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前,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主办,以“需求驱动创新”为核心议题的“2010中国纺织创新年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国家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的有关领导及地方政府、产业集群和国内外纺织服装企业代表350余人共同探讨了市场需求、品牌与资本、低碳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等行业热点话题。会上同时揭晓了2010年度“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产品开发贡献奖”和“第二批中国纺织行业信用评价AAA企业名单”。
纺织竞争力依然强劲
2010年,纺织行业预计全年利润将突破20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幅达到50%以上,创历史新高。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金碚先生在创新年会上表示,纺织业在中国是一个非常有战略意义的产业。因为它是一个中国最具特色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里面的一个典型代表。而在所有的中国产业里面,相对来说,中国的纺织服装业,它的国际竞争力是比较强的。在这场罕见的金融危机过程中,纺织服装业已经表现出了自己的竞争力。
2011年,将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将是我国纺织工业由大到强转变的关键时期,既有加快发展的机遇,也将面临严峻挑战。工信部消费品司副司长王伟在大会致辞时表示,“十二五”坚持扩大内需战略的实施,为纺织行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市场机遇,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为纺织拓展新的应用领域创造了条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纺织服装产业转移提供了需求机遇,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社会的任务,对纺织节能减排提出了约束性要求。
王伟表示,纺织行业要抓住机遇,针对新的需求趋势,加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供应链创新,改善供给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增加花色品种,创建自主品牌,拓展营销渠道,注重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发展,满足不断变化的消费要求。要大力发展纤维新材料及产业用纺织品发展,力争在关键技术和产品应用上获得新突破,加快形成纺织工业新的增长点。在推进产业转移工作上,要创新思路和发展观念,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引导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防止能耗高、污染重和低水平的产能转移到中西部地区,促进东中西部纺织产业在新的平台上实现协调发展。
“创新是行业发展与品牌发展的灵魂。”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在本届创新年会上表示,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必须依托市场机制整合创新资源,这里面既包括材料和物质资源的整合,也包括技术资源的整合。然而,创新必然会有风险,这就需要通过供应链、价值链来进行整合,要学会将产业资本、商业资本、金融资本等优质资本创新地运用到行业建设中来。
“有发展的往上走,有耐心的向下走,有膽量的跨着走,看不清的跟着走。”在当天的年会上,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孙瑞哲在会上做了“需求驱动创新”的报告,在谈到企业应该如何创新、如何发展的议题上,孙瑞哲的这四句话成为了许多企业心领神会的顺口格言。
在会上,他指出,“除了传统的三条定位,纺织还应该是国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我们作为新材料被包括进来。但是作为整个新材料行业,随着时间一步一步延伸才会逐步体现出来。另外,我们纺织工业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不仅仅是制造业,还应该是改善人们生活,有更加健康可持续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推动力。
“资本也要有理想”
如今,中国纺织行业正面临着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的重大转型。如何在当前形势下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推动纺织行业调整升级,已经成为许多中的纺织企业家正在思考的问题。
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7月,在我国A股市场上市的纺织行业上市公司共计98家。其中,纺织类(含棉、毛、麻、丝纺织及综合类)上市公司46家,服装类(含服装、制帽、皮革等)23家,化纤类23家,轻纺机械类6家。沪深两市总市值25.23万亿,98家纺织行业上市公司的总市值3930.18亿元,占比1.56%。纺织行业市值最大的公司是雅戈尔,为256.73亿元。
对于寻求转型或者跨行业多元化发展的纺织企业来说,看准一个产业,选好一个项目是关键。否则,即便是在资本市场上筹到钱,也使不到“刀刃”上。对此,深圳叶子服装实业有限公司艺之卉总经理周胜就借用巴菲特的一句话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资本需要有理想。”
周胜表示,“越拥有资源的企业,其实越对资源有一种渴求。像风险投资这种机会,有一个早期和晚期的问题,这就像跟你结婚的人,在跟你结婚的一瞬间,他就已经想好了如何跟你离婚。在投我们国家PE的时装企业,我想也是金融危机以后投中国第一个产业的人,一个基金找过我,我跟他讨论一个观点,实际上我们更看重的是产业资本,倒并不是金融资本。如果仅仅只是金融资本的话,我想可能我不一定需要。”周胜认为,“资金本来是一个很透明的东西,但是如果专业资本跟专业产业结合的话,我想这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如果站在中国的产业角度来说,我觉得产业链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有人去精耕细作。因为毕竟人的精力有限,术业有专攻。你在每个领域能不能有所建设,需要你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以及持续的推进。包括日本的产业发展,基于日本自身的经济投入不够,它不可能像美国一样走大生产模式,因此才产生了日本的精细化管理。我认为,在产业分工上,不一定一个企业要做全产业链,只要能在产业链每一个环境里做深做透,我觉得这是我们每一个企业需要去关注的,也是唯一有可能现实的一条道路。”
而多年来有着成功投资履历的亚盛投资总裁毛区健丽女士表示,“我们在一个企业里投资,成败与否的关键要素,就是要看这个企业家有没有变革的决心。这个决心是一个在全公司流动的东西,不是只有老总、高管在空想,还需要下面的员工跟着这个方向转变行为。这背后需求的是什么?是企业文化。你要把所有经营管理的精华传导到最前线工人的头脑里。”
如今,在浙江的很多企业里,借助资本的力量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已经成为许多年轻的企业家们趋之若骛的事情,但是有了资本,却头脑迷糊的人也不在少数。“我并不认为上市,或者是接受风险投资就是好事情。大家都看得到目前的上市风潮,但是对于我而言,踏实做好本职才是最重要的,我们专注夹克30周年,一直坚持产品创新,款式创新,信息化建设,一直在探索创新我们的商业模式,这是我们企业一直在坚持的根本,我认为,也只有这样,才能在自己的领域内取得成功。”劲霸男装的副总裁连进对记者表示。
在未来5-10年,纺织工业要通过转变传统发展方式,全面优化结构,建立科学的、现代化的产业体系,更好地担当三大历史使命的同时,进一步发展成为高新技术充分应用产业和时尚文化创意产业,全面提升产业水平,力争在2020年基本建成科技强国、品牌强国、可持续发展强国和人才强国。这四大战略目标的实现过程必将贯穿着优化产业结构、生产力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 区域战略布局结构的一系列战略性调整。而在这其中,重视资本市场,重视金融工具,是每个企业都需要正视的问题。
从价格创新到价值创新
“中国企业大多在考虑三个战略第一战略就是向高端市场发展,这种方式往往面临着一个很重要的国际竞争。第二战略是放弃高端市场,紧密联系群众,能够跟底层市场共同发展,跟客户一起成长。第三战略是通过整个市场创新,影响顾客需求,改变需求曲线,创造更高的协力。国际上,已经有企业开始考虑到第四种战略,即创造高价值需求。例如,苹果公司依靠美感、技术、管理、科学等方式,满足了用户的高价值需求,并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跟其他公司的差异化。”谈到创新,北大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蔡剑表示。
在纺织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创新这一词汇就已经成为所有企业必须的难题,究竟怎样才能实现质的转变,而不仅仅是规模上的扩大,是许多纺织企业家都面临的问题。“我们整合了日本第一大成衣品牌运营商,经过产品整合,等于在如意体系内拥有了3000多个服装店。产业链整合以后,我们有机会去了解日本服装企业怎么能保持第一季服装销售率80%,日本的精细化管理是怎么做的。我感觉从创新、精细化管理和把握流行趋势上讲,中国纺织企业的差距实在太大。”如意集团董事长邱亚夫说道。
中国日益成熟的市场早已成为众多国外纺织巨头们聚焦的地方,来自意大利安博思管理咨询公司高级顾问Marlna Mira D’ercole告诉记者,“我为很多国际著名的品牌服务,这几年,我被中国的企业问过最多的问题是,如何才能让我的设计不断创新。”
Marina女士表示,“创新并不是只依靠一个人,比如设计师或者部门主管,创新必须是整个企业都具有的意识。我们必须建立一个非常好的价值链,这个价值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用到创新。一个具有创造性的企业,必须能够创造出一种环境,来激发大家的灵感和思想。一个具有创造性的企业,必须能够接受新的观念,将这个观念变成产品,最后再推向市场。同时,我们也要通过各种沟通的方式,来表现出这种创造力。”
“现在的中国市场充满了机遇,很多企业也都在考虑走出国门,收购的案例越来越多,但是,事实上,对于很多企业而言,做好国内市场就已经足够让他们忙的了。更何况,很多中国人现在依然都更愿意买国际品牌,崇洋媚外这个词汇也许太过分,但的确很多中国人更喜欢国外的产品,中国人的消费观念,需要中国的纺织企業家们去改变,我想,这同样也是他们需要在工作中创新的一部分。”
正如北大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蔡剑所说的那样,“创新总是要以人为本的,我们的根本目标是为了服务于人,为了培养人,塑造人,为了过上幸福的生活。而中国有很多人,所以我们有很多创新机会和创新的资源。我们只需要去思考如何创新,摒弃我们过去的低价格、高能耗、高污染的管理思维,能够找到高创新、低污染、低消耗的价值思维,形成我们企业的,乃至全民的价值意识。”
传统制造业的新未来
原料、成本、消费、结构,2010年以后的纺织行业依然面临着种种挑战,作为传统制造业的纺织行业如何在未来更快更好的实现转型升级,是所有纺织人都要共同面临的问题。
“怎样找到一个适用于创新外溢这样一个时代特点的创新机制?现在全世界都没有了。”谈到制造业的创新,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金碚说道。
“以美国为例,金融危机之后与金融危机之前,美国政策有很大的改变。金融危机之前,美国认为节能环保不是大问题,气候问题也不是大问题。为什么金融危机之后,说节能减排是大问题?因为他看到缺乏创新机制的问题。”金碚说道,“美国人认识到它必须有一个机制去解决资源环境问题。资源环境问题是内部成本,收益是外部收益。当这个部分的创新机制出现了创新不足的时候,另外一个地方就会创新过度,就是金融系统。金融的创新刚好相反,我投入的创新努力,如果成功了,这个收益都是我的。如果失败了,这--个东西就是社会承担。所以在这边拼命创新,在那边就是创新不足。”
金碚认为,“事实上,节能问题、环保问题,甚至是石油替代问题,它在技术上的难度,绝对不低于飞行器上火星。这个问题靠政府也解决不了,企业觉得投入大量成本只会降低竞争力,这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转移。转移在中国是一个话题,但是怎么样使得创新机制改变,才是最根本的问题。无论这个产业在东部,还是在中部、西部,它都应该节能,都应该环保,要解决这个问题。因为,金融危机之后,国际贸易规则和竞争规则都会发生变化,如果环保节能的问题不解决,国际规则就不会允许这样的交易存在。这就需要所有的企业都要注重节能环保,而不能简单地靠转移来回避这个问题。”
正如“十二五”规划建议所指出的,纺织工业发展形势中还存在许多粗放的、不协调、不可持续的因素,特别是经过金融危机冲击后,全行业已经更加清醒的感到已经实现的发展方式的转变和提升是远远不够的。
由于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媒体上曾经一度冒出诸如“夕阳产业”、“风险产业”、“减顺差产业”等似是而非的提法,加之要素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外贸出口壁垒增加、部分企业决策者失误等因素影响,尤其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的冲击,中国的纺织行业依然面临着重重险阻。
但是事实上,纺织工业虽然属于传统支柱产业,与新兴产业也是没有距离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纺织品的应用领域已逐渐发生变化,与相关学科进行融合、延伸,特别是称为技术纺织品的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在高科技、高技术领域崭露头角,显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在不久前发布的《纺织工业“十二五”科技进步纲要》中提出,“十二五”期间纺织工业将要攻关50项关键技术和重点推广110项先进适用技术,包括基础研究,纤维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新型纺纱、织造,印染高新技术,高性能产业用纺织品加工技术,节能环保技术,现代服装制造技术,新型纺织机械、纺织信息化技术以及纺织标准研究等。
传统制造业的未来,也许依然充满了险阻,只有通过发展具有自主品牌、自创特色、技术含量高的产品,才能在这个残酷的竞争世界中生存。也只有积极的实现节能减排,才能在环保大潮中屹立于不败。这不由得也让人想起此前中国政府对世界做出的郑重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目前看来,基于现有的技术设备和管理水平,一切皆有可能。
纺织竞争力依然强劲
2010年,纺织行业预计全年利润将突破20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幅达到50%以上,创历史新高。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金碚先生在创新年会上表示,纺织业在中国是一个非常有战略意义的产业。因为它是一个中国最具特色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里面的一个典型代表。而在所有的中国产业里面,相对来说,中国的纺织服装业,它的国际竞争力是比较强的。在这场罕见的金融危机过程中,纺织服装业已经表现出了自己的竞争力。
2011年,将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将是我国纺织工业由大到强转变的关键时期,既有加快发展的机遇,也将面临严峻挑战。工信部消费品司副司长王伟在大会致辞时表示,“十二五”坚持扩大内需战略的实施,为纺织行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市场机遇,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为纺织拓展新的应用领域创造了条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纺织服装产业转移提供了需求机遇,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社会的任务,对纺织节能减排提出了约束性要求。
王伟表示,纺织行业要抓住机遇,针对新的需求趋势,加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供应链创新,改善供给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增加花色品种,创建自主品牌,拓展营销渠道,注重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发展,满足不断变化的消费要求。要大力发展纤维新材料及产业用纺织品发展,力争在关键技术和产品应用上获得新突破,加快形成纺织工业新的增长点。在推进产业转移工作上,要创新思路和发展观念,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引导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防止能耗高、污染重和低水平的产能转移到中西部地区,促进东中西部纺织产业在新的平台上实现协调发展。
“创新是行业发展与品牌发展的灵魂。”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在本届创新年会上表示,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必须依托市场机制整合创新资源,这里面既包括材料和物质资源的整合,也包括技术资源的整合。然而,创新必然会有风险,这就需要通过供应链、价值链来进行整合,要学会将产业资本、商业资本、金融资本等优质资本创新地运用到行业建设中来。
“有发展的往上走,有耐心的向下走,有膽量的跨着走,看不清的跟着走。”在当天的年会上,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孙瑞哲在会上做了“需求驱动创新”的报告,在谈到企业应该如何创新、如何发展的议题上,孙瑞哲的这四句话成为了许多企业心领神会的顺口格言。
在会上,他指出,“除了传统的三条定位,纺织还应该是国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我们作为新材料被包括进来。但是作为整个新材料行业,随着时间一步一步延伸才会逐步体现出来。另外,我们纺织工业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不仅仅是制造业,还应该是改善人们生活,有更加健康可持续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推动力。
“资本也要有理想”
如今,中国纺织行业正面临着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的重大转型。如何在当前形势下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推动纺织行业调整升级,已经成为许多中的纺织企业家正在思考的问题。
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7月,在我国A股市场上市的纺织行业上市公司共计98家。其中,纺织类(含棉、毛、麻、丝纺织及综合类)上市公司46家,服装类(含服装、制帽、皮革等)23家,化纤类23家,轻纺机械类6家。沪深两市总市值25.23万亿,98家纺织行业上市公司的总市值3930.18亿元,占比1.56%。纺织行业市值最大的公司是雅戈尔,为256.73亿元。
对于寻求转型或者跨行业多元化发展的纺织企业来说,看准一个产业,选好一个项目是关键。否则,即便是在资本市场上筹到钱,也使不到“刀刃”上。对此,深圳叶子服装实业有限公司艺之卉总经理周胜就借用巴菲特的一句话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资本需要有理想。”
周胜表示,“越拥有资源的企业,其实越对资源有一种渴求。像风险投资这种机会,有一个早期和晚期的问题,这就像跟你结婚的人,在跟你结婚的一瞬间,他就已经想好了如何跟你离婚。在投我们国家PE的时装企业,我想也是金融危机以后投中国第一个产业的人,一个基金找过我,我跟他讨论一个观点,实际上我们更看重的是产业资本,倒并不是金融资本。如果仅仅只是金融资本的话,我想可能我不一定需要。”周胜认为,“资金本来是一个很透明的东西,但是如果专业资本跟专业产业结合的话,我想这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如果站在中国的产业角度来说,我觉得产业链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有人去精耕细作。因为毕竟人的精力有限,术业有专攻。你在每个领域能不能有所建设,需要你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以及持续的推进。包括日本的产业发展,基于日本自身的经济投入不够,它不可能像美国一样走大生产模式,因此才产生了日本的精细化管理。我认为,在产业分工上,不一定一个企业要做全产业链,只要能在产业链每一个环境里做深做透,我觉得这是我们每一个企业需要去关注的,也是唯一有可能现实的一条道路。”
而多年来有着成功投资履历的亚盛投资总裁毛区健丽女士表示,“我们在一个企业里投资,成败与否的关键要素,就是要看这个企业家有没有变革的决心。这个决心是一个在全公司流动的东西,不是只有老总、高管在空想,还需要下面的员工跟着这个方向转变行为。这背后需求的是什么?是企业文化。你要把所有经营管理的精华传导到最前线工人的头脑里。”
如今,在浙江的很多企业里,借助资本的力量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已经成为许多年轻的企业家们趋之若骛的事情,但是有了资本,却头脑迷糊的人也不在少数。“我并不认为上市,或者是接受风险投资就是好事情。大家都看得到目前的上市风潮,但是对于我而言,踏实做好本职才是最重要的,我们专注夹克30周年,一直坚持产品创新,款式创新,信息化建设,一直在探索创新我们的商业模式,这是我们企业一直在坚持的根本,我认为,也只有这样,才能在自己的领域内取得成功。”劲霸男装的副总裁连进对记者表示。
在未来5-10年,纺织工业要通过转变传统发展方式,全面优化结构,建立科学的、现代化的产业体系,更好地担当三大历史使命的同时,进一步发展成为高新技术充分应用产业和时尚文化创意产业,全面提升产业水平,力争在2020年基本建成科技强国、品牌强国、可持续发展强国和人才强国。这四大战略目标的实现过程必将贯穿着优化产业结构、生产力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 区域战略布局结构的一系列战略性调整。而在这其中,重视资本市场,重视金融工具,是每个企业都需要正视的问题。
从价格创新到价值创新
“中国企业大多在考虑三个战略第一战略就是向高端市场发展,这种方式往往面临着一个很重要的国际竞争。第二战略是放弃高端市场,紧密联系群众,能够跟底层市场共同发展,跟客户一起成长。第三战略是通过整个市场创新,影响顾客需求,改变需求曲线,创造更高的协力。国际上,已经有企业开始考虑到第四种战略,即创造高价值需求。例如,苹果公司依靠美感、技术、管理、科学等方式,满足了用户的高价值需求,并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跟其他公司的差异化。”谈到创新,北大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蔡剑表示。
在纺织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创新这一词汇就已经成为所有企业必须的难题,究竟怎样才能实现质的转变,而不仅仅是规模上的扩大,是许多纺织企业家都面临的问题。“我们整合了日本第一大成衣品牌运营商,经过产品整合,等于在如意体系内拥有了3000多个服装店。产业链整合以后,我们有机会去了解日本服装企业怎么能保持第一季服装销售率80%,日本的精细化管理是怎么做的。我感觉从创新、精细化管理和把握流行趋势上讲,中国纺织企业的差距实在太大。”如意集团董事长邱亚夫说道。
中国日益成熟的市场早已成为众多国外纺织巨头们聚焦的地方,来自意大利安博思管理咨询公司高级顾问Marlna Mira D’ercole告诉记者,“我为很多国际著名的品牌服务,这几年,我被中国的企业问过最多的问题是,如何才能让我的设计不断创新。”
Marina女士表示,“创新并不是只依靠一个人,比如设计师或者部门主管,创新必须是整个企业都具有的意识。我们必须建立一个非常好的价值链,这个价值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用到创新。一个具有创造性的企业,必须能够创造出一种环境,来激发大家的灵感和思想。一个具有创造性的企业,必须能够接受新的观念,将这个观念变成产品,最后再推向市场。同时,我们也要通过各种沟通的方式,来表现出这种创造力。”
“现在的中国市场充满了机遇,很多企业也都在考虑走出国门,收购的案例越来越多,但是,事实上,对于很多企业而言,做好国内市场就已经足够让他们忙的了。更何况,很多中国人现在依然都更愿意买国际品牌,崇洋媚外这个词汇也许太过分,但的确很多中国人更喜欢国外的产品,中国人的消费观念,需要中国的纺织企業家们去改变,我想,这同样也是他们需要在工作中创新的一部分。”
正如北大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蔡剑所说的那样,“创新总是要以人为本的,我们的根本目标是为了服务于人,为了培养人,塑造人,为了过上幸福的生活。而中国有很多人,所以我们有很多创新机会和创新的资源。我们只需要去思考如何创新,摒弃我们过去的低价格、高能耗、高污染的管理思维,能够找到高创新、低污染、低消耗的价值思维,形成我们企业的,乃至全民的价值意识。”
传统制造业的新未来
原料、成本、消费、结构,2010年以后的纺织行业依然面临着种种挑战,作为传统制造业的纺织行业如何在未来更快更好的实现转型升级,是所有纺织人都要共同面临的问题。
“怎样找到一个适用于创新外溢这样一个时代特点的创新机制?现在全世界都没有了。”谈到制造业的创新,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金碚说道。
“以美国为例,金融危机之后与金融危机之前,美国政策有很大的改变。金融危机之前,美国认为节能环保不是大问题,气候问题也不是大问题。为什么金融危机之后,说节能减排是大问题?因为他看到缺乏创新机制的问题。”金碚说道,“美国人认识到它必须有一个机制去解决资源环境问题。资源环境问题是内部成本,收益是外部收益。当这个部分的创新机制出现了创新不足的时候,另外一个地方就会创新过度,就是金融系统。金融的创新刚好相反,我投入的创新努力,如果成功了,这个收益都是我的。如果失败了,这--个东西就是社会承担。所以在这边拼命创新,在那边就是创新不足。”
金碚认为,“事实上,节能问题、环保问题,甚至是石油替代问题,它在技术上的难度,绝对不低于飞行器上火星。这个问题靠政府也解决不了,企业觉得投入大量成本只会降低竞争力,这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转移。转移在中国是一个话题,但是怎么样使得创新机制改变,才是最根本的问题。无论这个产业在东部,还是在中部、西部,它都应该节能,都应该环保,要解决这个问题。因为,金融危机之后,国际贸易规则和竞争规则都会发生变化,如果环保节能的问题不解决,国际规则就不会允许这样的交易存在。这就需要所有的企业都要注重节能环保,而不能简单地靠转移来回避这个问题。”
正如“十二五”规划建议所指出的,纺织工业发展形势中还存在许多粗放的、不协调、不可持续的因素,特别是经过金融危机冲击后,全行业已经更加清醒的感到已经实现的发展方式的转变和提升是远远不够的。
由于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媒体上曾经一度冒出诸如“夕阳产业”、“风险产业”、“减顺差产业”等似是而非的提法,加之要素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外贸出口壁垒增加、部分企业决策者失误等因素影响,尤其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的冲击,中国的纺织行业依然面临着重重险阻。
但是事实上,纺织工业虽然属于传统支柱产业,与新兴产业也是没有距离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纺织品的应用领域已逐渐发生变化,与相关学科进行融合、延伸,特别是称为技术纺织品的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在高科技、高技术领域崭露头角,显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在不久前发布的《纺织工业“十二五”科技进步纲要》中提出,“十二五”期间纺织工业将要攻关50项关键技术和重点推广110项先进适用技术,包括基础研究,纤维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新型纺纱、织造,印染高新技术,高性能产业用纺织品加工技术,节能环保技术,现代服装制造技术,新型纺织机械、纺织信息化技术以及纺织标准研究等。
传统制造业的未来,也许依然充满了险阻,只有通过发展具有自主品牌、自创特色、技术含量高的产品,才能在这个残酷的竞争世界中生存。也只有积极的实现节能减排,才能在环保大潮中屹立于不败。这不由得也让人想起此前中国政府对世界做出的郑重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目前看来,基于现有的技术设备和管理水平,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