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PET/CT)检查预测肝细胞癌(HCC)微血管侵犯(MVI)的临床价值。
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0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32例)和全景医学影像诊断中心(19例)行18F-FDG PET/CT检查的51例H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51例患者中,21例经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有MVI设为MVI阳性组,30例无MVI设为MVI阴性组。患者均行18F-FDG PET/CT检查,影像学医师阅片进行视觉观察和半定量分析;完善检查后行手术治疗。观察指标:(1)18F-FDG PET/CT检查结果。(2)影响HCC MVI的多因素分析及其诊断价值。(3)治疗及随访情况。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术后随访,了解患者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11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采用Backward(LR)的筛选变量的方法,纳入标准为0.05,排除标准为0.10。以MVI为诊断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变量的诊断价值。
(1)18F-FDG PET/CT检查结果:51例HCC患者中,肿瘤位于肝右叶37例,肝左叶12例,肝尾状叶2例。51例患者CT检查HCC均表现为肝脏内低密度或稍低密度影,多呈类圆形,部分较大病灶呈不规则团块状,瘤-肝界限较清晰,肿瘤内坏死呈斑片状、不规则状的更低密度区,部分肿瘤周围伴有子灶。51例患者中,PET检查显像阳性34例,PET显影阴性17例,坏死区呈摄取缺损,缺损区多位于肿瘤中央;全身其他部位未见18F-FDG摄取异常增高灶。51例患者的肿瘤最长径为(6±3)cm,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肿瘤SUVmax与正常肝组织SUVmax的比值分别为6.38±4.91、2.42±1.93。40例患者的平均标准摄取值、肿瘤代谢体积、糖酵解总量分别为4.30±2.46、43.82 cm3(8.97 cm3,219.13 cm3)、165.73(28.26,794.50),其余11例由于病灶代谢较低软件无法对其进行自动容积分割。51例患者中21例行延迟显像,延迟SUVmax、滞留指数分别为7.22±6.26、19.66%(-7.10%,50.84%)。MVI阳性组患者PET检查显像阳性、阴性分别为18、3例,MVI阴性组分别为16、1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29,P<0.05)。MVI阳性组和MVI阴性组患者肿瘤最长径分别为(7.7±2.9)cm和(5.2±3.1)c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0,P<0.05)。(2)影响HCC MVI的多因素分析及其诊断价值: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长径是影响HCC患者MVI的独立因素[优势比(OR)=1.276,95%可信区间:1.028~1.585,P<0.05]。以MVI为诊断标准,肿瘤最长径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3,以4.55 cm为临界值,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5%和50.0%,Youden指数为0.405。(3)治疗及随访:51例HCC患者均行肿瘤切除术治疗。22例患者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25个月(12~46个月)。22例患者术后1、2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1.8%(18/22)、63.6%(14/22),术后1、2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9.1%(13/22)、45.5%(10/22)。
结论HCC伴有MVI患者18F-FDG PET/CT检查中PET检查显像阳性率高于不伴MVI患者,肿瘤最长径是预测HCC MVI的独立影响因素,在预测HCC MVI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