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儒家思想作为影响中国两千多年的传统思想文化,无疑是影响中国人最大的哲学思想,已经渗透到我们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电影作为一种外来物种,早在20世纪初传入中国,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中国电影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上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在我们中国这片土壤中成长起来的电影产业,必然会受到儒家思想的滋养,而且也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经过近些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类题材的电影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越来越多的推崇和赞扬,中国电影与中国儒家思想的融合成为了中国电影发展的必然方向,彰显着中华民族特色的中国电影才是未来立足于世界的中国电影。
【关键词】儒家思想;中国电影;融合;影响
儒家思想对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影响可谓巨大,电影作为一种外来产物,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其必然反映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儒家思想,正是汲取了儒家文化中的优秀精华,才有了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壮大。儒家思想对中国电影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国电影中的家国情怀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开始了对华的全面侵略战争,面对日军的侵略行为,我们中国同胞进行了英勇的抵抗,全国各族人民都以不同方式投入到抗日战争中,在这样一个特殊时刻,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宣传媒介,也发挥了自己的独特优势。其中不乏优秀的影片,它们点燃了中华同胞的抗日热情,例如由欧阳予倩改编、卜万苍导演的影片《花木兰》。影片写南北朝时番邦犯境,边关告急,花木兰改办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描写了花木兰从军三年,英勇善战、屡建战功被提升为校尉。在情急势危的一次战事中,花木兰受命率众将士浴血奋战,打败番兵,保卫了边关,木兰最后凯旋回乡与其相爱的副将跟随她回到了父母家中。影片的最大创新之处在于编导者赋予了木兰从军这一古装题材以新颖的时代蕴涵和文化意义。女主角花木兰在边关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的深明大义和驰骋疆场扫灭狼烟的抗敌英雄气概,寄寓着编导者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意图和愿望。从木兰的身上看到了“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儒家倡导的修身处事原则及对社会的责任感和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圣外王的理想的实现。看到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浩然之气。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创造历史的精神写照。几千年来这种儒家思想精神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时代英豪,他们把时代的忧患民族的忧患集于己身:“天下興亡,匹夫有责”在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总能挺身而出,从容赴难,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他们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所在,他们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
二、儒家思想人格内涵与中国电影的融合
“中庸”思想可以说是儒家思想的一个典型内涵,这种中庸与其说低调不如说是一种内敛,这种思想在我们中国人的生活中处处可见,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中华儿女。电影《叶问》就很好地诠释了这种思想。影片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就是切磋武功时要闭门切磋,这是保证切磋双方的脸面,更是体现了叶问的内敛还没有让对手难堪。其中最能体现这种中庸思想的是,当廖师傅虽然知道自己输了,但在虚荣心的趋势下去问沙胆源,在之后与叶问对质时,叶问却保持了沉默,宁愿选择这种尴尬的处境。当看到沙胆源被冤枉的时候也没有出来指证,在我看来实在是迂腐至极。这种保持中庸的态度这种宽怀之心,并不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中庸思想。还有就是叶问的“忍”,俗话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但是影片中到了忍无可忍,被逼上绝路的时候才出手,这种宽容这种大度也是儒家精神的体现,虽然并不是对谁都要如此忍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影片中也有所体现,叶问教工厂里的人学习咏春拳,他们不是用来欺负别人,是强身健体,是除强扶弱,是告诉侵略者我们并不是东亚病夫。
三、儒家思想对中国电影的启示
儒家思想博大精深,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当然我们也要对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它,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针对当前我国电影产业发展如火如荼的现状,我绝得,要想让中国电影能够立足世界,必须打造出中国本民族的特色,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儒家思想作为滋养我们的土壤,我们要加大对其的深度挖掘,在电影的选题立意上要寻找我们中华民族的根,要把我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利用电影这一载体让更多的人知道,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中国文化,振兴我们中华文化。现在很多电影往往注重追求经济效益,在电影的主题思想,文化内涵上有所欠缺,没有好好利用我们拥有的这种优秀文化资源。这是一种文化的浪费。例如现在的众多古装电影,只是重视采用华丽的服饰,宏大的气势,演员阵容的庞大,而没有把展现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作为重点。当然这是电影工作者的任务,但是也说明了我们的中国电影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与发展前景。
电影自20世纪初传人我国,在我国发展已有百年历史,从第一部国内自创的电影到今天的每一部电影,其中都深深的印着我国传统文化的印迹。儒家思想作为传统文化最为典型的代表,其对于中国电影发展产生着极为深刻的影响,儒家传统思想不但为我国电影发展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拍摄题材,也为电影向着更高层次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沃土,近些年来国内带有浓郁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影片在世界影坛取得了不菲的成绩。这使得我们更加坚信,中国电影与儒家传统思想的融合是我国电影事业迈向新高度的必然途径,也是电影工作者负起应有的历史责任的最高表现。
参考文献:
[1]胡海.孔子思想对中国电影的影响研究,2012.
[2]李道新.中国电影文化史,2005.
【关键词】儒家思想;中国电影;融合;影响
儒家思想对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影响可谓巨大,电影作为一种外来产物,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其必然反映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儒家思想,正是汲取了儒家文化中的优秀精华,才有了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壮大。儒家思想对中国电影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国电影中的家国情怀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开始了对华的全面侵略战争,面对日军的侵略行为,我们中国同胞进行了英勇的抵抗,全国各族人民都以不同方式投入到抗日战争中,在这样一个特殊时刻,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宣传媒介,也发挥了自己的独特优势。其中不乏优秀的影片,它们点燃了中华同胞的抗日热情,例如由欧阳予倩改编、卜万苍导演的影片《花木兰》。影片写南北朝时番邦犯境,边关告急,花木兰改办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描写了花木兰从军三年,英勇善战、屡建战功被提升为校尉。在情急势危的一次战事中,花木兰受命率众将士浴血奋战,打败番兵,保卫了边关,木兰最后凯旋回乡与其相爱的副将跟随她回到了父母家中。影片的最大创新之处在于编导者赋予了木兰从军这一古装题材以新颖的时代蕴涵和文化意义。女主角花木兰在边关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的深明大义和驰骋疆场扫灭狼烟的抗敌英雄气概,寄寓着编导者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意图和愿望。从木兰的身上看到了“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儒家倡导的修身处事原则及对社会的责任感和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圣外王的理想的实现。看到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浩然之气。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创造历史的精神写照。几千年来这种儒家思想精神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时代英豪,他们把时代的忧患民族的忧患集于己身:“天下興亡,匹夫有责”在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总能挺身而出,从容赴难,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他们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所在,他们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
二、儒家思想人格内涵与中国电影的融合
“中庸”思想可以说是儒家思想的一个典型内涵,这种中庸与其说低调不如说是一种内敛,这种思想在我们中国人的生活中处处可见,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中华儿女。电影《叶问》就很好地诠释了这种思想。影片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就是切磋武功时要闭门切磋,这是保证切磋双方的脸面,更是体现了叶问的内敛还没有让对手难堪。其中最能体现这种中庸思想的是,当廖师傅虽然知道自己输了,但在虚荣心的趋势下去问沙胆源,在之后与叶问对质时,叶问却保持了沉默,宁愿选择这种尴尬的处境。当看到沙胆源被冤枉的时候也没有出来指证,在我看来实在是迂腐至极。这种保持中庸的态度这种宽怀之心,并不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中庸思想。还有就是叶问的“忍”,俗话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但是影片中到了忍无可忍,被逼上绝路的时候才出手,这种宽容这种大度也是儒家精神的体现,虽然并不是对谁都要如此忍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影片中也有所体现,叶问教工厂里的人学习咏春拳,他们不是用来欺负别人,是强身健体,是除强扶弱,是告诉侵略者我们并不是东亚病夫。
三、儒家思想对中国电影的启示
儒家思想博大精深,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当然我们也要对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它,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针对当前我国电影产业发展如火如荼的现状,我绝得,要想让中国电影能够立足世界,必须打造出中国本民族的特色,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儒家思想作为滋养我们的土壤,我们要加大对其的深度挖掘,在电影的选题立意上要寻找我们中华民族的根,要把我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利用电影这一载体让更多的人知道,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中国文化,振兴我们中华文化。现在很多电影往往注重追求经济效益,在电影的主题思想,文化内涵上有所欠缺,没有好好利用我们拥有的这种优秀文化资源。这是一种文化的浪费。例如现在的众多古装电影,只是重视采用华丽的服饰,宏大的气势,演员阵容的庞大,而没有把展现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作为重点。当然这是电影工作者的任务,但是也说明了我们的中国电影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与发展前景。
电影自20世纪初传人我国,在我国发展已有百年历史,从第一部国内自创的电影到今天的每一部电影,其中都深深的印着我国传统文化的印迹。儒家思想作为传统文化最为典型的代表,其对于中国电影发展产生着极为深刻的影响,儒家传统思想不但为我国电影发展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拍摄题材,也为电影向着更高层次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沃土,近些年来国内带有浓郁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影片在世界影坛取得了不菲的成绩。这使得我们更加坚信,中国电影与儒家传统思想的融合是我国电影事业迈向新高度的必然途径,也是电影工作者负起应有的历史责任的最高表现。
参考文献:
[1]胡海.孔子思想对中国电影的影响研究,2012.
[2]李道新.中国电影文化史,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