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商丘市大豆生长中后期主要病虫害发生及防治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eed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2008年8月10日至9月20日对商丘市9个县市区230个乡镇大豆生产田的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了定点调查和病样采集。经分析可知,由于近年气候的原因,大豆细菌斑点病、大豆胞囊线虫病、豆杆黑潜蝇、大豆蚜虫、蛴螬等偏重发生。依据调查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大豆病虫害防治对策。
  关键词 大豆病虫害;生长中后期;调查情况;发生原因;河南商丘;2008年
  中图分类号 S431.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1-0144-02
  
  2008年8月10日至9月20日对商丘市9个县市区230个乡镇大豆生产田的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了定点调查和病样采集,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1调查情况
  
  1.1调查范围与地点
  重点地区为永城市、夏邑县、虞城县,每个乡镇都调查;一般地区为柘城县、睢县、睢阳区、梁园区,调查75%的乡镇;次要地区为民权县、宁陵县,调查50%的乡镇。重点、一般和次要地区的划分主要依据大豆种植面积的大小。
  
  1.2调查方法
  每个乡镇调查8~10个地块,每个地块采用“S”型5点取样,面积1m2,调查夏大豆田的病虫害种类,同时调查病害发生率、危害面积与虫口密度、危害程度。
  
  1.3大豆病虫害发生种类及危害
  本次商丘市内调查发现的主要病害种类有大豆病毒病、大豆胞囊线虫病、大豆紫斑病、大豆细菌斑点病等。主要虫害种类有大豆食心虫、豆杆黑潜蝇、豆荚螟、大豆蚜虫、蛴螬、豆天蛾等(见表1)。
  
  
  由表1可知,大豆细菌斑点病发生普遍,严重地块发病级别最高达到3~4级,病斑在叶上初呈褪绿的小斑点,半透明,水浸状,后转黄色至淡褐色,扩大成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直径3~4mm,呈红褐色至黑褐色,病斑边缘具黄色晕圈,在病斑背面常溢出白色菌脓,病斑常合并成枯死的大斑块,导致下部叶片早期脱落;大豆胞囊线虫病在重点地区较重发生,严重地块发病率可达25%~30%,病级为2~3级;大豆病毒病、大豆霜霉病轻发生,病级1~2级;大豆紫斑病较往年轻,病级只有1级;大豆蚜虫重发生,危害面积占商丘市大豆面积的50%以上。豆杆黑潜蝇和蛴螬的危害程度也较重,危害面积也较大,主要是这2种虫害防治比较困难。
  
  2发生原因
  
  2.1重茬面积大,土壤中病原菌大量积累
  在重点地区的永城市、夏邑县、虞城县,近几年大豆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夏大豆播种面积占秋季作物面积的48.9%,有些乡镇种植比例超过65%。无法实行轮作种植制度,导致土壤病原菌大量积累,为后期病害大发生提供了充足的菌源,是2008年商丘市夏大豆中后期以细菌性斑点病为主的叶斑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2.2气象条件适宜大豆蚜虫与病害的发生
  2008年商丘市气候条件总体上有利于作物的生长,但出现的阶段性变化,对大豆生长和病虫害发生产生了影响。本市7月降水较多,降雨量为89~107mm,比常年偏多6~10成以上,日照时数少32~70h,低温、多雨、寡照的气候条件,导致大豆根腐病发生严重,根系发育不良,大豆植株素质不高,抗病抗虫能力减弱;8月的阶段性高温、干旱、少雨,降水比常年少3~5成,且多以阵性降水为主,致使大豆蚜虫危害猖獗;9月上中旬阴雨天多,大豆出现徒长,通风透光不良,田间湿度大,为病害发生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再加上蚜虫为害,病菌由伤口侵入,最终导致大豆细菌性斑点病大面积发生。同时,田间各种病虫害不同程度的混合发生。
  
  2.3品种来源复杂,质量参差不齐
  由于大豆新品种的推广速度慢,农民自留种较多,种源不足,大量商品豆作为种子使用。此外,商丘市主栽品种许多是20世纪80~90年代的老品种,品种抗病性已有不同程度地降低。品种抗性减弱以及品种质量参差不齐,是导致大豆病虫害普遍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2.4营养元素比例失调,种衣剂质量下降
  大量施用氮肥和有机肥施用量不足,导致氮、磷、钾比例失调和微量元素硼、钼、钙、镁、锌等供给不足,影响了大豆抗病虫害能力。
  
  2.5防治方法不当
  防治意识淡薄,防治不及时,错过了最佳防治时期,造成防治效果差,病虫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给大豆生产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
  
  3防治对策
  
  3.1大豆病毒病的防治
  防治大豆花叶病毒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是选用抗病品种。播种前选种,可减少病原菌。全国各大豆产区均有一些较抗大豆病毒病的品种,如商豆1099、郑92116、鲁豆11号、齐黄31等。建立留种田,及时拔除病株,以无病种子留作种用。及时防治蚜虫和加强肥水管理,可减轻发病。
  
  3.2大豆胞囊线虫病的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目前黄淮地区已选育出多个抗大豆胞囊线虫的品种,有齐黄28、冀豆7号、鲁豆11号、齐黄31等。与禾本科作物轮作,轮作时间要求较长,一般轮作3~4年可大大降低危害程度,6~7年可基本消灭这一病害。合理施肥灌水,提高植株抗病能力与土壤湿度,可减轻危害。严重地块可施用杀线虫剂进行防治,如在播种前施用3%呋喃丹(百克威)颗粒剂33~66kg/hm2(有效成分990~1 980g/hm2),在播种时施用,施药后覆土,施药深度不要超过20cm,施于播种沟内即可;或用5%甲基异柳磷颗粒剂120kg/hm2,开沟施药播种,都能较好地防治胞囊线虫。以上药物均属高毒,使用时应注意安全。
  
  3.3大豆霜霉病的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严格清除有白霜的病粒,选用无病种子,并用种子量的0.1%~0.3%的80%乙膦铝进行拌种。实行3年以上轮作,建立科学的群体结构,以利于通风透光,减轻病害;增施磷钾肥等均可达到一定的防治效果;夏大豆收获后深翻,清除田间病叶、残体,减少来年病原菌。发病初期应及时拔除中心病株并移至田外深埋,同时每隔10~15d喷洒1次杜邦克露600~800倍液或绿乳铜稀释液,连续喷洒2~3次;可用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1.500~1.875kg/hm2对水喷雾。
  
  3.4大豆细菌性斑点病的防治
  选抗病品种,尤其重病区勿种感病品种,精选无病种子并进行种子消毒。及时收集田间的病株落叶作燃料或堆肥。秋翻土地,将病株残体深埋,消灭菌源。发病始期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125~1.500kg/hm2对水喷雾;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5%百菌清700~800倍液、井岡霉素1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等杀菌剂,都有很好的效果,并能兼治其他叶部病害。
  
  3.5大豆蚜虫的防治
  选用抗蚜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在田间调查的基础上,根据虫量决定防治日期。常用药剂有40%乐果乳油1.5 L/hm2对水喷雾以及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4 000倍液喷雾。因蚜虫多群集叶背,因此叶片背面重点喷施,以保证药效。
  
  3.6豆杆黑潜蝇的防治
  在越冬代成虫羽化前,处理寄主作物秸秆。深翻豆田,消灭部分虫源。增施有机肥,适时早播,实行轮作换茬。由于豆杆黑潜蝇除成虫外,其他虫态是在大豆体内度过,且豆株受害越早,产量损失越大,品质越差。化学防治应立足早防,在大豆出苗至第一复叶期,幼茎没有木质化前用药保护,一般用锐劲特2 000倍液、1.8%阿维菌素(爱福丁)乳油3 000倍液、48%乐斯本(又名毒死蜱)1 000倍液、98%巴丹2 000倍液、98%杀螟丹2 000倍液、40%乐果1 000倍液等药剂喷雾,并可兼治多种害虫。由于豆杆蝇世代重叠,成虫出现并不完全一致,所以隔7~10d需再防治1次,可基本控制为害。
  
  4参考文献
  
  [1] 谢加飞,邵小英.黑大豆常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19):167.
其他文献
摘要从优质稻天优3301的产量与特征特性介绍了其作为再生稻的试种表现,并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配置生育期、适时插秧、加强水肥管理、综合防治病虫害、严格高留桩、加强再生季管理等内容。  关键词 优质稻天优3301;再生稻;产量表现;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1-0196-01    天优3301是福建省农业科
摘要2007~2008年在宁南山区进行冬小麦品种试验,结果表明:95W0812平均产量最高为5 363.3kg/hm2,较中引6号增产14.19%,丰产适应性较好,可继续试验观察;ST99-111平均产量5 105.0kg/hm2,其抗性差;静冬9718平均产量4 975.0kg/hm2,抗性稍强;LD99-67产量最低,为4 303.3kg/hm2,较对照中引6号减少8.38%。  关键词冬小麦
摘要阐述了苏薯8号在六合区竹镇镇的种植表现,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以期指导甘薯8号在当地的推广种植。  关键词苏薯8号;种植表现;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2-0167-01    苏薯8号(南京88-10)系南京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苏薯4号为母本、苏薯1号为父本,经杂交选育而成,1997年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该品种
摘要 随着花生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花生优质、高产配套技术以及安全生产措施的引进、消化、开发与推广工作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总结了农业部“948”花生示范项目在昌黎地区试验示范的先进经验,并对花生高产技术进行了归纳。  关键词 948;花生;示范项目  中图分类号 S56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5-0193-01    昌黎县隶属秦皇岛市,位于碣石山脚下,渤海之
摘要介绍了迟熟中粳稻新品种淮稻13号的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从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淮稻13号的主要栽培技术,以供种植者参考。  关键词淮稻13号;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0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9-0044-01    淮稻13号原名“淮9862”,是江苏省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从具有高产优质多抗遗传背景的中间
摘要薄荷是重要的天然香料植物。综述了我国天然香料植物薄荷的分布、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栽培技术以及开发利用现状,并提出了薄荷产业化开发利用建议。  关键词薄荷;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栽培  中图分类号S567.23 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1-0105-02    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tq.)为唇形科薄荷属(Men
摘要按10%高效灭百可乳油0.5kg、水15kg、0号柴油1kg的比例混合拌匀,对马尾松纯幼林中度为害的第1代3龄马尾松毛虫幼虫进行了喷烟防治试验,结果表明,10%高效灭百可乳油对3龄马尾松毛虫幼虫防效较好,可达98.2%,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10%高效灭百可乳油;马尾松毛虫幼虫;防效  中图分类号 S481 .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3-0123-01
摘要在水稻高产区进行了“3414”肥效试验,结果表明:在高肥力高产地块氮肥仍是影响水稻产量最主要的因素,而钾肥施用效果不太明显;最大施肥量为纯N 263.03kg/hm2、P2O5 137.30kg/hm2、K2O 91.63kg/hm2,最佳施肥量为纯N 247.47kg/hm2、P2O5 98.54kg/hm2、K2O 69.67 kg/hm2。  关键词水稻;“3414”肥效试验,高产区  
摘要 分析了互助县造林地面积测估误差大的原因,并通过对GPS导航仪性能的全面介绍,建议在今后造林面积的落实和测估中采用GPS导航仪。  关键词 GPS导航仪;退耕还林(草);测量;造林面积  中图分类号 P228.4;S75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5-0281-01    在2001年国家林业局颁布实施了《国家林业局关于造林质量事故行政责任追究制度的规定》
摘要: 介绍了母猪分娩与仔猪护理措施,包括分娩前的准备工作、安全接产、母猪产后护理、仔猪的处理等内容,以期为母猪生产与仔猪护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母猪分娩;仔猪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S828.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20-0327-01    1母猪分娩前的准备工作    1.1产房和用具准备  消毒和保温为母猪分娩准备工作的关键问题,产房和分娩栏必须清扫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