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组治疗又称团体治疗、集体治疗,起源于二战后的欧洲。当时,战争给欧洲人的精神世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伤害,而心理医生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遂形成了小组治疗形式,利用“病情”相同的人群之间的互助达到治疗效果。结果人们发现,团队的力量能使人们快速摆脱不堪回首的往事。在心理治疗中,被治疗者也许会觉得心理医生只是在“安慰我”,但小组成员的话会唤起共鸣。当成员在小组中突破了“症结”他会把这种改变带到今后的生活里去。
时至今日,在国外关注小组治疗的人群非常广泛,处于心理断乳期的青少年、单亲家庭、婚姻失败者——只要有心理问题存在的地方,就有小组治疗存在。
12天走出阴影
小组治疗的人数不能太多,10到20个人即可,多了反而影响效果。一般来说,小组治疗过程在12天左右,分三个阶段:
基础阶段:医生讲解心理知识,帮助小组成员了解自己,建立信心;
具体治疗阶段:“同病相怜”的小组成员就自己的问题展开讨论,小组成员互相倾诉、互相说服、互相促进;
巩固阶段:医生对小组成员进行个别辅导,提高他们对抗生活压力的心理素质,使其个性向开朗方向发展,并指明他们今后的生活方向。
小组治疗过程中,心理医生的技巧很重要。心理医生就像电视节目主持人,他要在适当的时候中止小组成员对于细节的无谓纠缠,要让不习惯与人交流的成员(有时甚至是社交恐惧症患者)自然而然地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去。
一次虚拟的小组治疗
一位30多岁的女性在事业成功的同时,家庭却无可挽回的破碎,原来思维敏捷的她变得神情恍惚,白天头晕,晚上失眠,内分泌失调。心理医生为她选择了小组治疗。
小组治疗前她对前夫的描述:“看上去彬彬有礼,在家却是个十足的暴君,是个性格严重扭曲的人,他把所有不满带回家向我发泄。”
小组交流过程:在一群同样婚姻失败的女性中,她倾诉她的不幸,同时也倾听别人的不幸。身处不幸中的人往往会认定自己的坎坷经历是独一无二的,但在小组交流中,她突然发现不幸的婚姻何其相似——有人甚至比我还痛苦!小组就像一面镜子,她从别人身上看见了自己的影子。跳出对自己婚姻的失望,她发现了其他人婚姻触礁的根本原因——夫妻之间缺乏关心和理解。
在心理医生的组织下,小组成员进行“角色还原”游戏:
游戏一:两个人模拟“怨偶“的日常生活。男方回家晚了,妻子口出怨言,男方勃然大怒。妻子见丈夫晚归还发脾气,亦委屈万分,两个人由吵到打……
游戏二:两人模拟另一种家庭生活。男方夜归,妻子本想埋怨,但看见丈夫的倦容,遂把怨气压下,代之以“晚饭吃了吗?”的问候,原本心情不佳的男方见此情景语言也温柔起来……
婚姻之船沉没,大多数情况下夫妻双方都负有责任,但很多人会把婚姻中出现的问题归罪于对方。这个游戏让她换了个角度去反思她失败的婚姻。
治疗后给心理医生的反馈材料:“我自小性格倔强,总认为自己有理,而前夫也是这样一副性格,每次有磨擦,两人总是相互指责,然后都等着对方道歉,而不是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过去的共同生活中,假如我们都能多一些包容和理解,假如我们在生活中能彼此多问一些‘你冷吗’‘心情好吗’之类的话或许会是另一番结局。”
同时能用较为宽容的眼光看待前夫:“他十几岁考上大学离开家庭,性格内向,又不通人情世故,不会讲话……”
反思之后,心理医生和其他小组成员一起开导她:无论如何失败,挫折都已经过去,不要把灰色的情绪带到现在的生活中,未来永远比过去重要……
附录:在国内,小组治疗目前限于科研院所和少数医院,宣传较少。进行小组治疗比较有影响的机构有南京脑科医院、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清华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等,主要针对一些患有强迫症、恐惧症、忧郁症和有心理问题的人,治疗效果相当不错。想参与小组治疗的人可以向开展此项治疗的机构进行预约登记,医生会把有共同之处的预约者集中起来展开治疗。
(注:尊重个人隐私,本文小组治疗过程为虚拟手法,个案由南京脑科医院提供。)
编辑/雷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