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家都知道在美术活动中情感非常重要,只有在情感的带动下,幼儿才能深入地感受心灵的呼唤,激发绘画创作的欲望。所以在美术活动中幼儿的情感体验与情感需求始终是最重要的,有了情感体验,幼儿的情感需要得到了满足才能使活动更有意义,也才能使幼儿的作品表达更深的意义。怎样帮助幼儿带着积极的情感主动表达自己的情绪体验呢,我有了如下的思考:
一、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情绪
绘画是幼儿反映自身生活的主体表现性活动,应来源于幼儿的生活。还记得在《爸爸的胡子》这个活动中,我最初采用的之前的教案,就是给准备好的爸爸的头像添画胡子,为了能让幼儿添画出多种不同的胡子,我给幼儿出示了各种有胡子的男子图片,幼儿确实也添画出了生长在不同部位的胡子,还有长短不一的胡子,呈现的作品比较多样。我自认为这次活动的内容已经符合了幼儿的情感需要,最后作品的呈现效果也很丰富,应该是一次成功的活动,但是对照“情感”的要求会发现小班小朋友的爸爸其实都是很年轻的,有多少人是有胡子的呢?他们对胡子的熟悉度有多少呢?”我们一直在说活动的内容要源于幼儿的生活,但是当自己真正实施起来时却还是会有疏漏,虽然爸爸是幼儿生活中熟悉的人,但是胡子却并不是幼儿最熟悉的,或许改为头发更好,因为头发几乎人人都有,而且一些新潮的爸爸还会塑造各种不同的发型,相对于胡子来说,头发更加适合添画。时代在变,幼儿身边的环境在变,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更加多变,所以我们一定要用敏锐的观察选取与幼儿生活紧密相连的内容才能充分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促使幼儿产生积极的情绪情感。
二、创设生动的活动情景,鼓励幼儿主动表现情感体验
幼儿是最富有情感的,创设生动的情景正是利用幼儿心理的这一特点,以情感驱动幼儿的美术创作,充分发挥情感的“纽带”作用,帮助幼儿主动表现自己的情绪情感。以小班的区域活动《我自己》为例,小班幼儿刚入园难免会焦虑,怎样帮助幼儿消除焦虑,尽快适应幼儿园,尽快喜欢上幼儿园,我们除了布置温馨的环境外,在区域中也投放了幼儿的照片,创设了幼儿喜欢的情景,例如:制作姜饼小人,将幼儿的照片贴在姜饼小人的头上,把姜饼小人带入到自己喜欢的区域中去,可以去滑滑梯,可以去娃娃家,还可以去卧室午睡,幼儿在带着姜饼小人参与各种情景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幼儿园的有趣,逐渐喜欢上幼儿园的某一样玩具或某一项活动,让自己的情感在情境中得以体现。
还有中班主题《好吃的食物》下有个《水果牛奶》的活动内容,为了帮助幼儿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情感,老师在区域中投放了一只“奶牛”和各种水果的涂鸦,让幼儿扮演成“挤奶工”自己尝试去“挤牛奶”,根据自己的需要挤出不同口味的水果牛奶。这样的情景设置巧妙地将活动内容融入进了游戏中,诱发引导幼儿参与其中,让幼儿经历不断地审美体验与愉悦感受。
三、积极评价幼儿的作品,肯定幼儿的情感宣泄
当幼儿完成作品时我们要给予幼儿解释的机会与空间,让孩子自由地表现和阐述他的作品,肯定幼儿的感情宣泄,因为这种情感宣泄的强烈程度是与幼儿对他作品的体验深浅成正比的。就像刚才小班《打电话》活动中,幼儿虽然添画的符号老师不能识别,但幼儿自己会解释“他们要去幼儿园玩秋千,”“他们要去幼儿园玩滑滑梯”,“他们要去幼儿园玩积木”……幼儿在模拟对话中的情境中宣泄着自己喜爱幼儿园的情感体验,幼儿添画的越多,创造的符号越多,表示他们的情感宣泄越强烈。
如果说“情”带领着幼儿一路温柔前行,那么“议”就是克服前行路上各种障碍的工具,只有把障碍清除掉,前进的道路才能更顺畅,才能更快地到达目的地。
教师“议一议”。教师课前“议一议”,对活动内容的选择、活动目标的制定、活动环节的设计都仔细推敲,保证幼儿带着积极的情绪投入生动的情景宣泄自己的情绪体验,确保最优的活动效果;教师课后“议一议”,及时反思活动的亮点与不足,吸取有效的经验,调整与优化不足的环节,让活动更有意义。
幼儿“议一议”。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并讨论,促使幼儿在创作环节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在《苹果树》的活动的第二环节,老师就是通过引导幼儿观察思考进行尝试,比如:幼儿涂染苹果时可能不能完全涂染均匀,这时需要引导幼儿商议,怎样才能让苹果长得又红又大,需要给它再浇浇水、施施肥、捉捉虫等,把白色的空隙比做成虫眼,需要捉捉虫把白色的空隙填补均匀,这些情景化的语言帮助幼儿掌握了涂染的方法,为接下来幼儿的自由创作环节打下了基础;涂染完成后又引导幼儿思考谁会来苹果树下玩,鼓励幼儿进行想象创作,对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意义深远。
就如大班的剪纸活动《小船运菜》,当幼儿自己剪出的水果卖不掉送不上小船时,幼儿就会仔细观察那些很容易被小船运走卖掉的水果,发现自己的作品与同伴作品的不同,找到改进的方法,使自己的作品变得更优秀从而也能被小船运走卖掉,这促使幼儿之间相互评价,主动学习,对于幼儿的美术活动也有积极的意义。
對于处在幼儿阶段的孩子来说,“情”与“议”的有效结合可以促使他们对美术活动投入更多的热情,创作出更有意义的作品,进而真正地爱上美术。
一、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情绪
绘画是幼儿反映自身生活的主体表现性活动,应来源于幼儿的生活。还记得在《爸爸的胡子》这个活动中,我最初采用的之前的教案,就是给准备好的爸爸的头像添画胡子,为了能让幼儿添画出多种不同的胡子,我给幼儿出示了各种有胡子的男子图片,幼儿确实也添画出了生长在不同部位的胡子,还有长短不一的胡子,呈现的作品比较多样。我自认为这次活动的内容已经符合了幼儿的情感需要,最后作品的呈现效果也很丰富,应该是一次成功的活动,但是对照“情感”的要求会发现小班小朋友的爸爸其实都是很年轻的,有多少人是有胡子的呢?他们对胡子的熟悉度有多少呢?”我们一直在说活动的内容要源于幼儿的生活,但是当自己真正实施起来时却还是会有疏漏,虽然爸爸是幼儿生活中熟悉的人,但是胡子却并不是幼儿最熟悉的,或许改为头发更好,因为头发几乎人人都有,而且一些新潮的爸爸还会塑造各种不同的发型,相对于胡子来说,头发更加适合添画。时代在变,幼儿身边的环境在变,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更加多变,所以我们一定要用敏锐的观察选取与幼儿生活紧密相连的内容才能充分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促使幼儿产生积极的情绪情感。
二、创设生动的活动情景,鼓励幼儿主动表现情感体验
幼儿是最富有情感的,创设生动的情景正是利用幼儿心理的这一特点,以情感驱动幼儿的美术创作,充分发挥情感的“纽带”作用,帮助幼儿主动表现自己的情绪情感。以小班的区域活动《我自己》为例,小班幼儿刚入园难免会焦虑,怎样帮助幼儿消除焦虑,尽快适应幼儿园,尽快喜欢上幼儿园,我们除了布置温馨的环境外,在区域中也投放了幼儿的照片,创设了幼儿喜欢的情景,例如:制作姜饼小人,将幼儿的照片贴在姜饼小人的头上,把姜饼小人带入到自己喜欢的区域中去,可以去滑滑梯,可以去娃娃家,还可以去卧室午睡,幼儿在带着姜饼小人参与各种情景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幼儿园的有趣,逐渐喜欢上幼儿园的某一样玩具或某一项活动,让自己的情感在情境中得以体现。
还有中班主题《好吃的食物》下有个《水果牛奶》的活动内容,为了帮助幼儿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情感,老师在区域中投放了一只“奶牛”和各种水果的涂鸦,让幼儿扮演成“挤奶工”自己尝试去“挤牛奶”,根据自己的需要挤出不同口味的水果牛奶。这样的情景设置巧妙地将活动内容融入进了游戏中,诱发引导幼儿参与其中,让幼儿经历不断地审美体验与愉悦感受。
三、积极评价幼儿的作品,肯定幼儿的情感宣泄
当幼儿完成作品时我们要给予幼儿解释的机会与空间,让孩子自由地表现和阐述他的作品,肯定幼儿的感情宣泄,因为这种情感宣泄的强烈程度是与幼儿对他作品的体验深浅成正比的。就像刚才小班《打电话》活动中,幼儿虽然添画的符号老师不能识别,但幼儿自己会解释“他们要去幼儿园玩秋千,”“他们要去幼儿园玩滑滑梯”,“他们要去幼儿园玩积木”……幼儿在模拟对话中的情境中宣泄着自己喜爱幼儿园的情感体验,幼儿添画的越多,创造的符号越多,表示他们的情感宣泄越强烈。
如果说“情”带领着幼儿一路温柔前行,那么“议”就是克服前行路上各种障碍的工具,只有把障碍清除掉,前进的道路才能更顺畅,才能更快地到达目的地。
教师“议一议”。教师课前“议一议”,对活动内容的选择、活动目标的制定、活动环节的设计都仔细推敲,保证幼儿带着积极的情绪投入生动的情景宣泄自己的情绪体验,确保最优的活动效果;教师课后“议一议”,及时反思活动的亮点与不足,吸取有效的经验,调整与优化不足的环节,让活动更有意义。
幼儿“议一议”。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并讨论,促使幼儿在创作环节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在《苹果树》的活动的第二环节,老师就是通过引导幼儿观察思考进行尝试,比如:幼儿涂染苹果时可能不能完全涂染均匀,这时需要引导幼儿商议,怎样才能让苹果长得又红又大,需要给它再浇浇水、施施肥、捉捉虫等,把白色的空隙比做成虫眼,需要捉捉虫把白色的空隙填补均匀,这些情景化的语言帮助幼儿掌握了涂染的方法,为接下来幼儿的自由创作环节打下了基础;涂染完成后又引导幼儿思考谁会来苹果树下玩,鼓励幼儿进行想象创作,对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意义深远。
就如大班的剪纸活动《小船运菜》,当幼儿自己剪出的水果卖不掉送不上小船时,幼儿就会仔细观察那些很容易被小船运走卖掉的水果,发现自己的作品与同伴作品的不同,找到改进的方法,使自己的作品变得更优秀从而也能被小船运走卖掉,这促使幼儿之间相互评价,主动学习,对于幼儿的美术活动也有积极的意义。
對于处在幼儿阶段的孩子来说,“情”与“议”的有效结合可以促使他们对美术活动投入更多的热情,创作出更有意义的作品,进而真正地爱上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