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璞归真,讲求实效

来源 :锦绣·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rui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试图以生动的案例列举当前音乐教学课堂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以供广大中小音乐教师共同探讨。
  关键词:课堂教学;多媒体;学科综合;合作学习
  自音乐新课程改革以来,广大音乐教师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积极投身到教学实践和改革当中,运用多种新的教学手段来提高课堂效率、推动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理念的偏差,忽视了音乐教学的根本目的,致使音乐教学的学科特点不明显,教学效果低下。因此,有人评价新课程是“理念多多、手段多多、效果平平”。新课程下的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似乎走进一些误区,这些误区在不同程度上阻碍了音乐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
  一、滥用多媒体技术,以快餐文化代替传统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能极大的扩展音乐教学的容量、丰富教学手段、充实教学资源。它以视听结合、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表现形式,使音乐课堂教学具有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优势。但多媒体教学充其量只能称作“快餐文化”。一些教师过多地依赖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什么都用多媒体来代替,音乐课堂中教师的琴声越来越少,学生的歌声也越来越少,教师成了画面的解说员。这些“快餐文化”不仅会分散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而且富有冲击力的视觉效果往往会影响甚至掩盖学生的听觉效果,从而使学生忽视了音乐的优美旋律,并最终抑制了学生的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影响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曲解新课程理念,学科综合缺乏音乐特性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提倡学科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美术等其他艺术形象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可使学生更形象的理解音乐。音乐与各民族的文化、地理环境、历史条件、语言特征、生活习俗等结合起来,可使学生更好的了解作品背景和风格。但是,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加大了文学、历史、百科知识的比重,讲的多了,歌声少了。音乐课就失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新课标明确指出音乐课程的综合是以音乐为本的综合,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教材构建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因此,在音乐课堂中必须始终突出音乐课的特性,学生在获得音乐的优美旋律中获得审美的体验。
  三、片面追求形式美,忽视音乐教学本身的内涵
  音乐新课标指出,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将学生对音乐的全部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因此,有些中小学音乐教师以为“音乐课一定要让学生身体动起来”。每节课都像开晚会一样轰轰烈烈、敲敲打打、热热闹闹才是好课。每节课像小孩子做游戏那样运用多种“先进”教学方法才是改革。其实,形式应该为内容服务,教材内容的选择远比教学手段的选择更为重要。
  因此,不要过多的注重教学形式,不要片面追求课堂表面的热闹。教学手段永远是为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师应该紧紧抓住音乐最本位的东西进行教学,而不是过多的注重教学形式、过分的追求音乐动态。
  四、无效的合作学习,使培养学生能力流于形式
  新课程倡导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合作学习顺应音乐新课程的理念,在音乐教学中被广泛应用,成了新课程下一种常见的音乐学习方式。但是,很多时候只要你仔细觀察小组合作便会发现,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学习好的学生出出主意,学习差的学生作作样子,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生生合作、互助学习,很多时候只是一种所谓的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形式,根本达不到任何的学习效果,因此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也势必会受到质疑。
  因此,教师在设计合作学习方式时,不能把小组合作学习停留在表面形式上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坐在一起共同完成一个任务。教师应根据学生各方面能力结合具体学科的特点来合理搭配、分工细致、责任到人。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生疑、质疑、释疑来探求新知、发展智力、激发课堂、和谐学习。并对各组学生表现情况作恰当的评价。这样才能发挥合作学习的效果。
  五、过分强调音乐审美功能,淡化知识与技能的传授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由知识中心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在实施上建议将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放在具体的音乐实践活动中进行,以改变过去死记硬背、机械练习的状况。因此,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片面地把上述理念理解为:在教学中只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音乐知识与音乐技能就不再像以前那么重要了。
  音乐作为一门学科,有其自身系统而完整的知识体系。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是获得音乐表现手段和音乐语言的基础能力。为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达到喜爱音乐的目的。音乐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同样很重要,我们要在学生审美体验音乐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引入音乐知识的学习,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音乐知识。也可以在唱歌或演奏活动中听辨自己或同学的演唱、演奏效果,从中掌握音乐要素(节奏、旋律、音乐、速度、力度),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有了许多改进和拓展。但是,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是不能全盘照搬。运用时一定要注意充分结合学校的现有教学条件、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真正把新课程理念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走出课堂教学的种种误区。让我们广大中小学音乐教师共同携手,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与新课程改革同行,在今后的音乐教学中,大胆探索、结合实际、灵活地教学,为培养二十一世纪的创新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安国.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蔡丽.本色音乐 返璞归真——让中小学音乐优质课回归常态化教学[J].读天下(综合),2019(13):250-250.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现场测试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苏州同里湖嘉苑超低能耗住宅进行夏季、过渡季和冬季室内热环境的测试。研究超低能耗住宅在夏热冬冷气候条件下室温维持能力,分析在无空调新风系统运行的条件下,超低能耗住宅的室温变化规律,为利用计算机模拟分析住宅室内热环境等提供参考数据。测试方案确定了3种不同的使用状态,通过测试得出结论超低能耗住宅由于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良好的气密性,以及材料的热惰性,在关闭空调后,最长在6天时间内室内温度能维持在一个良好舒适的范围,比一般住宅建筑室内环境热稳定性要好。在冬季室内基础
革命旧址传承革命精神,维系民族团结,是弘扬中华文化的珍贵财富,也是凝聚中国力量的深厚滋养,现已成为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革命旧址已日益受到国家的重视,先后出台《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政策。2019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60.60%,我国正经历大规模、快速度的城镇化进程,由于地方对革命旧址保护利用程度重视不足,致使革命旧址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忽视革命旧址本体与历史场景保护,旧址展示教育功能缺失,管理混乱等。因此急需建立相
当今我国旅游产业发展迅猛,使得生态环境优越的山地资源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但大规模的山地开发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和传统文化的缺失,从而造成人们对自然环境和传统标识的感知缺失。本文以天宝寨景区为例,将“道法自然”思想应用于山地建筑设计过程之中,强调了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为中华传统哲学思想与山地建筑设计的结合、发展开拓了新的方向。
  本文首先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研究,阐述了研究中所涉及到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分析了以功能为主导设计思维模式的不足,为基于中华传统文化“道法自然”思想下山地建筑设计找寻
乡村历史建筑蕴含了丰富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装饰文字作为其表现形式之一,体现了不同地域的自然文化和乡土文化。在社会不断发展中,受自然、人文等因素影响,乡村历史建筑也在逐渐演变,形成具有不同特色的装饰文字。
  随着城镇化的进程,乡村历史建筑出现了很多危机,如拆迁、倒塌等,历史建筑的消失或者被破坏也导致了乡村历史建筑装饰文字的日益减少。以往对乡村历史建筑的研究多关注建筑的空间研究、结构保护与更新等,对乡村传统文化内涵的剖析较少,对乡村历史建筑中的装饰文字表达的研究更少。本研究从冀南乡村历史建筑装饰文字的
街道空间作为城市中最重要的公共空间,承载着展示城市形象,沟通城市交通,容纳交往需求,提供情感关怀的作用。在数字城市、智能街道等主题的倡导下,通过多源数据研究城市街道质量已成为一种趋势。在此背景下,本文以街道空间品质为研究对象,利用多源街道空间数据并结合地理信息空间分析技术,对邯郸市主城区街道空间品质进行测度与评价分析。从城市街道空间质量的活力度、安全度、绿色度三个维度,构建街道空间品质评价与分析的系统结构。街道活力度包含沿街出入口密度、街道家具密度、街道小品密度、沿街特色景观密度、POI密度、POI多样性
我国住房发展从建国以来,经历了温饱时期集合式住房、小康时期安居式住房,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人们对居住需求趋向多样化、生态化和人性化。在此背景下,空中庭院住宅不仅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居住方案,同时又能减轻城市热岛效应,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但是在北方寒冷地区直接采用空中庭院的住房模式,会出现超高封闭率和极低使用率的问题。
  影响建筑的气候因素主要包括气温、降水、风和阳光,本文详细分析第Ⅱ建筑气候区的气候因素特征,以空中庭院气候适应性为研究对象,分析相关国内外文献和空中庭院的使用现状;借助绿色建筑软件
我园自开展《幼儿园国学经典与音乐相结合的行动研究》课题以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一直稳步推进,在研究的各个阶段,全体参研教师根据各自承担的任务采取有效措施,扎实展开研究内容,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研究和所做的工作汇报如下:  课题起止时间:2018年1月——2019年1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中国是诗词王国,诗词是华夏文学殿堂里熠熠生辉的王冠。沉淀着五千年来中华文明史的精髓,承载了中华
期刊
摘要:问题导学法是最近一段时间初中数学课堂中比较受人关注的教学方法,很多研究表明正确的使用问题导学法能在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兴趣的同时,深化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感悟,所以,本文从问题导学法的概念出发,反思当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导学法应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3方面优化对策,希望能对后续初中数学课堂问题导学法的应用有所帮助。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初中数学;应用  前言  就过去初中阶段数学学科教育的经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讀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要达到上述要求,以往那种他动的、被动的阅读方式是很难达到,它强烈要求一种新的阅读教学方式——理解性阅读教学。它的最终追求是人的全面发展与主体精神的发挥。传统教学中,老师把学生当成装知识的桶,其严重的后果是压抑和束缚
期刊
摘要: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实用学科,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还可有效促进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因此一直以来被作为小学教学考核科目中的重点,但受到各种因素影响,一直以来总体的课堂教学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在教学改进中,课堂提问这一教学手段方面的研究是比较重要的方向,以期能通过不同教学策略的探究和实施,使以往的课堂提问方式得到优化,更好的达成小学数学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