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校园文化墙

来源 :赢未来·学校品牌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dy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形化有形,有形化无形,校园文化墙的建设之道。
  在我的心目中,关于校园文化墙的建设有三种境界,根据其表现方式可以分出三个等级,琢磨出三种途径。
  一等:具象文化墙
  让校园内的瓦木砖石、花花草草都说话,其实不必花很多钱:学生能做的让学生做,算是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做不了的就老师做,算是教学基本功大练兵。校园道路两旁、教室走廊两侧可以设置宣传栏,每一层楼梯的立面可以张贴名言警句、诗词对联、公式法则、英文短语等,甚至是校园里的花圃也可以修剪或摆放出字句图形,让学生移步换景,满眼文化。在每个教室的外墙设置一个园地,展示班级学生的艺术、文学、科技等方面作品,还可以作为班级之间的挑战平台。别以为低头之后就没有文化,学校的地面也可以承载文化,如在操场上雕刻或用油漆书写《大学》《道德经》等字数较少的经典内容。举一个例子,安排每个学生对应书写《千字文》的一个汉字,待集会或课间操时,他们就会主动地站到自己书写的汉字上,有助于自然整队。
  二等:隐形文化墙
  人靠衣装马靠鞍,从外在的表象来看,有形的文化墙更容易吸引眼球。可是,没有文字不等同没有文化,岂不知大道无形,返璞归真吗?校园墙角的一朵小花、爬了半壁的爬山虎、几棵弯了腰的老树、教室窗外绽开嘴的石榴、校门树上挂的老旧铜钟,塑胶操场外的一张水泥乒乓球台,这些都是文化,承载和展示着一所学校的历史积淀、人文情怀、环境意识等等。我们别老想着拆了重建,推倒重来,诸如画犬不成反类犬、焚琴煮鹤之举实在不宜在学校出现。
  三等:心底文化墙
  文化有多种表现方式,仅仅写在墙上,挂在嘴上,看在眼里,却进不了师生心里的,还不是真正的校园文化。将文化墙建立在师生的心灵深处,让学校文化内化于师生的心灵,外显于师生的气质形象,这才是我们打造独特校园文化的终极目的。先进的办学理念、科学的学校管理、高效的课堂教学、友善的师生关系、和谐的校园氛围,无不是建设校园文化墙最上佳的砖瓦。“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虽然这一文化墙是无形的,但是不等同“看不见摸不着”。其实,想知道什么样的校园文化墙才能成为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亮点,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检验方法,那就是去看看校园里有多少张笑脸,答案都写在师生们的脸上呢!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教育局教研室)
其他文献
客家先祖历史上经过五次大迁徙,才到了现在聚居地,如福建、广东等地,成为了大家口中的“客家人”。实际上,天下客家是一家,客家话是客家人的“母语”,且很好地保留着中原古汉语的较多特色,全球客家人都曾以说好客家话为荣,对其有着强烈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由于我国重视普通话的推广,学校里都以普通话进行教学活动,大多数家长也要求孩子使用普通话,这严重地制约了客家话的正常发展与延续,以至出现了令人担忧的退化现象
期刊
随着国家近二十年“推普”宣传周活动的开展,社会对普通话的正向认知已成大势,方言的逐渐消退早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而对于大多数学校来说,方言几乎完全退出了日常教育教学语境,书声琅琅的诺大校园唯独少了一腔亲切乡音。那么,我们对此应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还是“似曾相识燕归来”呢?我所在的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小学从学校特色建设角度出发,对方言教育有着不一样的解答。  校本课程立足地域文化  山东淄博洪
期刊
什么样的校庆展览才能深入人心?内容与形式均要特别,出人意料。  校庆展览在很大程度上是用来展现学校品牌形象的,但目前有许多学校的校庆展览都是以长篇累牍的文字、设计单调的展板来呈现各种办学成果、承载学校的品牌记忆,并不能给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但是有那么几所学校的校庆展览都不走寻常路,或许他们的做法能给更多学校带来启发。  旧物品为老师“立传”  2016年8月28日,在成都树德实验中学20周年的
期刊
回想几年前,整个上海市还就沪语报站的各种利弊与可行性争论不休,而如今的公交线路基本覆盖了沪语报站。本土方言日渐式微、低龄市民的沪语水平不断下滑、海派文化的流逝、地方戏曲团无法招收懂得标准方言的青年演员等诸多现状,最终促使拯救沪语的行动进入了校园,教育主管部门也发力指导,似乎做出了一些成绩。例如,当地的一些幼儿园、中小学开设了沪语校本课程,并开始普及上海地域文化。  虽然语言专家表示,人在11岁之后
期刊
成都市石笋街小学创办于1935年,原是一所师资普通、生源普通、设备普通的“三普”小学,学校教学质量低下,综合排名处于成都市老西城区的末尾。20世纪80年代后,在新校长的带领下,学校进行了为期9年的整体改革实验,到21世纪初踏入了当地名校的行列。但随后几年,学校的发展步伐开始放缓,一度走下坡路,尤其是在合并花牌坊小学后,如何更好地管理两个校区成为了一道难题。  2006年8月,我回到了合并后的石笋街
期刊
四川省成都市通锦中学内,有一幢俄罗斯风格的灰色老楼。它见证着通锦中学由铁道部新建铁路工程总局成都职工子弟中学校直至成为中铁二局集团成都第一中学校,见证着2006年正式移交成都市金牛区政府,更名为“成都市通锦中学校”,见证着通锦中学品牌在全体通锦人的努力下,鸣笛驶出历史的荣光,驶入学校品牌的新纪元。  行者有痕。  这幢老楼是通锦中学的历史痕迹,就像火车开过,铁轨是它的痕迹。而火车诞生的意义不仅仅在
期刊
当下,特色学校建设如火如荼,教育管理者也具有了一定认识,即需要达到规范化学校的标准,形成了一种相对独特、稳定的办学风格,取得优秀的办学成果。其中,这要求学校拥有逻辑完整的特色定位与顶层文化架构,以及相对应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理念物象化等建设。  可是,我们发现不少学校走入了“造词游戏“的误区。所谓的“造词游戏”,一是指学校过于追求个性,在理念建设上玩弄抽象概念,且未能充分地考虑可操作性;二是指学
期刊
“粤语讲古”(此处的“古”,粤语意为“故事”)是粤方言语言艺术的集成,又称粤语评书、粤语说书,于2009年入选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虽然有一部分学生不是本地人,但出生在广州或生活在广州,都促使他们有机会接触粤语,有必要了解粤语文化及其背后的岭南文化。目前,我校正在开展的《从粤语方言观粤语讲古艺术的现状与发展前景》课题研究既是校本综合实践活动之一,也是社会科学课程的校本教学内容,或许日后将成为学
期刊
弥补“新课改”实施过程中的一些缺憾,需要以课堂为中心,建构一个受颜色影响的学习心理感应系统。  纵观“新课改”是凭借课程标准来实施课程改革的,但行进到今天,这里面似乎欠缺了一点东西,那就是关于课堂颜色的探讨与革命。毕竟有人的地方就有风景,而有风景的地方就离不开颜色,若想进一步深化“新课改”成果,使其成为一道永恒的风景,就得静下心来研究其颜色。  以课堂为圆点,画一个圆。我们不难发现,课堂的颜色不外
期刊
广州市育才中学发轫于延安育才,是党和政府在广州市创办的第一所学校。多位红色教育家曾任该校校长,很多国家领导人曾为该校题词,是一所具有红色传统的知名学校。在60余年的办学历史里,该校秉承延安精神,以“德育创新,精育人才”办学理念为引导,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  作为首批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暨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广州市特色课程重点立项学校,广州市育才中学一直坚持校本教材的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