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我只有一个儿子”为何会产生歧义?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yjied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歧义现象在生活中客观存在.例如:rn①我只有一个儿子.rn②我有一个儿子.rn句①的语义存在两种理解:rna.我有一个孩子,且是儿子;rnb.我有两个或更多个孩子,其中只有一个是儿子.rn而句②并无歧义.rn分析某个句子为什么会产生歧义时,通常会从句法结构、语义和语用三个层面去思考.显然,句①的歧义成因不在于其句法结构.这是一个“只”字句,对副词“只”的语义指向不同引起的句子歧义现象,研究成果已不少.据前人研究,句①中的副词“只”指向述宾结构“有一个儿子”,其语义指向因语用前提的不同而不同,歧义由此而生(徐以中,2003).但是,这只是通过假设语用前提来分化出了句①可能存在的歧义,并没有进一步指出歧义形成的原因.殷何辉(2017)指出了这一点,认为现有“只”字句的歧义研究无法解答“只”和它的语义指向对象的联系是如何建立起来的,于是引入当代形式语义学的焦点理论,分析“只”字句的焦点影响“只”的语义指向对象,揭示歧义成因.
其他文献
在中考语文试卷中,阅读理解占了半壁江山,作用题又是其中的一个大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版)中,为第四学段(7~9年级)的阅读教学制定了明确的目标,其中就提到学生要能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期刊
试题分析,说到底,就是要具体阐述知识要点、思维特点,准确描述能力要求、教学启示,正面回应科学素养、核心价值等.这样才有可能利于学生复习和迎考,形成一定的能力;利于教师指导教学,提高教学水平;也可能利于高考的推进和改进,提升高考试题的质量.不言而喻,高考试题有一定难度,分析高考试题就不可能是一件容易的事,要达到上述目的,实在是要做很多工作,下很大功夫,想很多办法.唯有如此,才会真正具有“一看就懂”“一想就通”“一思就得”“一学就会”“一用就灵”的作用.
期刊
纵观诸多名师的公开课,黄厚江老师的独特之处,直指朴质,归于本真.这种朴质的追求,以平淡为表象,在漫不经心的“闲谈”中“撕扯”,于诙谐幽默的“应答”中承转,出于文本而又高于文本,源于本真而归于本真.rn一、依体而教,平淡入文rn黄老师本色语文的要义之一即“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落实在具体教学之中可以理解为依体定教.而散文作为土生土长的文学样式,以其自身的多样性为优势在统编教材中占有相当大一份比重,作为杨绛先生经典之作的《老王》,更是因耐人寻味的语言和饱含哲理的内涵成为各位老师探究的对象.纵观当前语文教育界众
期刊
“学习任务群”是核心素养取向下课程组织的创新方式,深刻影响到统编语文教材编写体例,而且“有着丰富意涵,是引领语文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华丽转身的原点所在”,对统编语文教材的写作教学实践进行了积极的理念重建.这迫切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应答,主动探索设计思路,推动写作教学范式的变革,为统编语文教材下写作教学实施提供可兹借鉴的思路.本文以统编教材八(上)第三单元“学习描写景物”写作教学为例,探讨基于“学习任务群”理念的写作教学设计创新思路.
期刊
无论是在普通人的生活中,还是在诗人的笔下,“花”都是一个具有丰富意象的载体,尤其花对于诗人来说,是最能激活诗人的灵感,于是在诗人的笔下,花的意蕴也就丰富了起来.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就是这样一首与花有关的诗.该诗被编入统编本教材七年级上册的课本中,从而给七年级的学生带来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也给教师解读这首诗带来了新的契机.从表层的文字内容来看,《金色花》描写了诗人将自己想象成金色花的孩子,孩子和母亲嬉戏玩闹的场景.结合这种场景,大多教师在对该文进行解读时,是站在孩子的视角,从孩子的想象出发,
期刊
高考文言句译,是不言而喻的难点,更可以说是难中之难.因为翻译要求做到:一是要正确理解,二是要紧扣语境,三是要准确表述.这其中,既有信息的输入,又有信息的加工,更有信息的输出,综合性十足,实践性很强,充分体现了语文的特点,不难才怪.
期刊
调研发现,学生的情绪问题直接影响到家庭的稳定与社会的和谐,所以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不是小事.学生有不良情绪是很正常的事情,每一种情绪,都不会凭空出现;每一种情绪的背后,可能都藏着你的某个心理需求.只有知道了我们内心深处的心理需要,我们才有可能去采取一些更有效的方法来满足这些需要.
期刊
在语文教材中有着永恒生命力的作品当中,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因文中的深挚情怀以及所体现出来的鲁迅先生匕首投枪般的文字风格,而深受学生以及所有读者的重视.也因此,对这篇课文的解读也是不少高中语文教师的挚爱.在诸多解读结果当中,笔者注意到更多的将重点放在宏观意义上,或者放在作者鲁迅先生的爱国情怀上,应当说这样的分析是必要的,也是本文的教育意义所在.与此同时,也可以将课文解读的视角放得更细致一些,比如说可以去解读刘和珍这样一个人物形象.这其实也是有价值的,因为对于经典文本的解读来说,既需要从宏大叙事中获得意
期刊
一、前言rn几年前,在笔者参加的一个“土木工程类专业中职毕业生满意度回访”为主题的校企座谈会上,雇主们普遍对中职毕业生的专业动手技能和职业道德、纪律意识比教满意,甚至可以媲美高职毕业生,但对他们的专业表达、吃苦耐劳和待人接物等方面提出了较多问题,尤其是专业表达能力与高职院校毕业生比较而言相去较远.由此,笔者对土木工程类中职学生专业表达能力的培养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与实践.
期刊
在文化与旅游融合的大背景下,培养更多具有导游知识和地方文化底蕴的导游人才是当前旅游发展的迫切需要.rn梅州是我国客家人最集中的居住区,有“世界客都”的美称,有着充足的客家文化旅游资源.在当前旅游业大发展的形势下,要更好地塑造梅州旅游形象,除了不断完善旅游设施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一批精通梅州客家文化的导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