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期伊始,班上的一个男生就让我倍感头疼。几乎每天都有同学来打报告,一次次听到孩子们的“报告”,说不生气肯定是假的。接下来的数日,他依然不断地制造各种情况,当他再一次地对同学“动武”之后,我又把他叫到办公室,看到我异常愤怒的样子,他胆怯地向我保证,一定改正错误,好好学习。我观察着低头站在面前的他,意外地发现,他的右脸颊有几道紫红色的手印。
他低声说:“是爸爸打的”。
我心里为之一颤。面对着这个双眼黝黑、神情稚嫩的6岁男童,我再没有对他进行进一步的严厉批评,而是耐心地告诉他:“老师现在不批评你,只是想要你跟老師说真话,为什么要去打同学?可以告诉老师吗?”
他沉默了一下,声音很小地咕哝道:“他们笑话我。”
自责和愧疚感油然而生:以前每次遇到问题,总是第一时间觉得学生又犯了错误,却甚少去深究学生背后的深层原因。每个孩子其实都是一张白纸,他们是纯真的、善良的,但是,他们的家庭环境,生活环境,面临的社会境遇,都会在他们心中涂抹上不同的色彩。他们心理和言行,判断事物的标准,看待外部世界的价值观念,也因此会有巨大的不同。对犯错的学生,不能只是一味地批评训斥,必须深入进行“诊断”,找到打开心灵之门的钥匙,更多地从“情”和“理”的角度,直抵他们真实的内心世界,疏通他们小小灵魂中淤积的各种栓塞,让他们不仅仅掌握知识,更在心理、行为等方方面面,都更加畅达清新、更加阳光明媚。
于是,我与他进行了近一个小时的谈话。我用平静温和的语气代替之前严苛的批评训导,耐心地跟他交流,试图让他敞开心扉;仔细地询问他和别人发生纠葛时的具体情境,帮助分析怎么样面对这些问题,怎么样去找到和选择正确的解决方法……也许是老师的语气不再生硬,或者是这次处理问题的方式与他的父母有些许不同,这次,他对我倾诉的要比从前任何一次都多。他的眼神和话语格外真诚和坦率。
之后,我又和他的父母进行了面谈,结果发现:他的爸爸性格粗犷直接,对他动不动就打,能动手就懒得动口。
我和他的父母对家庭的教育方式进行了讨论,他们承认在教育孩子时的确是有些简单粗暴。和他们一起分析了这种方式的严重后果后,希望今后在对孩子的教育中,更多地采取正面的引导、鼓励和表扬,用激励代替“武力”,让孩子逐步形成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帮助重建对自己的信心。
从此我对孩子也有了更多的关注。当他在某一方面有一点点进步的时候,及时地给予赞扬;当偶尔管不住自己的时候,我用温柔的提醒代替严苛的指责;当他与同桌相处遇到小摩擦的时候,我会细致地了解情况,然后耐心地告诉他正确的做法……
他真的改变了。开始在课上举手发言,成绩也慢慢有了提高……面对这些改变,我的内心是欣喜的,同时也有些许的沉重。我常常想:如果我忽略了他暴力言行背后的因素,只是以问题的表象对他进行教育,那么可能直到今天,他都不会有所改变,极有可能还沉浸在自己的“暴力世界”中。
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育人之路漫漫,艰辛、复杂而又神圣。唯有潜心,坚韧,才能真正达到“致良知”,我们自己也才能达到“此心光明,夫复何言”的境界。
(作者单位:宜昌伍家岗实验小学中南路校区)
责任编辑/周小益
他低声说:“是爸爸打的”。
我心里为之一颤。面对着这个双眼黝黑、神情稚嫩的6岁男童,我再没有对他进行进一步的严厉批评,而是耐心地告诉他:“老师现在不批评你,只是想要你跟老師说真话,为什么要去打同学?可以告诉老师吗?”
他沉默了一下,声音很小地咕哝道:“他们笑话我。”
自责和愧疚感油然而生:以前每次遇到问题,总是第一时间觉得学生又犯了错误,却甚少去深究学生背后的深层原因。每个孩子其实都是一张白纸,他们是纯真的、善良的,但是,他们的家庭环境,生活环境,面临的社会境遇,都会在他们心中涂抹上不同的色彩。他们心理和言行,判断事物的标准,看待外部世界的价值观念,也因此会有巨大的不同。对犯错的学生,不能只是一味地批评训斥,必须深入进行“诊断”,找到打开心灵之门的钥匙,更多地从“情”和“理”的角度,直抵他们真实的内心世界,疏通他们小小灵魂中淤积的各种栓塞,让他们不仅仅掌握知识,更在心理、行为等方方面面,都更加畅达清新、更加阳光明媚。
于是,我与他进行了近一个小时的谈话。我用平静温和的语气代替之前严苛的批评训导,耐心地跟他交流,试图让他敞开心扉;仔细地询问他和别人发生纠葛时的具体情境,帮助分析怎么样面对这些问题,怎么样去找到和选择正确的解决方法……也许是老师的语气不再生硬,或者是这次处理问题的方式与他的父母有些许不同,这次,他对我倾诉的要比从前任何一次都多。他的眼神和话语格外真诚和坦率。
之后,我又和他的父母进行了面谈,结果发现:他的爸爸性格粗犷直接,对他动不动就打,能动手就懒得动口。
我和他的父母对家庭的教育方式进行了讨论,他们承认在教育孩子时的确是有些简单粗暴。和他们一起分析了这种方式的严重后果后,希望今后在对孩子的教育中,更多地采取正面的引导、鼓励和表扬,用激励代替“武力”,让孩子逐步形成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帮助重建对自己的信心。
从此我对孩子也有了更多的关注。当他在某一方面有一点点进步的时候,及时地给予赞扬;当偶尔管不住自己的时候,我用温柔的提醒代替严苛的指责;当他与同桌相处遇到小摩擦的时候,我会细致地了解情况,然后耐心地告诉他正确的做法……
他真的改变了。开始在课上举手发言,成绩也慢慢有了提高……面对这些改变,我的内心是欣喜的,同时也有些许的沉重。我常常想:如果我忽略了他暴力言行背后的因素,只是以问题的表象对他进行教育,那么可能直到今天,他都不会有所改变,极有可能还沉浸在自己的“暴力世界”中。
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育人之路漫漫,艰辛、复杂而又神圣。唯有潜心,坚韧,才能真正达到“致良知”,我们自己也才能达到“此心光明,夫复何言”的境界。
(作者单位:宜昌伍家岗实验小学中南路校区)
责任编辑/周小益