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通经济学青年学者李陈华博士的新著《流通企业规模效率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年),是国内学术界研究流通企业规模问题的最新成果。该书针对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威廉姆森提出“复制与选择性干预不兼容”假说,从流通企业连锁复制的角度提出质疑,深入探讨了流通企业的规模限制、规模扩张和规模效率问题,并通过中外流通企业规模与效率的经验比较,提出了加快我国流通企业发展的品牌战略、制度战略及信息化战略,这不仅是对我国传统流通经济理论的一个重要发展,也明显填补了西方现代企业理论的一项空白。纵观全书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特点:
1、逻辑结构严密
一部成功的学术著作不仅要在理论观点及研究方法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而且还要讲究篇幅布局的科学性。《流通企业规模效率研究》在结构上的设计非常严密,逻辑次序井然:理论研究一经验考察一对策探讨。这充分体现了作者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对学术研究规范性的高度把握。
2、理论创新明显
在理论研究部分,该书首先通过详细的历史文献回顾和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前沿进展,找出“流通企业规模效率”这一空白地带,然后从分工和专业化的角度集中研究了流通企业特殊的经济性质和技术性质,进而分析流通企业的规模约束和规模扩张模式。作者还特别关注了威廉姆森等人提出的“复制与选择性干预不可能”假说,并从理论上提出质疑,从实践中寻找证据,根据流通企业的连锁扩张(复制)事实,阐释了流通企业的分店复制与分店控制(选择性干预)的有效性。这种视角和分析逻辑让人感觉耳目一新,充分体现了作者扎实的经济学功底和独到的研究思路。
3、经验分析有力
在经验研究部分,该书首先把沃尔玛作为流通企业的典型,做了一个深度案例研究,根据沃尔玛1970-2008年间经营绩效变化来考察其规模与效率关系,从而验证理论部分所提出的流通企业复制/粘贴假说。其次根据全球“流通革命”的产业背景,在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比较中讨论我国流通产业在体制层面、行业层面和企业层面的发展。最后基于我国流通企业(连锁百强和零售百强)的历史数据和截面数据,测算其规模效率,检验理论部分所提出的命题,同时揭示我国流通企业规模扩张中的效率问题。
4、对策探讨针对性强
根据理论研究框架和经验分析结论,该书主要从品牌、制度(经营模式)和信息技术三方面提出我国流通企业规模战略,以及具体的对策措施。这些建议结合了我国流通企业的实际情况,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对我国流通企业提高竞争力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总之,该书把我国传统流通经济理论与现代企业理论有机结合起来,堪称流通经济研究的一部力作,也是现代企业理论研究的一个新发展。
(责任编辑:刘 艳)
1、逻辑结构严密
一部成功的学术著作不仅要在理论观点及研究方法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而且还要讲究篇幅布局的科学性。《流通企业规模效率研究》在结构上的设计非常严密,逻辑次序井然:理论研究一经验考察一对策探讨。这充分体现了作者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对学术研究规范性的高度把握。
2、理论创新明显
在理论研究部分,该书首先通过详细的历史文献回顾和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前沿进展,找出“流通企业规模效率”这一空白地带,然后从分工和专业化的角度集中研究了流通企业特殊的经济性质和技术性质,进而分析流通企业的规模约束和规模扩张模式。作者还特别关注了威廉姆森等人提出的“复制与选择性干预不可能”假说,并从理论上提出质疑,从实践中寻找证据,根据流通企业的连锁扩张(复制)事实,阐释了流通企业的分店复制与分店控制(选择性干预)的有效性。这种视角和分析逻辑让人感觉耳目一新,充分体现了作者扎实的经济学功底和独到的研究思路。
3、经验分析有力
在经验研究部分,该书首先把沃尔玛作为流通企业的典型,做了一个深度案例研究,根据沃尔玛1970-2008年间经营绩效变化来考察其规模与效率关系,从而验证理论部分所提出的流通企业复制/粘贴假说。其次根据全球“流通革命”的产业背景,在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比较中讨论我国流通产业在体制层面、行业层面和企业层面的发展。最后基于我国流通企业(连锁百强和零售百强)的历史数据和截面数据,测算其规模效率,检验理论部分所提出的命题,同时揭示我国流通企业规模扩张中的效率问题。
4、对策探讨针对性强
根据理论研究框架和经验分析结论,该书主要从品牌、制度(经营模式)和信息技术三方面提出我国流通企业规模战略,以及具体的对策措施。这些建议结合了我国流通企业的实际情况,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对我国流通企业提高竞争力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总之,该书把我国传统流通经济理论与现代企业理论有机结合起来,堪称流通经济研究的一部力作,也是现代企业理论研究的一个新发展。
(责任编辑:刘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