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锐战车“阿尔泰”

来源 :科学大众(中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200808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铁甲新丁
  在强手如林的中东“钢甲方阵”里,土耳其拥有一支在北约中人数仅次于美军、规模位居中东第一的陆军。但陆战装备质量却不高,因此土耳其一方面求助于外界对现有坦克进行改进,另一方面则以进口和合作研制的方式,积极争取获得新型主战坦克。在合作过程中,一些发达国家要么控制着装备的核心技术,要么附加一些政治条件,激发了土耳其人下决心打造自主国防工业体系,以减少对欧美装备的严重依赖。在这一背景下,“国家坦克生产计划”应运而生,该计划旨在“建设独立和强健的军事基础工业,为土耳其陆军生产、更新及维修主战坦克”。
  然而,万事开头难。从立项开始历经酝酿、筹备,直到2007年3月30日,土耳其国防工业局才最终与本国的奥托卡公司签署协议,委托后者设计、生产4辆国产主战坦克(原型车),合同总额近5亿美元,相当于每辆坦克上亿美元!这笔钱在当时足够买150辆德制“豹”2A6坦克。奥托卡公司计划用7年时间进行样车的研制和测试。对于科研能力薄弱的土耳其来说,从零开始研制一种第三代主战坦克等于说梦话。更何况,遍数全球能依靠自身力量研发或对坦克实施重大技术改进的国家不超过20个。从技术角度看,一辆现代坦克包含超过10万个零部件,对生产国的技术能力和工艺要求甚高。就连拥有近60年雄厚技术积累的德国,也花费10载光阴,才实现了“豹”2坦克的定型及批量生产。印度的“阿琼”坦克 更是研制了近40年,但性能仍“极不理想”。另外,从经济角度看,据美国专家测算,若某一型坦克量产低于600辆,制造成本就会居高不下,单价850万美元的日本90式坦克就是最好的例子。由此可见,土耳其这回确实下了“血本”。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打造一款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新锐战车,土耳其军方可谓“煞费苦心”。其选择的主承包商奥托卡公司,是该国响当当的军用车辆制造“巨头”。有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总部位于伊斯坦布尔的奥托卡公司,已向土耳其军方交付了2.8万台特种军用车辆。此外,土耳其军方还分别与本国多家高技术企业签署合同,其中,阿瑟公司负责开发车载模块化火控系统,莫克尹克公司特许生产了德国莱茵金属公司研制的120毫米火炮,另一家国有企业公司则负责生产装甲。土耳其国防工业局局长穆拉德·巴亚表示,之所以采取这种“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是希望借此机会,促使相关企业“为实现同一个目标,加强内部协作与良性竞争”,从而提升本国军工水平。
  成长轨迹
  追踪近年来的报道,可以大致勾勒出“阿尔泰”的成长轨迹。2006年土耳其官方的一份报告称,国防部为“阿尔泰”拨出的专项预算总额达10亿美元。但2007年以后,“阿尔泰”便从公众视野中销声匿迹了。直到2009年4月,国防工业局局长才向外界宣布,将在3年内制造出新坦克的全比例模型。此后,“阿尔泰”的“庐山真面目”渐渐浮出水面。2010年4月7日, 新型坦克的首张3D效果图被公之于众。同年9月,“阿尔泰”的子系统及软件通过了国防工业局的验收,新型坦克的概念设计阶段宣告结束。为加快出厂周期,2010年10月15日,奥托卡公司与德国一家发动机公司签署协议,准备先用进口引擎装备早期生产型号。两个月后,国防工业执行委员会决定研发国产坦克引擎,以逐渐摆脱对“洋货”的依赖。
  2011年5月11日,“阿尔泰”的实体模型在第10届土耳其国际防务展上首次亮相,被称为是一款“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的信息化战车”。2012年10月18日,装有模拟炮塔的“阿尔泰”主战坦克,进入车体测试阶段。当年11月16日,4 辆装配完整的“阿尔泰”原型车“出色地完成了射击试验”,顺利通过军方验收。至此,该型坦克提前两年完成设计、测试及认证工作,为最终定型铺平了道路。据土官方消息称,“阿尔泰”拟于2016年或2018年开始大批量生产,总产量将达1 000辆,单位造价约 540万美元。首批将一次性生产250辆(配备1 500马力的德国柴油机),以满足陆军装甲部队渴望已久的本土化装备需求。而考虑到技术发展带来的升级换代问题,不同批次的“阿尔泰”在配置上也会有所区别。
  从已公开的各项技术指标看,“阿尔泰”主战坦克的整体性能堪称优良。坦克重约为65吨,车体长7.7米(加上炮管长10.3米),行走部分由7对负重轮组成,配有一门德国莱茵金属公司生产的55倍口径120毫米滑膛炮,该炮在2 000米的距离上可穿透650毫米的均质钢装甲。从第三生产批次开始,“阿尔泰”将换装国产1 800马力坦克引擎,借助强大动力,驾驶员可享受到时速70千米带来的“风驰电掣般的快意”。“阿尔泰”还具备优越的两栖作战性能,可泅渡4.1米深的江河。其防护性能也不容小觑,不仅配备了核生化防御系统,车身前方及两侧也都装有特殊的模块化主动反应装甲。另外“阿尔泰”主战坦克的信息化系统具备自动搜索及追踪目标的能力,并可实现战车与外界的不间断网络通信。
  意义非凡
  从“阿尔泰”项目的实施效果看,通过研发新坦克,土耳其国内各军工企业间加强了协作,其从中学到的新技术、新理念,也为国防工业发展注入了更多活力。 最重要的在于土耳其主战武器严重依赖进口的局面,将由此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翻开土耳其陆军装备清单,就会发现欧美坦克一直是其装甲部队的“当家花旦”: 400 辆“豹”、 340辆“豹”2A4、1 000 辆M60T、1 500辆M48……可以说,正是这支“钢铁洪流”,让土耳其有了傲视中东的资本。然而,庞大的外国坦克群也给土耳其未来的国防安全埋下隐患。随着中东局势日益复杂、多变,无论是出于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还是基于国家利益的考量,对此都要求土耳其重视军备的本土化发展。另外,近10年来快速增强的经济实力,也让土耳其“有底气”承担不菲的武器研制费用。据悉,2011年,土耳其有效抵御了欧债危机影响,GDP增长7.5%,达7 660亿美元,人均1.05万美元,该国已成为全球第16大经济体、欧洲第7大经济体。2012年11月2日,土耳其大国民议会规划与预算委员会通过了《2013年度国防预算案》。新预算案显示,未来一年内,土耳其用于国防安全的开支将达到 203.6亿里拉(约合115亿美元),较前一年增长12%,远远超过其他政府开支的涨幅。尽管距离正式列装还有相当一段时间,但军方巳经开始“迫不及待”地制订外国坦克退役计划了。届时,约2 500辆M48和M60T将被淘汰。
  单从技术参数看,“阿尔泰”距离世界一流水平还存在相当差距:数字化方面,它不如该领域独占赘头的美制M1A2;机动性及火力方面,其难以叫板德国的“豹”2A4;而“阿尔泰”的防护水平,也被认为赶不上阿联酋的“勒克莱尔”和以色列的“梅卡瓦”4。但是,这样的苛责显然缺乏深思熟虑。实际上“阿尔泰”最令人惊愕之处,并非其性能的“中规中矩”,而是它标志着“中东又将崛起一个新的军工强国”。从前面的介绍就可看出,中东绝大多数国家因缺乏现代工业基础,仍完全依赖进口坦克整车及零备件,甚至连装备的日常维修、保养都离不开“洋拐棍”。而一旦国际风云突变,这些国家花重金打造的装甲部队,就可能变成一堆“开不动、修不好”的废铁。类似的前车之鉴,早已为历次中东战争所验证。而当年拥有百万大军和5 500辆苏制坦克、靠石油“买来军事现代化”的伊拉克萨达姆政权,更是被后人戏称作“伪强国”。相反,拥有独立军工产业的以色列和伊朗,其在中东的强势地位却不断得到巩固。对这一切,土耳其人当然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而相比“阿尔泰”广阔的发展前景,那些海湾富国用石油美元“堆起来”的“精英坦克部队”,都将在瞬间变得黯然无色。有媒体分析,“阿尔泰”主战坦克基础技术上源于韩国的XK2,土耳其国产坦克未来的命运如何,可能还要看韩国的军工装备技术发展情况。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