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海门市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觀,在发展思路上更加注重理念引领,在发展方式上更加注重转型升级,在发展模式上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在发展实绩上更加注重绿色增长,从而在全市上下谋求创新举措,倡导精用能源,努力提升节能降耗整体水平。全市当年万元GDP能耗为0.4797吨标准煤(2010价),同比下降3.67%。
一、从科学发展的战略高度,确立精用能源理念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能源需求日益膨胀,能源制约尤其突出。海门市不断强化组织领导、政策主导、奖惩引导、考核指导,牢固确立精用能源的工作理念。
一是强化政府责任。市政府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节能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成员单位例会,研究确定全市节能降耗目标和措施,并逐层分解,逐级保障。配套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意见》、《海门市“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重点工作目标任务分解表》。年初制定《节能工作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办法》,市政府同乡镇(园区)签订责任状,把节能降耗指标完成情况纳入乡镇(园区)工业经济年度考核体系。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条块结合、齐抓共管”的要求,明确市级有关部门在节能降耗中的工作职责和具体任务。进一步完善以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奖励与惩处相结合、领导班子与主管责任人相结合的考核体系,并建立健全实地督查、跟踪预警、问责通报、“一票否决”等制度,切实增强政府推动节能降耗的责任意识。
二是强化企业责任。切实把抓好工业领域节能降耗作为转型升级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衡量工业转型升级的硬指标和硬措施。市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办公室同重点耗能企业签订责任状,乡镇(园区)和一般企业签订责任状,从而把节能降耗任务分解到各企业。各重点耗能企业和单位普遍建立健全节能管理机构,并将节能目标和任务分解落实到具体的车间、班组和岗位,进行考核监督。市质监联合统计部门,选择示范企业试行能源消费计量数据在线采集、实时监测。市发改经信委和税务部门对能耗上升较快的重点用能单位和电量大、纳税贡献少的企业实行动态监控和纳税评估。结合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落实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在此基础上,建立反映能源消耗水平、节能降耗落实和目标评价考核的工作体系,并通过媒体设立节能降耗“红黑榜”,接受全社会公开监督。
三是强化社会责任。充分发挥“两台一报”新闻舆论的引导和监督作用,开辟节能降耗专栏,宣传节能降耗先进典型,曝光违法违规行为。抓住“节能宣传周”的契机,通过悬挂宣传条幅、印制发放免费节能宣传册、开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开展创建节约绿色型机关、企业、社区、学校、家庭活动。市级机关事务局组织开展“节能低碳新生活,公共机构作表率”主题活动。市总工会、教育局、妇联联合开展“节约知识问答”和“节能金点子”活动。市商务局在各商场普遍推广节能灯具,使节能环保产品走进千家万户,全市上下积极倡导绿色生产低碳生活,努力营造全社会珍惜能源、节约能源的良好风尚,形成全民参与、全民理解、全民支持节能降耗的良好氛围。
二、以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控制能源消费总量
海门市始终把推进节能降耗作为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切入点,加快构建一、二、三次产业相互耦合的经济发展体系,加大实施行业转型和企业升级的力度,有效控制能源消费总量。
一是在产业提升环节。以产业高端化为导向和抓手,强化自主创新,加快发展能耗低、污染少、效益高,能带动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新兴产业,力促先进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技术和新医药、现代物流及服务外包五大新兴产业加速扩张,力推精细化工、家纺服装、建材电子三大传统主导产业扩容升级。2011年,全市五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581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超过45%,同比增长27.2%,高出规模工业产值增幅6.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不断上升,产值达496.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40.2%,总量连续三年保持南通各县市之首。全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2010年的7.4:60.4:32.2调整为2011年7:59:34,其中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提高了1.8个百分比,基本形成“工业为支撑、服务业为先导、农业为基础”的产业发展格局。
二是在行业转型环节。转型升级任务越重,加强行业管理越必要。我们认真研究国家颁发的行业准入政策条件,严格执行行业准入的安全、环保、能耗、风险等评估制度。组织开展对化工医药、纺织服装、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专题调研,建立重点行业经济运行监测体系,按照扶持壮大一批、改造提升一批、转移关闭一批的思路,加大高耗能行业改造提升力度,并实现由注重抓重点行业向兼顾各行业转变,由注重发挥各职能部门作用向调动行业协会积极性转变。结合第二轮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制定周密详细的城区沿江化工企业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目前,城区沿江6家化工企业整治到位。对涉重金属、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行业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审核,近年来,全市有78家企业开展了清洁生产审核。
三是在企业改造环节。以重大节能技术产业化、节能技术改造、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为重点,推动工业节能降耗有效开展。通过筛选、评价、公示能耗指标,在化工、建材等高能耗行业树立1~2家能耗先进标杆企业,总结推广标杆企业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引导行业使用先进的节能节水技术、产品,加强节能技术推广和交流。组织企业(单位)从事节能降耗的同志参加专题培训班,参加节能降耗新技术新产品展洽会。创新形式,探索网络平台建设,对节能节水新技术新产品和重大节能示范项目进行网上展示及推广。
三、靠政策机制的创新引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一方面,发挥政策机制的导向作用,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上大压小、扶优汰劣、有保有压”的产业发展政策,组织各乡镇、园区对印染、小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业实行落后产能淘汰。2011年王氏染整在已淘汰了3000万m落后产能的基础上自我加压,再次淘汰3000万m;声荣印染淘汰落后产能1800万m顺利完成国家计划。市交通运输局先后对全市200多辆城市公交车辆进行全面淘汰更新,并逐步将吨位小、能耗高的低档货车淘汰出货运市场,完成了100辆出租车的更新,从而有效提高运输集约化经营水平。
另一方面,发挥财政资金的扶持作用,加大节能技改投入。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全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扶持政策》和《海门市节能降耗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财政扶持政策,并充分利用中央和省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重点扶持以发展低碳经济为方向的节能重点工程。
2011年,市发改经信委联合环保局组织实施节能降耗、循环经济(清洁生产)财政奖励项目共计31个,获得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1个,申报省级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专项引导资金项目5个。市住建局联合财政局申报的380KWp绿色屋顶光伏并网发电项目,已投入运行。市科技局在科技项目申报指南中,把新能源产业和节能减排作为工业科技重点支持的两大领域,所立节能减排项目占工业科技项目立项的比例超过20%。南通回力橡胶有限公司实施的再生胶生产设备系统节能改造,投运后年节电335万千瓦时、节煤493吨;还有不少企业通过财政扶持实施小改小革,起到了小投入、大降耗的效果。中南世纪城采用全预制装配整体式剪体墙结构NPC体系,节约了大量材料资源,同时建筑保温效果、现场环境安全均能得到充分保障;采用壁挂式太阳能,解决了高层建筑的用户无法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的问题,并实现了太阳能与建筑的完美结合。
一、从科学发展的战略高度,确立精用能源理念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能源需求日益膨胀,能源制约尤其突出。海门市不断强化组织领导、政策主导、奖惩引导、考核指导,牢固确立精用能源的工作理念。
一是强化政府责任。市政府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节能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成员单位例会,研究确定全市节能降耗目标和措施,并逐层分解,逐级保障。配套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意见》、《海门市“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重点工作目标任务分解表》。年初制定《节能工作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办法》,市政府同乡镇(园区)签订责任状,把节能降耗指标完成情况纳入乡镇(园区)工业经济年度考核体系。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条块结合、齐抓共管”的要求,明确市级有关部门在节能降耗中的工作职责和具体任务。进一步完善以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奖励与惩处相结合、领导班子与主管责任人相结合的考核体系,并建立健全实地督查、跟踪预警、问责通报、“一票否决”等制度,切实增强政府推动节能降耗的责任意识。
二是强化企业责任。切实把抓好工业领域节能降耗作为转型升级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衡量工业转型升级的硬指标和硬措施。市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办公室同重点耗能企业签订责任状,乡镇(园区)和一般企业签订责任状,从而把节能降耗任务分解到各企业。各重点耗能企业和单位普遍建立健全节能管理机构,并将节能目标和任务分解落实到具体的车间、班组和岗位,进行考核监督。市质监联合统计部门,选择示范企业试行能源消费计量数据在线采集、实时监测。市发改经信委和税务部门对能耗上升较快的重点用能单位和电量大、纳税贡献少的企业实行动态监控和纳税评估。结合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落实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在此基础上,建立反映能源消耗水平、节能降耗落实和目标评价考核的工作体系,并通过媒体设立节能降耗“红黑榜”,接受全社会公开监督。
三是强化社会责任。充分发挥“两台一报”新闻舆论的引导和监督作用,开辟节能降耗专栏,宣传节能降耗先进典型,曝光违法违规行为。抓住“节能宣传周”的契机,通过悬挂宣传条幅、印制发放免费节能宣传册、开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开展创建节约绿色型机关、企业、社区、学校、家庭活动。市级机关事务局组织开展“节能低碳新生活,公共机构作表率”主题活动。市总工会、教育局、妇联联合开展“节约知识问答”和“节能金点子”活动。市商务局在各商场普遍推广节能灯具,使节能环保产品走进千家万户,全市上下积极倡导绿色生产低碳生活,努力营造全社会珍惜能源、节约能源的良好风尚,形成全民参与、全民理解、全民支持节能降耗的良好氛围。
二、以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控制能源消费总量
海门市始终把推进节能降耗作为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切入点,加快构建一、二、三次产业相互耦合的经济发展体系,加大实施行业转型和企业升级的力度,有效控制能源消费总量。
一是在产业提升环节。以产业高端化为导向和抓手,强化自主创新,加快发展能耗低、污染少、效益高,能带动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新兴产业,力促先进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技术和新医药、现代物流及服务外包五大新兴产业加速扩张,力推精细化工、家纺服装、建材电子三大传统主导产业扩容升级。2011年,全市五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581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超过45%,同比增长27.2%,高出规模工业产值增幅6.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不断上升,产值达496.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40.2%,总量连续三年保持南通各县市之首。全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2010年的7.4:60.4:32.2调整为2011年7:59:34,其中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提高了1.8个百分比,基本形成“工业为支撑、服务业为先导、农业为基础”的产业发展格局。
二是在行业转型环节。转型升级任务越重,加强行业管理越必要。我们认真研究国家颁发的行业准入政策条件,严格执行行业准入的安全、环保、能耗、风险等评估制度。组织开展对化工医药、纺织服装、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专题调研,建立重点行业经济运行监测体系,按照扶持壮大一批、改造提升一批、转移关闭一批的思路,加大高耗能行业改造提升力度,并实现由注重抓重点行业向兼顾各行业转变,由注重发挥各职能部门作用向调动行业协会积极性转变。结合第二轮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制定周密详细的城区沿江化工企业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目前,城区沿江6家化工企业整治到位。对涉重金属、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行业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审核,近年来,全市有78家企业开展了清洁生产审核。
三是在企业改造环节。以重大节能技术产业化、节能技术改造、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为重点,推动工业节能降耗有效开展。通过筛选、评价、公示能耗指标,在化工、建材等高能耗行业树立1~2家能耗先进标杆企业,总结推广标杆企业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引导行业使用先进的节能节水技术、产品,加强节能技术推广和交流。组织企业(单位)从事节能降耗的同志参加专题培训班,参加节能降耗新技术新产品展洽会。创新形式,探索网络平台建设,对节能节水新技术新产品和重大节能示范项目进行网上展示及推广。
三、靠政策机制的创新引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一方面,发挥政策机制的导向作用,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上大压小、扶优汰劣、有保有压”的产业发展政策,组织各乡镇、园区对印染、小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业实行落后产能淘汰。2011年王氏染整在已淘汰了3000万m落后产能的基础上自我加压,再次淘汰3000万m;声荣印染淘汰落后产能1800万m顺利完成国家计划。市交通运输局先后对全市200多辆城市公交车辆进行全面淘汰更新,并逐步将吨位小、能耗高的低档货车淘汰出货运市场,完成了100辆出租车的更新,从而有效提高运输集约化经营水平。
另一方面,发挥财政资金的扶持作用,加大节能技改投入。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全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扶持政策》和《海门市节能降耗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财政扶持政策,并充分利用中央和省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重点扶持以发展低碳经济为方向的节能重点工程。
2011年,市发改经信委联合环保局组织实施节能降耗、循环经济(清洁生产)财政奖励项目共计31个,获得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1个,申报省级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专项引导资金项目5个。市住建局联合财政局申报的380KWp绿色屋顶光伏并网发电项目,已投入运行。市科技局在科技项目申报指南中,把新能源产业和节能减排作为工业科技重点支持的两大领域,所立节能减排项目占工业科技项目立项的比例超过20%。南通回力橡胶有限公司实施的再生胶生产设备系统节能改造,投运后年节电335万千瓦时、节煤493吨;还有不少企业通过财政扶持实施小改小革,起到了小投入、大降耗的效果。中南世纪城采用全预制装配整体式剪体墙结构NPC体系,节约了大量材料资源,同时建筑保温效果、现场环境安全均能得到充分保障;采用壁挂式太阳能,解决了高层建筑的用户无法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的问题,并实现了太阳能与建筑的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