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解25%氟环唑SC在不同剂量下对水稻纹枯病、稻曲病防治效果的差异,宁国市种植业局进行了25%氟环唑SC防治水稻纹枯病、稻曲病效果试验,以筛选出其在水稻纹枯病、稻曲病防治上最佳使用量。
关键词:25%氟环唑SC;水稻纹枯病;稻曲病;防效试验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6-0056-02
1 试验目的
设计不同使用剂量,探索25%氟环唑悬浮剂对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的防治效果(稻曲病为水稻齐穗期兼治调查),为该产品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2 试验条件
2.1 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 水稻纹枯病:Thanatephorus cucumeris(Frank)Donk。稻曲病:Ustilaginoidea virens(cke)Tak作物和栽培品种:两系杂交稻,品种为皖稻147。
2.2 环境条件 各小区水肥管理一致,土壤为黄泥田,田间肥力中等。
3 试验设计
3.1 小区设计 小区面积40m2,5个处理,3重复,共计15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
3.2 药剂
3.2.1 试验药剂 25%氟环唑SC山东新势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设立3个浓度;有效成分用药量37.50g/hm2、56.25g/hm2、75g/hm2。
3.2.2 对照药剂 市面销售的已登记的爱苗(30%苯甲·丙环唑EC);先正达公司产,有效成分用药量67.50g/hm2。
3.2.3 清水对照 喷施清水。
3.3 施药方法 采用手动喷雾器进行均匀喷雾施药。施药方法是先向喷雾器中注入少量水,加入所需药量,搅拌均匀,再将水装满喷雾器,进行均匀喷雾。
3.4 施药时间和次数 采用喷雾法施药2次,于水稻破口前7d(2015年8月23日)第一次施药,间隔7d(2015年8月30日)第2次施药,施药时均为晴天,用水量均为675kg/hm2。
4 试验调查
4.1 药效调查
4.1.1 调查时间和次数 水稻纹枯病总共调查3次分别于药前,第二次施药前(第一次药后7d)和收获时各调查一次发病株率及病情指数,计算发病株率和防治效果;水稻稻曲病收获时调查发病穗数,计算发病穗率和防治效果。水稻收获时各处理分别测量千粒重及实际产量。
4.1.2 调查方法 平行跳跃式取样,每小区调查30丛,计算发病株率、发病穗率及病指。
4.1.3 药效计算方法 水稻纹枯病药效计算方法:
[发病株率(%)=发病株数调查总株数×100][防治效果=(1-CK0病情指数×PT1病情指数CK1病情指数×PT0病情指数)×100] 公式中CK0为空白对照区施药前的病情指数,CK1为空白对照区施药后的病情指数,PT0为药剂处理区施药前病情指数,PT1为药剂处理区施药后的病情指数。
水稻稻曲病药效计算方法:
[发病株率(%)=发病穗数调查总穗数×100]
防治效果(%)=(空白对照区病穗率-药剂处理区病穗率/空白对照区病穗率)×100
千粒重增产测量(g)=各处理千粒重平均数(3组千粒重数据平均)-对照千粒重平均数(3组千粒重数据平均)
4.2 其他调查项目
4.2.1 气象资料 2015年8月23日试验药剂施药当天为多云天气,日照6.5h,夜间小雨降雨量0.9mm,当日最高气温25.1℃,最低气温19.4℃,平均气温21.6℃,相对湿度70%。2015年8月30日试验药剂施药当天为晴天,日照8.5h,无降水量,当日最高气温33.6℃,最低气温22.2℃,平均气温27.4℃,相对湿度50%。整个试验期间最高气温34.4℃,最低气温8.2℃。有17次降雨过程,总降雨量199.2mm,大多为雷阵雨,对试验影响不大。
4.2.2 土壤资料 土壤为黄泥田,pH6.0,有机质含量3.4%,全氮2.6%.有效磷15㎎/㎏,速效钾50㎎/㎏。
4.2.3 对作物的影响 药后调查观察,各个处理区水稻生长正常,无药害发生。
5 试验结果与分析
5.1 水稻纹枯病防治效果 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区药剂对水稻纹枯病都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25%氟环唑SC(56.25g/hm2)处理防效最高,达到94.07%;25%氟环唑SC(37.50g/hm2)处理和 25%氟环唑SC(75g/hm2)处理的防效也很理想,防效分别达到92.29%和91.53%;30%苯甲·丙环唑(67.50g/hm2)处理的防效较以上三个处理防效要稍差些,最终防效为80.95%,通过差异显著性检验(Duncan,s新复极差法)分析,25%氟环唑SC 3个不同浓度处理防效间无显著性差异,但30%苯甲·丙环唑(67.50g/hm2)处理的防效与25%氟环唑SC各不同浓度处理的防效存在显著性差异,25%氟环唑SC各不同浓度处理的防效显著高于30%苯甲·丙环唑(67.50g/hm2)处理的防效(表1)。
5.2 水稻稻曲病防治效果 25%氟环唑SC(56.25g/hm2)处理对水稻稻曲病防治效果最好,防效达到93.36%;25%氟环唑SC(75g/hm2)处理和25%氟环唑SC(37.50g/hm2)处理的防效相差不大,分别为91.59%和90.42%,而30%苯甲·丙环唑(67.50g/hm2)处理的防效为88.18%,较各种浓度的25%氟环唑SC处理区要稍次之,但通过差异显著性检验(Duncan,s新复极差法)分析,4个处理防效间无显著性差异(表2)。
6 结论与建议
(1)本次试验初步表明各处理药剂对防治水稻纹枯病、稻曲病都具有较好的效果,但在防治水稻纹枯病上,25%氟环唑SC56.25g/hm2、75g/hm2及37.50g/hm2的防效几乎相当,都显著高于30%苯甲·丙环唑(67.50g/hm2);而在防治稻曲病上,以上各药剂的防效间无显著性差异,防效相当。由于本次试验所选田块未发生稻瘟病,因此各药剂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在本次试验上无法予以验证。
(2)由于本次试验面积较小,加上今年试验田水稻纹枯病、稻曲病发生程度较轻,建议进一步扩大面积试验示范。 (责编:吴祚云)
关键词:25%氟环唑SC;水稻纹枯病;稻曲病;防效试验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6-0056-02
1 试验目的
设计不同使用剂量,探索25%氟环唑悬浮剂对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的防治效果(稻曲病为水稻齐穗期兼治调查),为该产品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2 试验条件
2.1 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 水稻纹枯病:Thanatephorus cucumeris(Frank)Donk。稻曲病:Ustilaginoidea virens(cke)Tak作物和栽培品种:两系杂交稻,品种为皖稻147。
2.2 环境条件 各小区水肥管理一致,土壤为黄泥田,田间肥力中等。
3 试验设计
3.1 小区设计 小区面积40m2,5个处理,3重复,共计15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
3.2 药剂
3.2.1 试验药剂 25%氟环唑SC山东新势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设立3个浓度;有效成分用药量37.50g/hm2、56.25g/hm2、75g/hm2。
3.2.2 对照药剂 市面销售的已登记的爱苗(30%苯甲·丙环唑EC);先正达公司产,有效成分用药量67.50g/hm2。
3.2.3 清水对照 喷施清水。
3.3 施药方法 采用手动喷雾器进行均匀喷雾施药。施药方法是先向喷雾器中注入少量水,加入所需药量,搅拌均匀,再将水装满喷雾器,进行均匀喷雾。
3.4 施药时间和次数 采用喷雾法施药2次,于水稻破口前7d(2015年8月23日)第一次施药,间隔7d(2015年8月30日)第2次施药,施药时均为晴天,用水量均为675kg/hm2。
4 试验调查
4.1 药效调查
4.1.1 调查时间和次数 水稻纹枯病总共调查3次分别于药前,第二次施药前(第一次药后7d)和收获时各调查一次发病株率及病情指数,计算发病株率和防治效果;水稻稻曲病收获时调查发病穗数,计算发病穗率和防治效果。水稻收获时各处理分别测量千粒重及实际产量。
4.1.2 调查方法 平行跳跃式取样,每小区调查30丛,计算发病株率、发病穗率及病指。
4.1.3 药效计算方法 水稻纹枯病药效计算方法:
[发病株率(%)=发病株数调查总株数×100][防治效果=(1-CK0病情指数×PT1病情指数CK1病情指数×PT0病情指数)×100] 公式中CK0为空白对照区施药前的病情指数,CK1为空白对照区施药后的病情指数,PT0为药剂处理区施药前病情指数,PT1为药剂处理区施药后的病情指数。
水稻稻曲病药效计算方法:
[发病株率(%)=发病穗数调查总穗数×100]
防治效果(%)=(空白对照区病穗率-药剂处理区病穗率/空白对照区病穗率)×100
千粒重增产测量(g)=各处理千粒重平均数(3组千粒重数据平均)-对照千粒重平均数(3组千粒重数据平均)
4.2 其他调查项目
4.2.1 气象资料 2015年8月23日试验药剂施药当天为多云天气,日照6.5h,夜间小雨降雨量0.9mm,当日最高气温25.1℃,最低气温19.4℃,平均气温21.6℃,相对湿度70%。2015年8月30日试验药剂施药当天为晴天,日照8.5h,无降水量,当日最高气温33.6℃,最低气温22.2℃,平均气温27.4℃,相对湿度50%。整个试验期间最高气温34.4℃,最低气温8.2℃。有17次降雨过程,总降雨量199.2mm,大多为雷阵雨,对试验影响不大。
4.2.2 土壤资料 土壤为黄泥田,pH6.0,有机质含量3.4%,全氮2.6%.有效磷15㎎/㎏,速效钾50㎎/㎏。
4.2.3 对作物的影响 药后调查观察,各个处理区水稻生长正常,无药害发生。
5 试验结果与分析
5.1 水稻纹枯病防治效果 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区药剂对水稻纹枯病都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25%氟环唑SC(56.25g/hm2)处理防效最高,达到94.07%;25%氟环唑SC(37.50g/hm2)处理和 25%氟环唑SC(75g/hm2)处理的防效也很理想,防效分别达到92.29%和91.53%;30%苯甲·丙环唑(67.50g/hm2)处理的防效较以上三个处理防效要稍差些,最终防效为80.95%,通过差异显著性检验(Duncan,s新复极差法)分析,25%氟环唑SC 3个不同浓度处理防效间无显著性差异,但30%苯甲·丙环唑(67.50g/hm2)处理的防效与25%氟环唑SC各不同浓度处理的防效存在显著性差异,25%氟环唑SC各不同浓度处理的防效显著高于30%苯甲·丙环唑(67.50g/hm2)处理的防效(表1)。
5.2 水稻稻曲病防治效果 25%氟环唑SC(56.25g/hm2)处理对水稻稻曲病防治效果最好,防效达到93.36%;25%氟环唑SC(75g/hm2)处理和25%氟环唑SC(37.50g/hm2)处理的防效相差不大,分别为91.59%和90.42%,而30%苯甲·丙环唑(67.50g/hm2)处理的防效为88.18%,较各种浓度的25%氟环唑SC处理区要稍次之,但通过差异显著性检验(Duncan,s新复极差法)分析,4个处理防效间无显著性差异(表2)。
6 结论与建议
(1)本次试验初步表明各处理药剂对防治水稻纹枯病、稻曲病都具有较好的效果,但在防治水稻纹枯病上,25%氟环唑SC56.25g/hm2、75g/hm2及37.50g/hm2的防效几乎相当,都显著高于30%苯甲·丙环唑(67.50g/hm2);而在防治稻曲病上,以上各药剂的防效间无显著性差异,防效相当。由于本次试验所选田块未发生稻瘟病,因此各药剂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在本次试验上无法予以验证。
(2)由于本次试验面积较小,加上今年试验田水稻纹枯病、稻曲病发生程度较轻,建议进一步扩大面积试验示范。 (责编:吴祚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