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由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北京市王忠诚医学基金会主办,南京军区总医院承办的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将于2011年4月15—18日在南京国际会议大酒店召开。王忠诚院士任大会名誉主席,只达石教授任大会主席。大会议期间将同时进行神经介入、神经肿瘤、功能神经外科、神经创伤、神经内镜、脊髓脊柱、放射神经外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北京市王忠诚医学基金会主办,南京军区总医院承办的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将于2011年4月15—18日在南京国际会议大酒店召开。王忠诚院士任大会名誉主席,只达石教授任大会主席。大会议期间将同时进行神经介入、神经肿瘤、功能神经外科、神经创伤、神经内镜、脊髓脊柱、放射神经外科、
其他文献
现报告我院1996年10月至2009年4月经手术和MRI检查证实的11例椎管内和颅内皮样囊肿破裂后脂性物进入颅内患者的资料如下. 资料与方法
患者女,63岁.因左侧头部包块8年,明显增大伴头痛、头晕2年入院.查体:神志清楚,反应略迟钝,左侧头部可扪及前后径10 cm、上下径9 cm包块,质地极硬,无压痛,与头皮无粘连。
催乳素腺瘤合成释放催乳素(PRL)导致高催乳素血症,在女性表现为闭经泌乳、不孕,男性可致性功能下降.PRL在维持皮肤健康及皮肤病中均发挥重要作用,而这些作用既往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1].例如,多种自身免疫性皮肤病中PRL增高,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全身性硬皮病等[2].银屑病是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机制复杂,发病率高[3],临床表现为角质细胞过度增生和异常分化、表皮和真皮的炎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技术在脑中央区双侧镰旁巨大脑膜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跨中线骨瓣、条状硬脑膜瓣、向对侧牵引上矢状窦和经单侧纵裂切除双侧肿瘤等显微手术技术,切除16例脑中央区双侧镰旁巨大脑膜瘤.结果 肿瘤均为Simpson I级切除,术后症状较术前改善13例,与术前相同3例,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6个月-5年,全部患者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能够较好地避免过度牵拉脑叶,减少功能区脑皮
为进一步了解闭合性颅脑创伤术后颅骨缺损手术修补时机的选择,我院自2004年1月至2010年6月对130例闭合性颅脑创伤术后颅骨缺损患者进行研究。
目的 总结颅内海绵状血管瘤(CMs)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和治疗原则,为颅内CMs的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5年9月至2011年9月西京医院、海军总医院显微手术切除的127例颅内CMs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127例,男63例、女64例,年龄5~68岁.颅内病灶共139个,其中脑内病灶133个(幕上103个,幕下30个),脑外病灶6个,均位于左侧海绵窦.癫痫是最常见临床症状(5
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麻醉学系和北京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共同主办的“2011天坛·国际神经外科麻醉论坛(TINAS2011)”将于2011年6月3—5日在北京召开。本届会议我们将围绕颅脑创伤与麻醉、脑血管病、术中神经功能监测、唤醒麻醉技术、神经外科麻醉恢复期管理以及脑倪护等专题进行交流与探讨。此外,本次会议我们将增加中外专家共同主持的电生理监测与麻醉学习班、神经外科麻醉典型病例讨
目的 探讨脑干血管畸形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 显微手术切除脑干血管畸形19例.6例经枕下正中第四脑室底入路切除;9例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3例经小脑延髓裂入路切除;1例经枕下正中入路上抬蚓垂后切除.结果 19例病灶均镜下全切,其中海绵状血管瘤15例,动静脉畸形4例.13例症状改善,5例出现并发症,1例因下呼吸道感染死亡.随访中GOS 5分15例,GOS 4分2例,GOS 3分1例.M
患者男,73岁.3年前因间断性头痛行MRI检查诊断为鞍区脊索瘤,而后行伽玛刀治疗.3年来头痛无明显缓解.4个月前症状加重并出现复视.查体:双眼视力及视野粗侧正常,右眼外展受限,右眼睑下垂.MRI平扫示鞍内、鞍上及蝶窦内不规则形肿块影,大小约3.5 cm×4.2 cm ×3.8 cm.T1WI及T2WI呈混杂信号,但均以等信号为主;垂体柄左移,双侧海绵窦受侵(图1a,b).CT平扫示蝶鞍骨质破坏(图
表现为眩晕的后循环脑梗死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突然,迅速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或遗留严重后遗症[1-2].我们对我院近年来以眩晕症状首发住院并经MRI证实的后循环脑梗死的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CT血管造影(CTA)检查,分析其临床特征、病灶分布、血管形态特点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