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最近一些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否认正义概念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相反,本文坚持认为,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必然—尤其是关于人的需要随着历史发展而发展的概念—必然要求一种正义观念,即使在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也是如此。进而,对马克思所作的“反司法的”解释不能为共产主义的自我实现价值与共产主义之间的联系提供一种充分解释。因此这就把对正义概念的关注模糊化了。马克思早期著作中的“类存在”概念表明了自我实现与历史意义上的共产主义社会之间的关系从而为马克思主义的正义理论提供了一个恰当的语境。
【机 构】
:
加拿大劳伦森大学政府学系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一些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否认正义概念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相反,本文坚持认为,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必然—尤其是关于人的需要随着历史发展而发展的概念—必然要求一种正义观念,即使在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也是如此。进而,对马克思所作的“反司法的”解释不能为共产主义的自我实现价值与共产主义之间的联系提供一种充分解释。因此这就把对正义概念的关注模糊化了。马克思早期著作中的“类存在”概念表明了自我实现与历史意义上的共产主义社会之间的关系从而为马克思主义的正义理论提供了一个恰当的语境。
其他文献
在过去的10年中,中国最主要的变化之一是公民社会和非政府组织(NGOB)的发展。继中国的经济改革之后,学者们使用了许多概念来界定从“第三领域”到“准公民社会”的社团领域(associational realm)。争论大多集中在第三部门在中国的发展程度上。相对于国家,第三部门具有真正的自主性。一般认为,把中国的公民社会视为仅仅是西方自由主义公民社会的一种翻版,这是一种容易产生误导的观点。相反。中国的社团生活(associational life)仍然深深地嵌入在国家之中。但是,一种纯社团主义的视角把公民社会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秘书处于2005年9月出版了《中国的治理》(Governance in China。2005)一书,该书第一部分第三章对中国腐败问题的状况、根源、反腐败措施进!行了解说。并指出中国在反腐败领域的优势和挑战。
寻找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同时寻求一种体现善治的国家制度,这是探讨中国近代史的大背景。在经历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之后,从家庭承包责任制开始的经济改革从农村推进到城市,并带来了经济多元化。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又出现了社会和政治转型,现代化的概念不再局限于经济意义。目前,中国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
本文认为,卡斯托里亚迪斯与拉康在社会建构论及政治理论上可以展开有益对话,从相近的建构论版本出发,他们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卡斯托里亚迪斯从精神单子的原始意义出发,倾向于赞美创造的瞬间,拉康则从实在与现实的区分出发,强调实在的短缺及人类经历中结构性的异化。拉康对创造力界限(异化维度)的阐释不仅可以避免卡斯托里亚迪斯理论的本质主义、主观主义的缺陷,还可以拓宽创造的维度,为我们充分认识当前政治结构开辟空间。同时,他的缝合点范畴也有助于为当前的激进政治指明方向。
气候变化等生态危机源于资本的癌变性入侵。在当前的资本主义无力解决相关问题的情况下,必须建构一种生态社会主义。尽管有马克思、恩格斯、卢森堡等人的杰出例外,但第一时代的社会主义思想基本上没有考虑到自然问题,本质上坚持的是一种人类中心主义态度,因此对解决生态危机、气候变化等问题提供不出有价值的思想。生态社会主义需要一场革命,但这场革命不会由哪一个阶级来领导,也不会是暴力的结果,不会以颠覆国家为特征。生态社会主义是一种存在性选择,是为了生命,致力于生命的延续和繁荣;它将道德规范摆放于正确的位置上,此即生态中心主义
文章围绕气候经济问题,深入评价了目前国际上流行的各家经济学观点,认为传统经济学无力应对甚至认清全球生态危机的实质,在发展定位上毫无可持续性。主流经济学通过对未来赋予高的贴现值,否定了后代人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有关碳税应该定在什么水平的争议,并未能抓住气候变化问题的症结;他们提出的"B计划"实质上是唯科学主义的。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必须像马克思那样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入手,抛弃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积极反对"利润和生产之神"的忠诚信使,即我们时代的显赫经济学家。
马克思是否依照正义原则谴责资本主义?对该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针锋相对的两种观点,双方展开了旷日持久的争论。本文的前两个部分以最低限度的批判性评论展现了双方的争论。第三部分则是作者引出的结论:即对同一个作者的思想有截然相反的两种解释,而每种解释都为大量的直接引用所支持,这一现象是马克思本人造成的。马克思确实认为资本主义是非正义的,但他不认为自己就是按照这条思路进行思考的。
在关于马克思与正义的论争上,存在着非道德主义与道德主义的分歧,前者以伍德为典型,后者以柯亨为代表。前者的合理之处在于揭示正义、道德的阶级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而不足之处在于过度强化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利益理论并以之拒斥正义、道德在马克思主义中的作用;而后者则在于挖掘了正义、道德的某种非意识形态性和在批判资本主义中的地位和作用,但却执迷于自然权利。因此,双方应该在较量中相互吸收。
2009年9月19日,“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纪念——暨‘中国式智库的现在与未来’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央编译局领导班子成员俞可平、魏海生、王学东、张海滨、杨金海,全国政协、中央党校、中央编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信访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本文认为,协商民主政治制度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对于构建和谐的政党关系有着积极作用,也代表着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方向。因此,我们应该坚定不移的推进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政治协商制度,使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和谐关系得以长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