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维持生态平衡,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实现资源可持续发展,保护现存生态环境及野生生物资源,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环境,使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都得到充分展示,正是自然保护区建立的意义所在。在我国政府的号召之下,现在各个地区都已经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创建了自然保护区,旨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发展。但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之中,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无法高效开展管理工作。比如自然灾害、人为因素、管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都切实影响着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效果。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管理;影响因素
1 自然保护区管理效果影响因素
1.1 居民经济因素
我国自然保护区一般处于较为偏远的落后地区。农业和畜牧业是当地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当该地区被列为自然保护区以后,政府会为居民提供一定的经济补偿。每个地区的经济条件不同,补偿的形式也有差异性。但从居民的角度而言,建立自然保护区,就意味着不可以在林间放牧,不可以滥砍滥伐,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在上百年甚至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之中,居民和大自然早已经建立了和谐发展的模式,自然保护区的建立,让当地居民经济来源受到严重影响。即便政府倡导发展旅游业,提升当地经济水平,对于居民而言,也并未有实质性的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收入方式被迫改变,他们和自然保护区的矛盾也日益加剧,直接影响了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效果。
1.2 人为因素和自然灾害
大自然蕴含着丰富的宝藏资源,也有着非常强的不可控性,比如说自然灾害。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是瞬息万变的,控制起来异常艰难。在自然保护区管理之中,火灾是最大的威胁。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我国在森林病虫害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能够有效地防治病虫害。因此,如今影响自然保护区管理效果的最大因素就是火灾。每年清明節,人们习惯于烧纸祭祀,以表达对先人的缅怀之情。传统习俗的延续,导致人们无法在短时间内作出改变,而这种习俗大大增加了火灾的风险。不仅是清明祭祖,还有过年过节放鞭炮等习惯都有着安全隐患。遇到打雷闪电的天气,也可能会诱发火灾,无法有效避免。一旦点燃森林里面的树叶和树干,那么对于自然保护区而言,将会是无法预估的灾难。因此,一定要做好防火工作,尽量避免灾害发生。
1.3 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
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很多自然保护区都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没有制度的规范,导致人和自然不能和谐相处。在开发自然保护区时,没有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导致出现了许多盲区。与此同时,有的地方过度开发自然资源,降低了植被覆盖率,破坏了自然环境,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在开展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工作中,许多工作人员没有做到与时俱进,仍旧沿用过去的管理制度。时代在进步,人们的思想在变革,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体系也应该进行优化。对于自然保护区而言,必须要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原则,实现自然环境和人类文明的有效协调。
2 优化自然保护区管理策略
2.1 以人为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成立自然保护区,在一定程度上与当地居民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冲突。但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而言,有着积极作用。当地政府可以结合自然保护区的实际情况,发挥其资源优势,开发旅游资源,以旅游业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提升当地的经济水平。对于当地的居民而言,由于习惯了常年的农畜业发展,以致于无法在第一时间适应旅游业这类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为了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可以制定合理的政策,扶持当地居民,缓解自然保护区和居民之间产生的冲突,为居民提供有效的保障措施。以人为本,开发社区共生发展经济模式,实现自然保护区、居民、政府之间的利益共生。通过共生经济,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促进当地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政府要引导当地居民,逐步改善他们的经济发展模式,从原先的农业、畜牧业慢慢转向旅游业。如此这般,既能够保证自然保护区的和谐发展,杜绝滥砍滥伐的情况发生,也能够提升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保证人类社会与自然资源的协调统一,实现共赢。
2.2 增强人们防火意识,提升预防自然灾害能力
火灾是当下自然保护区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大部分的自然保护区都有相当多的易燃物,一旦发生火灾,将会给自然保护区带来巨大的灾难。因此,在开展管理工作的过程之中,必须要将预防火灾放在首要位置,做好防火工作。以防火为中心,制定合理的预防和应对措施,一旦火灾发生,可以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平时做好预防工作,将灭火器放置在自然保护区之中,以100m为单位,增加灭火器的数量,保证灭火工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以300m为单位,建立灭火点,配备相应的消防水管、灭火器等。在日常工作中,工作人员要以天为单位,定期检查消防点,确保其质量。在传统节日里,烟花爆竹是人们庆祝的主要方式之一,但这些东西有火灾隐患。工作人员一定要积极开展宣传活动,提升人们的防火意识,从根源上杜绝火灾的发生。此外,自然保护区要发展成旅游景点,势必会增加人流量,垃圾数量也会提升,所以在景区之内,一定要多放置垃圾桶,以免乱丢垃圾而破坏生态环境,定期清理自然保护区的卫生,保护自然资源。
2.3 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
很多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工作之所以无法有序开展下去,主要是因为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良好的管理体系能够起到约束和监督作用,促进机体的健康发展。在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过程之中,由于缺乏健全的管理体系,导致出现职责模糊、监管不到位、开发过度等情况,直接影响了自然保护区的健康发展,破坏了生态平衡。所以,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之中,一定要制定健全的管理策略,明确分工,建立严格的监督制度,保证自然保护区的有效开发。在开发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当地的实际发展情况和居民经济,制定行之有效的开发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平衡,保证人与自然的统一协调,实现共赢。
3 结语
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之中,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引得社会各界频频关注。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平衡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以此来促进人类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开展自然保护区管理的过程之中,会有人为因素、自然灾害等多重影响因素阻碍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作为一名管理人员,面对困难,永不退缩,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提升管理质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孔敬,高梦琪.民族地区农户参与自然保护区管理意愿的影响因素———基于湖北星斗山的实证研究[J].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8(4):60-68.
[2]霍天琢,孔石,田野,等.本科实践教学改革对专业人才培养的影响——以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为例[J].科教文汇,2020,(27):66-68.
[3]钟帅.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成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农户发展视角[D].四川农业大学,2018.
[4]胡茜茜.放牧对羚牛栖息地利用影响及保护管理建议———以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D].绵阳师范学院,2020.
[5]肖逸,蔡新斌,张秀英,等.新疆塔什库尔干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鸟兽资源调查[J].四川动物,2021,40(1):75-85.
[6]刘蓓,毛润科.甘肃黑河省级自然保护区维管植物多样性调查[J].中国林副特产,2021,(1):75-77.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管理;影响因素
1 自然保护区管理效果影响因素
1.1 居民经济因素
我国自然保护区一般处于较为偏远的落后地区。农业和畜牧业是当地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当该地区被列为自然保护区以后,政府会为居民提供一定的经济补偿。每个地区的经济条件不同,补偿的形式也有差异性。但从居民的角度而言,建立自然保护区,就意味着不可以在林间放牧,不可以滥砍滥伐,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在上百年甚至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之中,居民和大自然早已经建立了和谐发展的模式,自然保护区的建立,让当地居民经济来源受到严重影响。即便政府倡导发展旅游业,提升当地经济水平,对于居民而言,也并未有实质性的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收入方式被迫改变,他们和自然保护区的矛盾也日益加剧,直接影响了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效果。
1.2 人为因素和自然灾害
大自然蕴含着丰富的宝藏资源,也有着非常强的不可控性,比如说自然灾害。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是瞬息万变的,控制起来异常艰难。在自然保护区管理之中,火灾是最大的威胁。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我国在森林病虫害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能够有效地防治病虫害。因此,如今影响自然保护区管理效果的最大因素就是火灾。每年清明節,人们习惯于烧纸祭祀,以表达对先人的缅怀之情。传统习俗的延续,导致人们无法在短时间内作出改变,而这种习俗大大增加了火灾的风险。不仅是清明祭祖,还有过年过节放鞭炮等习惯都有着安全隐患。遇到打雷闪电的天气,也可能会诱发火灾,无法有效避免。一旦点燃森林里面的树叶和树干,那么对于自然保护区而言,将会是无法预估的灾难。因此,一定要做好防火工作,尽量避免灾害发生。
1.3 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
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很多自然保护区都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没有制度的规范,导致人和自然不能和谐相处。在开发自然保护区时,没有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导致出现了许多盲区。与此同时,有的地方过度开发自然资源,降低了植被覆盖率,破坏了自然环境,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在开展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工作中,许多工作人员没有做到与时俱进,仍旧沿用过去的管理制度。时代在进步,人们的思想在变革,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体系也应该进行优化。对于自然保护区而言,必须要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原则,实现自然环境和人类文明的有效协调。
2 优化自然保护区管理策略
2.1 以人为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成立自然保护区,在一定程度上与当地居民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冲突。但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而言,有着积极作用。当地政府可以结合自然保护区的实际情况,发挥其资源优势,开发旅游资源,以旅游业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提升当地的经济水平。对于当地的居民而言,由于习惯了常年的农畜业发展,以致于无法在第一时间适应旅游业这类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为了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可以制定合理的政策,扶持当地居民,缓解自然保护区和居民之间产生的冲突,为居民提供有效的保障措施。以人为本,开发社区共生发展经济模式,实现自然保护区、居民、政府之间的利益共生。通过共生经济,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促进当地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政府要引导当地居民,逐步改善他们的经济发展模式,从原先的农业、畜牧业慢慢转向旅游业。如此这般,既能够保证自然保护区的和谐发展,杜绝滥砍滥伐的情况发生,也能够提升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保证人类社会与自然资源的协调统一,实现共赢。
2.2 增强人们防火意识,提升预防自然灾害能力
火灾是当下自然保护区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大部分的自然保护区都有相当多的易燃物,一旦发生火灾,将会给自然保护区带来巨大的灾难。因此,在开展管理工作的过程之中,必须要将预防火灾放在首要位置,做好防火工作。以防火为中心,制定合理的预防和应对措施,一旦火灾发生,可以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平时做好预防工作,将灭火器放置在自然保护区之中,以100m为单位,增加灭火器的数量,保证灭火工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以300m为单位,建立灭火点,配备相应的消防水管、灭火器等。在日常工作中,工作人员要以天为单位,定期检查消防点,确保其质量。在传统节日里,烟花爆竹是人们庆祝的主要方式之一,但这些东西有火灾隐患。工作人员一定要积极开展宣传活动,提升人们的防火意识,从根源上杜绝火灾的发生。此外,自然保护区要发展成旅游景点,势必会增加人流量,垃圾数量也会提升,所以在景区之内,一定要多放置垃圾桶,以免乱丢垃圾而破坏生态环境,定期清理自然保护区的卫生,保护自然资源。
2.3 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
很多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工作之所以无法有序开展下去,主要是因为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良好的管理体系能够起到约束和监督作用,促进机体的健康发展。在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过程之中,由于缺乏健全的管理体系,导致出现职责模糊、监管不到位、开发过度等情况,直接影响了自然保护区的健康发展,破坏了生态平衡。所以,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之中,一定要制定健全的管理策略,明确分工,建立严格的监督制度,保证自然保护区的有效开发。在开发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当地的实际发展情况和居民经济,制定行之有效的开发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平衡,保证人与自然的统一协调,实现共赢。
3 结语
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之中,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引得社会各界频频关注。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平衡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以此来促进人类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开展自然保护区管理的过程之中,会有人为因素、自然灾害等多重影响因素阻碍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作为一名管理人员,面对困难,永不退缩,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提升管理质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孔敬,高梦琪.民族地区农户参与自然保护区管理意愿的影响因素———基于湖北星斗山的实证研究[J].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8(4):60-68.
[2]霍天琢,孔石,田野,等.本科实践教学改革对专业人才培养的影响——以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为例[J].科教文汇,2020,(27):66-68.
[3]钟帅.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成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农户发展视角[D].四川农业大学,2018.
[4]胡茜茜.放牧对羚牛栖息地利用影响及保护管理建议———以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D].绵阳师范学院,2020.
[5]肖逸,蔡新斌,张秀英,等.新疆塔什库尔干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鸟兽资源调查[J].四川动物,2021,40(1):75-85.
[6]刘蓓,毛润科.甘肃黑河省级自然保护区维管植物多样性调查[J].中国林副特产,2021,(1):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