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Co2(CO)9(μ3-S)簇合物羰基取代衍生物的合成与表征

来源 :无机化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1234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64 年Sam ir A.K.等人合成了第一个既含金属-金属键又含有金属-硫键的簇合物FeCo2(CO)9(μ3-S)[1]。该簇合物在空气中相对稳定,其结构中含有一个FeCo2S构成的四面体骨架。1969 年Burger K.等人报道了PPh3 对FeCo2S(CO)9 的取代反应[2],1978 年RossettiR.等人研究了FeCo2S(CO)9 与一系列含磷配体L(L= PEt3, PBu3, P(OPh)3, P(OEt)3 等)之间的取代反应[3]。对该簇合物取代反应规律的研究表明,在FeCo2S(CO)9 簇合物中,三个金属上的配位羰基均可被有机磷配体取代,但取代难易程度不同。钴原子上的配位羰基最容易被取代,即一取代、二取代总是发生在钴原子上,只有发生三取代时,铁原子上的配位羰基才被取代。我们的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一反应规律
其他文献
用高分辨NMR研究了NaCl、NiSO4、CuSO4、Fe2(SO4)3和Cr2(SO4)3对水溶性铑膦配合物HRh(CO)(TPPTS)3[TPPTS:P(m-C6H4SO3Na)3]分子结构的影响.31P(1H)和1HNMR谱显示,于室温下在HRh(CO)(TPPTS)3中加入的NaCl或NiSO4对配合物的特征31P(1H)和1HNMR谱峰无明显影响;当加入CuSO4后,配合物的Rh—H质子峰强度弱化明显,进而消失,且原
详细研究了三种重要植物激素:生长素吲哚-3-乙酸、吲哚3-丁酸、赤霉素GA_3、GA_4及激动素6-苄氨基嘌吟的毛细管电泳分离条件;10min内完成上述5组分分离;分离效率为5×10~5~2.6
IR,ESR和XPS的测试结果表明,脱乙酰壳聚糖(简记CS)膜在铜氨水溶液浸渍过程中Cu(Ⅱ)既与CS发生配位反应形成Cu(Ⅱ)-CS配位聚合物,也产生吸附作用.ESR谱示出CuCl2·2H2O与Cu(Ⅱ
在强碱性水溶液体系中,以水玻璃为硅源,以铝酸钠为铝源,在类质同晶高硅P沸石晶种导向作用下,反应物中自发生成的A型沸石可转晶为纯相高铝MAP沸石.升高反应温度有利于提高产物
以柠檬酸为络合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CoMoO4 超细粒子催化剂. 使用XRD,BET 和DTA等表征手段考察了初始溶液的酸碱性、柠檬酸用量及焙烧温度对粒子晶相、粒径大小及比表面积的影响. 同时,测试了
用TG-DTG-DSC热分析技术研究了三(O,O′-二异丙基二硫代磷酸酯)合钴(Ⅲ)、双(O,O′-二乙基二硫代磷酸酯)合镍(Ⅱ)及其后者与吡啶或4-甲基吡啶加合物在氮气气氛中的热行为;用传统的微商法(A-B-S)和积分法(C-R法)以及分别
合成了两个以1,1,2,2-四乙酰基乙烷阴离子(TAE2- )为桥联的双核铜配合物(Cuphen)2TAE(ClO4)2·4H2O(Ⅰ)和[(phenCu)(phenCuCl)TAE](ClO4)·4H2O(Ⅱ),并进行表征。对配合物(Ⅱ)进行了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No.15),晶胞参数为a= 25.465(5),b= 13.064(3),c= 12.125(2),β= 110.72(3)°,晶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B3LYP方法(6-31G*基组),计算研究了丁二酰亚胺(SIM)的氟、氯和甲基取代物(SIMF,SIMCl和SIMMe)的几何构型、电子结构、红外光谱和热力学性质,讨论了取代基效应.结果表明,SIMF和SIMCl均为平面构型,SIMMe接近平面构型.羰
采用热失重分析法研究了2, 6-二叔丁基对甲基酚(BHT)、吩噻嗪、亚磷酸三苯酯和中定剂二苯基二甲基脲等4种典型稳定剂对推进剂中EO/THF共聚醚及聚醚聚氨酯粘合剂的热氧稳定效果。吩噻嗪对共聚
用量化从头算方法(HF/6-31G*)和密度泛函方法(B3LYP/6-31G*)以6-31G标准基组加一个极化函数,对Si2Br6分子的平衡几何构型和振动频率分别进行优化和计算,优化的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得较好.按照Pulay的建议对HF/6-31G*水平上所计算的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