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重在突出“新”与“改”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jinx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面推开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科知识体系为载体,以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促使学生主动发展、生动发展、充分发展、全面发展,以达成全面提高素质,张扬个性,形成特长,学会学习的目的。作为践行新课改的教师,要打破旧框框,全面接受新思想,在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评价机制等方面都要发生很大转变。同时在积极实践的过程中,要认真反思,优化方法,创新手段,深刻领悟新课改的内涵,在“新”与“改”上迈出坚实的步伐。
  一、改旧的教育观念,确立以人为本的全新的教育理念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念中生发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困难都来自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一切教学改革的尝试都是新旧教育观念斗争的结果。确定新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育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无从谈起,教育观念一转变,许多困难迎刃而解。
  当前应试教育根深蒂固,急功近利。学生为考试而学,教师为考试而教。长此以往,教师把学生变成知识的容器和考试的机器,倾盆大雨的填鸭式教学和机械性训练,学生一味的听从、跟从、盲从,“自觉”的接受、接受、再接受,大容量、快节奏、低效益,学生的人性受到严重的扼杀、抹灭。久而久之,厌学的、抑郁的乃至精神崩溃、精神失常的屡见不鲜。新课改强调的是以人为本,以生为本,教育的目的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精神生活的养成,着眼于未来,着眼于学生未来在社会上的作用与价值,教师在教学中应用赏识教育的方法鼓励学生,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变传统教学中教师作为课堂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支配者为现行的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学生探索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
  二、改教师角色,施行新的教学方式
  旧的教师角色观:教室里永远只有两种角色教师、学生。教师知道的总比学生多,师生接触的目的只是进行知识的转移,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它表现为: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对于未知的学生来说,教师就是知识宝库,是活的教科书,是有学问的人,没有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学生就无法学到知识。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教学关系成为: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在这样的课堂上,“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学生是被教会,而不是自己学会,更不用说会学了。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教了再学,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怎么学,不教不学。教支配控制学,学无条件地服从于教,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单一体,学的独立性、独立品格丧失了,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这种状况下,老师不管多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都改变不了你的“老师”身份、长者的形象。为此学生难有什么发挥,更谈不上创新。
  新课改中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创造性学习转变。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交往昭示着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将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他们共同对整个成长负责。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上课不是单向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交往中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现代科学知识的信息量之大、发展之快,教师在短暂的学校教育中把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是不可能的,而且也没有这个必要,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传统地位被动摇了。其次,教师作为学生惟一知识源的地位已经动摇。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渠道多样化了,教师在传授知识方面的职能也变得复杂化了,不再是只传授现成的教科书上知识,而是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知识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同时年轻学生比教师们接受的或许会更快,在这种境况下,教师应以学科知识为载体,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指导,激发和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求知、学会探索,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使学生终生受益,可持续发展。
  三、改学生观念,促进建立新的学习方式
  学生的学习过程已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积累过程,应当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探究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乃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也要积极投入课程改革,彻底改变以往被动的纯粹接受性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习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积累知识,增长才智,提升能力。
  教学活动中,作为主导地位的教师,要精心设计,创设情景,引导探究,让学生不经意中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自觉地、主动的和教师、教材、同学、教具相互作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讨论,学生自由的当导演,当演员,通过语言、动作进行信息交流,学生间进行自我调节,形成一种和谐亲密、积极参与的教学氛围,营造一个思维活跃、鼓励创新的学习环境,学生的思维在开放、发散中涨落,在求异、探索中又趋于有序,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的能力。同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适时的进行科学归纳和系统总结,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掌握探索真理的钥匙,使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极大的发挥。实现“放”得其所,收得自如,真正让学生坐到“主人”的位置。
  四、改师道尊严,构建和发展新型师生关系
  构建和发展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传统的师道尊严,师生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比较混乱,学生的权利经常得不到应有的保护。许多教师没有把学生作为一个有独立个人权利的社会人来对待,经常有意无意地侵犯学生的个人权利,特别是侵犯学生人身方面的权利和自由以及学生文化教育方面的权利。忽视、侵犯学生的权利,必然会导致师生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紊乱,这表现在学校教育中是教师为学生筹划一切,总是代替。从表面上看是教师事事关心,实质上是忽视学生的独立性,不让学生履行自己的义务。
  新课改的实施要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新型的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应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的心灵沟通、师生互相关爱,从而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性情和灵魂的提升,形成一种和谐、真诚、愉悦和温馨的心理氛围,真善美的统一体。这就一要教师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公平对待学生,特别对学业成绩不够理想的“暂差生”、学困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心,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二要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味教学成功的喜悦。教师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情感体验,优化教育活动和策略,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活力,提高教学活动的吸引力。三是要完善个性,展现个魅力。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就得有内在的人格魅力。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等优良品质。教师的为人师表、言传身教以及对学生的真情关爱必然会使以人为本的师生关系更加和谐温馨,而这种师生关系反过来又会促进教学活动生动活泼地顺利进行,使师生双方在相互交往、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积极互动的教学过程中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思想,进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五、改旧的评价方式,建立起新的评价机制
  应试教育背景下,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基础教育课程,过分关注学业成绩,最终的学业成绩是考查学生发展、教师业绩和学校办学水平的主要指标,评价的功能主要为了甄别、选拔。新课改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评价体系发生了变革,更为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式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老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新的评价机制。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为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潜能,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以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情景测验等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以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以注重过程,终结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改进功能。
  全面推进新课改,让教育成为:大众教育——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使学生全面而充分的发展;终身教育——基础扎实,可持续发展,使课堂变为人性化、生命化的课堂,这是新课改追求的目标。美国课程理论专家小威廉E•多尔教授的名言:“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一个我们要创造的地方。走向它的道路不是人找到的,而是人走出来的,走出这条道路的过程,既改变了走出道路的人,也改变着目的地本身。”让我们坚定改革,勇于创新,使新课改真正焕发出耀眼的光芒,结出丰硕的果实。
其他文献
如何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已经成为众多教师不懈追求、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一直在倡导素质教育,但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仍没有多大变化。这让学生早已厌倦了,历史学科在中学教学中的附属地位更令学生厌学。怎么办?只有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的去学习。下面我谈几点在 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体会。
期刊
目前,由于少数老师对“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理解不深、领会不透,产生了一些误解,甚至曲解,造成了一些误导,实践中出现了一些偏差,这是正常的和可以理解的,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不可能一步到位,对新的实践尚需要有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以下是我对人文体育教学问题发表的一些不成熟的浅见。  《课程标准解读》对新体育课程中竞技运动的教学问题也作出了清楚的说明,新体育课程“反对的是体育课程的竞技化而不是竞技运动本
期刊
自主探索学习,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培养探究性思维的方法为目标,以基本教材为内容,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充分合理地利用多媒体优势,使学生通过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主动建构的步骤来进行学习。它在要求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强调培养学生从事学习和研究的太度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向学生提示学科的基本结构”“是可以引导学生形成主动发现的力量。”  学生学习语文与学习其他学科的一个
期刊
实践告诉我们:缺少指导引领的课外阅读所产生的效益是有限的,有时甚至是很低的。现在流行的很多书,思想平庸、趣味低下、知识含量很少,但对十七八岁的高中生又往往极容易形成诱惑,听任学生读这样的书,我个人以为除了挥霍学生的时间外,对学生几乎没有其他的补益,起码可以说这是一种高投资低收益的阅读。我在教学中的做法主要是利用课本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把一些文章演绎得妙趣横生,在浅近处发现其精深,在平淡处看到其神奇
期刊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师要理论联系实际从多个方面、采用多种方式、利用各种资源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语文老师如何运用好多元互动策略去发挥学生的强势智能呢?如何发挥学生的强势智能并带动弱势智能发展呢?这就需要运用多元互动策略,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运用这种策略更有其必要性。本文结合教学实际,本文对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多元互动教学法的应用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挖掘强项,打好
期刊
阅读教学课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型,它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高效活跃的阅读教学课堂,一定会对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产生极大的影响,若恒久坚持,学生综合语文素养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很大提高。新课程改革的许多新理念给语文阅读课堂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阅读课堂开始走向自主、人文、活跃、开放。坚冰打破,千帆竞发,这无疑是语文教学的一大进步。但我们也不容忽视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否则阅读课就会
期刊
教学过程是体现课程理念、实现课程目标的一种创造过程。根据新教材的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结合中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教学建议。提出建议不追求全面,而是有针对性地强调教学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从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来设计教学过程     新教材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上,提出了高中物理课程的具体目标。在教学中,课程目标的这三个维度不是相互孤立的,它们都融于同一个教
期刊
内容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三四年级的学生乐于书面表达,重在增强学生对习作的自信心,而五六年级要让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重在学生能写真人真事,表达真实的感情。课改几年来,我都朝这个方向去指导学生,在实践中确实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信心 阅读 作文 教法    随着语文新课程的改革和新课程实验教材的使用,我觉得以前的学生特别害怕写作文,一提起作文就感到厌烦。而现在,经过
期刊
内容摘要: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缩小城乡差距,对促进农业生产和推进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本文立足本县实际,分析了我县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存在的五大制约因素,提出了推进我县农业信息化应重点优先建设的七项内容和必须完善的五项保障措施。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 建设 探讨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行业都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全球化网络信息热潮。因此,抓住当前信息化建设的有利时机,有效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来改善我
期刊
随着教育的发展,教育部制定了新课标,并且根据新课标,教材也在不断地改革。高考也顺着这个趋势,越来越注重能力的考查,其中实验内容所占的比例因此也越来越大。高中化学新教材的编写中突出了化学实验创新和探索 ,增设了探究性实验、边讲边实验及家庭小实验等。然而 ,光有实验教材的改革是不够的 ,有必要对我们传统的实验教学进行反思 ,探索化学实验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 ,合理利用新教材的各个实验 ,更好发挥化学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