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长期辅助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观察其危险事件发生率。方法:选取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每日口服一次阿司匹林肠溶片75—100mg,观察周期为3年,比较两组危险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危险事件发生2例,发生率3.3%,对照组发生14例,发生率23.3%,二者相差显著(P<0.05)。结论:阿司匹林肠溶片能有效预防和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危险事件发生率。
关键词:阿司匹林肠溶片; 心脑血管疾病; 危险事件; 发生率
【中图分类号】
R74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6-0065-01
每15秒钟就有一位中国人被心脑血管疾病夺去生命,每22秒就有一位中国人因心脑血管疾病而失去工作能力。如果我国100%的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都规范使用阿司匹林,每年能避免100万例死亡[1]。2010年7月—2013年7月,我们用阿司匹林肠溶片长期规范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并与对照组比较,效果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选择心脑血管疾病120例,为中老年患者,均符合WHO有关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标准。其中高血压病Ⅱ级—Ⅲ级48例,糖尿病46例,缺血性心脏病20例,其它6例,男72例,女48例,平均年龄58.3岁,随机分为两组,两组病种、年龄、性别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基础综合治疗,包括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软化血管、扩张血管、改善心肌供血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每日晚睡前口服一次阿司匹林肠溶片75—100mg。观察期为3年,比较两组危险事件发生率,即脑卒中,心肌梗塞,死亡的发生率。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或t检验以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两组经过3年跟踪观察,对照组危险事件发生14例,发生率23.3%。脑卒中10例(脑出血2例、脑梗塞8例)、心肌梗塞3例、死亡1例。观察组危险事件发生2例,发生率3.3%。2例均为脑梗死,无死亡病例发生。观察组比对照组危险事件发生率下降20%,两组比较相差显著(P<0.01)见表1
表1 两组危险事件发生率比较 例(%)
3 讨论
在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是威胁人们健康的第一大杀手,致残率与致死率排在各疾病之首[2]。心脑血管疾病危险事件发生是导致其致残率与致死率的直接因素。预防和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危险事件发生显得极其重要。心血管病以冠心病为主是由于供应心脏血液的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使动脉血管变窄,心肌供血不足造成的,脑血管病则是以指脑血管破裂出血或血栓形成引起的脑部出血或缺血性损伤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俗称脑中风,该病常见于中年以上人群的急性发作,严重者可发生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是目前造成人类死亡和残疾的主要疾病[3]。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中均显示出卓越的作用,它可降低心肌梗死、脑卒中的发病及死亡的风险[3]。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证实: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二级预防及急性期治疗中有明确疗效,是目前唯一被各指南推荐用于一级预防的抗血小板药物,临床获益机制除抑制血小板聚集外还与其抗感染,抗氧化和改善血管壁内皮细胞功能及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干扰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的机制密切相关[2]。阿司匹林用于预防和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危险事件发生其主要作用是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滞度、预防血栓形成[3]。本研究显示,阿司匹林预防和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危险事件发生疗效确切且价位低,副作用小,可作为心脑血管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用药首选药物[4],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和普及。
参考文献
[1] 刘正元,刘磊,阿司匹林对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作用[J].社区医学杂志 . 2012.1(13):33-34
[2] 郑娟. 阿司匹林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0.018(5):675-677
[3] 杨国君,阿司匹林一级预防获益机制新解[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2.032(4):274-276
[4] 彭卫平.拜阿斯匹林用于防治心脑血管病事件的观察总结[J].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2005.5(7). 671
目的: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长期辅助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观察其危险事件发生率。方法:选取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每日口服一次阿司匹林肠溶片75—100mg,观察周期为3年,比较两组危险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危险事件发生2例,发生率3.3%,对照组发生14例,发生率23.3%,二者相差显著(P<0.05)。结论:阿司匹林肠溶片能有效预防和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危险事件发生率。
关键词:阿司匹林肠溶片; 心脑血管疾病; 危险事件; 发生率
【中图分类号】
R74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6-0065-01
每15秒钟就有一位中国人被心脑血管疾病夺去生命,每22秒就有一位中国人因心脑血管疾病而失去工作能力。如果我国100%的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都规范使用阿司匹林,每年能避免100万例死亡[1]。2010年7月—2013年7月,我们用阿司匹林肠溶片长期规范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并与对照组比较,效果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选择心脑血管疾病120例,为中老年患者,均符合WHO有关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标准。其中高血压病Ⅱ级—Ⅲ级48例,糖尿病46例,缺血性心脏病20例,其它6例,男72例,女48例,平均年龄58.3岁,随机分为两组,两组病种、年龄、性别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基础综合治疗,包括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软化血管、扩张血管、改善心肌供血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每日晚睡前口服一次阿司匹林肠溶片75—100mg。观察期为3年,比较两组危险事件发生率,即脑卒中,心肌梗塞,死亡的发生率。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或t检验以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两组经过3年跟踪观察,对照组危险事件发生14例,发生率23.3%。脑卒中10例(脑出血2例、脑梗塞8例)、心肌梗塞3例、死亡1例。观察组危险事件发生2例,发生率3.3%。2例均为脑梗死,无死亡病例发生。观察组比对照组危险事件发生率下降20%,两组比较相差显著(P<0.01)见表1
表1 两组危险事件发生率比较 例(%)
3 讨论
在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是威胁人们健康的第一大杀手,致残率与致死率排在各疾病之首[2]。心脑血管疾病危险事件发生是导致其致残率与致死率的直接因素。预防和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危险事件发生显得极其重要。心血管病以冠心病为主是由于供应心脏血液的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使动脉血管变窄,心肌供血不足造成的,脑血管病则是以指脑血管破裂出血或血栓形成引起的脑部出血或缺血性损伤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俗称脑中风,该病常见于中年以上人群的急性发作,严重者可发生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是目前造成人类死亡和残疾的主要疾病[3]。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中均显示出卓越的作用,它可降低心肌梗死、脑卒中的发病及死亡的风险[3]。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证实: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二级预防及急性期治疗中有明确疗效,是目前唯一被各指南推荐用于一级预防的抗血小板药物,临床获益机制除抑制血小板聚集外还与其抗感染,抗氧化和改善血管壁内皮细胞功能及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干扰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的机制密切相关[2]。阿司匹林用于预防和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危险事件发生其主要作用是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滞度、预防血栓形成[3]。本研究显示,阿司匹林预防和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危险事件发生疗效确切且价位低,副作用小,可作为心脑血管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用药首选药物[4],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和普及。
参考文献
[1] 刘正元,刘磊,阿司匹林对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作用[J].社区医学杂志 . 2012.1(13):33-34
[2] 郑娟. 阿司匹林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0.018(5):675-677
[3] 杨国君,阿司匹林一级预防获益机制新解[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2.032(4):274-276
[4] 彭卫平.拜阿斯匹林用于防治心脑血管病事件的观察总结[J].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2005.5(7). 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