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报告3例伴发水疱性皮损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女性患者,患者均有心包炎、胸腔积液、肾小球肾炎、关节炎及面颊部盘状红斑.例2、例3水疱仅限于面部;例1则有泛发性小、大疱风团和多形红斑样损害,水疱几乎只发生于红斑或风团的基础上.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报告3例伴发水疱性皮损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女性患者,患者均有心包炎、胸腔积液、肾小球肾炎、关节炎及面颊部盘状红斑.例2、例3水疱仅限于面部;例1则有泛发性小、大疱风团和多形红斑样损害,水疱几乎只发生于红斑或风团的基础上.
其他文献
本文作者报告2例极其严重的多形性日光疹(PMLE)病人用硫唑嘌呤治疗取得了成功。例1.女,49岁,在暴露部位日晒3个小时后出现皮疹,如在夏日,日晒2分钟左右就可发疹。避免日光3~4天后皮损消退,发病时伴有全身症状。体检,皮损为2~3mm红色丘疹,有的融合,组织病理示:真皮上部血管周围有致密淋巴细胞浸润,其上表皮海绵样水肿。DIF阴性。用300~340nm的光照射时,最小红斑量明显降低。查ANA、抗
1例55岁的糖尿病妇女,用短效及中效胰岛素联合治疗一个月后,于注射部位发生了广泛的无痛性皮损,持续2~28天,初发损害呈明显的疖状,并流出许多血清血样液体,较陈旧的损害(超过14天)呈坚硬紫蓝色。住院检查,血糖控制及胰岛素的给药技术无误,并作全血细胞计数、尿分析、血化学、C-反应蛋白及从皮损中取液体作需氧菌和非典型分支杆菌培养,结果均为正常或阴性,所以皮损不是由感染所引起。
本文用直接免疫荧光(DIF)和间接免疫荧光(IIF)的方法对10例伴有粘膜受累的线状IgA病(LAD)进行了临床及免疫学的研究。其中男性1例,女性9例,年龄19~73岁,病期1.5~20年,均有皮肤及口腔粘膜受累,其中6例伴有结膜受累。
斑秃现被认为是一种与自身免疫有关的疾病.急性斑秃的主要诊断特征是出现惊叹号样毛发(EMH).这些特征性的毛发末端折断并向头皮方向逐渐变细,从而呈现为惊叹号样外观.有人认为EMH的发生与异常的毛皮质形成有关,但迄今为止尚缺乏超微结构方面的证据.
导致瘤型麻风病人细胞免疫缺陷的机制至今尚未完全了解.在免疫应答过程中,许多可溶性的介质如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2(IL-2)和γ-干扰素(IFN-γ)等都起着各种免疫调节作用.因此,作者试图通过研究麻风病人的单核细胞产生IL-1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L)产生IL-2以及IFN的能力来探讨麻风病人细胞免疫的免疫调节缺陷机制.受检病人均来自泰国的Mckean康复中心或Chiang M
最近对白三烯(LTs)特别是LTB4在银屑病所起的药理学作用做了大量的研究,已确定其是一组强力的炎症介质.LTB4可在正常人皮肤及银屑病的非皮损处引起某些银屑病的临床及组织学表现.
男性型秃发亦称雄激素性脱发、普通秃发,女性亦称女性广泛性秃发或女性型秃发.虽然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埃及市民患病的文献记载[1],但到目前为止,其病因及发病机理还未完全清楚,不过人类已对其有越来越多的认识.
患者女,30岁.1970年曾确诊为SLE,初用强的松和硫唑嘌呤治疗,后因出现神经病变改以皮质类固醇冲击疗法.1985年发生掌跖部皮疹,并被诊断为掌跖脓疱病(PPP),外用皮质类固醇虽可部分痊愈,但每次皮质类固醇冲击后4~5天即复发,而后发生蛋白尿2g/d和弥漫性脓危性皮疹.
本文作者报告1例独特的痣样银屑病。患儿男,6岁,出生时全身皮肤正常,在生后3个月时,左下肢出现皮损。数月后,左侧躯干和左臂也出现类似皮损,微痒,至1岁时皮损不再扩展。夏季,特别是炎热时皮损能暂时缓解。初次就诊时2岁,体检见皮肤上有许多红斑鳞屑性斑块,大多数呈宽的带状,大致沿Blaschko线分布,仅限于身体的左侧,有一明显的分割中线。头皮、甲、粘膜未受累,无皮肤病家族史,体健。
作者报告1例沿Blaschko线分布的表皮痣,称其为"小皮角样痣".患者男性,33岁.自生后就有角化过度性皮肤病.无家族史.体检发现,患者除头以外全身有呈条纹样排列的表皮痣,沿Blaschko线分布.单个皮损大多呈角状突起,有些皮损上覆有丝状角化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