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蚕病防治工作是蚕桑丰产、丰收,蚕茧优质、高产的关键措施之一。蚕病防治应做到:严格消毒,控制病原;强化管理,控制发病几率;准确诊断,及时治疗;采取应急措施,控制蚕病蔓延。
关键词 蚕病;防治;消毒;管理;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 S88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1-0284-02
有效地防治蚕病,是夺取蚕茧优质高产的一项重要措施。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根据不同季节及蚕病发生的特点,将养蚕技术和防治方法紧密结合,做好综合防治,才能杜绝或减少蚕病的发生。
1严格消毒,控制病原
1.1蚕期前消毒的方法、步骤与要求
蚕期前消毒方法有物理消毒和化学消毒。物理消毒:在生产上应用较多的如日光消毒、煮沸消毒和蒸汽消毒。化学消毒:要根据蚕病发生的种类和蚕药的性能,选用相应的消毒药剂。消毒时要严格按使用方法进行,药剂浓度要配准,药液要喷足喷匀。熏烟消毒时要注意密闭。消毒要全面,蚕室、贮桑室、蔟室和各种蚕具(如蚕匾、蚕架、蚕筷、塑料薄膜、防干纸、蚕网、鹅毛等)都要消毒,未经消毒的蚕室、蚕具不能用来养蚕。经过消毒后的蚕室具不作他用,并要管好,以防病原再次污染。
蚕期前消毒必须按扫—洗—刮—刷—消的步骤进行,才能提高消毒效果。具体从五个方面着手:①对蚕室、上蔟室、贮桑室内外全面清理打扫干净,清除蚕沙、病蚕尸体和茧丝屑。②蚕具及蚕室内外能用水冲洗的地方,都要用水冲洗干净,不能用水冲洗的地方,也要擦干净。蚕具洗净后还应放在烈日下晒干。③如蚕室是泥土地面,应将地面表土刮去一层(约1cm),再垫上新土。刮出的旧土不要倒在蚕室附近,更不能倒入桑园。④蚕室打扫干净后,再用新鲜石灰浆粉刷墙壁。⑤把洗净晒干的蚕具集中放入蚕室,进行药物消毒。
1.2蚕期中消毒要做好“五抓五防”
一抓蚕体、蚕座的彻底消毒,防止蚕座感染。病蚕的粪便带毒传染十分普遍,通过污染桑叶、蚕座迅速传染蔓延,做好蚕体、蚕座消毒是稳定蚕茧的重要环节。二抓迟眠蚕、弱小蚕的隔离、陶汰,防止混育传染。末蚁蚕和同批蚕中迟眠蚕、落小蚕往往是带毒者,不但自身发病,而且造成蚕座传染,使健蚕感染发病,尤其要在小蚕期严格提青分批,淘汰弱小蚕。三抓桑叶的采、运、贮管理,防止食下传染。蚕期中经常使用消毒净稀释液或漂白粉液进行叶面、贮桑室和地面进行消毒,防止病从口入。四抓蚕沙、病死蚕的严格处理,防止扩散传染。蚕沙和猝死蚕含有大量病原,是扩散污染环境的主要因素,切忌将蚕沙、病死蚕饲喂畜、禽、鱼类。病蚕不得乱抛,必须投放在漂白粉溶液或石灰缸中,集中深埋。除沙时在地上摊一层专用薄膜,不使蚕沙落地,随即将蚕沙运到远离蚕室、桑园的地方,每户挖一个蚕沙坑,使蚕沙集中堆积腐熟发酵后施入桑田,防止扩大环境污染。五抓防病卫生制度的健全,防止人为操作传染。给桑前、除沙后须洗手;蚕室门前踏灰入室;蚕室内备有专用切桑桌、板、刀、给桑架,不在地上操作;网、纸不要堆放在地上,应悬挂;采桑、除沙用具要分开,未经消毒用具不进蚕室。
1.3蚕期后要及时回山消毒
应和蚕前消毒药物交替使用,即蚕前消毒如偏重使用氯制剂,回山消毒则偏重选用醛制剂,可以达到药物消毒效果的互补,最大限度地杀死病原。
2强化管理,控制发病几率
蚕病的发生、蔓延与蚕的体质、病原体及环境条件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要加强饲养管理,增强蚕儿体质;选用抗病力、抗逆性强、茧丝质量优的蚕品种;合理催青、共育,打好高产基础;改善营养条件,合理调节温湿气流;协调解决各种矛盾,防止农药废气中毒;淘汰迟眠弱小蚕,减少蚕座感染。
3准确诊断,及时治疗
蚕病种类不同,病症各异。同一病例,由于发病时期不同,病症也有其特点。要正确诊断蚕病种类,首先必须掌握不同蚕病的病症和病变,通常的诊断方法有症状诊断、病原诊断和血清学诊断。
3.1症状诊断
观察群体发育、蚕的行动、体形、体色、病斑、吐液以及排粪等外观症状。
3.2病原诊断
(1)体液检查。取病蚕体液滴于载玻片上,加盖玻片进行显微镜检查,有多角体者为核型多角病毒;有椭圆形孢子者则为微粒子病;有菌丝或芽孢子者,则为真菌病;有细菌者为细菌病。
(2)消化液检查。压取消化液少许于载玻片上,加盖玻片进行镜检,有多角体者为质型多角体病;有较多量链球菌者,患细菌性消化道病;有大肠桿菌者有猝倒病的可能。
(3)组织检查。剖出中肠组织,观察中肠后部,若有白色脓肿的横纹,镜检此病变组织,有多角体存在者则患质型多
角病;若消化腔内空虚,充满淡黄色混浊消化液,而消化管
壁透明,则可能是传染性软化病或浓核病;在丝腺上有异常的乳白色不透明脓疱状小突起,镜检有大量椭圆形孢子者,则为微粒子病。
4采取应急措施,控制蚕病蔓延
发现病毒病,应及时捡出病蚕,隔离或淘汰病蚕、弱小蚕,并用新鲜石灰粉进行蚕体、蚕座消毒,控制蚕座内传染。添食抗菌素推迟发病,降低发病率。发现真菌病,要捡出病蚕,并使用防僵粉进行蚕体、蚕座消毒或选用优氯净熏烟剂熏烟,每天 1~2次,直到不发病为止。发现细菌病,要及时捡出病蚕,根据不同蚕病,选用有效药物添食防病。如是败血病或细菌性胃肠病,可添食克蚕菌等药物;如果是猝倒病可进行叶面和蚕座消毒。发现蝇蛆病,可用灭蚕蝇防治。发现微粒子病,则应烧毁带毒蚕种,蚕室、蚕具要经严格消毒后方可使用。发现农药中毒,要查明毒源,隔离毒源,加网除沙,改饲新鲜无毒桑叶,调换蚕具。发现氟污染中毒,要查明氟污染源,如是砖瓦厂则要实行临时性停火,并加网除沙,改饲新鲜无氟污染桑叶,对被氟污染的桑叶用0.5%新鲜石灰浆澄清液浸泡晾干后喂蚕。
关键词 蚕病;防治;消毒;管理;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 S88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1-0284-02
有效地防治蚕病,是夺取蚕茧优质高产的一项重要措施。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根据不同季节及蚕病发生的特点,将养蚕技术和防治方法紧密结合,做好综合防治,才能杜绝或减少蚕病的发生。
1严格消毒,控制病原
1.1蚕期前消毒的方法、步骤与要求
蚕期前消毒方法有物理消毒和化学消毒。物理消毒:在生产上应用较多的如日光消毒、煮沸消毒和蒸汽消毒。化学消毒:要根据蚕病发生的种类和蚕药的性能,选用相应的消毒药剂。消毒时要严格按使用方法进行,药剂浓度要配准,药液要喷足喷匀。熏烟消毒时要注意密闭。消毒要全面,蚕室、贮桑室、蔟室和各种蚕具(如蚕匾、蚕架、蚕筷、塑料薄膜、防干纸、蚕网、鹅毛等)都要消毒,未经消毒的蚕室、蚕具不能用来养蚕。经过消毒后的蚕室具不作他用,并要管好,以防病原再次污染。
蚕期前消毒必须按扫—洗—刮—刷—消的步骤进行,才能提高消毒效果。具体从五个方面着手:①对蚕室、上蔟室、贮桑室内外全面清理打扫干净,清除蚕沙、病蚕尸体和茧丝屑。②蚕具及蚕室内外能用水冲洗的地方,都要用水冲洗干净,不能用水冲洗的地方,也要擦干净。蚕具洗净后还应放在烈日下晒干。③如蚕室是泥土地面,应将地面表土刮去一层(约1cm),再垫上新土。刮出的旧土不要倒在蚕室附近,更不能倒入桑园。④蚕室打扫干净后,再用新鲜石灰浆粉刷墙壁。⑤把洗净晒干的蚕具集中放入蚕室,进行药物消毒。
1.2蚕期中消毒要做好“五抓五防”
一抓蚕体、蚕座的彻底消毒,防止蚕座感染。病蚕的粪便带毒传染十分普遍,通过污染桑叶、蚕座迅速传染蔓延,做好蚕体、蚕座消毒是稳定蚕茧的重要环节。二抓迟眠蚕、弱小蚕的隔离、陶汰,防止混育传染。末蚁蚕和同批蚕中迟眠蚕、落小蚕往往是带毒者,不但自身发病,而且造成蚕座传染,使健蚕感染发病,尤其要在小蚕期严格提青分批,淘汰弱小蚕。三抓桑叶的采、运、贮管理,防止食下传染。蚕期中经常使用消毒净稀释液或漂白粉液进行叶面、贮桑室和地面进行消毒,防止病从口入。四抓蚕沙、病死蚕的严格处理,防止扩散传染。蚕沙和猝死蚕含有大量病原,是扩散污染环境的主要因素,切忌将蚕沙、病死蚕饲喂畜、禽、鱼类。病蚕不得乱抛,必须投放在漂白粉溶液或石灰缸中,集中深埋。除沙时在地上摊一层专用薄膜,不使蚕沙落地,随即将蚕沙运到远离蚕室、桑园的地方,每户挖一个蚕沙坑,使蚕沙集中堆积腐熟发酵后施入桑田,防止扩大环境污染。五抓防病卫生制度的健全,防止人为操作传染。给桑前、除沙后须洗手;蚕室门前踏灰入室;蚕室内备有专用切桑桌、板、刀、给桑架,不在地上操作;网、纸不要堆放在地上,应悬挂;采桑、除沙用具要分开,未经消毒用具不进蚕室。
1.3蚕期后要及时回山消毒
应和蚕前消毒药物交替使用,即蚕前消毒如偏重使用氯制剂,回山消毒则偏重选用醛制剂,可以达到药物消毒效果的互补,最大限度地杀死病原。
2强化管理,控制发病几率
蚕病的发生、蔓延与蚕的体质、病原体及环境条件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要加强饲养管理,增强蚕儿体质;选用抗病力、抗逆性强、茧丝质量优的蚕品种;合理催青、共育,打好高产基础;改善营养条件,合理调节温湿气流;协调解决各种矛盾,防止农药废气中毒;淘汰迟眠弱小蚕,减少蚕座感染。
3准确诊断,及时治疗
蚕病种类不同,病症各异。同一病例,由于发病时期不同,病症也有其特点。要正确诊断蚕病种类,首先必须掌握不同蚕病的病症和病变,通常的诊断方法有症状诊断、病原诊断和血清学诊断。
3.1症状诊断
观察群体发育、蚕的行动、体形、体色、病斑、吐液以及排粪等外观症状。
3.2病原诊断
(1)体液检查。取病蚕体液滴于载玻片上,加盖玻片进行显微镜检查,有多角体者为核型多角病毒;有椭圆形孢子者则为微粒子病;有菌丝或芽孢子者,则为真菌病;有细菌者为细菌病。
(2)消化液检查。压取消化液少许于载玻片上,加盖玻片进行镜检,有多角体者为质型多角体病;有较多量链球菌者,患细菌性消化道病;有大肠桿菌者有猝倒病的可能。
(3)组织检查。剖出中肠组织,观察中肠后部,若有白色脓肿的横纹,镜检此病变组织,有多角体存在者则患质型多
角病;若消化腔内空虚,充满淡黄色混浊消化液,而消化管
壁透明,则可能是传染性软化病或浓核病;在丝腺上有异常的乳白色不透明脓疱状小突起,镜检有大量椭圆形孢子者,则为微粒子病。
4采取应急措施,控制蚕病蔓延
发现病毒病,应及时捡出病蚕,隔离或淘汰病蚕、弱小蚕,并用新鲜石灰粉进行蚕体、蚕座消毒,控制蚕座内传染。添食抗菌素推迟发病,降低发病率。发现真菌病,要捡出病蚕,并使用防僵粉进行蚕体、蚕座消毒或选用优氯净熏烟剂熏烟,每天 1~2次,直到不发病为止。发现细菌病,要及时捡出病蚕,根据不同蚕病,选用有效药物添食防病。如是败血病或细菌性胃肠病,可添食克蚕菌等药物;如果是猝倒病可进行叶面和蚕座消毒。发现蝇蛆病,可用灭蚕蝇防治。发现微粒子病,则应烧毁带毒蚕种,蚕室、蚕具要经严格消毒后方可使用。发现农药中毒,要查明毒源,隔离毒源,加网除沙,改饲新鲜无毒桑叶,调换蚕具。发现氟污染中毒,要查明氟污染源,如是砖瓦厂则要实行临时性停火,并加网除沙,改饲新鲜无氟污染桑叶,对被氟污染的桑叶用0.5%新鲜石灰浆澄清液浸泡晾干后喂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