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学艺术是指教师娴熟地运用综合的教学技能技巧,按照美的规律而进行独创性的教学实践活动。落实到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学艺术是由组织结构艺术、语言艺术、非语言艺术、板书艺术、提问艺术、幽默艺术等组成。教学艺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教学风格化和高科技化渐成大势所趋。
关键词: 英语 教学艺术 组成
随着人类的不断向前发展,教育也随之不断完善。把教育视做一种艺术是近现代的教育家们的提法。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协同活动。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知识技能,发展认知能力,增强体质,并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和陶冶高尚的情操。众所周知,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身肩启蒙学生的任务,旨在引导学生自发自觉地学习,研究。但是,往往一些基础性知识是十分枯燥死板的,例如在语言教学中的语法,就是让学生产生排斥现象的典型。因而找到一条使死板的知识变得活泼生动的路子,就显得十分必要。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名著《大教学论》中指出,所谓教起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能使人获得真实的知识、高尚的行谊和最深刻的虔信的艺术,统统都是变呆板为生动的钥匙。艺术手法的运用在我们进行基础性教育的过程中是势在必行的。
“艺术”在词典中的解释:“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那么,用形象的方式,诸如板书、教材、语言、肢体行动来反映抽象的基础知识,这种意识形态则可以称为教学的艺术。既然是一门艺术,我认为从美学的角度入手来探讨是最行之有效的。艺术在广义上是指任何技艺,就是巧妙精细熟练地完成人们在生产、组织、意识形态等各种活动中提出任务;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这是艺术的第二含义;作为精神文明领域艺术创作——这是“艺术”的第三含义,也是最狭窄含义(格·尼·彼斯彼洛夫,1983)。所以,我们不难给教学艺术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即教学艺术乃是教师娴熟地运用综合的教学技能技巧,按照美的规律而进行独创性的教学实践活动。简单地说,就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运用语言、动作、表情、色彩、音乐、图像等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将知识与审美综合起来,使学生在愉快中能高效率地进行学习的精湛的教学技能、技巧(赖志奎,1998)。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各项程序都是固定的。英语教学程序中,以我国现行的教材看,教师都是采用导入,分析课文结构内容,然后从听说读多方面反复训练学生的模式。因此,如果教师不把自己的具体教学方法技巧化,则教师将成为教案、教参的奴隶。所以,组织、启发、语言运用、板书、提问等应成为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导课
所谓“万事开头难”,开好了头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好的导课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经过成功导课后,教师必须不失时机地精心创造高潮,使学生达到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最后,应注意结尾的设计,做到善始善终,而不能“其兴也勃,其收也羸”,虎头蛇尾,草草收场。结课艺术运用的好坏也是衡量教师教学艺术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李如密,1990)。当然以上这些是教学组织结构的艺术,只有组织结构形成最佳组合并实施优化,才能使课堂教学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组织结构犹如框架,想砌成教学的艺术宫殿没有细节的添砖加瓦是不可能实现的。语言、非语言、板书、提问、幽默等技巧的运用就好似这一砖一瓦。
教学是一个交流的过程。在交流中,语言艺术的运用对于交流的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特别是英语教学,它除了同其他科目一样需要具备主导性、科学性、讲解性、教育性和启发性外,还必须有语音的准确性。学习英语的目的在于掌握它并使用自如,给学生讲解词法、句法是英语课堂上的重要组成,所以娴熟运用说明式的语言对英语教师来说尤为重要。以单词讲解为例,比较说明和举例说明就是最常用且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而我们在讲解文学作品时,抒情式的语言会比说明更有感染力,更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增强兴趣,引发共鸣。
“body language(肢体语言)”是一种“非语言”的表达方式。语言学家认为非语言表达具备语言表达所不具备的伴随性、连续性、表情性、动作性、情境性和差异性的特点。它能够起到即时传递信息、简单交流感情的作用。师生之间的一举手、一投足,甚至是一个眼神都能使课堂气氛达到流畅而增强教学效果。往往教师以一个眼神来传递对学生课堂表现的奖惩,比停下话来“语言”一番,显得更自然连贯。
二、板书
在不论条件多艰苦的课堂上,都有一个决不可少的教具,那就是“黑板”。它是应用最普遍、最重要、最灵活的教具。板书图示几乎可以服务于无限的目的。板书能够引导和控制思路,使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启示和诱发,培养学生组织教材、控制教材的能力。例如,如果课文是抒情性的散文,板书最好就选用关键词法式,因为散文具有“形散而神聚”的特点,把握“神”来板书是最贴切的。但说明性的文字用线状式的板书才会显得清晰明了,它能使学生耳目一新,活跃气氛。总之,精心构思,设计布局合理,能够得当配合讲解的板书是教学艺术的必要组成部分。
三、提问
一堂课如果只是由教师一味地灌输,学生恐怕都会昏昏欲睡打不起精神。能够在教师的控制下进行的师生互动,使学生注意力充分集中的方法非“提问”莫属。对已知知识的提问,有“温故”的作用;而对未知知识的提问则可以激发学生思索,起到“知新”的作用。在回答问题时,学生还可以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回馈教学信息。但是,提问艺术也决非是简单问句和问号的组合。所以,教师在课堂上的发问要掌握规律,做到瞅准时机,注意对象,安排好顺序,而且要注意问句本身和答案的难度,要对学生回答问题时会遇到的障碍有所把握,否则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另外,问题要是太过简单,仅仅一个“yes”或“no”就可以“ok”的话,是不能达到设问的目的的。
四、幽默艺术
这是最简单而又最复杂的艺术,也许大家会认为幽默只是一个人的性格,与教学无关。这就是它之所以难的理由了。另外它的简单之处就在于,只要懂得运用,它是随处可得的。英文词典里对“humor”一词的解释是“quality of being amusing or comic”,即是诙谐、滑稽的意思。幽默有着极高的审美趣味和显著的教学实效。特级教师魏书生则明确提出“每堂课都要让学生有笑声”的要求。一次课上,一个学生说出“No door!”这句话,教师马上明白是由于汉语习惯的影响使该生将“No way!”误用,但是教师并没有直接讲明其错误并纠正,而是反问“No door? May I have your window?” 引得学生大笑的同时,也使学生记住并杜绝了这个错误。
由于教学任务对象的复杂性,有了这些教学艺术手法的运用,我们虽不能够肯定说教学就可以一定成功,但是从教育发展的现状看,没有艺术手法的运用,我们将面临教学程序枯燥无味的困境。这还需要教育工作者们进行大量的课堂内外的研究。
每一个教师都有自己的独立个性,因而会有不同教学方法,我们不能简单说哪种教学方法好,或是不好,但是,只要每个教师能把自己的方法做到完善且周到,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能起到适合学生的效果,这种方法就是恰当的。所谓“教学艺术风格”,是指教师在长期教学艺术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贯的教学观点、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的独特结合和表现,是教学艺术个性化的稳定状态的标志(李如密,1986)。只有善于总结经验,摸索教学规律,才有可能形成良好风格。但是风格化又不能是一层不变的,它必须应对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进行合宜的调整,教学艺术原本就是最灵活、最辩证、最复杂、最多样化的活动。这就要求教师教学应该“在稳定中求变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进步,科技取得重大发展,在继以文字的使用、印刷术的发明和电化教学为标志的三次教育技术革命后,以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的运用为标志的第四次教育技术革命已经到来,现代教学技术的高科技化已成大势所趋。多媒体手段、信息高速公路的应用也使我们的教学艺术不断丰富,并且变得多元和富于成效。
相较于其他诸如音乐、绘画、建筑等艺术形式,教学艺术“知名度”较低,但是其重要程度决不容小觑。以上的论述只涉及了教学艺术的皮毛之功,但是我相信它将成为一种愈加健全和更多人参与研究的艺术形式。它的完善还有赖于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孜孜不倦的探索。
参考文献:
[1]赖志奎.现代教学论[M].浙江大学出版社,1998.
[2]董远骞.教学的艺术[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3]李如密.教学艺术论[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4]夸美纽斯.教学艺术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5]格·尼·彼斯彼洛夫.论美和艺术[M].
[6]李如密.试论组织课堂教学的艺术[J].浙江教育科学(第三期),1990.
关键词: 英语 教学艺术 组成
随着人类的不断向前发展,教育也随之不断完善。把教育视做一种艺术是近现代的教育家们的提法。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协同活动。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知识技能,发展认知能力,增强体质,并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和陶冶高尚的情操。众所周知,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身肩启蒙学生的任务,旨在引导学生自发自觉地学习,研究。但是,往往一些基础性知识是十分枯燥死板的,例如在语言教学中的语法,就是让学生产生排斥现象的典型。因而找到一条使死板的知识变得活泼生动的路子,就显得十分必要。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名著《大教学论》中指出,所谓教起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能使人获得真实的知识、高尚的行谊和最深刻的虔信的艺术,统统都是变呆板为生动的钥匙。艺术手法的运用在我们进行基础性教育的过程中是势在必行的。
“艺术”在词典中的解释:“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那么,用形象的方式,诸如板书、教材、语言、肢体行动来反映抽象的基础知识,这种意识形态则可以称为教学的艺术。既然是一门艺术,我认为从美学的角度入手来探讨是最行之有效的。艺术在广义上是指任何技艺,就是巧妙精细熟练地完成人们在生产、组织、意识形态等各种活动中提出任务;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这是艺术的第二含义;作为精神文明领域艺术创作——这是“艺术”的第三含义,也是最狭窄含义(格·尼·彼斯彼洛夫,1983)。所以,我们不难给教学艺术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即教学艺术乃是教师娴熟地运用综合的教学技能技巧,按照美的规律而进行独创性的教学实践活动。简单地说,就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运用语言、动作、表情、色彩、音乐、图像等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将知识与审美综合起来,使学生在愉快中能高效率地进行学习的精湛的教学技能、技巧(赖志奎,1998)。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各项程序都是固定的。英语教学程序中,以我国现行的教材看,教师都是采用导入,分析课文结构内容,然后从听说读多方面反复训练学生的模式。因此,如果教师不把自己的具体教学方法技巧化,则教师将成为教案、教参的奴隶。所以,组织、启发、语言运用、板书、提问等应成为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导课
所谓“万事开头难”,开好了头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好的导课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经过成功导课后,教师必须不失时机地精心创造高潮,使学生达到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最后,应注意结尾的设计,做到善始善终,而不能“其兴也勃,其收也羸”,虎头蛇尾,草草收场。结课艺术运用的好坏也是衡量教师教学艺术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李如密,1990)。当然以上这些是教学组织结构的艺术,只有组织结构形成最佳组合并实施优化,才能使课堂教学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组织结构犹如框架,想砌成教学的艺术宫殿没有细节的添砖加瓦是不可能实现的。语言、非语言、板书、提问、幽默等技巧的运用就好似这一砖一瓦。
教学是一个交流的过程。在交流中,语言艺术的运用对于交流的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特别是英语教学,它除了同其他科目一样需要具备主导性、科学性、讲解性、教育性和启发性外,还必须有语音的准确性。学习英语的目的在于掌握它并使用自如,给学生讲解词法、句法是英语课堂上的重要组成,所以娴熟运用说明式的语言对英语教师来说尤为重要。以单词讲解为例,比较说明和举例说明就是最常用且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而我们在讲解文学作品时,抒情式的语言会比说明更有感染力,更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增强兴趣,引发共鸣。
“body language(肢体语言)”是一种“非语言”的表达方式。语言学家认为非语言表达具备语言表达所不具备的伴随性、连续性、表情性、动作性、情境性和差异性的特点。它能够起到即时传递信息、简单交流感情的作用。师生之间的一举手、一投足,甚至是一个眼神都能使课堂气氛达到流畅而增强教学效果。往往教师以一个眼神来传递对学生课堂表现的奖惩,比停下话来“语言”一番,显得更自然连贯。
二、板书
在不论条件多艰苦的课堂上,都有一个决不可少的教具,那就是“黑板”。它是应用最普遍、最重要、最灵活的教具。板书图示几乎可以服务于无限的目的。板书能够引导和控制思路,使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启示和诱发,培养学生组织教材、控制教材的能力。例如,如果课文是抒情性的散文,板书最好就选用关键词法式,因为散文具有“形散而神聚”的特点,把握“神”来板书是最贴切的。但说明性的文字用线状式的板书才会显得清晰明了,它能使学生耳目一新,活跃气氛。总之,精心构思,设计布局合理,能够得当配合讲解的板书是教学艺术的必要组成部分。
三、提问
一堂课如果只是由教师一味地灌输,学生恐怕都会昏昏欲睡打不起精神。能够在教师的控制下进行的师生互动,使学生注意力充分集中的方法非“提问”莫属。对已知知识的提问,有“温故”的作用;而对未知知识的提问则可以激发学生思索,起到“知新”的作用。在回答问题时,学生还可以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回馈教学信息。但是,提问艺术也决非是简单问句和问号的组合。所以,教师在课堂上的发问要掌握规律,做到瞅准时机,注意对象,安排好顺序,而且要注意问句本身和答案的难度,要对学生回答问题时会遇到的障碍有所把握,否则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另外,问题要是太过简单,仅仅一个“yes”或“no”就可以“ok”的话,是不能达到设问的目的的。
四、幽默艺术
这是最简单而又最复杂的艺术,也许大家会认为幽默只是一个人的性格,与教学无关。这就是它之所以难的理由了。另外它的简单之处就在于,只要懂得运用,它是随处可得的。英文词典里对“humor”一词的解释是“quality of being amusing or comic”,即是诙谐、滑稽的意思。幽默有着极高的审美趣味和显著的教学实效。特级教师魏书生则明确提出“每堂课都要让学生有笑声”的要求。一次课上,一个学生说出“No door!”这句话,教师马上明白是由于汉语习惯的影响使该生将“No way!”误用,但是教师并没有直接讲明其错误并纠正,而是反问“No door? May I have your window?” 引得学生大笑的同时,也使学生记住并杜绝了这个错误。
由于教学任务对象的复杂性,有了这些教学艺术手法的运用,我们虽不能够肯定说教学就可以一定成功,但是从教育发展的现状看,没有艺术手法的运用,我们将面临教学程序枯燥无味的困境。这还需要教育工作者们进行大量的课堂内外的研究。
每一个教师都有自己的独立个性,因而会有不同教学方法,我们不能简单说哪种教学方法好,或是不好,但是,只要每个教师能把自己的方法做到完善且周到,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能起到适合学生的效果,这种方法就是恰当的。所谓“教学艺术风格”,是指教师在长期教学艺术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贯的教学观点、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的独特结合和表现,是教学艺术个性化的稳定状态的标志(李如密,1986)。只有善于总结经验,摸索教学规律,才有可能形成良好风格。但是风格化又不能是一层不变的,它必须应对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进行合宜的调整,教学艺术原本就是最灵活、最辩证、最复杂、最多样化的活动。这就要求教师教学应该“在稳定中求变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进步,科技取得重大发展,在继以文字的使用、印刷术的发明和电化教学为标志的三次教育技术革命后,以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的运用为标志的第四次教育技术革命已经到来,现代教学技术的高科技化已成大势所趋。多媒体手段、信息高速公路的应用也使我们的教学艺术不断丰富,并且变得多元和富于成效。
相较于其他诸如音乐、绘画、建筑等艺术形式,教学艺术“知名度”较低,但是其重要程度决不容小觑。以上的论述只涉及了教学艺术的皮毛之功,但是我相信它将成为一种愈加健全和更多人参与研究的艺术形式。它的完善还有赖于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孜孜不倦的探索。
参考文献:
[1]赖志奎.现代教学论[M].浙江大学出版社,1998.
[2]董远骞.教学的艺术[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3]李如密.教学艺术论[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4]夸美纽斯.教学艺术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5]格·尼·彼斯彼洛夫.论美和艺术[M].
[6]李如密.试论组织课堂教学的艺术[J].浙江教育科学(第三期),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