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正确评价学生,早已成为现代教育关注的焦点。如何建立正确的评价观?让我们本着“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因时而异,因课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用爱心正确评价。
关键词:选定评价契机;选定评价方式
在现在的阅读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你真棒”“读得不错”“真聪明”等表扬的语句,学生在听到老师的表扬时,像喝了果汁,心里甜滋滋的,有的面带笑容,有的手舞足蹈。老师为了讲好每一节课,充分利用小学生爱听“好话”的心理特点,一味地表扬,这样确实调动了学生地积极性,但时间长了,学生的激情就渐渐消失了,这种浮泛空洞的表扬语使用频率过高,学生反而感到太乏味了,课堂上会出现前热后冷地现象。还有个别教师在整个课堂中无一鼓励地语言,除了平淡无味,就是批评,教师整天板着面孔,瞪大眼睛,捕捉学生的错误,致使班级气氛,师生关系紧张。针对这一现象,我就新课程理念下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评价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选定评价契机
教师进行评价前,应考虑:要不要评价?为什么要此时评价?此时不评价是不是更好?也就是要考虑评价的契机问题。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学生缺乏信心时,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记得在一次校公开课上我讲《她是我的朋友》这篇课文,当时有校领导和十几位教师听课,孩子们在课上表现的不是很积极,当我问到:“阮恒在给小女孩输血时,心里是怎样想的?”期待了很久,只有两三个举手的,面对这种情况,我说:“想一想,如果你是阮恒会怎么想呢?说错了没有关系,说错了也表扬,表扬你的勇气,老师最喜欢举手的同学。举手的同学是最自信的同学。”在我的再三鼓励下,同学们纷纷举起了自信的小手。
2、学生迷茫时,教师应通过评价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比如“有不同的吗?展示你的不同,展示你的精彩”,“真好,你们真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又找到了一处,还有没有?再找出来就比较难了,你还能找到吗?等。
3、学生取得成功时,教师可以通过评价指出成功之处,比如“读得好,好在声音响亮,这是自信的表现”,“你有一双慧眼,把藏在背后的东西也读出来”,“写得精彩,读的振奋,老师听得也很振奋”等。
4、学生答错时,教师要善于从错误中指出闪光点,在教学《去年的树》这篇文章中,小结时我问:“同学们,你们认为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鸟呢?”我的话音刚落,我班平时较差的一名男生,高高举起了手,我心想:今天要给他一个表现的机会,当我叫到他的名字时,他干脆而又响亮地回答:“这是一只会说话的鸟。”话音刚落,同学们便哄堂大笑,因为同学们都知道,此文是一篇拟人体童话,小鸟会说话是文章的特点,面对此景我说:“他没有说错,文中的鸟的确是一只会说话的鸟。这说明他对文章的体裁很了解,较以前已经有很大进步了,文中的鸟富于人的感情色彩,你能从它的品质上思考一下吗?”他说:“这是一只说话算数的鸟。”我又问:“说的很对,能用一个词语代替吗?”他想了一会说:“这是一只信守诺言的鸟。”在我的启发下,他回答对了,脸上洋溢着得意的笑。
二、选定评价方式
我认为,表扬和批评仍是教学中的一对法宝,教师只要能灵活的运用好它们,让它们在教学相辅相成,交相辉映,就会达到较好的效果。
(一)表扬
成长中的学生,迫切的想得到别人的肯定与赞美,肯定自身的价值。如果受到的表扬出自教师之口,更会让他们提升对自己的认识,增强自信心。一句表扬赞美的话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教师又何乐而不为呢?
表扬要发自内心,要有真情实感,要及时,针对性要强。我遇到过这样的一名学生,他先天性的鼻音太重,发音不准,在课堂中几乎不回答问题。在讲《望天门山》这首诗中,我问:“谁来给大家读一读。”学生们的小手都举的高高的,我发现他也慢慢的举起了手但很低,“请苗晓东同学读一下,无论他读得怎样,为他有勇气站起来鼓掌,”在学生的一片掌声后,他读完了这首诗,我接着说:“今天能听到他的读书,我特别的开心。虽然有的字音不准确,但我知道他一定下了很大功夫,我们要向他学习。”事后,在课堂上也能看到他举手的身影了,而且性格比以前开朗多了。
表扬除口头表扬外,还可以穿插一些动作和表情,如“摸摸头,拍拍肩”等,还可以根据年龄段特点探索多种形式,如中低年级可采用竖大拇指,画小红旗,贴五角星等较为直观的形式,并注意引导学生和自己的亲人分享这份肯定,这样就可以把孩子的家长引导到评价的机制中来。
(二)批评
学生是一个允许犯错,也一定会表现出错的年龄,尤其是小学生,过分的表扬学生同样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往往少不了批评这种方式,并且也是常用的教育方法。批评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懂得道理,改正错误,古语说:“忠言逆耳利于行”但批评学生时,教师要运用关切的语气,让学生感到温暖;运用缓和的语调,让学生感到震撼;运用灵活的词语,让学生感到诚服。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中无论是批评还是表扬,都不应该拘于一种形式,它应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教师应全身心投入,技巧性、艺术性地评价学生,使学生如沐春风,在一次次的惊喜中,全身心投入学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选定评价契机;选定评价方式
在现在的阅读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你真棒”“读得不错”“真聪明”等表扬的语句,学生在听到老师的表扬时,像喝了果汁,心里甜滋滋的,有的面带笑容,有的手舞足蹈。老师为了讲好每一节课,充分利用小学生爱听“好话”的心理特点,一味地表扬,这样确实调动了学生地积极性,但时间长了,学生的激情就渐渐消失了,这种浮泛空洞的表扬语使用频率过高,学生反而感到太乏味了,课堂上会出现前热后冷地现象。还有个别教师在整个课堂中无一鼓励地语言,除了平淡无味,就是批评,教师整天板着面孔,瞪大眼睛,捕捉学生的错误,致使班级气氛,师生关系紧张。针对这一现象,我就新课程理念下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评价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选定评价契机
教师进行评价前,应考虑:要不要评价?为什么要此时评价?此时不评价是不是更好?也就是要考虑评价的契机问题。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学生缺乏信心时,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记得在一次校公开课上我讲《她是我的朋友》这篇课文,当时有校领导和十几位教师听课,孩子们在课上表现的不是很积极,当我问到:“阮恒在给小女孩输血时,心里是怎样想的?”期待了很久,只有两三个举手的,面对这种情况,我说:“想一想,如果你是阮恒会怎么想呢?说错了没有关系,说错了也表扬,表扬你的勇气,老师最喜欢举手的同学。举手的同学是最自信的同学。”在我的再三鼓励下,同学们纷纷举起了自信的小手。
2、学生迷茫时,教师应通过评价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比如“有不同的吗?展示你的不同,展示你的精彩”,“真好,你们真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又找到了一处,还有没有?再找出来就比较难了,你还能找到吗?等。
3、学生取得成功时,教师可以通过评价指出成功之处,比如“读得好,好在声音响亮,这是自信的表现”,“你有一双慧眼,把藏在背后的东西也读出来”,“写得精彩,读的振奋,老师听得也很振奋”等。
4、学生答错时,教师要善于从错误中指出闪光点,在教学《去年的树》这篇文章中,小结时我问:“同学们,你们认为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鸟呢?”我的话音刚落,我班平时较差的一名男生,高高举起了手,我心想:今天要给他一个表现的机会,当我叫到他的名字时,他干脆而又响亮地回答:“这是一只会说话的鸟。”话音刚落,同学们便哄堂大笑,因为同学们都知道,此文是一篇拟人体童话,小鸟会说话是文章的特点,面对此景我说:“他没有说错,文中的鸟的确是一只会说话的鸟。这说明他对文章的体裁很了解,较以前已经有很大进步了,文中的鸟富于人的感情色彩,你能从它的品质上思考一下吗?”他说:“这是一只说话算数的鸟。”我又问:“说的很对,能用一个词语代替吗?”他想了一会说:“这是一只信守诺言的鸟。”在我的启发下,他回答对了,脸上洋溢着得意的笑。
二、选定评价方式
我认为,表扬和批评仍是教学中的一对法宝,教师只要能灵活的运用好它们,让它们在教学相辅相成,交相辉映,就会达到较好的效果。
(一)表扬
成长中的学生,迫切的想得到别人的肯定与赞美,肯定自身的价值。如果受到的表扬出自教师之口,更会让他们提升对自己的认识,增强自信心。一句表扬赞美的话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教师又何乐而不为呢?
表扬要发自内心,要有真情实感,要及时,针对性要强。我遇到过这样的一名学生,他先天性的鼻音太重,发音不准,在课堂中几乎不回答问题。在讲《望天门山》这首诗中,我问:“谁来给大家读一读。”学生们的小手都举的高高的,我发现他也慢慢的举起了手但很低,“请苗晓东同学读一下,无论他读得怎样,为他有勇气站起来鼓掌,”在学生的一片掌声后,他读完了这首诗,我接着说:“今天能听到他的读书,我特别的开心。虽然有的字音不准确,但我知道他一定下了很大功夫,我们要向他学习。”事后,在课堂上也能看到他举手的身影了,而且性格比以前开朗多了。
表扬除口头表扬外,还可以穿插一些动作和表情,如“摸摸头,拍拍肩”等,还可以根据年龄段特点探索多种形式,如中低年级可采用竖大拇指,画小红旗,贴五角星等较为直观的形式,并注意引导学生和自己的亲人分享这份肯定,这样就可以把孩子的家长引导到评价的机制中来。
(二)批评
学生是一个允许犯错,也一定会表现出错的年龄,尤其是小学生,过分的表扬学生同样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往往少不了批评这种方式,并且也是常用的教育方法。批评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懂得道理,改正错误,古语说:“忠言逆耳利于行”但批评学生时,教师要运用关切的语气,让学生感到温暖;运用缓和的语调,让学生感到震撼;运用灵活的词语,让学生感到诚服。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中无论是批评还是表扬,都不应该拘于一种形式,它应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教师应全身心投入,技巧性、艺术性地评价学生,使学生如沐春风,在一次次的惊喜中,全身心投入学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