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母亲去世已经十余年了,我对母亲的记忆,最深的不是她对我们的那份慈母情怀,而是她与父亲的感情。因为母爱早已化成点滴渗进我们的每一寸肌肤,成为不需要刻意回想却永不褪色的平淡。
母亲年轻时很漂亮,虽然整天罩着破衣烂裳,却依然无法掩饰那份天然的美。母亲是农村中少有爱干净的女孩,长长的头发编成四股辫子垂在胸前,清澈的眸子透着灵气。在嫁给父亲之前,母亲是结过一次婚的,但那段婚姻不到一年便因她的前夫病逝而结束了,那年母亲才22岁。不幸的打击并没有使母亲放弃对生活的渴望,她依然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当年父亲悄悄参加了重庆首批飞行员考试,考上后回来办调动手续时,被平时意见不合的同事以“企图打入空军内部进行颠覆活动的反革命”为名,告了黑状,最后被解除了工作遣送回老家。这项罪名让英俊的父亲年近30都还没有哪个女孩敢嫁给他,直到1967年,经媒人牵线,父亲和母亲走到了一起。
在我们那个封闭的村子,“反革命”的帽子只是让人可怕,却不可笑,反而是找了个二婚女人做妻子是件丢面子的事。爷爷对父亲娶一个二婚女人也颇有微词,可父亲觉得能讨到母亲,很是心满意足。许多年后,父亲对母亲说:“孩子他爷爷怎么也想不到,我娶的是方圆几十里最俊俏最贤慧的媳妇。”母亲微红着脸拧他一下,父亲顺势握住她的手,在母亲干枯的手背上轻轻地拍起来。
母亲对父亲是否满意,我无从得知。母亲去世时,我才14岁,正寄宿在镇上中学,所以没有什么体会。只是听说,母亲去世前满脸依恋地看了一眼父亲,叹了口气,才极不情愿地闭上了双眼。
有一阵张艺谋的《我的父亲母亲》因为在柏林电影节上捷报频传,令我印象深刻。第二年的清明节,我专门去找碟来看,而后哭得一塌糊涂。电影的感人情节虽然虚构,但与我的父母经历却有许多真实的故事,而今回想依然令我热泪盈眶。
父亲是家里四个孩子中惟一的男丁,一直得到爷爷的偏爱。那时吃饭得靠挣工分,我们五姐弟陆续出生后,给父母增加了很大的生活压力,但幸得爷爷不少照顾。爷爷九十三岁高龄去世时,母亲哭得非常伤心,她的哭诉清楚地表达了多年来爷爷照顾我们五姐弟的血浓真情,让前来奔丧的亲友无不泣然动容。
母亲完全是累出病的。一家八口人的口腹需求,就让父母够累了,可是母亲坚持让我们上学。所以好长一段时间,我们姐弟五人全部都是对家庭活计毫无帮助的学生。在我们那个近两千人的村子,同龄人当中很多连学堂门槛都没进过,全家人都是初中文化以上的,只有我们一家。
1986年,母亲的病已经很严重了。这时父亲的问题得到解决,政府虽没恢复他的工作,但补了近两万元的工资。父亲强拉着母亲去湖南的吉首医院检查,结果却诊断是癌症。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母亲的病情得到缓解,她心疼钱,死活要回家。回到家来,我们发现母亲的身体已经很虚弱了。那几年,身子骨还算硬朗的父亲几乎常年就在照顾母亲吃药打针。过年一家人围坐在一块时,我注意到母亲不像往日那样满脸慈爱地注视着她的孩子们嘻笑打闹,而总是安祥地看着在灶旁忙碌的父亲。灶上瓦罐里煨着的是母亲要喝的中药,父亲弓着身子,不时揉一揉被柴烟熏红的眼睛,时而转头看看母亲,傻傻一笑,微微点头。此时母亲那铺满皱纹的脸上,就会浮上一小片红晕。
那年秋天,母亲的病再一次发作。家里已经没什么钱了,父亲向银行贷了款,准备送母亲去医院。可能是感觉生命已经走到尽头,才走到半路,母亲却怎么也不肯去了。我们那里的风俗,人在外面去世,是不能回家的,她不想让自己的亡魂无家可归啊。父亲只好依从。回家路上,走不上一百米,父亲便叫帮忙的邻居把担架放下来,然后看看母亲,并伸出手指在母亲的鼻翼下探一探,确定有气息后,再请邻居抬起担架往回走。可怜的母亲没能回到家就去世了。当担架又一次放下来,父亲的手指刚探到母亲的鼻翼下,母亲突然睁开眼睛,满脸依恋地看了一眼父亲,叹了口气,就极不情愿地闭上了双眼。父亲叫了好几声,却再也没见回应。那一刻,父亲忍不住泪流满面……
尽管母亲是在回家的路途中去世的,但父亲不想让母亲的亡魂四处游荡,所以他置种种忌讳于不顾,仍然把母亲带回了家。多年后提及此事,父亲总是幽幽地说:“如果真的犯了忌,给你们几姐弟带来不好的运气,你们就骂我吧。我当时真的怕你们的母亲一个人走在路上会孤单。”每每听到父亲这样说,我都忍不住想流泪。父亲哪里知道,作为子女,我们是多么感激父亲不顾那些农村忌讳,让母亲的亡魂回到那个她苦心经营了二十余年的家。
母亲去世时,年仅48岁,按风俗未满50岁的亡魂是不能进入堂屋的,所以邻居帮忙把辞世的母亲停放在祖屋的厅口。出殡的前一天,父亲挨个把我们五姐弟叫到母亲的棺材前,让我们双手擎着一束长纸幡,跪在用稻草扎成的凳子上,召唤母亲那丢在半路的亡魂。
一声声啼哭,一声声呼唤,撕心裂肺、痛彻心扉……只是我不知道,母亲的亡魂是否已经回家?
母亲年轻时很漂亮,虽然整天罩着破衣烂裳,却依然无法掩饰那份天然的美。母亲是农村中少有爱干净的女孩,长长的头发编成四股辫子垂在胸前,清澈的眸子透着灵气。在嫁给父亲之前,母亲是结过一次婚的,但那段婚姻不到一年便因她的前夫病逝而结束了,那年母亲才22岁。不幸的打击并没有使母亲放弃对生活的渴望,她依然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当年父亲悄悄参加了重庆首批飞行员考试,考上后回来办调动手续时,被平时意见不合的同事以“企图打入空军内部进行颠覆活动的反革命”为名,告了黑状,最后被解除了工作遣送回老家。这项罪名让英俊的父亲年近30都还没有哪个女孩敢嫁给他,直到1967年,经媒人牵线,父亲和母亲走到了一起。
在我们那个封闭的村子,“反革命”的帽子只是让人可怕,却不可笑,反而是找了个二婚女人做妻子是件丢面子的事。爷爷对父亲娶一个二婚女人也颇有微词,可父亲觉得能讨到母亲,很是心满意足。许多年后,父亲对母亲说:“孩子他爷爷怎么也想不到,我娶的是方圆几十里最俊俏最贤慧的媳妇。”母亲微红着脸拧他一下,父亲顺势握住她的手,在母亲干枯的手背上轻轻地拍起来。
母亲对父亲是否满意,我无从得知。母亲去世时,我才14岁,正寄宿在镇上中学,所以没有什么体会。只是听说,母亲去世前满脸依恋地看了一眼父亲,叹了口气,才极不情愿地闭上了双眼。
有一阵张艺谋的《我的父亲母亲》因为在柏林电影节上捷报频传,令我印象深刻。第二年的清明节,我专门去找碟来看,而后哭得一塌糊涂。电影的感人情节虽然虚构,但与我的父母经历却有许多真实的故事,而今回想依然令我热泪盈眶。
父亲是家里四个孩子中惟一的男丁,一直得到爷爷的偏爱。那时吃饭得靠挣工分,我们五姐弟陆续出生后,给父母增加了很大的生活压力,但幸得爷爷不少照顾。爷爷九十三岁高龄去世时,母亲哭得非常伤心,她的哭诉清楚地表达了多年来爷爷照顾我们五姐弟的血浓真情,让前来奔丧的亲友无不泣然动容。
母亲完全是累出病的。一家八口人的口腹需求,就让父母够累了,可是母亲坚持让我们上学。所以好长一段时间,我们姐弟五人全部都是对家庭活计毫无帮助的学生。在我们那个近两千人的村子,同龄人当中很多连学堂门槛都没进过,全家人都是初中文化以上的,只有我们一家。
1986年,母亲的病已经很严重了。这时父亲的问题得到解决,政府虽没恢复他的工作,但补了近两万元的工资。父亲强拉着母亲去湖南的吉首医院检查,结果却诊断是癌症。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母亲的病情得到缓解,她心疼钱,死活要回家。回到家来,我们发现母亲的身体已经很虚弱了。那几年,身子骨还算硬朗的父亲几乎常年就在照顾母亲吃药打针。过年一家人围坐在一块时,我注意到母亲不像往日那样满脸慈爱地注视着她的孩子们嘻笑打闹,而总是安祥地看着在灶旁忙碌的父亲。灶上瓦罐里煨着的是母亲要喝的中药,父亲弓着身子,不时揉一揉被柴烟熏红的眼睛,时而转头看看母亲,傻傻一笑,微微点头。此时母亲那铺满皱纹的脸上,就会浮上一小片红晕。
那年秋天,母亲的病再一次发作。家里已经没什么钱了,父亲向银行贷了款,准备送母亲去医院。可能是感觉生命已经走到尽头,才走到半路,母亲却怎么也不肯去了。我们那里的风俗,人在外面去世,是不能回家的,她不想让自己的亡魂无家可归啊。父亲只好依从。回家路上,走不上一百米,父亲便叫帮忙的邻居把担架放下来,然后看看母亲,并伸出手指在母亲的鼻翼下探一探,确定有气息后,再请邻居抬起担架往回走。可怜的母亲没能回到家就去世了。当担架又一次放下来,父亲的手指刚探到母亲的鼻翼下,母亲突然睁开眼睛,满脸依恋地看了一眼父亲,叹了口气,就极不情愿地闭上了双眼。父亲叫了好几声,却再也没见回应。那一刻,父亲忍不住泪流满面……
尽管母亲是在回家的路途中去世的,但父亲不想让母亲的亡魂四处游荡,所以他置种种忌讳于不顾,仍然把母亲带回了家。多年后提及此事,父亲总是幽幽地说:“如果真的犯了忌,给你们几姐弟带来不好的运气,你们就骂我吧。我当时真的怕你们的母亲一个人走在路上会孤单。”每每听到父亲这样说,我都忍不住想流泪。父亲哪里知道,作为子女,我们是多么感激父亲不顾那些农村忌讳,让母亲的亡魂回到那个她苦心经营了二十余年的家。
母亲去世时,年仅48岁,按风俗未满50岁的亡魂是不能进入堂屋的,所以邻居帮忙把辞世的母亲停放在祖屋的厅口。出殡的前一天,父亲挨个把我们五姐弟叫到母亲的棺材前,让我们双手擎着一束长纸幡,跪在用稻草扎成的凳子上,召唤母亲那丢在半路的亡魂。
一声声啼哭,一声声呼唤,撕心裂肺、痛彻心扉……只是我不知道,母亲的亡魂是否已经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