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运动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然而近年来,随着一系列关于中小学生体制的检测报告出台后,中小学学生素质相较过去有了较大的下降。针对这个现象,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号召中小学加大体育课程的开设力度,并增加一些长跑之类的体能项目。从小学看,小学期间是学生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也是为未来身体发育奠定基础的阶段。因此,在小学阶段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他们的素质将在各方面得到提高。
关键词: 小学体育 课外锻炼 身体健康
运动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环节,可以提升人的身体素质,对身体、心理健康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好处。小学是我国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师资力量对提高小学生身体素质来说是很重要的,这一阶段的教育和训练对学生的成长发育及学习生活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我国小学体育教育发展现状
(一)体育师资培养与培训。目前我国体育师资力量来源主要为专科、本科师范学院,但在体育师资力量的培训过程中,无论是本科师范院校还是专科师范院校,在招生时一般都是体育特长生,他们的体育技能和专业素养没有问题,但文化课水平相对较低。而在小学中,很多学校不重视体育课程,体育课在很多学校中都被边缘化。因此体育教师的再培训或再学习就很困难,升职也较困难,这些都影响小学体育教学的正常进行。
(二)小学教育大纲安排。教学大纲安排是纲领性文件,指导着课程教学的进行。体育课程教学大纲最主要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当前我国体育教学大纲依旧随着课改大流而不断深化。新中国成立初期并没有统一的体育教学大纲,体育课基本就是随便教,或是让学生随意玩耍。而发展到今天,我国小学体育课程已经有明确的课程大纲,对于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来说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但纲要颁布的初衷是好的,内容也较完善。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很多学校并没有完全按照教学大纲的进度安排,体育课课程内容较松散,学生的上课纪律性、组织性较差,这些问题都是不能忽视的。
(三)课外体育锻炼问题。目前国内很多小学都开设了课外体育兴趣班,让学生在正常的体育课外还可以学习一些体育技能锻炼身体。从目前我国小学课外体育锻炼的发展看,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课程内容较松散,很多学校的课外体育锻炼就是让学生在操场上玩耍,并没有专业的技能训练。二是课外体育锻炼的形式较单一,一些学校在清晨、课间或是放学后让学生长跑,根据年级不同区分跑步距离,跑步固然对身体有好处,但过于单一的形式对正处于成长发育初级阶段的学生来说无疑扼杀他们的天性,桎梏他们的课外活动。
(四)体育安全问题。安全问题是学校管理的重要问题,尤其对小学生体育课及课外体育活动来说,小学生本身处于好动的年纪,在体育活动上一旦不注意就有可能产生安全问题,使学生受到伤害。近年来,我国小学生在体育课外活动中安全问题频发,每年都有很多学生受到不同的伤害,对学生的成长发育产生十分不好的影响。
二、小学课外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近年来,尤其是在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后,全民体育的热潮在全国范围内兴起。在随后的日子里,我国体育健儿争光多彩,在越来越多的国际体育赛事中取得名次,打破很多所谓的“西方神话”,让世界看到中国人的力量,也实现体育大国的梦想。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体育锻炼的好处,小学生也一样。课外体育锻炼对小学生来说是额外的体育训练时间,既能丰富课外生活,又能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从具体的影响看,可以分为以下四方面。
(一)提高身体素质。运动可以提高身体素质是必然的,从具体的影响看,首先体现在心肺功能上,心肺功能是心脏泵血和肺部吸入阳气的能力,心脏和肺部的功能会直接影响全身肌肉、器官的运作,是人体运动的基石,通过体育锻炼可以不断提高心肺功能。对于运动员来说,跑一千米可以毫不费力,但对于一些从不锻炼的人群来说跑完一千米会感到上气不接下气,这就是因为普通人的心肺功能远远不及运动员。对于处于成长发育初级阶段的小学生来说,增加课外体育活动可以有效地提高心肺功能,从而提高身体素质,达到抵御疾病、提高身体抵抗力的目的。其次可以增强身体的柔韧性。“筋长一寸,命长十年,”由此我们发现我国人民早在古代就意识到柔韧性锻炼的重要性。而加强小学体育课外锻炼,除了锻炼心肺功能外,还可以有效改善小学生身体的柔韧性,让他们在进行其他体育锻炼时不易受伤,增强体质。
(二)改善抗压能力,促进心理健康发展。人是有机整体,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往往是联系起来的。加强课外体育锻炼,一方面可以使小学生达到强身健体,提高身体素质的作用。另一方面,对于心理健康的发展也是十分有好处的。根据现代医学的研究,跑步等锻炼可以有效改善抑郁症患者的病情,甚至有很多抑郁症患者在坚持体育运动后,出现病情痊愈的情况。虽然不能说体育运动可以治愈心理疾病,但确实可以改善人的心理状况。而很多人包括学校教师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认为小学生是不会有心理问题的,认为他们还小,只是个孩子,不会想那么多。但从现代心理问题调查报告看,小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情况正在逐步上升,因此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家长、专家等开始注意到小学生的心理状况。加强小学课外体育锻炼,对于帮助小学生保持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有很大的作用,因此对于调节、改善学生的心理状况是有很大益处的。
(三)提高学习效率。运动有助于身体、心理健康的发展,开展小学课外体育锻炼,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继而对提高记忆力和集中能力都有好处。因此,适当加强课外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继而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都有很大帮助。
三、结语
实现教育的基础就是师资力量的培养,好的教师是教育持续发展的基础。在小学体育教育中,体育教师的师资力量就是完成小学体育教育的关键。在现代小学教育中,师资力量越来越完善,教师素养也在不断提高。在教师的指引下,加强小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是很有好处的,因此这逐步成为一种趋势,在全国推广开来。
参考文献:
[1]杨晓黎.关于在小学体育课开展拓展训练的建议[J].教育教学论坛,2013,(12).
[2]吴海霞.小学体育课准备活动的有效性策略探析[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12,(01).
[3]刘海元,唐吉平.对贯彻落实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有关精神的探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06).
关键词: 小学体育 课外锻炼 身体健康
运动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环节,可以提升人的身体素质,对身体、心理健康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好处。小学是我国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师资力量对提高小学生身体素质来说是很重要的,这一阶段的教育和训练对学生的成长发育及学习生活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我国小学体育教育发展现状
(一)体育师资培养与培训。目前我国体育师资力量来源主要为专科、本科师范学院,但在体育师资力量的培训过程中,无论是本科师范院校还是专科师范院校,在招生时一般都是体育特长生,他们的体育技能和专业素养没有问题,但文化课水平相对较低。而在小学中,很多学校不重视体育课程,体育课在很多学校中都被边缘化。因此体育教师的再培训或再学习就很困难,升职也较困难,这些都影响小学体育教学的正常进行。
(二)小学教育大纲安排。教学大纲安排是纲领性文件,指导着课程教学的进行。体育课程教学大纲最主要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当前我国体育教学大纲依旧随着课改大流而不断深化。新中国成立初期并没有统一的体育教学大纲,体育课基本就是随便教,或是让学生随意玩耍。而发展到今天,我国小学体育课程已经有明确的课程大纲,对于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来说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但纲要颁布的初衷是好的,内容也较完善。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很多学校并没有完全按照教学大纲的进度安排,体育课课程内容较松散,学生的上课纪律性、组织性较差,这些问题都是不能忽视的。
(三)课外体育锻炼问题。目前国内很多小学都开设了课外体育兴趣班,让学生在正常的体育课外还可以学习一些体育技能锻炼身体。从目前我国小学课外体育锻炼的发展看,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课程内容较松散,很多学校的课外体育锻炼就是让学生在操场上玩耍,并没有专业的技能训练。二是课外体育锻炼的形式较单一,一些学校在清晨、课间或是放学后让学生长跑,根据年级不同区分跑步距离,跑步固然对身体有好处,但过于单一的形式对正处于成长发育初级阶段的学生来说无疑扼杀他们的天性,桎梏他们的课外活动。
(四)体育安全问题。安全问题是学校管理的重要问题,尤其对小学生体育课及课外体育活动来说,小学生本身处于好动的年纪,在体育活动上一旦不注意就有可能产生安全问题,使学生受到伤害。近年来,我国小学生在体育课外活动中安全问题频发,每年都有很多学生受到不同的伤害,对学生的成长发育产生十分不好的影响。
二、小学课外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近年来,尤其是在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后,全民体育的热潮在全国范围内兴起。在随后的日子里,我国体育健儿争光多彩,在越来越多的国际体育赛事中取得名次,打破很多所谓的“西方神话”,让世界看到中国人的力量,也实现体育大国的梦想。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体育锻炼的好处,小学生也一样。课外体育锻炼对小学生来说是额外的体育训练时间,既能丰富课外生活,又能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从具体的影响看,可以分为以下四方面。
(一)提高身体素质。运动可以提高身体素质是必然的,从具体的影响看,首先体现在心肺功能上,心肺功能是心脏泵血和肺部吸入阳气的能力,心脏和肺部的功能会直接影响全身肌肉、器官的运作,是人体运动的基石,通过体育锻炼可以不断提高心肺功能。对于运动员来说,跑一千米可以毫不费力,但对于一些从不锻炼的人群来说跑完一千米会感到上气不接下气,这就是因为普通人的心肺功能远远不及运动员。对于处于成长发育初级阶段的小学生来说,增加课外体育活动可以有效地提高心肺功能,从而提高身体素质,达到抵御疾病、提高身体抵抗力的目的。其次可以增强身体的柔韧性。“筋长一寸,命长十年,”由此我们发现我国人民早在古代就意识到柔韧性锻炼的重要性。而加强小学体育课外锻炼,除了锻炼心肺功能外,还可以有效改善小学生身体的柔韧性,让他们在进行其他体育锻炼时不易受伤,增强体质。
(二)改善抗压能力,促进心理健康发展。人是有机整体,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往往是联系起来的。加强课外体育锻炼,一方面可以使小学生达到强身健体,提高身体素质的作用。另一方面,对于心理健康的发展也是十分有好处的。根据现代医学的研究,跑步等锻炼可以有效改善抑郁症患者的病情,甚至有很多抑郁症患者在坚持体育运动后,出现病情痊愈的情况。虽然不能说体育运动可以治愈心理疾病,但确实可以改善人的心理状况。而很多人包括学校教师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认为小学生是不会有心理问题的,认为他们还小,只是个孩子,不会想那么多。但从现代心理问题调查报告看,小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情况正在逐步上升,因此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家长、专家等开始注意到小学生的心理状况。加强小学课外体育锻炼,对于帮助小学生保持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有很大的作用,因此对于调节、改善学生的心理状况是有很大益处的。
(三)提高学习效率。运动有助于身体、心理健康的发展,开展小学课外体育锻炼,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继而对提高记忆力和集中能力都有好处。因此,适当加强课外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继而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都有很大帮助。
三、结语
实现教育的基础就是师资力量的培养,好的教师是教育持续发展的基础。在小学体育教育中,体育教师的师资力量就是完成小学体育教育的关键。在现代小学教育中,师资力量越来越完善,教师素养也在不断提高。在教师的指引下,加强小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是很有好处的,因此这逐步成为一种趋势,在全国推广开来。
参考文献:
[1]杨晓黎.关于在小学体育课开展拓展训练的建议[J].教育教学论坛,2013,(12).
[2]吴海霞.小学体育课准备活动的有效性策略探析[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12,(01).
[3]刘海元,唐吉平.对贯彻落实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有关精神的探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