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提出了“参与”、“探究”、“合作”、“交流”等一系列关键词。其中,参与是这一切的前提和基础,并且这种参与是主动的,有效的,而不是被迫的,随众的。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就是要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利用各个环节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下面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这方面谈谈几点看法。
一、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和谐的学习环境,就是在教师的精心组织和引导下,教师、学生、教材等教学过程因素形成的自然、和谐的有机结合体。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情绪饱满,怀着一颗快乐的心去学习,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这是学生提高学生参与度的基本条件。
二、加强对参与方式的指导,促进学生多方位参与
新课标环境下学生的有次效参与,追求的是:教师指导作为参与主体的学生进行的一种自主的、互动的、注重实质的参与。这就决定了教师必须要处理好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情感、行为、认知三因素,促进情感参与、行为参与、认知参与方式的最优统一。
三、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
我们教师要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的新型教学过程,把教学活动的“多教”转向“多学”,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自身的魅力,主动进入学习数学的角色。教师要由“教学型”课堂向“思考型”“研究型”转变。
四、让学生参与课本利用
课本是教师引导学生进入知识海洋的一叶方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资料,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不仅要求学生做到“学会”,而且要做“会学”。因此,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与课本的关系,让学生掌握学习教学知识的依据,并充分加以利用。
五、让学生参与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在师生之间与学生之间共同协调、讨论、归纳、总结,从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学习方法。在新课标环境下,这种教学方式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小学生喜欢的方式之一。
六、让学生参与动手操作
皮亚杰曾说过:要认识一个客体,就必须动之以手。可见让学生亲自操作,参与实践活动,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在操作前,让学生明确操作任务、要求及活动步骤,使学生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做;根据操作内容配以教具,让学生按求做好相应的课前准备。操作中,鼓励学生大胆操作,给予必要的启发、讲解和引导。同时我们教师也要参与到学生的操作中去,对于出现的问题和错误要及时纠正和照顾,及时发现在操作中的闪光点和具有创新意识的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操作后,安排学生汇报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操作过程和方法,说说自己的结论和启示。在复述思维过程和动手过程中,使知识内化。
七、让学生参与质疑问难
课程改革为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要转变学习方式,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现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疑开始的。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把据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的问题情景联系起来,制造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思考,激起学生心中产生疑问,形成悬念,进而很想知道问题中的奥秘,探究欲望溢于言表。当一个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了问“为什么”、“怎么办”等认知需要时,并还具有了进行探索这个“为什么”疑难问题的愿望和心理时,他就会集中全部精力,把自己的思维调动起来。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能提出问题或见解是学生参与度的可贵体现。这反映了学习的深入,是学生主动性充分调动的表现。教师要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状态,引导他们积极思维,产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欲望。让学生在阅读课本和听课时,随时把自己有疑难的地方画出来,提出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仔细寻疑,敢于问疑,逐渐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
八、让学生参与课堂平价
课堂平价是为了教育和促进学生的发展,是学生成长的动力和源泉,具有导向、激励的功能。课堂评价不应当是教师一人进行的,应当尽可能让学生参与进行。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展示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自我检查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就可以及时反馈,弥补不足,纠正学习中的错误。
九、让学生参与课堂总结
课堂是门艺术,懂得课堂总结更是一门艺术。“编篓编篓,重在收口”,良好的课堂总结设计可激起学生的思维高潮,产生画龙点睛、余味无穷、启迪智慧的效果。课堂总结是教学中既重要又忽视的环节,是完成某项教学任务的最后阶段,是师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总结和升华的行为方式。总结时可以允许学生翻阅教材和资料,写写画画以及与同学相互交流、讨论,按照当堂课的学习过程进行总结。我们教师要让学生去畅谈自己对知识的体验、感受和收获,表达自己的困惑和喜悦,提出建议和见解。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達成的,教师要动用一切可能的手段,为学生创设各种参与数学学习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表现自己的机会,让积极参与变为学生的自觉行为,这样才能保证参与的质量。
一、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和谐的学习环境,就是在教师的精心组织和引导下,教师、学生、教材等教学过程因素形成的自然、和谐的有机结合体。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情绪饱满,怀着一颗快乐的心去学习,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这是学生提高学生参与度的基本条件。
二、加强对参与方式的指导,促进学生多方位参与
新课标环境下学生的有次效参与,追求的是:教师指导作为参与主体的学生进行的一种自主的、互动的、注重实质的参与。这就决定了教师必须要处理好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情感、行为、认知三因素,促进情感参与、行为参与、认知参与方式的最优统一。
三、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
我们教师要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的新型教学过程,把教学活动的“多教”转向“多学”,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自身的魅力,主动进入学习数学的角色。教师要由“教学型”课堂向“思考型”“研究型”转变。
四、让学生参与课本利用
课本是教师引导学生进入知识海洋的一叶方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资料,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不仅要求学生做到“学会”,而且要做“会学”。因此,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与课本的关系,让学生掌握学习教学知识的依据,并充分加以利用。
五、让学生参与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在师生之间与学生之间共同协调、讨论、归纳、总结,从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学习方法。在新课标环境下,这种教学方式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小学生喜欢的方式之一。
六、让学生参与动手操作
皮亚杰曾说过:要认识一个客体,就必须动之以手。可见让学生亲自操作,参与实践活动,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在操作前,让学生明确操作任务、要求及活动步骤,使学生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做;根据操作内容配以教具,让学生按求做好相应的课前准备。操作中,鼓励学生大胆操作,给予必要的启发、讲解和引导。同时我们教师也要参与到学生的操作中去,对于出现的问题和错误要及时纠正和照顾,及时发现在操作中的闪光点和具有创新意识的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操作后,安排学生汇报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操作过程和方法,说说自己的结论和启示。在复述思维过程和动手过程中,使知识内化。
七、让学生参与质疑问难
课程改革为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要转变学习方式,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现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疑开始的。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把据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的问题情景联系起来,制造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思考,激起学生心中产生疑问,形成悬念,进而很想知道问题中的奥秘,探究欲望溢于言表。当一个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了问“为什么”、“怎么办”等认知需要时,并还具有了进行探索这个“为什么”疑难问题的愿望和心理时,他就会集中全部精力,把自己的思维调动起来。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能提出问题或见解是学生参与度的可贵体现。这反映了学习的深入,是学生主动性充分调动的表现。教师要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状态,引导他们积极思维,产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欲望。让学生在阅读课本和听课时,随时把自己有疑难的地方画出来,提出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仔细寻疑,敢于问疑,逐渐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
八、让学生参与课堂平价
课堂平价是为了教育和促进学生的发展,是学生成长的动力和源泉,具有导向、激励的功能。课堂评价不应当是教师一人进行的,应当尽可能让学生参与进行。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展示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自我检查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就可以及时反馈,弥补不足,纠正学习中的错误。
九、让学生参与课堂总结
课堂是门艺术,懂得课堂总结更是一门艺术。“编篓编篓,重在收口”,良好的课堂总结设计可激起学生的思维高潮,产生画龙点睛、余味无穷、启迪智慧的效果。课堂总结是教学中既重要又忽视的环节,是完成某项教学任务的最后阶段,是师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总结和升华的行为方式。总结时可以允许学生翻阅教材和资料,写写画画以及与同学相互交流、讨论,按照当堂课的学习过程进行总结。我们教师要让学生去畅谈自己对知识的体验、感受和收获,表达自己的困惑和喜悦,提出建议和见解。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達成的,教师要动用一切可能的手段,为学生创设各种参与数学学习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表现自己的机会,让积极参与变为学生的自觉行为,这样才能保证参与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