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冬病夏治
在中医学上,有“冬病夏治”这一说法,患者可以在夏天通过针灸治疗入冬容易反复发作的感冒、咳嗽等疾病,有效缓解症状。
冬病夏治疗法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一种外治疗法,融合了中医学、免疫医学等学科,主要是在特定的时间段内,即在中国农历“夏至”“头伏”“中伏”“末伏”的时令期间,采用穴位贴敷的方法进行治疗。
据医生介绍,夏季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人体阳气发泄,气血趋于体表,皮肤松弛,毛孔张开。此时在穴位上贴敷药物易于作用穴位,渗透皮肤,疏通经络,调节脏腑,对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呼吸衰竭、反复感冒、慢性咳嗽、鼻炎等具有较好预防和治疗作用。
提醒:不是所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都适宜做贴敷。肺炎及多种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期、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等特殊体质及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溃者,以及妊娠期妇女,均不适宜做贴敷。
抗癌中药也可导致中毒
人们常认为中草药药性温和,可以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甚至有一些患者认为“中药没有毒副作用”,所以对中药情有独钟。其实这是个错误的观点。专家指出,临床使用的许多抗癌中药是有毒副作用的,使用不当,也会造成脏器伤害或中毒。
常见抗癌中药的毒副作用有全身中毒反应、脏器功能损害、药物性过敏反应、身体不适等;而中药本身有毒、辨证用药不准、配伍失误、炮制不当、误食误用、药品质量不高,是抗癌中药产生毒副作用的原因。即使一些毒性不大的常用药物,如果超量服用,亦可造成中毒;还有的患者服用太久,超疗程长期服用,容易导致蓄积中毒。
中医抗癌利用的就是中药的毒性、偏性。对于癌症治疗而言,完全、绝对安全的中药几乎是不存在的。常用的抗癌中药有:斑蝥、全蝎、水蛭、蜣螂、蜈蚣、蟾蜍、巴豆、硇砂等。这些中药大多效强功捷,临床用之得当,则可立起沉疴:若用之失当,则可引起中毒。
另外,本身具有毒性成分的中药有番木鳖、汉防己、乌头、莪术、斑蝥等,其毒性成分主要是生物碱,对中枢神经系统可产生先兴奋后抑制的作用:含乌头碱的草乌、雪上一枝蒿、搜山虎等,如果用量过大、炮制不当、煎煮失法或机体对该药敏感性过高,就可引发中毒,表现为心律失常和心电图改变等;含强心苷类的中药,如罗布麻叶、塘酥等,也可引起类似洋地黄中毒的表现。黄连素静脉滴注可引起急性心源性脑缺氧综合征,甚至死亡。有些中药还具有致过敏、致癌、致畸、溶血、堕胎、减少男性精子等副作用。
中药毒性不可怕
尽管许多中药是有毒副作用的,但并不可怕,总的来说,中药不良反应远比人工合成药物要少。但人体本身有一定的排毒、解毒功能,对中药能够产生某种程度的适应性;而且,中药中含有的糖类、维生素等,进入体内可能转化为葡萄糖、葡糖醛酸,从而帮助解毒;有的中药含有蛋白质、胶质,可保护胃黏膜,缓和刺激,阻碍有毒成分的吸收,并可以与某些有毒成分,如生物碱类结合,排出体外,达到消除药物毒性和药物不良反应的目的。
肿瘤乃痼恶之疾,邪毒结于体内为肿瘤的根本,毒陷邪深,非攻不克,故常用有毒之品,借其性峻力猛以攻邪,即肿瘤防治中常用的“以毒攻毒法”。许多具有毒性的中药,具有抗癌抑癌之功效,故在正气尚未衰竭而能耐攻的情况下,可借其毒性以抗癌。由于肿瘤病人正气多已受损,不能一味猛烈攻伐,因此,以毒攻毒之应用,须慎重地掌握有效剂量,宜适可而止,把握用药时机与方法,并配合扶正药物,方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以毒攻毒药物的特点是有效剂量和中毒剂量很接近,所以保证药品质量,改进剂型,改变用药途径,停药、解毒都是应对之法,还有排毒方法也可一试,如:泻火通便排毒法、利尿祛湿排毒法、发汗排毒法、饮食排毒法、涌吐排毒法、针刺放血排毒法等。
在中医学上,有“冬病夏治”这一说法,患者可以在夏天通过针灸治疗入冬容易反复发作的感冒、咳嗽等疾病,有效缓解症状。
冬病夏治疗法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一种外治疗法,融合了中医学、免疫医学等学科,主要是在特定的时间段内,即在中国农历“夏至”“头伏”“中伏”“末伏”的时令期间,采用穴位贴敷的方法进行治疗。
据医生介绍,夏季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人体阳气发泄,气血趋于体表,皮肤松弛,毛孔张开。此时在穴位上贴敷药物易于作用穴位,渗透皮肤,疏通经络,调节脏腑,对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呼吸衰竭、反复感冒、慢性咳嗽、鼻炎等具有较好预防和治疗作用。
提醒:不是所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都适宜做贴敷。肺炎及多种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期、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等特殊体质及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溃者,以及妊娠期妇女,均不适宜做贴敷。
抗癌中药也可导致中毒
人们常认为中草药药性温和,可以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甚至有一些患者认为“中药没有毒副作用”,所以对中药情有独钟。其实这是个错误的观点。专家指出,临床使用的许多抗癌中药是有毒副作用的,使用不当,也会造成脏器伤害或中毒。
常见抗癌中药的毒副作用有全身中毒反应、脏器功能损害、药物性过敏反应、身体不适等;而中药本身有毒、辨证用药不准、配伍失误、炮制不当、误食误用、药品质量不高,是抗癌中药产生毒副作用的原因。即使一些毒性不大的常用药物,如果超量服用,亦可造成中毒;还有的患者服用太久,超疗程长期服用,容易导致蓄积中毒。
中医抗癌利用的就是中药的毒性、偏性。对于癌症治疗而言,完全、绝对安全的中药几乎是不存在的。常用的抗癌中药有:斑蝥、全蝎、水蛭、蜣螂、蜈蚣、蟾蜍、巴豆、硇砂等。这些中药大多效强功捷,临床用之得当,则可立起沉疴:若用之失当,则可引起中毒。
另外,本身具有毒性成分的中药有番木鳖、汉防己、乌头、莪术、斑蝥等,其毒性成分主要是生物碱,对中枢神经系统可产生先兴奋后抑制的作用:含乌头碱的草乌、雪上一枝蒿、搜山虎等,如果用量过大、炮制不当、煎煮失法或机体对该药敏感性过高,就可引发中毒,表现为心律失常和心电图改变等;含强心苷类的中药,如罗布麻叶、塘酥等,也可引起类似洋地黄中毒的表现。黄连素静脉滴注可引起急性心源性脑缺氧综合征,甚至死亡。有些中药还具有致过敏、致癌、致畸、溶血、堕胎、减少男性精子等副作用。
中药毒性不可怕
尽管许多中药是有毒副作用的,但并不可怕,总的来说,中药不良反应远比人工合成药物要少。但人体本身有一定的排毒、解毒功能,对中药能够产生某种程度的适应性;而且,中药中含有的糖类、维生素等,进入体内可能转化为葡萄糖、葡糖醛酸,从而帮助解毒;有的中药含有蛋白质、胶质,可保护胃黏膜,缓和刺激,阻碍有毒成分的吸收,并可以与某些有毒成分,如生物碱类结合,排出体外,达到消除药物毒性和药物不良反应的目的。
肿瘤乃痼恶之疾,邪毒结于体内为肿瘤的根本,毒陷邪深,非攻不克,故常用有毒之品,借其性峻力猛以攻邪,即肿瘤防治中常用的“以毒攻毒法”。许多具有毒性的中药,具有抗癌抑癌之功效,故在正气尚未衰竭而能耐攻的情况下,可借其毒性以抗癌。由于肿瘤病人正气多已受损,不能一味猛烈攻伐,因此,以毒攻毒之应用,须慎重地掌握有效剂量,宜适可而止,把握用药时机与方法,并配合扶正药物,方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以毒攻毒药物的特点是有效剂量和中毒剂量很接近,所以保证药品质量,改进剂型,改变用药途径,停药、解毒都是应对之法,还有排毒方法也可一试,如:泻火通便排毒法、利尿祛湿排毒法、发汗排毒法、饮食排毒法、涌吐排毒法、针刺放血排毒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