而苹果树的轮纹病菌可以潜伏在树枝、落叶,尤其是病果内,通过运输、空气流动、水分等传播方式进行传播。大部分的病原真菌和细菌都能够在植株的病残体内以腐生的方式存活,病毒也可随植株病残体而休眠。种子、块茎、鳞茎、块根等都可携带病原物,成为病害远距离传播的重要方式。病原物通常在土壤中休眠而存活,存活时间的长短和土壤的湿度有很大关系,在相对干燥的土壤中存活时间一般较长。同一片土地里连续种植相同的植物,容易使田间的病原物大量积聚而引发严重病害。实践中要通过间混套种或者轮作来减轻病害的发生。另外,未经充分腐熟的粪便、沤肥、堆肥,常常成为许多病害的传染源,例如叶斑病菌。因此生产中要把农家肥料经过堆沤充分腐熟后再用。
病原物主要通过风雨水分以及动物活动等途径进行传播。例如线虫能够在土壤中慢慢蠕动,细菌、真菌可以借助鞭毛在水中游动,而部分真菌的分生孢子能主动弹射到空中,进行近距离传播。一般真菌孢子数量多、重量轻体积小、适合气流传播。例如苹果白粉病菌、梨树锈病、葡萄霜霉病菌、多种叶斑病菌都是依靠风力和气流进行传播。病原物的有效传播距离与风向、风速大小、光照、温度、湿度等外部环境因子有关,也与寄主植物本身的抗病性有关。这种方式传播距离远,覆盖面广,常常容易引起病害流行,给病害防控工作造成困难。有些真菌、细菌以及线虫可以随雨水飞溅进行传播,并被雨水把病原物冲到土壤中,进而传播到较近的植株上,例如苗木的立枯病菌、软腐病菌等都可以随田间水的流动而传播蔓延。生产中应控制本地菌源,截断雨水传播途径。多数植物的病毒、类病毒以及某些真菌、细菌等,都可以靠昆虫进行传播。例如各种蚜虫、木虱、飞虱等。人类的活动例如对农产品、种子、苗木的运输活动,容易造成病害远距离传播。而播种、栽植、施肥、移栽、修剪、浇水等农事,均会造成病害传播蔓延,例如苹果锈果病可以通过人工嫁接进行传播。
病害有没有再次侵染是生产中制定防控措施的重要依据。病原物从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生,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生的过程,是一个病害循环。有些病害在一個生长季节内只有初次侵染,没有再侵染,例如桃树缩叶病菌。而有些病菌可以在同一个生长季节内多次侵染发病蔓延,给生产造成严重影响。例如白粉病菌、霜霉病菌、锈病等。生产中应根据园艺植物的病害发生消长规律,制定切断病害循环的有效措施,进而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怀方,刘凤权,郭小密.病理学园艺植物[M].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
关键词:病害侵染;传播;发病规律
园艺植物病害的侵染,是在一定条件下,寄主植物从与病原物接触到发病的连续性过程。寄主植物的长势和抗性、通风、水分、温度、光照等外部环境、病原物侵入量的多少等因素,都对寄主植物的病害发生产生直接影响。
侵入前期是指真菌、细菌、线虫以及病毒等病原物依靠空气流动、水分流动、人为传播等途径,并受寄主植物分泌物的影响,主动或者被动的到达寄主植物感病部位,产生侵染的阶段,称为侵入前期。
侵入期是指从园艺植物被病原物侵染,到建立了寄生关系的过程。不同的病原物有不同的侵入途径。从寄主植物的表皮细胞、角质层、外来伤口,自然孔口侵入后,在合适的发病条件下与寄主植物建立起寄生关系。外来伤口一般包括人工机械伤口、冻伤口、鸟虫伤口等。自然孔口包括气孔、皮孔、水孔、花柱腺体等。病原物不同,通过自然孔口侵染寄主植物的方式不同。大部分的病毒、病原细菌以及弱寄生性真菌从伤口侵染,利用伤口渗出的营养物质营腐生生活,侵入植株组织内。有许多真菌、线虫以及寄生性种子植物,能突破植株的蜡层、角质层、表皮细胞等保护组织直接侵入植株体内。
外部环境因子特别是温度和湿度,对于园艺植物的病害发生会有显著影响。温度影响着病原物孢子的活动和萌发。真菌的分生孢子最适宜的温度一般在20~25℃,低于最适宜温度分生孢子萌发的时间会大大延长。
潜育期是指病原物侵入寄主植物建立寄生关系后,病原物在寄主植物体内迅速繁殖和扩展,但寄主植物尚未出现明显发病症状的时期。不同的病原物,潜育期长短也不相同。短的几天,长的可达一年甚至几年以上才表现出发病症状。潜育期的长短也受寄主植物自己本身的长势、抗病性、以及外部环境因子的影响而表现出一定范围内的变幅。外部条件越接近病原物扩展要求的,潜育期越短,反之,潜育期越长。例如苹果树的轮纹病,一般在春季花期侵入花果,因为长势旺盛,幼果期很少发病,但随着温湿度条件的改变和果实趋向于成熟,轮纹病症状会逐渐显现,一般到果实近成熟时开始发病,一直到采收后会逐渐进入发病高峰,造成大量烂果。了解了病原物的潜育期,在生产中就要及早采取预防措施。
发病期是指寄主植物被侵染后,病原物经过潜育期的繁殖,在寄主植株上表现出明显病害症状的进一步发展的时期,产生各种分生孢子或者其他繁殖体。
不同的病原物,越冬、越夏的场所也不同。一般在土壤、植株病残体、落叶、果实、死根、昆虫介体等场所。病原物本身有休眠、腐生、寄生等越冬越夏方式。例如桃树的缩叶病菌会潜伏在桃芽鳞片内越冬,而苹果树的腐烂病菌可以在树体枝干的病斑内或者病残体、落枝内。而苹果树的轮纹病菌可以潜伏在树枝、落叶,尤其是病果内,通过运输、空气流动、水分等传播方式进行传播。大部分的病原真菌和细菌都能够在植株的病残体内以腐生的方式存活,病毒也可随植株病残体而休眠。种子、块茎、鳞茎、块根等都可携带病原物,成为病害远距离传播的重要方式。病原物通常在土壤中休眠而存活,存活时间的长短和土壤的湿度有很大关系,在相对干燥的土壤中存活时间一般较长。同一片土地里连续种植相同的植物,容易使田间的病原物大量积聚而引发严重病害。实践中要通过间混套种或者轮作来减轻病害的发生。另外,未经充分腐熟的粪便、沤肥、堆肥,常常成为许多病害的传染源,例如叶斑病菌。因此生产中要把农家肥料经过堆沤充分腐熟后再用。
病原物主要通过风雨水分以及动物活动等途径进行传播。例如线虫能够在土壤中慢慢蠕动,细菌、真菌可以借助鞭毛在水中游动,而部分真菌的分生孢子能主动弹射到空中,进行近距离传播。一般真菌孢子数量多、重量轻体积小、适合气流传播。例如苹果白粉病菌、梨树锈病、葡萄霜霉病菌、多种叶斑病菌都是依靠风力和气流进行传播。病原物的有效传播距离与风向、风速大小、光照、温度、湿度等外部环境因子有关,也与寄主植物本身的抗病性有关。这种方式传播距离远,覆盖面广,常常容易引起病害流行,给病害防控工作造成困难。有些真菌、细菌以及线虫可以随雨水飞溅进行传播,并被雨水把病原物冲到土壤中,进而传播到较近的植株上,例如苗木的立枯病菌、软腐病菌等都可以随田间水的流动而传播蔓延。生产中应控制本地菌源,截断雨水传播途径。多数植物的病毒、类病毒以及某些真菌、细菌等,都可以靠昆虫进行传播。例如各种蚜虫、木虱、飞虱等。人类的活动例如对农产品、种子、苗木的运输活动,容易造成病害远距离传播。而播种、栽植、施肥、移栽、修剪、浇水等农事,均会造成病害传播蔓延,例如苹果锈果病可以通过人工嫁接进行传播。
病害有没有再次侵染是生产中制定防控措施的重要依据。病原物从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生,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生的过程,是一个病害循环。有些病害在一個生长季节内只有初次侵染,没有再侵染,例如桃树缩叶病菌。而有些病菌可以在同一个生长季节内多次侵染发病蔓延,给生产造成严重影响。例如白粉病菌、霜霉病菌、锈病等。生产中应根据园艺植物的病害发生消长规律,制定切断病害循环的有效措施,进而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怀方,刘凤权,郭小密.病理学园艺植物[M].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