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 G6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04-0045-01
高中阶段是人生一个重要的学习阶段,是智力得到发展并为将来打下扎实基础的关键时期,尤其数学是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各各学科的计算基础。所以在高中阶段,激发学生兴趣,以牢固的掌握并灵活的运用数学知识已成共识。但很多初中数学学科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后,数学显得比较薄弱,普遍存在学不过手,学不落实,高耗低效的现象。数学,与其他学科比起来,有哪些特点?它要求我们具备什么样的主观条件和学习方法?本文将就数学学科的特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数学学习方法作简要的阐述,以指导学生适应高中数学学习,提高数学成绩。
一、高中数学的特点
高中数学是初中数学的提高和深化,与初中数学相比,理论更强,内容增多,难度增大,要求提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
初中数学在教材表达上通常采用形象通俗的语言,研究对象多是常量,侧重于定量计算和形象思维,而高中数学语言表达抽象,逻辑严密,思维严谨,知识连贯性和系统性强,触及到非常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函数语言、图象语言等。
2、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初中阶段。
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型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等。因此,初中学习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思维,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根本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知识板块之间的联系增强。
初中知识的独立性较强,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便于记忆,又适合于知识的提取和使用。但高中的数学却不同了,它虽然是由几块相对独立的知识拼合而成,但经常是一个知识点刚学得有点儿入门,马上又有新的知识出现,因此,注重它们内部的小系统和各系统之间的联系,就成为了学习过程的着力点。
二、造成学生学习成绩下降的几点原因
1、被動学习。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为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
2、学不得法。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3、不重视基础。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不去认真思考,而是对难题很感兴趣,好高骛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一到正规作业考试时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4、进一步学习的条件不具备。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
三、学习方法的改进
高中学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正确对待学习中遇到的新困难和新问题。
在开始学习高中数学时,肯定会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同学们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胜不骄,败不馁,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愈挫愈勇,千万不能让问题堆积,形成恶性循环,而是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顽强的学习毅力,要有足够的学习信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2、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
对于新授课,预习工作至少要和老师的讲课速度同步。因为高中的课堂容量大,知识点多,如果不预习,不去发现问题,听课就没有明确的方向。通过预习,了解内容梗概,就能做到心中有数,掌握听课的主动权。预习是独立学习的尝试,对学习内容是否正确理解,能否把握其重点、关键、洞察到隐含的思想方法等,都能及时在听课中得到检验、加强或矫正,有利于提高学习能力和养成自学的习惯,所以它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一环。
3、课堂是接收知识的的主要阵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听课的效率与学习效果直接相关。用心领会教师的讲课思路、解题方法,对培养自己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新课,要弄清概念的形成和知识的前后联系,来龙去脉、基本方法、重点、难点、关键。对于习题课,要重点听清教师的分析过程。
4、要养成解后反思的习惯。
解答题目之后,要养成不失时机地回顾下述问题:解题过程中是如何分析联想探索出解题途径的?使问题获得解决的关键是什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这样,通过解题后的回顾与反思,就有利于发现解题的关键所在,并从中提炼出数学思想和方法,如果忽视了对它的挖掘,解题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因此,在解题后,要经常总结题目及解法的规律,只有勤反思,才能“站得高山,看得远,驾驭全局”,才能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要养成归纳总结的习惯,提高概括能力。每学完一节一章后,要按知识的逻辑关系进行归纳总结,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专题化、这也是再认识的过程,对进一步深化知识积累资料,灵活应用的知识,提高概括能力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对于数学学习,学生们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勤奋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不仅学会,而且会学,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高中阶段是人生一个重要的学习阶段,是智力得到发展并为将来打下扎实基础的关键时期,尤其数学是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各各学科的计算基础。所以在高中阶段,激发学生兴趣,以牢固的掌握并灵活的运用数学知识已成共识。但很多初中数学学科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后,数学显得比较薄弱,普遍存在学不过手,学不落实,高耗低效的现象。数学,与其他学科比起来,有哪些特点?它要求我们具备什么样的主观条件和学习方法?本文将就数学学科的特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数学学习方法作简要的阐述,以指导学生适应高中数学学习,提高数学成绩。
一、高中数学的特点
高中数学是初中数学的提高和深化,与初中数学相比,理论更强,内容增多,难度增大,要求提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
初中数学在教材表达上通常采用形象通俗的语言,研究对象多是常量,侧重于定量计算和形象思维,而高中数学语言表达抽象,逻辑严密,思维严谨,知识连贯性和系统性强,触及到非常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函数语言、图象语言等。
2、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初中阶段。
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型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等。因此,初中学习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思维,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根本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知识板块之间的联系增强。
初中知识的独立性较强,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便于记忆,又适合于知识的提取和使用。但高中的数学却不同了,它虽然是由几块相对独立的知识拼合而成,但经常是一个知识点刚学得有点儿入门,马上又有新的知识出现,因此,注重它们内部的小系统和各系统之间的联系,就成为了学习过程的着力点。
二、造成学生学习成绩下降的几点原因
1、被動学习。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为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
2、学不得法。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3、不重视基础。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不去认真思考,而是对难题很感兴趣,好高骛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一到正规作业考试时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4、进一步学习的条件不具备。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
三、学习方法的改进
高中学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正确对待学习中遇到的新困难和新问题。
在开始学习高中数学时,肯定会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同学们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胜不骄,败不馁,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愈挫愈勇,千万不能让问题堆积,形成恶性循环,而是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顽强的学习毅力,要有足够的学习信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2、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
对于新授课,预习工作至少要和老师的讲课速度同步。因为高中的课堂容量大,知识点多,如果不预习,不去发现问题,听课就没有明确的方向。通过预习,了解内容梗概,就能做到心中有数,掌握听课的主动权。预习是独立学习的尝试,对学习内容是否正确理解,能否把握其重点、关键、洞察到隐含的思想方法等,都能及时在听课中得到检验、加强或矫正,有利于提高学习能力和养成自学的习惯,所以它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一环。
3、课堂是接收知识的的主要阵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听课的效率与学习效果直接相关。用心领会教师的讲课思路、解题方法,对培养自己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新课,要弄清概念的形成和知识的前后联系,来龙去脉、基本方法、重点、难点、关键。对于习题课,要重点听清教师的分析过程。
4、要养成解后反思的习惯。
解答题目之后,要养成不失时机地回顾下述问题:解题过程中是如何分析联想探索出解题途径的?使问题获得解决的关键是什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这样,通过解题后的回顾与反思,就有利于发现解题的关键所在,并从中提炼出数学思想和方法,如果忽视了对它的挖掘,解题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因此,在解题后,要经常总结题目及解法的规律,只有勤反思,才能“站得高山,看得远,驾驭全局”,才能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要养成归纳总结的习惯,提高概括能力。每学完一节一章后,要按知识的逻辑关系进行归纳总结,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专题化、这也是再认识的过程,对进一步深化知识积累资料,灵活应用的知识,提高概括能力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对于数学学习,学生们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勤奋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不仅学会,而且会学,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