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应收账款形成的主要原因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形成的债权。具体来说,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或提供劳务等原因,应向购货客户或接收劳务的客户收取的款项或代垫的运杂费。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1.在市场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企业为了扩大销售,提高市场占有份额,采取现金折扣、赊销的方式进行销售,这是形成应收账款的主要原因。
2.减少库存商品,节约库存商品的管理费用。企业库存商品较多时,一般采用较为优惠的信用条件进行赊销,把库存商品转化为应收账款,节约各项支出。
3.销售和收款的时间差距。商品成交的时间和收到货款的时间经常不一致,导致了应收账款的发生。
二、应收账款产生的经营风险
1.占用企业的生产经营资金,降低资金的周转速度。应收账款未实现现金的流入,属于应收而未收的资产,代表企业的债权,应收账款的不断增加,使企业资金的周转速度减慢,使大量的流动资金沉淀在非生产环节,致使企业的生产经营资金短缺,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
2.增加企业的现金流出。(1)应收账款的发生意味着企业销售收入的成立。流转税是以销售收入为计算依据,按期以现金方式缴纳。(2)应收账款使企业利润增加,企业盈利后需缴纳企业所得税。(3)应收账款的管理成本(即信用调查费用、信用收集费用、账簿记录费用、收账费用等)会增加企业的现金流出。
3.形成坏账损失,影响企业经营业绩。坏账是企业无法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极小的应收账款。由于发生坏账而产生的损失,称为坏账损失。企业对发生的坏账依法处理后,作为企业的一项经营发生的管理费用可冲减企业利润。
三、应收账款管理的对策
1.制定科学的信用评价体系
(1)信用标准。信用标准是指顾客获得企业的交易信用所应具备的条件,如果顾客达不到信用标准,便不能享受企业的信用或只能享受较低的信用优惠。确立合理的信用标准,应考虑的三个因素:其一,同行竞争对手的情况。其二,企业承担违约的能力。第三,客户的信用程度。
(2)信用政策。应收账款赊销的好坏,信赖于企业的信用政策。信用政策即应收账款的管理政策,是指在企业为对应收账款投资进行规划与控制而确立的基本原则与行为规范,包括信用期间、信用标准和现金折扣政策三部分内容。制定收账政策就是要在增加收账费用与减少坏账损失、减少应收账款机会成本之间进行权衡,若前者小于后者,则可取。
(3)信用方案的评估。当应收账款被客户拖欠或拒付时,企业应首先分析现有的信用标准及信用审批制度是否存在纰漏然后重新对违约客户的资信等级进行调查、评价。将信用品质恶劣的客户从信用名单中删除,对其所拖欠的款项可先通过信函、电讯或者派员前往等方式进行催收,态度可以渐加强硬,并提出警告。
2.建立健全应收账款的内部监控制度
(1)划分赊销制度,审批权限,分别确定责任人的权限范围。赊销业务经有关领导严格审查和同意,根据赊销业务量,确定不同的审批权限,在严格赊销审批基础上,加强赊销的管理以便于及时了解、掌握和控制应收账款。
(2)强化财务部门的管理与监督职能。按照内部牵制原则,可在财务部下设财务监督小组,由财务总监领导,配置专职会计人员,负责对有关业务往来账核算和监督,对每一笔应收账款都进行分析和核算,保证账账相符;同时,规范各经营环节的要求和操作规程,健全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制度,努力形成一整套规范化的应收账款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程序,使经营活动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
(3)建立应收账款回笼责任制。所有经济业务从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由其经办人终身负责到底,如出现死账烂账,并造成损失,则经办人不准办理调离、提升、退休等一切手续,并按规定扣除其工资及岗位津贴,直至结清为止。对违反法律法规骗取企业财产的业务人员,应追究其法律责任。
(4)定期或不定期对营销网点进行巡视、检察和内部审计,防范因管理不严而出现挪用、贪污及资金体外循环等问题,降低风险。
3.改进应收账款的对账工作
收账款对账工作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总账与明细账核对,二是明细账同客户单位往来账目核对。前者是账务部门的内部事务,后者是企业的相关事务。做好应收账款对账工作,目的是保证收账工作能顺利进行。传统的做法,是由财务部门负责对账工作,销售部门则负责收账工作。然而,随着企业之间赊销业务的频繁,这种约定俗成的分工带来严重的负面效应,迫切要求对应收账款对账工作加以改进:
(1)将企业之间对账工作分两个环节来完成。第一环节是营销人员同本单位财会部门核对应收账款账目;第二环节是营销人员同客户单位核对往来账目,使营销人员成为对账工作的主角。
(2)借鉴银行定期对账管理模式,由应收账款会计定期向营销人员提供对账单,包括账款形式、货款回笼及余额。营销人员按其管理的客户单位设立统计台账,对产品发出、销售发票开具和货款回笼进行序时记录,定期同财会部门提供的对账单相核对。出现未达账項及时向财会部门反馈,由应收账款会计查明原因后进行调整。保证应收账款明细账同相应的统计台账余额一致。
(3)营销人员同客户单位核对往来账目。对客户单位已入账,我方尚未入账的款项,查清记录后向财会部门反馈,由应收账款会计查明原因后进行调整,保证统计台账余额同客户单位往业账目余额一致。对营销人员难以对清的往来账目,可由应收账款会计配合进行,但这是作为对账工作中的特殊情况。
4.建立和健全往来账户结算登记、核查、清理制度
(1)企业应严格按会计制度的规定来规范核算,正确使用会计科目,及时反映每笔往来款项,以随时掌握应收、预付账款的形成、回收增减变化情况,并按月与客户核对和清理。要求制定严格的管理办法,对过期的应收预付账款逐笔查清原因,建档清查,及时向领导汇报。公司领导应根据查明的情况,分清责任,责成有关人员提出明确的处理意见,制定具体催收计划,责任到人,财务部门要跟踪督促执行。
(2)利用电子计算机管理财务。利用电子计算机可以轻松快捷地对数据进行分类、排序等操作,从而达到自动核销往来账、进行账龄分析、查询逾期应收未收款等目的。
5.加强销售合同管理,建立,完善合同台账制度
企业应注重并加强销售合同管理,按照新《合同法》的规定,制定、修改、完善合同管理制度,明确合同管理机构及职责。在经济往来中,除能即时结清者外,都要签订书面合同。在签订合同时,应尽量使用规范文本,如果使用自拟文本,内容一定要详细、具体、完备,尤其是对方提供的文本,一定要弄清每一款内容的含义。实行严格的合同审批程序,层层把关,对标的额较大、内容重要的合同,要请法律顾问审查把关,由公司领导班子研究决定。同时,要建立、完善合同台账制度,部门要有部门台账,公司要有总台账。
6.制定合理的收账政策,采用恰当的清欠方法
企业对于拖欠的应收款款,无论采用何种方式进行催收,部有利有弊,因而,企业在制定收款政策时,要权衡利弊掌握好宽严界限,因为如果企业制定的收款政策过宽,会导致逾期末付款的客户拖延时间更长,对企业不利;如果收款政策过严,催收过急,又可能伤害无意拖欠的客户,影响企业未来的销售利润。
对于确实难以收回的应收账款,应积极运用法律手段加大追索债务的力度。要求企业业务人员,强化法律意识,充分运用法律手段清理欠款,以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财务部门定期对逾期的货款列出详细清单,由业务部门逐笔提出处理意见,交领导分析究,以便采取措施。
7.将应收账款管理纳入企业绩效评价体系
企业领导要高度关注应收款项的同收情况,时刻注意资金的周转对企业的影响,对违规赊销或发生的坏账要追究当事人的经济责任,对应收账款的催收给予必要的人、财、物支持,建立相应的绩效考核制度,将员工的业绩、待遇与应收账款相挂钩,避免应收账款的拖欠和老化。建立一套符合公司特点的绩效评价与激励约束机制,将应收账款管理纳入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使企业领导人及全体员工注视应收账款的管理。
8.建立完善的应收帐款坏帐准备制度
企业的应收账款,可能会因购货人拒付、破产、死亡等原因而无法收回产生坏帐,对于企业发生的坏帐损失的处理有直接转销法和备抵法。按照新的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因坏账而遭受的坏账损失,只能采用备抵法,即企业可按余额百分比法、销货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等按期估计坏账损失,计人当期费用;如果企业历史上发生的坏账损失的记录较少,且债务人的信用较好,则企业在较低的水平上计提坏账准备,当然,企业应收账款发生坏账损失后,并不表明企业已放弃了收款的权利,而且为了避免人为操纵利润,任意计提坏账准备,企业会计制度还规定了企业在对应收款计提坏账准备时,不得设置秘密准备,即企业利用制度提供的选择空间,超过资产实际损失金额而计提的坏账准备。另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参加商业保险的方式把企业所不能预料的损失风险转移给保险机构,使应收账款的损失降至最低。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形成的债权。具体来说,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或提供劳务等原因,应向购货客户或接收劳务的客户收取的款项或代垫的运杂费。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1.在市场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企业为了扩大销售,提高市场占有份额,采取现金折扣、赊销的方式进行销售,这是形成应收账款的主要原因。
2.减少库存商品,节约库存商品的管理费用。企业库存商品较多时,一般采用较为优惠的信用条件进行赊销,把库存商品转化为应收账款,节约各项支出。
3.销售和收款的时间差距。商品成交的时间和收到货款的时间经常不一致,导致了应收账款的发生。
二、应收账款产生的经营风险
1.占用企业的生产经营资金,降低资金的周转速度。应收账款未实现现金的流入,属于应收而未收的资产,代表企业的债权,应收账款的不断增加,使企业资金的周转速度减慢,使大量的流动资金沉淀在非生产环节,致使企业的生产经营资金短缺,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
2.增加企业的现金流出。(1)应收账款的发生意味着企业销售收入的成立。流转税是以销售收入为计算依据,按期以现金方式缴纳。(2)应收账款使企业利润增加,企业盈利后需缴纳企业所得税。(3)应收账款的管理成本(即信用调查费用、信用收集费用、账簿记录费用、收账费用等)会增加企业的现金流出。
3.形成坏账损失,影响企业经营业绩。坏账是企业无法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极小的应收账款。由于发生坏账而产生的损失,称为坏账损失。企业对发生的坏账依法处理后,作为企业的一项经营发生的管理费用可冲减企业利润。
三、应收账款管理的对策
1.制定科学的信用评价体系
(1)信用标准。信用标准是指顾客获得企业的交易信用所应具备的条件,如果顾客达不到信用标准,便不能享受企业的信用或只能享受较低的信用优惠。确立合理的信用标准,应考虑的三个因素:其一,同行竞争对手的情况。其二,企业承担违约的能力。第三,客户的信用程度。
(2)信用政策。应收账款赊销的好坏,信赖于企业的信用政策。信用政策即应收账款的管理政策,是指在企业为对应收账款投资进行规划与控制而确立的基本原则与行为规范,包括信用期间、信用标准和现金折扣政策三部分内容。制定收账政策就是要在增加收账费用与减少坏账损失、减少应收账款机会成本之间进行权衡,若前者小于后者,则可取。
(3)信用方案的评估。当应收账款被客户拖欠或拒付时,企业应首先分析现有的信用标准及信用审批制度是否存在纰漏然后重新对违约客户的资信等级进行调查、评价。将信用品质恶劣的客户从信用名单中删除,对其所拖欠的款项可先通过信函、电讯或者派员前往等方式进行催收,态度可以渐加强硬,并提出警告。
2.建立健全应收账款的内部监控制度
(1)划分赊销制度,审批权限,分别确定责任人的权限范围。赊销业务经有关领导严格审查和同意,根据赊销业务量,确定不同的审批权限,在严格赊销审批基础上,加强赊销的管理以便于及时了解、掌握和控制应收账款。
(2)强化财务部门的管理与监督职能。按照内部牵制原则,可在财务部下设财务监督小组,由财务总监领导,配置专职会计人员,负责对有关业务往来账核算和监督,对每一笔应收账款都进行分析和核算,保证账账相符;同时,规范各经营环节的要求和操作规程,健全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制度,努力形成一整套规范化的应收账款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程序,使经营活动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
(3)建立应收账款回笼责任制。所有经济业务从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由其经办人终身负责到底,如出现死账烂账,并造成损失,则经办人不准办理调离、提升、退休等一切手续,并按规定扣除其工资及岗位津贴,直至结清为止。对违反法律法规骗取企业财产的业务人员,应追究其法律责任。
(4)定期或不定期对营销网点进行巡视、检察和内部审计,防范因管理不严而出现挪用、贪污及资金体外循环等问题,降低风险。
3.改进应收账款的对账工作
收账款对账工作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总账与明细账核对,二是明细账同客户单位往来账目核对。前者是账务部门的内部事务,后者是企业的相关事务。做好应收账款对账工作,目的是保证收账工作能顺利进行。传统的做法,是由财务部门负责对账工作,销售部门则负责收账工作。然而,随着企业之间赊销业务的频繁,这种约定俗成的分工带来严重的负面效应,迫切要求对应收账款对账工作加以改进:
(1)将企业之间对账工作分两个环节来完成。第一环节是营销人员同本单位财会部门核对应收账款账目;第二环节是营销人员同客户单位核对往来账目,使营销人员成为对账工作的主角。
(2)借鉴银行定期对账管理模式,由应收账款会计定期向营销人员提供对账单,包括账款形式、货款回笼及余额。营销人员按其管理的客户单位设立统计台账,对产品发出、销售发票开具和货款回笼进行序时记录,定期同财会部门提供的对账单相核对。出现未达账項及时向财会部门反馈,由应收账款会计查明原因后进行调整。保证应收账款明细账同相应的统计台账余额一致。
(3)营销人员同客户单位核对往来账目。对客户单位已入账,我方尚未入账的款项,查清记录后向财会部门反馈,由应收账款会计查明原因后进行调整,保证统计台账余额同客户单位往业账目余额一致。对营销人员难以对清的往来账目,可由应收账款会计配合进行,但这是作为对账工作中的特殊情况。
4.建立和健全往来账户结算登记、核查、清理制度
(1)企业应严格按会计制度的规定来规范核算,正确使用会计科目,及时反映每笔往来款项,以随时掌握应收、预付账款的形成、回收增减变化情况,并按月与客户核对和清理。要求制定严格的管理办法,对过期的应收预付账款逐笔查清原因,建档清查,及时向领导汇报。公司领导应根据查明的情况,分清责任,责成有关人员提出明确的处理意见,制定具体催收计划,责任到人,财务部门要跟踪督促执行。
(2)利用电子计算机管理财务。利用电子计算机可以轻松快捷地对数据进行分类、排序等操作,从而达到自动核销往来账、进行账龄分析、查询逾期应收未收款等目的。
5.加强销售合同管理,建立,完善合同台账制度
企业应注重并加强销售合同管理,按照新《合同法》的规定,制定、修改、完善合同管理制度,明确合同管理机构及职责。在经济往来中,除能即时结清者外,都要签订书面合同。在签订合同时,应尽量使用规范文本,如果使用自拟文本,内容一定要详细、具体、完备,尤其是对方提供的文本,一定要弄清每一款内容的含义。实行严格的合同审批程序,层层把关,对标的额较大、内容重要的合同,要请法律顾问审查把关,由公司领导班子研究决定。同时,要建立、完善合同台账制度,部门要有部门台账,公司要有总台账。
6.制定合理的收账政策,采用恰当的清欠方法
企业对于拖欠的应收款款,无论采用何种方式进行催收,部有利有弊,因而,企业在制定收款政策时,要权衡利弊掌握好宽严界限,因为如果企业制定的收款政策过宽,会导致逾期末付款的客户拖延时间更长,对企业不利;如果收款政策过严,催收过急,又可能伤害无意拖欠的客户,影响企业未来的销售利润。
对于确实难以收回的应收账款,应积极运用法律手段加大追索债务的力度。要求企业业务人员,强化法律意识,充分运用法律手段清理欠款,以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财务部门定期对逾期的货款列出详细清单,由业务部门逐笔提出处理意见,交领导分析究,以便采取措施。
7.将应收账款管理纳入企业绩效评价体系
企业领导要高度关注应收款项的同收情况,时刻注意资金的周转对企业的影响,对违规赊销或发生的坏账要追究当事人的经济责任,对应收账款的催收给予必要的人、财、物支持,建立相应的绩效考核制度,将员工的业绩、待遇与应收账款相挂钩,避免应收账款的拖欠和老化。建立一套符合公司特点的绩效评价与激励约束机制,将应收账款管理纳入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使企业领导人及全体员工注视应收账款的管理。
8.建立完善的应收帐款坏帐准备制度
企业的应收账款,可能会因购货人拒付、破产、死亡等原因而无法收回产生坏帐,对于企业发生的坏帐损失的处理有直接转销法和备抵法。按照新的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因坏账而遭受的坏账损失,只能采用备抵法,即企业可按余额百分比法、销货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等按期估计坏账损失,计人当期费用;如果企业历史上发生的坏账损失的记录较少,且债务人的信用较好,则企业在较低的水平上计提坏账准备,当然,企业应收账款发生坏账损失后,并不表明企业已放弃了收款的权利,而且为了避免人为操纵利润,任意计提坏账准备,企业会计制度还规定了企业在对应收款计提坏账准备时,不得设置秘密准备,即企业利用制度提供的选择空间,超过资产实际损失金额而计提的坏账准备。另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参加商业保险的方式把企业所不能预料的损失风险转移给保险机构,使应收账款的损失降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