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本文主要通过介绍新媒体时代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影响,并进一步结合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一些创新建议。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媒体被不断推广。主要以微信、QQ、微博、论坛等为代表的新媒体越来越深入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大学生作为新媒体终端,是使用新媒体最广泛、最活跃的群体。新媒体在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广阔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新媒体下,如何正确引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积极探索运用新媒体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和对策,已成为新时期各大高校的重要任务。
(一)新媒体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新媒体时代的来临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可以说是多方面的,主要可分为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方面。新媒体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媒体创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法
当下大多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主要还是以灌输式教学方法为主。长期以来,灌输式教学方法的弊端也是逐渐显现,其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也表现出了一定的不适应性,主要表现为师生之间交流互动不足、大学生对于学习思想政治课积极性普遍不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不高等等一系列问题。而新媒体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同,它具有良好的个性化特点,现今许多高校都利用新媒体技术打造了如网络课堂、红色微信队伍等等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2、新媒体创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手段
新媒体时代的来临进一步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手段。正因为有了新媒体这一先进平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充分利用该技术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及时通过新媒体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把握学生思想发展情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通过新媒体从而找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切入点,从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质量。
3、新媒体促使教师转变了教学观念,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质,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向高校预示了一个信息:旧的教学观念必须改变,新的教学观念终将诞生。新时代必须有与其相匹配的观念
(二)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速度的提升、信息传播者素质的参差不齐、传播方式的个性化、传播内容的多样化等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诸多挑战。
主要问题如下:
(1)思想多元化。
新媒体进入高校后,高校信息传播趋于无障碍状态,信息传播更加自由,信息内容更是“千姿百态”,大学生尚未形成稳定的价值观,缺乏一定的理性判断能力,易导致价值观混乱。
(2)交往方式的工具化。
新媒体跨越了空间的限制,在新媒体世界中以微信、QQ、电子邮件等为交往媒介的交往方式取代了过去的面对面的交往。隔着一个冰冷屏幕的交往导致了大学生之间情感的疏离。
(3)世界的虚拟化。
新媒体跨越了时空的界限,在现实世界中创造了一个虚拟的世界,大学生沉溺于虚拟环境,其言行得不到规范导致伦理道德沦丧,价值观念有失偏颇,而一旦脱离虚拟世界,其社交能力也会弱化。
(三)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由于新媒体的介入,信息传播在某种程度上趋于无障碍状态,传播速度更是不断提升,但过度的传播自由也导致了一些思想“糟粕”趁机肆虐。
主要原因如下:
(1)网络监管“速度”与信息传播“速度”脱节
(2)大学生尚未形成稳定的价值观,缺乏一定的理性判断能力,很容易受外部信息的干扰,导致价值观混乱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到位,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轻视具体的实践
(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不足
(四)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的正确路径
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观念、内容、方法、形式上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面对当下环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不断对传统教育模式进行改革,探索多样化教育手段,拓展新的空间领域,将新媒体作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正确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
具体措施如下:
(1)转变教育观念,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信息化、现代化
新媒体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高校学生的业余生活,打破了信息传播时间空间的限制,形成了一个无屏障的信息传播环境。高校教育者应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正确认识新媒体的特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创造校园媒体平台,如学校官方微博、校内网等等,利用新媒体优势让积极正能量的信息全方位渗透到高校中去,让新媒体成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透过新媒体引导高校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从而更好地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开。
(2)组建网络教育平台,营造健康向上新媒体文化
随着新媒体对各大高校的大势入侵,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许多高校都意识到了堵不如疏,应顺势利用网络新媒体技术的优势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高校可以组建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专门网站、官方微博、微信、微视等等新媒体平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够掌握最新和最全面的信息,了解各门学科的理论前沿,大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同时,也有利于大学生开阔眼界,更新观念,学习先进的科学理论,吸收优秀的文化成果,不断完善和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塑造和锤炼意志品质,为走向社会、报效国家奠定坚实基础。新媒体技术具有信息量大、资源丰富、传输便捷、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等优势,这就克服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打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相对固定、覆盖面窄、影响力小的局限,极大地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空间,成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一方面,可以利用论坛、博客、微博等进行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沟通交流,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和思想困惑,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大学生的心坎上;另一方面,建设和完善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丰富其内容、改进其形式,为大学生提供互动平台。学校各部门则应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建立必要的信息监督机制,倡导健康文明上网,营造良好网络环境。
(3)配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才,树立新媒体思维提升人才的专业素质
高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队伍基本是文科相关专业毕业,年龄相对也比较大,缺乏一定的新媒体理论与技术知识。对此我们可以采取培训、学习以及引进人才等各种措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媒介素养和运用新媒体技术的水平。建立一支专业队伍,深入学生的新媒体世界,与学生深入交流,说服并引导学生接受主流价值观。新媒体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任何人都可以发表任何意见、观点。因此其中的一些思想观点大都参差不齐,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和煽动性,而大学生受理论水平和生活阅历所限,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并不一定能够辨别真假,明白是非,很容易被有心人利用。因此,在新媒体平台上,需要有一些政治觉悟高,理论水平扎实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放下教师这个身份,以平等的身份与大学生进行交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用贴近学生的语言对学生的问题迅速地回应并及时予以反馈和引导,及时发现学生思想的偏差,运用自身渊博的知识、清晰的逻辑和正确的观点,批判揭露错误,去伪存真,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俗话说,堵不如疏,只有师夷长技才能真正地制夷,只有运用新媒体才能真正地将局面掌控在手中,才能更好地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媒体被不断推广。主要以微信、QQ、微博、论坛等为代表的新媒体越来越深入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大学生作为新媒体终端,是使用新媒体最广泛、最活跃的群体。新媒体在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广阔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新媒体下,如何正确引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积极探索运用新媒体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和对策,已成为新时期各大高校的重要任务。
(一)新媒体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新媒体时代的来临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可以说是多方面的,主要可分为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方面。新媒体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媒体创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法
当下大多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主要还是以灌输式教学方法为主。长期以来,灌输式教学方法的弊端也是逐渐显现,其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也表现出了一定的不适应性,主要表现为师生之间交流互动不足、大学生对于学习思想政治课积极性普遍不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不高等等一系列问题。而新媒体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同,它具有良好的个性化特点,现今许多高校都利用新媒体技术打造了如网络课堂、红色微信队伍等等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2、新媒体创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手段
新媒体时代的来临进一步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手段。正因为有了新媒体这一先进平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充分利用该技术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及时通过新媒体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把握学生思想发展情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通过新媒体从而找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切入点,从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质量。
3、新媒体促使教师转变了教学观念,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质,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向高校预示了一个信息:旧的教学观念必须改变,新的教学观念终将诞生。新时代必须有与其相匹配的观念
(二)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速度的提升、信息传播者素质的参差不齐、传播方式的个性化、传播内容的多样化等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诸多挑战。
主要问题如下:
(1)思想多元化。
新媒体进入高校后,高校信息传播趋于无障碍状态,信息传播更加自由,信息内容更是“千姿百态”,大学生尚未形成稳定的价值观,缺乏一定的理性判断能力,易导致价值观混乱。
(2)交往方式的工具化。
新媒体跨越了空间的限制,在新媒体世界中以微信、QQ、电子邮件等为交往媒介的交往方式取代了过去的面对面的交往。隔着一个冰冷屏幕的交往导致了大学生之间情感的疏离。
(3)世界的虚拟化。
新媒体跨越了时空的界限,在现实世界中创造了一个虚拟的世界,大学生沉溺于虚拟环境,其言行得不到规范导致伦理道德沦丧,价值观念有失偏颇,而一旦脱离虚拟世界,其社交能力也会弱化。
(三)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由于新媒体的介入,信息传播在某种程度上趋于无障碍状态,传播速度更是不断提升,但过度的传播自由也导致了一些思想“糟粕”趁机肆虐。
主要原因如下:
(1)网络监管“速度”与信息传播“速度”脱节
(2)大学生尚未形成稳定的价值观,缺乏一定的理性判断能力,很容易受外部信息的干扰,导致价值观混乱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到位,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轻视具体的实践
(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不足
(四)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的正确路径
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观念、内容、方法、形式上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面对当下环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不断对传统教育模式进行改革,探索多样化教育手段,拓展新的空间领域,将新媒体作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正确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
具体措施如下:
(1)转变教育观念,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信息化、现代化
新媒体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高校学生的业余生活,打破了信息传播时间空间的限制,形成了一个无屏障的信息传播环境。高校教育者应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正确认识新媒体的特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创造校园媒体平台,如学校官方微博、校内网等等,利用新媒体优势让积极正能量的信息全方位渗透到高校中去,让新媒体成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透过新媒体引导高校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从而更好地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开。
(2)组建网络教育平台,营造健康向上新媒体文化
随着新媒体对各大高校的大势入侵,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许多高校都意识到了堵不如疏,应顺势利用网络新媒体技术的优势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高校可以组建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专门网站、官方微博、微信、微视等等新媒体平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够掌握最新和最全面的信息,了解各门学科的理论前沿,大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同时,也有利于大学生开阔眼界,更新观念,学习先进的科学理论,吸收优秀的文化成果,不断完善和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塑造和锤炼意志品质,为走向社会、报效国家奠定坚实基础。新媒体技术具有信息量大、资源丰富、传输便捷、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等优势,这就克服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打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相对固定、覆盖面窄、影响力小的局限,极大地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空间,成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一方面,可以利用论坛、博客、微博等进行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沟通交流,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和思想困惑,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大学生的心坎上;另一方面,建设和完善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丰富其内容、改进其形式,为大学生提供互动平台。学校各部门则应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建立必要的信息监督机制,倡导健康文明上网,营造良好网络环境。
(3)配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才,树立新媒体思维提升人才的专业素质
高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队伍基本是文科相关专业毕业,年龄相对也比较大,缺乏一定的新媒体理论与技术知识。对此我们可以采取培训、学习以及引进人才等各种措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媒介素养和运用新媒体技术的水平。建立一支专业队伍,深入学生的新媒体世界,与学生深入交流,说服并引导学生接受主流价值观。新媒体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任何人都可以发表任何意见、观点。因此其中的一些思想观点大都参差不齐,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和煽动性,而大学生受理论水平和生活阅历所限,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并不一定能够辨别真假,明白是非,很容易被有心人利用。因此,在新媒体平台上,需要有一些政治觉悟高,理论水平扎实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放下教师这个身份,以平等的身份与大学生进行交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用贴近学生的语言对学生的问题迅速地回应并及时予以反馈和引导,及时发现学生思想的偏差,运用自身渊博的知识、清晰的逻辑和正确的观点,批判揭露错误,去伪存真,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俗话说,堵不如疏,只有师夷长技才能真正地制夷,只有运用新媒体才能真正地将局面掌控在手中,才能更好地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