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西方各种各样的新闻现象中,黄色新闻遭受到的关注、质问、反对和批判是空前的,其跨度之长,范围之广,程度之烈,在世界文化史上实属罕见。著名作家狄更斯曾说,黄色新闻“用恶眼窥视每一户人家”。但是作为一种在现代报纸的发轫期出现的新闻思潮,它的产生和存在也不可否认的具有一定必然性。
黄色新闻产生的社会环境
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是一个历史阶段。就世界范围而言,19世纪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先后完成了二次工业革命,并先后由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社会政治经济情况发生了深刻变化,相应的,这些国家的报业也有了重大变化。而经过工业革命和南北战争的美国社会经济更是飞速发展,同时独立于政府或政党之外的商业性报纸逐步取代政党报纸而成为报纸的主体,报纸的发行范围扩展至整个社会。经济变更不可避免地促使这个时代的人愈加疯狂地追求商业利润,报业逐渐变成一个为利益不顾一切的商业组织。然而要在1893年的经济萧条中生存下来,必须要依靠赢得越来越多的读者来获取更多的广告收益。一份报纸为吸引众多的读者,通俗化是必须的。更大的标题、更可读的故事、照片和颜色的点缀,都可能使报纸的面貌焕然一新。
除此之外,经济的发展带来的工业化,并非让人人得到恩惠,事实上两极分化严重,这就导致了当时全国有组织的工人运动和罢工的高涨。在这样的情况下,标榜“同情受压迫者”,大量报道社会运动的新闻形式最终成了一股不可遏止的潮流,受到大众的关注和欢迎。
同时,尽管经济进步带来了城市发展,教育事业也日趋见好,但事实上,当时整个社会的总体文化水平依然较低,甚至到1900年时,美国人均只接受5年的学校教育。文化水平的偏低尤其是在19世纪70年代还占全国70%的贫穷人口中显得特别明显,这导致了公众普遍对报纸的判别能力无法上升到理性的程度,煽情、通俗、新奇、刺激的新闻相对来说对受众更有吸引。“也许(报纸)有时做的过了头,但是这些技巧是有效、实用和可取的。出于同样原因,这些新技巧也可用来强化煽情主义而有损新闻本身。19世纪90年代中期,一些主编着手做的,正是早期的主编为赢得新读者而作的事情。所不同的是,现在他们有了较好的工具,他们可以利用这些工具使他们的煽情主义与众不同且外观新颖——这种行为的劣质产物就叫做‘黄色新闻’(YELLOW JOURNALISM)。”
何为“黄色新闻”?
不同的论著对黄色新闻的界定也有一些差异。我国部分学者认为:黄色新闻是19世纪末美国纽约两大黄色报纸——《世界报》和《纽约新闻报》惯用的煽情手法。而它是那些为了迎合低层读者的情趣,以犯罪、凶杀、色情、小说连载等刺激性、消遣性文章和漫画为内容的“黄色报纸”经常使用的一种新闻报道手法。美国新闻学者则认为:黄色新闻是“一种没有灵魂的新式新闻思潮”。它是1890年代中期,在美国兴起的,报纸主编为取悦读者而将煽情主义与“更大的标题、更可读的故事、照片和颜色的点缀”等技巧结合起来编辑新闻的行为的劣质产物。
据说,达纳首次在纽约《太阳报》上采用了“黄色新闻”这个名词。黄色新闻,即YELLOW JOURNALISM。学界给它的定义一般为,以极度夸张及捏造情节的手法来渲染新闻事件,尤其是关于色情、暴力、犯罪方面的事件,达到耸人听闻、进而扩大销数之目的的新闻报道。它最早源于1897年美国《世界报》和《纽约新闻报》星期日版的“黄孩子(YELLOW KIDS)”连环画。
19世纪末,一种带有创新性质的大众化报纸开始出现,其代表是普利策1883年购买的《纽约世界报》和赫斯特购买的《纽约新闻报》。而两报为了争夺市场,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普利策的《世界报》为了吸引读者,于是在星期日版开辟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漫画专栏“yellowkids”。它的创造者是理查德·奥特考尔特,漫画的主人公是个穿着肥大黄色衣服、没有牙齿、咧嘴而笑的孩子。作者多以当时的社会新闻为主题,借用“黄孩子”东游西逛的行踪,讽喻世俗人情,滑稽而有趣,很受读者喜爱。
“黄孩子”先后出现在《纽约世界报》、《新闻报》。赫斯特将漫画作者挖走后,在《新闻报》开设这个专栏。同时,普利策另请画家拉克斯,继续自己的专栏。于是两家报纸的星期日版都有“黄孩子”的连环画,一时间“黄孩子”就成了两家报纸的象征。新闻界称它们为黄色报纸,把其惯用的煽情主义手法写作的报道称为黄色新闻。
而美国新闻史学家莫特认为,黄色新闻和煽情主义新闻并非同义语。因为后者属于19世纪30年代廉价报纸的特征,而前者则是20世纪初现代资产阶级报纸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出来的。黄色新闻是建立在煽情主义基础之上的,注重犯罪、丑闻、离婚、性的问题,强调灾害和体育新闻的报道。但是它不仅在程度上超过了煽情主义新闻,还有自己特殊的做法。
黄色新闻的特点
黄色新闻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使用煽动性的大标题,红色或黑色的特大字号,充满刺激;经常对不甚重要的新闻加以渲染夸张,整个报纸版面给人以耸人听闻的虚假感;我们知道,在所有的黄色报纸中,标题最大者莫过于《纽约日报》晚刊。该报抢先用美术字做标题,甚至用几个字就可以填满报纸的头版,如美西战争前夕,该报就把“必战”两字排成一行横贯头版全页。黄色新闻之所以在当时要把标题做得大了又大,除通常的报纸媒体办报宗旨就是要吸引读者外,最主要的因素还是由全面的市场经济和白热化的行业竞争触发的。为了推销自己的产品,求得更大的生存空间,大标题无疑是加强报纸版面内容“广告宣传”的有力武器,可以在较远的距离内“拉住”读者的视线。
其次是使用种种欺骗手段,或捏造新闻,闭门造车;或冒充科学,奢谈学术;或干脆自己制造新闻事件,明目张胆地追求刺激读者感官的效果。除此之外,“黄色新闻”对于被压迫和被剥削者,以及竞争中的失败者,表示虚伪的同情;它们发起社会运动,声明与多数人站在一起,以此博得社会大众的好感和支持。而它们为了达到煽动的目的,更是会常常滥用新闻图片,甚至不惜伪造和偷窃照片。
我们知道,“黄色新闻”达到巅峰源于系列漫画“黄孩子”,至此之后,许多黄色报纸效仿出版星期日增刊,登载彩色滑稽连环画和一些肤浅而又富于刺激性的文字,以刺激人们感官的版式和内容来争夺社会下层读者。
黄色新闻影响波及的空间
黄色新闻事业首先出现于美国。在《新闻报》与《世界报》激烈竞争中发展起来的黄色新闻业,引起全国报纸的仿效,并于1899—1900年达到最高峰。1901年以后,《新闻报》和《世界报》的竞争趋于缓和,庄重报纸如《纽约时报》兴起,人们对黄色新闻负面影响的厌恶,使得黄色新闻业逐渐衰落下来。
黄色新闻是逐渐蔓延到欧洲其他国家的,作为历史存在,不是凭空产生的。19世纪中期大众化报刊及其煽情新闻是发展的最初源头,但黄色新闻在耸人听闻、捏造事实、无视道德责任方面,比起其先辈来,走得远多了。黄色新闻时代开始的标志是1878年,约瑟夫·普利策创办《圣路易斯邮讯报》。黄色新闻在美国先后出现过19世纪中期、19世纪90年代和20世纪20年代共3次高潮。其中,黄色新闻两巨头普利策与赫斯特之争是黄色新闻的一个发展巅峰。
19世纪末美国21个大城市的数百种报纸中,约有三分之一是此类“黄色报纸”。辛辛那提、丹佛是两个典型的黄色新闻中心。《丹佛邮报》、《波士顿邮报》是这些城市中最“黄”的报纸。
法国的《晨报》是一家最有美国特色的黄色报纸,归莫里斯布诺·瓦西里所有。
俄国的黄色报纸出现于19世纪80年代,当时的彼得堡、莫斯科便是这类报纸的中心。
英国的北岩勋爵的《每日镜报》是英国所有黄色报纸中影响最大的一家,最初它是作为一家妇女报纸问世的。
日本在此方面影响最大、发行最大的是:《万朝报》和《二六新报》。
黄色新闻的遗风
从历史上看,黄色新闻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世界现象,是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产物。资本主义社会伦理观念淡漠,世风日下,社会犯罪增加,黄色新闻在一定程度上是这种社会现实的反映。一般而言,资本主义经济愈发达的国家,黄色新闻愈猖獗。大都市甚于小城市,城市甚于乡村。在这个意义上,黄色新闻的出现,并非少数黄色报人所为,而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结果。
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黄色新闻对社会发展产生了许多消极影响。黄色新闻的煽情主义宣传,大大降低了新闻事业的水准,践踏了长期以来新闻界一贯奉行的最高准则——真实性原则。在追求利润、追求发行目标时,黄色报人们将报刊的使命、将社会公正置之度外,背离了近代社会的报业传统。 而且它的煽情报道、犯罪新闻、耸人听闻的宣传,毒害了读者的心灵。
不仅如此,黄色报纸还以哗众取宠、耸人听闻的宣传,转移了普通民众对切身的政治、经济斗争的注意,模糊了人们对现实社会的感知。
但是黄色新闻的出现、发展,又有其客观的历史必然性。对于现代新闻事业的发展,黄色新闻提供了一些有用的东西。首先,黄色新闻在报纸大众化方面做了较大的努力,扩大了报纸的读者群,使报刊事业在更大的程度上成为大众的事业。 它在新闻业务上的一些变革,如大量地采用图片、大字号、新闻写作多样化、增加新闻特写等,进一步活跃了报纸的版面,增强了报纸对民众的吸引力,这一点为现代报纸所承袭。
“黄色报纸”的持久的影响再一次证明,那种老掉牙的煽情技巧还是有吸引力的。《费城纪事报》和《波士顿环球报》等其他报纸,玩的把戏也和《世界报》如出一辙。但是,如果把《世界报》销量的增加仅仅归因于煽情主义那就错了。有人只看到《世界报》聪明的推销方法和内容轻松的一面,他们没有看到——或者忽视了——《世界报》的新闻报道稳扎稳打的特点以及社论版的高质量。令人不可思议的是,那些并没有力求在新闻和娱乐两方面保持平衡的人反而赚了大钱,使得他们的竞争对手也常常不得不采用黄色新闻。虽然大多数报纸后来克服了这种弊病,但是从那时起,西方的现代新闻事业就一直受到这个黄色新闻年代遗风的影响。
黄色新闻产生的社会环境
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是一个历史阶段。就世界范围而言,19世纪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先后完成了二次工业革命,并先后由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社会政治经济情况发生了深刻变化,相应的,这些国家的报业也有了重大变化。而经过工业革命和南北战争的美国社会经济更是飞速发展,同时独立于政府或政党之外的商业性报纸逐步取代政党报纸而成为报纸的主体,报纸的发行范围扩展至整个社会。经济变更不可避免地促使这个时代的人愈加疯狂地追求商业利润,报业逐渐变成一个为利益不顾一切的商业组织。然而要在1893年的经济萧条中生存下来,必须要依靠赢得越来越多的读者来获取更多的广告收益。一份报纸为吸引众多的读者,通俗化是必须的。更大的标题、更可读的故事、照片和颜色的点缀,都可能使报纸的面貌焕然一新。
除此之外,经济的发展带来的工业化,并非让人人得到恩惠,事实上两极分化严重,这就导致了当时全国有组织的工人运动和罢工的高涨。在这样的情况下,标榜“同情受压迫者”,大量报道社会运动的新闻形式最终成了一股不可遏止的潮流,受到大众的关注和欢迎。
同时,尽管经济进步带来了城市发展,教育事业也日趋见好,但事实上,当时整个社会的总体文化水平依然较低,甚至到1900年时,美国人均只接受5年的学校教育。文化水平的偏低尤其是在19世纪70年代还占全国70%的贫穷人口中显得特别明显,这导致了公众普遍对报纸的判别能力无法上升到理性的程度,煽情、通俗、新奇、刺激的新闻相对来说对受众更有吸引。“也许(报纸)有时做的过了头,但是这些技巧是有效、实用和可取的。出于同样原因,这些新技巧也可用来强化煽情主义而有损新闻本身。19世纪90年代中期,一些主编着手做的,正是早期的主编为赢得新读者而作的事情。所不同的是,现在他们有了较好的工具,他们可以利用这些工具使他们的煽情主义与众不同且外观新颖——这种行为的劣质产物就叫做‘黄色新闻’(YELLOW JOURNALISM)。”
何为“黄色新闻”?
不同的论著对黄色新闻的界定也有一些差异。我国部分学者认为:黄色新闻是19世纪末美国纽约两大黄色报纸——《世界报》和《纽约新闻报》惯用的煽情手法。而它是那些为了迎合低层读者的情趣,以犯罪、凶杀、色情、小说连载等刺激性、消遣性文章和漫画为内容的“黄色报纸”经常使用的一种新闻报道手法。美国新闻学者则认为:黄色新闻是“一种没有灵魂的新式新闻思潮”。它是1890年代中期,在美国兴起的,报纸主编为取悦读者而将煽情主义与“更大的标题、更可读的故事、照片和颜色的点缀”等技巧结合起来编辑新闻的行为的劣质产物。
据说,达纳首次在纽约《太阳报》上采用了“黄色新闻”这个名词。黄色新闻,即YELLOW JOURNALISM。学界给它的定义一般为,以极度夸张及捏造情节的手法来渲染新闻事件,尤其是关于色情、暴力、犯罪方面的事件,达到耸人听闻、进而扩大销数之目的的新闻报道。它最早源于1897年美国《世界报》和《纽约新闻报》星期日版的“黄孩子(YELLOW KIDS)”连环画。
19世纪末,一种带有创新性质的大众化报纸开始出现,其代表是普利策1883年购买的《纽约世界报》和赫斯特购买的《纽约新闻报》。而两报为了争夺市场,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普利策的《世界报》为了吸引读者,于是在星期日版开辟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漫画专栏“yellowkids”。它的创造者是理查德·奥特考尔特,漫画的主人公是个穿着肥大黄色衣服、没有牙齿、咧嘴而笑的孩子。作者多以当时的社会新闻为主题,借用“黄孩子”东游西逛的行踪,讽喻世俗人情,滑稽而有趣,很受读者喜爱。
“黄孩子”先后出现在《纽约世界报》、《新闻报》。赫斯特将漫画作者挖走后,在《新闻报》开设这个专栏。同时,普利策另请画家拉克斯,继续自己的专栏。于是两家报纸的星期日版都有“黄孩子”的连环画,一时间“黄孩子”就成了两家报纸的象征。新闻界称它们为黄色报纸,把其惯用的煽情主义手法写作的报道称为黄色新闻。
而美国新闻史学家莫特认为,黄色新闻和煽情主义新闻并非同义语。因为后者属于19世纪30年代廉价报纸的特征,而前者则是20世纪初现代资产阶级报纸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出来的。黄色新闻是建立在煽情主义基础之上的,注重犯罪、丑闻、离婚、性的问题,强调灾害和体育新闻的报道。但是它不仅在程度上超过了煽情主义新闻,还有自己特殊的做法。
黄色新闻的特点
黄色新闻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使用煽动性的大标题,红色或黑色的特大字号,充满刺激;经常对不甚重要的新闻加以渲染夸张,整个报纸版面给人以耸人听闻的虚假感;我们知道,在所有的黄色报纸中,标题最大者莫过于《纽约日报》晚刊。该报抢先用美术字做标题,甚至用几个字就可以填满报纸的头版,如美西战争前夕,该报就把“必战”两字排成一行横贯头版全页。黄色新闻之所以在当时要把标题做得大了又大,除通常的报纸媒体办报宗旨就是要吸引读者外,最主要的因素还是由全面的市场经济和白热化的行业竞争触发的。为了推销自己的产品,求得更大的生存空间,大标题无疑是加强报纸版面内容“广告宣传”的有力武器,可以在较远的距离内“拉住”读者的视线。
其次是使用种种欺骗手段,或捏造新闻,闭门造车;或冒充科学,奢谈学术;或干脆自己制造新闻事件,明目张胆地追求刺激读者感官的效果。除此之外,“黄色新闻”对于被压迫和被剥削者,以及竞争中的失败者,表示虚伪的同情;它们发起社会运动,声明与多数人站在一起,以此博得社会大众的好感和支持。而它们为了达到煽动的目的,更是会常常滥用新闻图片,甚至不惜伪造和偷窃照片。
我们知道,“黄色新闻”达到巅峰源于系列漫画“黄孩子”,至此之后,许多黄色报纸效仿出版星期日增刊,登载彩色滑稽连环画和一些肤浅而又富于刺激性的文字,以刺激人们感官的版式和内容来争夺社会下层读者。
黄色新闻影响波及的空间
黄色新闻事业首先出现于美国。在《新闻报》与《世界报》激烈竞争中发展起来的黄色新闻业,引起全国报纸的仿效,并于1899—1900年达到最高峰。1901年以后,《新闻报》和《世界报》的竞争趋于缓和,庄重报纸如《纽约时报》兴起,人们对黄色新闻负面影响的厌恶,使得黄色新闻业逐渐衰落下来。
黄色新闻是逐渐蔓延到欧洲其他国家的,作为历史存在,不是凭空产生的。19世纪中期大众化报刊及其煽情新闻是发展的最初源头,但黄色新闻在耸人听闻、捏造事实、无视道德责任方面,比起其先辈来,走得远多了。黄色新闻时代开始的标志是1878年,约瑟夫·普利策创办《圣路易斯邮讯报》。黄色新闻在美国先后出现过19世纪中期、19世纪90年代和20世纪20年代共3次高潮。其中,黄色新闻两巨头普利策与赫斯特之争是黄色新闻的一个发展巅峰。
19世纪末美国21个大城市的数百种报纸中,约有三分之一是此类“黄色报纸”。辛辛那提、丹佛是两个典型的黄色新闻中心。《丹佛邮报》、《波士顿邮报》是这些城市中最“黄”的报纸。
法国的《晨报》是一家最有美国特色的黄色报纸,归莫里斯布诺·瓦西里所有。
俄国的黄色报纸出现于19世纪80年代,当时的彼得堡、莫斯科便是这类报纸的中心。
英国的北岩勋爵的《每日镜报》是英国所有黄色报纸中影响最大的一家,最初它是作为一家妇女报纸问世的。
日本在此方面影响最大、发行最大的是:《万朝报》和《二六新报》。
黄色新闻的遗风
从历史上看,黄色新闻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世界现象,是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产物。资本主义社会伦理观念淡漠,世风日下,社会犯罪增加,黄色新闻在一定程度上是这种社会现实的反映。一般而言,资本主义经济愈发达的国家,黄色新闻愈猖獗。大都市甚于小城市,城市甚于乡村。在这个意义上,黄色新闻的出现,并非少数黄色报人所为,而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结果。
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黄色新闻对社会发展产生了许多消极影响。黄色新闻的煽情主义宣传,大大降低了新闻事业的水准,践踏了长期以来新闻界一贯奉行的最高准则——真实性原则。在追求利润、追求发行目标时,黄色报人们将报刊的使命、将社会公正置之度外,背离了近代社会的报业传统。 而且它的煽情报道、犯罪新闻、耸人听闻的宣传,毒害了读者的心灵。
不仅如此,黄色报纸还以哗众取宠、耸人听闻的宣传,转移了普通民众对切身的政治、经济斗争的注意,模糊了人们对现实社会的感知。
但是黄色新闻的出现、发展,又有其客观的历史必然性。对于现代新闻事业的发展,黄色新闻提供了一些有用的东西。首先,黄色新闻在报纸大众化方面做了较大的努力,扩大了报纸的读者群,使报刊事业在更大的程度上成为大众的事业。 它在新闻业务上的一些变革,如大量地采用图片、大字号、新闻写作多样化、增加新闻特写等,进一步活跃了报纸的版面,增强了报纸对民众的吸引力,这一点为现代报纸所承袭。
“黄色报纸”的持久的影响再一次证明,那种老掉牙的煽情技巧还是有吸引力的。《费城纪事报》和《波士顿环球报》等其他报纸,玩的把戏也和《世界报》如出一辙。但是,如果把《世界报》销量的增加仅仅归因于煽情主义那就错了。有人只看到《世界报》聪明的推销方法和内容轻松的一面,他们没有看到——或者忽视了——《世界报》的新闻报道稳扎稳打的特点以及社论版的高质量。令人不可思议的是,那些并没有力求在新闻和娱乐两方面保持平衡的人反而赚了大钱,使得他们的竞争对手也常常不得不采用黄色新闻。虽然大多数报纸后来克服了这种弊病,但是从那时起,西方的现代新闻事业就一直受到这个黄色新闻年代遗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