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的汉语教书匠

来源 :求学·文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1234qqqqq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下题目的前一秒钟,我的音乐播放器里还循环着《中国话》。没错,这首歌几乎已经成了我们对外汉语人K歌时的必点曲目。不是因为浩渺歌海中终于觅得一首与专业共鸣的调子,而是那句“我们说的话让世界都认真听话”,一语道出了对外汉语人的骄傲。
  
  汉语学习攻坚战 语法语音要先学
  对外汉语专业是隶属中文系的,较之汉语言文学专业,对外汉语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对“语法”更有倾向性,侧重点放在语言学的学习上,特别着重发音与语法的学习。
  对外汉语,首要的目的就是教会学生说汉语,所以《现代汉语》课程中的发音部位与发音方法一节,对于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显得尤为重要。与普通语文教师不同,对外汉语教师将来面对的很可能是零基础的学生。他们不像中国的孩子,在牙牙学语之时已经基本掌握了口型和发音,他们是要忘掉自己原本的发音习惯,重新调整舌头和嘴巴之间的关系,在不断磨合中协调发音的各部位。因此,作为他们的老师,我们就得从技术性和生理性结构解析的角度,将汉语的发音原理解释出来,让他们有规律可循。汉语是世界上最美也是最难学的语言之一,那时我们总是戏称学汉语的外国人上辈子都是折了翼的天使,我们的任务就是把他们的翅膀在这辈子“捋直溜”了。
  关于语法,大家在高中语文课上也早有接触,汉语中有许多其他语种都没有对应的特殊语法,比如“把”字句、补语、情态补语、“得”字情态补语,要把这些规则一清二楚地传授给喜欢随性的老外们,可真不是件容易事。上“把”字句一课时,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把”字句的固定句式,而是将一本教科书递到一名叫元庆的学生手中,然后问大家:“你们可以用汉语说一说我刚才的动作吗?”学生很积极,有的说:“你给一本书元庆。”有的说:“你和元庆给一本书。”还有的说:“你给元庆一本书。”答案五花八门。我把他们的答案一一写在黑板上,然后告诉他们,在汉语里有一种提取宾语的特别句式,用这种句式表达后,你们的汉语会更加地道。老外对“地道”一词非常敏感,他们是人人争做“中国通”的,我看到他们的胃口完全被吊了起来,才在黑板上写出“主语+‘把’+宾语+V=‘把’字句”。学生们看后恍然大悟,纷纷对应着固定结构将自己之前造过的句子套用进去。这样,最简单的“把”字句句式,他们就掌握了,接下来的确认型“把”字句、使用型“把”字句便都迎刃而解。
  
  和谐相处的教学艺术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是对外汉语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用心体会每一节课后,你会感悟到对外汉语教学不只是单纯地传道授业解惑,要与外国学生和谐相处,简直是一门行为艺术。
  来自意大利的小男孩Tommy酷爱足球,把踢球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并且引以为豪,我也很佩服他的足球精神。一次他跟我聊天,问起:“足球是哪个国家发明的呢?是英国吗?篮球我知道是美国。”听到这个问题,我很激动,虽然中国足球落于人后,但是我多想告诉他关于中国古代的足球文化。于是我自信而沉着地说:“足球发明于中国。”“不可能!绝不可能!”Tommy很不高兴,好像我侮辱了足球。本来我要跟他解释足球诞生于哪个朝代,但是我明白,跟一个知之甚少的孩子争辩历史,只会被他牵着鼻子走。于是我说:“这只是你的想法啊,I don’t care。”接着便回到了上课的内容。他知道我不相信他,且他的好奇心已经被充分地激发出来,课后他自然会去查证,或者等到他学到关于足球的这段历史,自然会明白。作为老师,和谐的课堂气氛才是最重要的,需要你用智慧把握。
  
  越南实习趣味多 第二外语更重要
  对外汉语专业的实习期较长,刚进入大三下学期,我们专业就在其他学院同学艳羡的目光中浩浩荡荡开赴越南了。精通汉语,熟练英语,初学越南语的我们,满怀斗志要在越南开始3个月的异域实习。事实上,虽然英语是官方通用的国际语言,但在非英语国家,真正可以和你用英语交流的人寥寥无几。何况,欧美国家的孔子學院还在教师劳动协议里明文禁止使用英语授课。所以,学好大学时候你所选择的第二外语和尽量使用简单的汉语会成为你职业生涯的第一道考验。
  在国外的生活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有限在教学资源,无限在于思维与互动。学生年龄是参差的,水平是参差的,学习态度也是参差的,你根本没空理会如何能在菜市场购得新鲜水果,怎样用你的小智慧去管理这个大班级才是第一等头痛事件。上课第一天,秋禾踩着铃声边打电话边进教室,我说:“秋禾,下次上课你要早点到,差点迟到了。”第二天,秋禾依旧踩着铃声边打电话边进教室,我说:“秋禾,今天还是很晚哦,差点没迟到。”秋禾停下脚步,转过来问我:“老师,为什么昨天你说我差点迟到了,今天又说差点没迟到,我到底是迟到还是没迟到呢?”我只得先放下备好的课文内容,把同一种情境的不同表达解释给所有同学听。
  虽然有很多麻烦,不过,教外国人汉语其实是件有意思的事,听着他们把“德克士”念成“德克土”,把“乌鸦”念成“鸟鸦”,你想笑却不能笑,得耐着性子仔细引导,看着他们恍然大悟又反复朗诵的认真劲,个中快乐,千金不换。
  我的大学同学里,有许多抱着对外汉语情结的人,他们致力对外汉语教学。临毕业之际,一批同学选择了参加国家志愿者项目,背着行囊奔赴泰国支教;还有一些选择留在国内一线城市,在教育机构做起职业对外汉语教师;更有一批同学选择只身到墨西哥、西班牙等远在天涯的国家闯荡。每次在FACEBOOK上看到他们分享的既挣扎又快乐的异域教师生活,都会心生感慨:这是一个你一旦深入就不愿自拔的专业,这是一份你一旦扛起就不愿放下的事业。
其他文献
大学专业共分11个学科门类,文科生通常报考的有哲学、法学、文学、经济学、教育学、历史学、管理学等7个门类。为更清晰、通俗地解读专业,本文笔者将换一种可能更有意思的文科划分方法,即将文科专业分为6类(这种划分不是严格按照学术标准划分,只是为了进行一定的区分)。第一类是传统的文科专业,如哲学、中文、历史学、考古学、教育学、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第二类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文科专业,如新闻学、传播学、对外汉语
期刊
中山大学最浪漫的地方叫康乐园,诗人也称它康园。康乐园布满了层层叠叠的植物群落,高大的古树、洒满光斑的灌木丛、繁花似锦、绿草如茵……其中,我最爱树。这里的树不仅数量多,种类也多,不少是珍稀树种。  而中大的树要数逸仙大道上的最为壮观。康乐园以逸仙大道为中轴线,向两旁伸展开来,路两旁有各种各样的树木:高大挺拔的棕榈树、盘根错节的榕树、古老的千百层……每天穿行于葱茏的树木中,不觉让人变得心旷神怡。树木在
期刊
一、世界产业转移的历程  1.产业转移的概念  产业转移是指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一般情况下可以分为国际产业转移和区域产业转移。国际产业转移主要指在通常情况下,发达区域的部分企业通过跨国直接投资把部分产业的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区域,表现出该产业由发达区域向发展中区域转移的现象。区域产业转移是指一个地区或者国家不同区域存在经济水平的差异,造成在生产成本等方面存在着很大
期刊
学校档案  厦门大学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由华侨(陈嘉庚)创办的大学,也是唯一地处经济特区的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学校设有150多个研究机构,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学校已与170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建立孔子学院达13所之多。因地理位置优势,已成为台湾研究的重镇和两岸学术交流的重要高校。其校园依山傍海、风光秀丽,是公认的环境最优美的中国大学校园之一。  招
期刊
对于热爱读书的人来说,世界上最壮美的宫殿莫过于书海浩瀚的图书馆。能捧一杯清茶安安静静地看一本好书,对于浮华尘世间的我们,是一件幸事。    “书馆我最大”——中山大学图书馆  说到大学图书馆,中山大学首屈一指。创办于1924年的中山大学图书馆,是目前全国占地面积最大的高校图书馆(120007平方米),它分别由4个校区图书馆和3个学科分馆组成。馆内的阅览座位多达11892个,检索和服务终端就有502
期刊
“岷山峨峨开天府,江水泱泱流今古”,这句诗融入了四川大学的所有景致。其实,地处成都平原的川大并不见峨眉,为何诗中却说“岷山峨峨开天府”?因为抗战时期,川大文、理、法等院在峨眉度过了近四年的艰难岁月,所以“峨眉”对川大的意义也成了一种永恒的精神象征。如今,川大新校区有人造山“不高山”,山名看似谦卑,却流露出“大”的底气。“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暗含着“大学,非大楼也,乃大师也”的精髓。  大学之“大”
期刊
注:分數截至截稿日期公布止。
期刊
湖南大学以岳麓山为根,岳麓精神为魂。  来到岳麓书院,每处建筑都轻盈且充满灵性,而空气却很厚重。有人解释:它吸进去的是文化,吐出来的是底蕴。正是这厚重的底蕴,引得数以万计的文化人到此,创造和传播文化。余秋雨在其著名的文章《千年庭院》中写道:“一千多年来,岳麓书院集中了海内外最高水平的教育家,其中有世界一流的文化哲学大师朱熹、张栻、王阳明,而它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可列出一份让人叹为观止的名单。”  南宋
期刊
东湖之滨、珞珈山下,便是武汉大学。如诗如画的风景,引得无数游客慕名而来。武大学子总会把印满校园美景的明信片寄送给亲朋好友,因为这儿的景色着实让人钟情。  武大文学院的苏雪林教授曾发表了一些关于《红楼梦》的独到见解,震惊学术界,苏教授却说:“没有山风呼啸,何来清逸高论?”她认为是珞珈山孕育了她的才华。不仅是苏教授,不少武大学者都爱在他们的学术论文后面写下“于珞珈山”的字样,似乎文章也会因此染上几分隽
期刊
有一天,当你听到自己对自己说“我做不来这个”、“我一定不行”,请你一定要慎重地问一问自己,为什么我做不来?是真的不行,真的不在行吗?是否曾想过要给自己一次尝试的机会?  事实上,很多我们认为自己能做好的事情,首先就是因为我们在心里真的相信自己能做好。——自信,源于我们敢于给自己一次大胆尝试的机会!    “你真是个不会说话的人!”  “你怎么能这样呢!有像你这么说话的吗?”  ……  多年来,像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