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把学生个性发展列为体育与健康教学的任务之一,其目的就是造就一大批富有鲜明的个性特点,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各型人才。学校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是发展学生个性的理想途径。下面略谈本人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几点做法。
一、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新课改要求把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放在重要位置来抓。教师与学生要建立合作互动的关系,尽量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需求和爱好;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少竞技化多趣味性的运动项目;教学的手段和方法要多样化。我在教学中进行了有限的选项性教改实验,即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在每节体育课中除按大纲要求安排一定时间进行正常的教学外,还根据场地、器材等条件安排几个项目供学生选择练习,学生在完成第一教学任务外,可在教师提供的项目中选择1—2个自己喜爱的项目进行锻炼。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大大提高了学生锻炼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具体操作中应坚持以下三个原则:一是指导思想上要与新课程理念相切合。即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二是教学目标由单一向综合方向发展。如发展学生的体能或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等;三是体育教学模式让学生向着主动学习的方向发展。即着重突出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发展,如探究发现、自学互教等。
二、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主体性,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多变,如分组练习:可按水平分组、按兴趣分组、按性别分组,还可按合作分组、友情分组、随机分组、同质分组等形式。教师的教学也应更多地采用引导式、启发式、协商式等形式。要尊重学生的意愿,尽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一个民主平等、轻松和谐、宽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尊重,主体性得到体现,想象力、创造力得到开发,个性得到发展。学生的性格类型同样会影响教学效果。属于外倾型性格的学生,活泼开朗,反应较快,身体素质往往较好,运动能力较强;而属于内倾型的学生,性格孤僻,反应较慢,一般体育素质较差,运动能力也较弱。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忽略了这种个性差异的存在,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安排不合理,结果前者感到“吃不饱”,后者则“吃不消”,这就会导致一部分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对此,教师可按内、外向型两种性格,结合其运动技能而分组教学,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这样,教师较易控制课的密度和运动量,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让不同个性特征学生的身心都能得以充分的培养和发展。
三、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在教学设计上科学安排教學内容,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用主动的、积极的手段去实现学习目标,使得每一名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如安排上肢力量练习,如果要求学生都做引体向上或俯卧撑,看似组织严密,其实有的同学量不够,有的完不成。同样的练习,如果把统一做引体向上改成根据学生能力不同,分为有的做引体向上,有的做斜身引体向上,有的做水平悬垂臂屈伸。同样练俯卧撑也考虑抬高手的位置或抬高脚的位置的俯卧撑,全体学生都能在一个生动、活泼的环境、气氛中进行切合自己实际的练习,学生的情感得到满足,身心健康得到发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锻炼能力。
四、突出学生的个体发展
体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受到同等的尊重和关注。由于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体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很大,因此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目标的制定等都不能搞一刀切,要让绝大多数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达到自己的目标,体验到体育学习成功的快乐。这就要坚持以下原则:第一,设定阶段目标。即把体育课的总目标设定为多个中间层次的目标,每个中间层次的目标又可分为若干具体的目标。这样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去实现目标。当达到一个具体目标时,又有一个新的目标摆在前面,从而唤起学生不断地向更高目标进取的愿望。第二,采用“练习——测验——比赛”的循环方式进行体育课的教学。首先可从练习开始,经过模拟测验、练习比赛,最后以正式比赛或测验结束。这样的程序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更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第三,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要让学生参加到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过程的组织等活动。每次课都应该留出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自由练习,从而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第四,在体育课教学之外,要建立健全各种体育兴趣小组,组织相关的竞赛活动,提供学生个性特长展示的机会,从而使学生向更高的目标前进。第五,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要倡导互相接受、互相适应、互相理解、互相尊重,树立尊重他人个性、维护他人尊严的教学观,让学生充分领悟到教师的爱和集体的温暖,及时制止学生间的讽刺、讥笑等恶习。
五、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
一是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身体活动的主要特征是实践,以健康为目标的学校体育应努力满足学生的身体活动实践,上课提倡教师精讲。
二是重视学生应用能力的发展。应用能力是指如何把学到的体育知识、运动技能应用到身体活动中去,例如有氧运动能提高人的心肺功能,其中耐久跑就是很有效的一种练习方法,但如果让学生反复绕着操场跑道跑,他们是不太情愿的。可以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越野跑、定时跑、让距离跑等形式进行。让学生多练自己感兴趣的能经常坚持的运动项目,同样可以达到提高心肺功能的目的。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又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三是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体育运动本身就是在不断的发明、创新中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因此我们要十分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在发展学生个性过程中,还要加强学生思想中积极的、向上的、健康的、创造性等方面个性的发展,更要注意引导学生思想中消极的、落后的、自私的、不健康的个性加以改正和克服,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健康发展,并真正成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各型人才。
一、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新课改要求把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放在重要位置来抓。教师与学生要建立合作互动的关系,尽量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需求和爱好;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少竞技化多趣味性的运动项目;教学的手段和方法要多样化。我在教学中进行了有限的选项性教改实验,即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在每节体育课中除按大纲要求安排一定时间进行正常的教学外,还根据场地、器材等条件安排几个项目供学生选择练习,学生在完成第一教学任务外,可在教师提供的项目中选择1—2个自己喜爱的项目进行锻炼。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大大提高了学生锻炼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具体操作中应坚持以下三个原则:一是指导思想上要与新课程理念相切合。即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二是教学目标由单一向综合方向发展。如发展学生的体能或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等;三是体育教学模式让学生向着主动学习的方向发展。即着重突出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发展,如探究发现、自学互教等。
二、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主体性,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多变,如分组练习:可按水平分组、按兴趣分组、按性别分组,还可按合作分组、友情分组、随机分组、同质分组等形式。教师的教学也应更多地采用引导式、启发式、协商式等形式。要尊重学生的意愿,尽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一个民主平等、轻松和谐、宽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尊重,主体性得到体现,想象力、创造力得到开发,个性得到发展。学生的性格类型同样会影响教学效果。属于外倾型性格的学生,活泼开朗,反应较快,身体素质往往较好,运动能力较强;而属于内倾型的学生,性格孤僻,反应较慢,一般体育素质较差,运动能力也较弱。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忽略了这种个性差异的存在,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安排不合理,结果前者感到“吃不饱”,后者则“吃不消”,这就会导致一部分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对此,教师可按内、外向型两种性格,结合其运动技能而分组教学,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这样,教师较易控制课的密度和运动量,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让不同个性特征学生的身心都能得以充分的培养和发展。
三、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在教学设计上科学安排教學内容,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用主动的、积极的手段去实现学习目标,使得每一名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如安排上肢力量练习,如果要求学生都做引体向上或俯卧撑,看似组织严密,其实有的同学量不够,有的完不成。同样的练习,如果把统一做引体向上改成根据学生能力不同,分为有的做引体向上,有的做斜身引体向上,有的做水平悬垂臂屈伸。同样练俯卧撑也考虑抬高手的位置或抬高脚的位置的俯卧撑,全体学生都能在一个生动、活泼的环境、气氛中进行切合自己实际的练习,学生的情感得到满足,身心健康得到发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锻炼能力。
四、突出学生的个体发展
体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受到同等的尊重和关注。由于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体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很大,因此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目标的制定等都不能搞一刀切,要让绝大多数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达到自己的目标,体验到体育学习成功的快乐。这就要坚持以下原则:第一,设定阶段目标。即把体育课的总目标设定为多个中间层次的目标,每个中间层次的目标又可分为若干具体的目标。这样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去实现目标。当达到一个具体目标时,又有一个新的目标摆在前面,从而唤起学生不断地向更高目标进取的愿望。第二,采用“练习——测验——比赛”的循环方式进行体育课的教学。首先可从练习开始,经过模拟测验、练习比赛,最后以正式比赛或测验结束。这样的程序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更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第三,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要让学生参加到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过程的组织等活动。每次课都应该留出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自由练习,从而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第四,在体育课教学之外,要建立健全各种体育兴趣小组,组织相关的竞赛活动,提供学生个性特长展示的机会,从而使学生向更高的目标前进。第五,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要倡导互相接受、互相适应、互相理解、互相尊重,树立尊重他人个性、维护他人尊严的教学观,让学生充分领悟到教师的爱和集体的温暖,及时制止学生间的讽刺、讥笑等恶习。
五、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
一是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身体活动的主要特征是实践,以健康为目标的学校体育应努力满足学生的身体活动实践,上课提倡教师精讲。
二是重视学生应用能力的发展。应用能力是指如何把学到的体育知识、运动技能应用到身体活动中去,例如有氧运动能提高人的心肺功能,其中耐久跑就是很有效的一种练习方法,但如果让学生反复绕着操场跑道跑,他们是不太情愿的。可以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越野跑、定时跑、让距离跑等形式进行。让学生多练自己感兴趣的能经常坚持的运动项目,同样可以达到提高心肺功能的目的。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又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三是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体育运动本身就是在不断的发明、创新中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因此我们要十分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在发展学生个性过程中,还要加强学生思想中积极的、向上的、健康的、创造性等方面个性的发展,更要注意引导学生思想中消极的、落后的、自私的、不健康的个性加以改正和克服,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健康发展,并真正成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各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