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可多方渗透德育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abc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中,如何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和审美情趣,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好书的同时要育好人,必须结合本学科特点,充分利用语文的思想性,寓德育于智育之中,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充分挖掘教材内容
  语文是传情达意的工具,语文是生命之声,是文化之根,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因此,挖掘语文教学的博大教化力量,充分利用语文学科,有效渗透德育,是深化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的重要内容。
  小学语文课文涉及的内容广泛,文章体裁多样化,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应在适当范围内创造出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如,声情并茂的散文,可通过朗读把优美的声音形象呈现于学生面前;平淡如水的说明文,可借助形象风趣的话语解说其中的事理;说理性文章,可用通俗的哲理把学生引入严密的逻辑世界。教材是进行思想教育的凭借。因此,教师应充分、全面、深入地研究教材,准确把握教材中蕴含的教育因素,注重思想内容和语言文字的内在联系,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适时、适度地进行思想教育,把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课前深入备课是关键
  语文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每篇课文的德育因素,确定每一课的教育点,即运用文中哪些内容(字,词,句,段)对学生进行哪一方面的思想教育,要做到胸有成竹,确保在教学中做好既教书又育人。在备教材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特点定出思想教育内容。如,《开国大典》《狱中联欢》《长征》等课文,讴歌革命传统,表现革命前辈的献身精神,可以使学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增强他们继承革命传统,为建设祖国作贡献的责任感。如《伟大的友谊》《一夜的工作》等课文,赞颂了伟人的高尚品质,为学生树立了做人的榜样。又如《长城》《桂林山水》《林海》等课文,描写祖国河山壮美,文化灿烂,可以提高学生民族自豪感,并能使学生受到爱美情趣的陶冶
  要使作者的情感内化为学生的情感体验,首先要缩短学生和作者的心理距离,要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使他们置身于作者所处的时代之中,去感受作者写作时的特殊心态。如教《詹天佑》一课,通过让学生收集课外资料,介绍当时的时代背景,学生从中可以了解到中国过去的一些情况,感受到詹天佑为国争光,为中国人争气的民族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利用电教手段,强化课文情感渲染。教师应该创造特殊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情境渲染之中。在一种心理场的影响下,去感受课文的内容,以产生强烈的情境感应效果。如《桂林山水》一课的教学,教师可播放桂林山水中漓江、象山、老人峰、駱驼峰等景点录像,让学生大饱眼福,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再加上配乐情感朗读,使学生沉醉于祖国江山分外妖娆的美感之中。这样,爱美情趣,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便油然而生。这时教师可让学生浮想联翩,谈谈景色秀丽的蟠龙洞,云雾山等,由此想到全国各地的名山、名水、名城、名人,使学生感受到祖国河山处处秀美,爱国之情随之倍增,立下把祖国建设得更美丽的雄心壮志。
  抓住关键词深化情感体验
  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蕴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如果能抓住课文的关键字、词、句,深入剖析,品味,就容易领悟文章的主旨及其深刻的思想内涵,迸发感情火花。如教《狼牙山五壮士》一课,可抓住“斩钉截铁”“热血沸腾”“紧跟 ”等词语,让学生体会壮士们在生死关头,为了革命,为了人民,舍生取义的崇高境界。学生会因此而受到爱国主义思想的感染和熏陶。
  通过朗读背诵,激发学生强烈情感。古语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朗诵一些声情并茂、文质兼美的课文,有利于他们体验祖国文学的音韵美,加深对课文内容、思想感情的理解,并培养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例如《桂林山水》一文,描述了桂林山水秀丽的景色。词语优美,句式整齐,运用排比句、比喻句,节奏明快,读起来琅琅上口。在教学中,笔者运用教材插图、幻灯和录音带,在帮助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特色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用赞美的语气,轻快、有节奏地朗读第二、三节。学生通过生动地朗读,那桂林山的奇,漓江水的美,就进入了“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境之中。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想象力,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锦绣山河的情感。
  作文教学培养学生高尚情操
  课外阅读是德育的途径之一。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的意志性格发展,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当然,书有良莠之分,不能不加选择地让学生去读。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要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给他们读书方法,特别是评价与欣赏的方法,使学生从阅读中有所收获。例如,针对某些学生阅读时只注意故事情节,教育他们在阅读文艺作品时,要掌握作品的思想内容,看到它的社会意义,从中受益。一本好书相当于一位良师益友,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成绩,而且还能培养刻苦学习、战胜困难的奋斗精神,应该鼓励学生订阅书刊杂志,使学生扩大视野,提高思想觉悟。
  德育不仅仅是阅读教学中的任务,作为语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中的德育因素不可忽视。作文教学的中心任务是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认识事物的习惯和能力,训练学生运用书面语言及一些章法技巧再现事物,达到一定的写作水平。学生在观察、感悟、分析事物进而写文章的一系列过程中,必然会触发种种思想情感,对所写事物产生并表达出一定的见解或评价。可见作文教学也承担着德育的责任。
  开展实践活动渗透德育,也能激发写作欲望。 学生喜爱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但多半是感到有趣,好玩;而不注重观察活动过程。这时教师就要注意引导学生有序地去观察,发现事物的特点,以写出感人的文章来。现代孩子大多在家受到长辈的宠爱和娇惯,要培养他们的劳动观念和生活自理能力,学会理解别人、体谅别人、尊重别人,可以以写作训练为切入点,有计划开展一系列活动。如笔者在班上组织学生开展劳动竞赛活动,首先引导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学会和别人合作,学生通过活动既能亲身体验做家务的辛苦和乐趣,又能体谅父母的辛苦,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学校每年都要组织学生春游、秋游。充分抓住这一机会,让学生在游中仔细观察景物的变化,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然后,把自己看到的结合自己的感受写出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调查,如鸭湖公园环境调查活动、学生上网调查活动等,然后通过学生写调查研究报告,让学生认清环境保护、健康上网的重要性。实践与学习相结合,才能达到育人目的。
  在评价中渗透德育
  道德提升是人的精神生命整体提升的过程。因此对它的评价也应关注品德修养及基本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道德情景,让学生进入情境中自主感受和体验,并通过与同学的交流形成自己的道德认识,把学生带入到情境中去,亲自感受情景主体的喜怒哀乐,学会追求自我的不断完善与超越。在评价别人写的文章时,可以从文章的写作顺序方面去分析评价,还可从文章的结构方面、遣词造句去评价,并从别人写的好词佳句中受到感染,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去评价分析写作者的目的:如文章歌颂什么?赞美什么?告诉我们什么等,使学生从评价别人的好文章中唤起写作欲望,并用别人文章中的情志来影响自己,陶冶自己。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亦是如此。因此,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注重内外部因素相结合,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渗透于教学过程之中,以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还要注重把握德育与语文教学两者之间的关系,即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不能影响语文教学要求。这样才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造就出新世纪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单位:广西桂林市胜利小学)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