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辩证唯物主义“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原理认为:人们办事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人的综合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靠自身的动力作用,即主观能动性。课堂学习中的探究活动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要实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是十分困难的。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探究活动。
〓〓一、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数学教育改革专家邱学华指出:“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主动参与,一种是被动参与。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指出:“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圆的周长》时,首先使用动画,PPT出示小猴子正在骑独轮车绕圈的马戏表演,小猴子活泼可爱的样子立即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接着,教师根据动画提出问题:“这只小猴子的运动轨迹是什么呢?”“怎样量度呢?”这时,学生产生了对知识的需要和追求,出现了求知的内在动力,也就是有了主动参与的意识。这正是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来唤起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探究活动的意识。
〓〓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必须激发和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认识到自己是学习过程中的主角,而不是配角。
〓〓如在一次观摩课中,一位教师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联系实际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汽车的轮子要做成圆的呢?”并让学生在学习小组中讨论交流。接下来,我们看到这样的现象:小组讨论时,学生七嘴八舌地抢着发言,说得热火朝天,谁也不愿意当一个局外人。当老师宣布要邀请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时,更热情高涨,一只只小手使劲地往上举,嘴巴还不停地喊:“我来说、我来说……”虽然,学生的答案各式各样,当中也有一些稀奇古怪的说法,但老师并没有不耐烦地抢白这些说“题外话”的学生,而是让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这就保护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肯定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二、创造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条件
〓〓数学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探索的过程,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努力创设一个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全体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
〓〓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就要给学生创造主动参与的条件。比如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自己能说的要让学生自己说;学生不会说的,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学生自己能做的要让学生自己做;学生不会做的,教师要启发学生做。这是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
〓〓例如,在学生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有关测量物体长度的实践活动,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学会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教师通过让学生测量课室、黑板、门窗等物体的长和宽,以及自己和同学的身高等一系列的活动,不仅学会了测量物体的方法,而且学会了选择测量工具。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能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并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主动、积极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未知的问题。
〓〓所以,开展好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益。
〓〓例如笔者曾经在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一课时,就是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来开展数学活动,从而帮助学生建立重量的观念。因为,重量单位并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所以,在帮助学生建立1千克的重量观念时,先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好重1千克的物品(可以根据包装上的标签来确定),课堂上通过交换物品,互相掂一掂,让学生对1千克的重量观念有感性的认识。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让学生先猜一猜1千克里面大约有几个苹果、有几个鸡蛋等生活物品,然后再通过“称一称”的小组活动来检验。学生们都大胆地进行估算,活学活用所学的知识。这一节虽然是概念教学的新授课,但没有了过去那种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取而代之的是整个课堂热情洋溢。所有的学生都在自主地获取知识,而且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他们都根据自身的水平和需要,自主地学习新知,不断充实自己,不断追求成功。
〓〓综上所述,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构建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的过程。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本身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索,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
〓〓责任编辑〓罗〓峰
〓〓一、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数学教育改革专家邱学华指出:“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主动参与,一种是被动参与。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指出:“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圆的周长》时,首先使用动画,PPT出示小猴子正在骑独轮车绕圈的马戏表演,小猴子活泼可爱的样子立即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接着,教师根据动画提出问题:“这只小猴子的运动轨迹是什么呢?”“怎样量度呢?”这时,学生产生了对知识的需要和追求,出现了求知的内在动力,也就是有了主动参与的意识。这正是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来唤起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探究活动的意识。
〓〓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必须激发和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认识到自己是学习过程中的主角,而不是配角。
〓〓如在一次观摩课中,一位教师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联系实际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汽车的轮子要做成圆的呢?”并让学生在学习小组中讨论交流。接下来,我们看到这样的现象:小组讨论时,学生七嘴八舌地抢着发言,说得热火朝天,谁也不愿意当一个局外人。当老师宣布要邀请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时,更热情高涨,一只只小手使劲地往上举,嘴巴还不停地喊:“我来说、我来说……”虽然,学生的答案各式各样,当中也有一些稀奇古怪的说法,但老师并没有不耐烦地抢白这些说“题外话”的学生,而是让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这就保护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肯定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二、创造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条件
〓〓数学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探索的过程,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努力创设一个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全体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
〓〓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就要给学生创造主动参与的条件。比如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自己能说的要让学生自己说;学生不会说的,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学生自己能做的要让学生自己做;学生不会做的,教师要启发学生做。这是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
〓〓例如,在学生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有关测量物体长度的实践活动,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学会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教师通过让学生测量课室、黑板、门窗等物体的长和宽,以及自己和同学的身高等一系列的活动,不仅学会了测量物体的方法,而且学会了选择测量工具。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能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并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主动、积极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未知的问题。
〓〓所以,开展好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益。
〓〓例如笔者曾经在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一课时,就是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来开展数学活动,从而帮助学生建立重量的观念。因为,重量单位并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所以,在帮助学生建立1千克的重量观念时,先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好重1千克的物品(可以根据包装上的标签来确定),课堂上通过交换物品,互相掂一掂,让学生对1千克的重量观念有感性的认识。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让学生先猜一猜1千克里面大约有几个苹果、有几个鸡蛋等生活物品,然后再通过“称一称”的小组活动来检验。学生们都大胆地进行估算,活学活用所学的知识。这一节虽然是概念教学的新授课,但没有了过去那种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取而代之的是整个课堂热情洋溢。所有的学生都在自主地获取知识,而且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他们都根据自身的水平和需要,自主地学习新知,不断充实自己,不断追求成功。
〓〓综上所述,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构建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的过程。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本身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索,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
〓〓责任编辑〓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